..續本文上一頁菩提覺心,趣入于正遍知的性海。心生萬法爲正知,萬法唯心爲遍知。阿難和摩登伽女乃是爲末世衆生示範。凡無定力及欲惑熾盛,感情洋溢,若能依照叁精進來修,皆能使欲愛幹枯,定力堅固而得證果。
亦名如來密因修證了義。
又可叫做如來密因,修行證果的最徹底義理。密因也是秘密的因地心,即須悟自己的根性本不生滅,是菩提心,依次來修方得證覺果。
亦名大方廣妙蓮華王。十方佛母陀羅尼咒。
又叫大方廣,廣大無邊能通達十方,不可思議蓮花藏心之王,爲十方佛母,産生一切諸佛的總持神咒,總持身口意叁業清淨,受持無量諸佛法門,也是總一切法,持無量義。
亦名灌頂章句。諸菩薩萬行首楞嚴。汝當奉持。
又可叫做灌頂部所屬,爲諸佛菩薩萬行,成就究竟堅固的經典。你們應該依教奉行。
修此法門能很快將業障消除,冥冥中得到諸佛菩薩來爲灌頂,開大智慧。
說是語已。即時阿難及諸大衆。得蒙如來開示密印般怛羅義。兼聞此經了義名目。
佛說後,即時阿難及大衆都承蒙如來開示秘密心印,持誦白傘蓋神咒的種種利益,和這部經的徹底而明晰的義理。
頓悟禅那修進聖位。增上妙理。心慮虛凝。
即刻覺悟禅那法門,應該怎樣去修行,才能幫助進入各階段聖位的殊勝妙理。既然全經明徹,思慮空寂,萬象一心,再沒有其他妄想,能達到言思不及的境界上。
斷除叁界修心六品微細煩惱。
這時,阿難就得證二果,能斷除叁界中欲界前六品之思惑。這是很難覺察的微細煩惱。
思惑共分八十一品,通叁界九地,每地各有九品。斷欲界前六品,就證二果。斷後叁品,就證叁果。斷上二界,八地七十二品,就證四果無學果位。
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無遮。善開衆生微細沈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饒益。
于是阿難再衆座位起立,頂禮佛足,合掌恭敬對佛說:大威德世尊!你之大威能折服剛強衆生,使十二類衆生能頓時消除顛倒妄想,你之大德能攝受頑固衆生,使他們能明白五十五位增上妙理。你之慈音能普被一切,平等教化一點都無遮蓋,又用善巧方便開示衆生,破除微細深沈、難知難察的煩惱思惑,令我們現在身心快樂,都得到莫大的利益。
世尊。若此妙明真淨妙心。本來遍圓。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動含靈。本元真如。即是如來成佛真體。
世尊,若是這微妙靈明之真心,本來是清淨,周遍十方,圓融無礙。那麼器世界大地上的一草一木和情世間的一切衆生,甚至最微細的蠕動含靈,都是具足真如自性,也就是十方如來,成佛的真體。
佛體真實。雲何複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世尊。此道爲複本來自有。爲是衆生妄習生起。
既然是佛的真體,爲什麼又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道和天道等等的差別呢?這些六道衆生,是本來就有,還是從虛妄的習氣,而致有生死輪回呢?
世尊。如寶蓮香比丘尼。持菩薩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殺非偷。無有業報。發是語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後于節節猛火燒然。墮無間獄。
世尊,即如寶蓮香比丘尼,本來已受菩薩戒,但偷偷與人行淫,還妄說行淫不過是彼此交歡,既不是殺生,又不是偷盜,是沒有業報的。說這些話後,即從她的陰部,生起大猛火,再延燒至全身的骨節,終于墮落無間地獄。
無間獄是經無量劫,萬死萬生,日以繼夜沒有間斷。好淫的人,死後墮地獄,男的見銅柱是美女,女的見銅柱是美男,即趨往抱柱。柱即變成猛火,燃燒其身。淫屬火故叫淫火。好淫的人墮無間獄,到處都被火燒,豈不可怕!
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爲誅瞿昙族姓。善星妄說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獄。
又如琉璃大王殺戮釋迦種族。善星比丘,妄毀因果,說一切法空。這二個人不必等死後而生身即墮阿鼻地獄,受大苦報。
琉璃大王殺戮釋迦種族有遠近二因。近因是琉璃王爲太子時,一日回外婆家,登坐佛未坐過之莊嚴法座,故釋迦族人罵他爲婢生,哪有福德坐此寶座,太子懷恨在心,對侍臣“好苦”說:“等我繼王位時,定報此辱。”以後太子廢父自立爲王,“好苦”便鼓勵他不要忘記釋迦族人之辱,因此起兵滅釋種。目犍連尊者即請佛救度,佛只默然無語。目犍連尊者不得已就持缽盛五百釋種往天上。及至誅戮完畢,大兵既退,目犍連尊者持缽往見佛。佛說:“定業難逃,非你定力所能救度。我亦頭痛叁日呢!”目犍連尊者即啓開缽蓋,發現五百釋種皆化爲血水。
佛說:“遠因是在往昔邏閥城中,有池多魚,居民多捕魚爲生。後因天旱水幹,池內有二魚王,一名爲麸,一名爲多舌,亦爲居民所捕。當時有一小兒用竹竿戲敲魚頭叁下。昔日的捕魚人即現在釋種,麸魚即琉璃王,多舌魚即好苦,而小兒是我(即釋迦牟尼前身),因果報應照彰,是很難避免的。”
善星比丘是佛堂弟之子,親近惡友,撥無因果,專和佛作對,妄說一切法空,業無本體也是空,故造什麼業都無罪,不會有果報。
寶蓮香比丘尼私行淫欲屬淫,琉璃王報複屬怒,善星诳妄說法屬癡,故淫怒癡叁者都是墮地獄之因,修行人不可不慎,應該戒除。
此諸地獄。爲有定處。爲複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惟垂大慈。開發童蒙。令諸一切持戒衆生。聞決定義。歡喜頂戴。謹潔無犯。
究竟這些地獄,是不是有一個固定的地方,還是各人有各人的業感,各人有各人的報應?惟望世尊大慈悲,開導我們童蒙無知,亦令一切持戒的人,聽到這個決定義理,大家都樂意持戒,謹潔奉行,不敢絲毫有犯!
佛告阿難。快哉此問。令諸衆生不入邪見。汝今谛聽。當爲汝說。
佛嘉許阿難說:你問得最對機,最合我意,我正想進一步爲大衆說明,因果是絲毫不爽,所以大家都要嚴持禁戒,才不墮入邪知邪見而受苦報。你們小心聽著,我應當詳詳細細爲你們解釋。
阿難。一切衆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因此分開內分外分。
一切衆生本具的如來藏性,本來是真如佛性,清淨無染,只因一念妄動,迷失本真,致有無明而成妄見。由妄見而生妄習,以業感爲因,將原本的一真,分爲內分妄和外分妄。
阿難。內分即是衆生分內。因諸愛染。發起妄情。情積不休。能生愛水。
什麼是內分呢?內分即身分之內,生出愛染。愛染即情:喜、怒、哀、樂、愛、惡和欲七情,在身內積聚不休就能生出愛水。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