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P2

  ..续本文上一页以为这个“佛”字就是中文翻译,其实这只不过是音译。“佛”字译为中文是“觉”,而且这觉悟的“觉”并不只一种含意,而是三种: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什么叫自觉?自觉和凡夫不同,好像你我现在是凡夫,还未觉悟,但是佛自己觉悟了,他自己开悟了还想办法令其他人也都开悟,这叫觉他。在自觉与觉他之间,还有种种的阶段和程度的不同,因悟有大小,是依各人的根性而有不同。佛自己得到的大的觉悟,也令他人得大觉悟,到这两种觉悟都圆满了就叫“觉行圆满”。所想的与所做的都圆满了,是为万德庄严,达到“三觉圆、万德备”就称为“佛”。

  

  

为什么要信佛呢?因为我们本来都是佛,不过现在迷了,不能证到佛的果位上,为什么说我们本来是佛呢?因佛说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既然所有众生都有佛性,为何没有成佛呢?乃由于妄想执著。有一妄想就想东想西,想南想北,想上想下,啊!钻天入地,无所不想……这些个妄想实在打得太多了,令你数也数不过来,你说说看,你一天到底打多少个妄想呢?你知道吗?如果你能知道,那你就是菩萨了,就因为你不知道,所以还是凡夫。

  

  

这些妄想执著究竟都执著些什么呢?——执著这个也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所有的物质享受都放不下,至于精神享受那更不用提啦!真是有什么就执著什么。男人有男人的执著,女人也有女人的执著,善人有善人的执著,恶人有恶人的执著……啊!有了执著就不得了啦!这可不是好事情呀!你自己不明白而已,因为只贪图享受是不会成佛的,所以,一切众生不能成佛是由于妄想执著,才不能证觉。

  

  

佛曾说过:“狂性顿歇,歇即菩提。”这是楞严经里面讲的,意即说你这个狂妄自大的心、你这个好高骛远的心,你那种看不起人的心哪!那种只知道我是最聪明的人,只知道我比谁都好。比如有个人长得像个丑八怪,你看他怎样说:“啊!我真美丽呀!”你看,这个执著多大呀!如果你把这种执著,这个狂心歇止了,便即刻得到菩提。什么是菩提?——就是觉道、就是开悟,开悟就离成佛不远了,因此,你能把狂心休息了,这便是你的好去处。

  

  

自觉和凡夫不同,你我凡夫是属不觉,已经觉悟的是什么人呢?就是阿罗汉与辟支佛。辟支佛印度话叫辟支迦罗,是从十二因缘而悟道的,阿罗汉是由四谛法悟道的,故自觉异于凡夫。

  

  

觉他和二乘不同,什么叫觉他?“觉他”要有菩萨心肠,菩萨便是觉他,也可说是利他,故菩萨异于二乘,和这些二乘的声闻、缘觉是两样呢?还是一样?声闻是罗汉,缘觉是辟支迦罗,菩萨就是菩提萨埵;究竟这三者是由一个人、两个人或是三个人修成的呢?这可以说是一个人,也可以说是三个人。怎么说呢?因为可能有一个人他先修声闻,然后修缘觉,再由缘觉而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他一个人全包办修了这么多的行门,这种种的法,所以可以说是一个人。但是,又可能是三个人:第一个修声闻,修成后他就不再求进取了,做个自了汉,自己开悟了就不管其他的人了,停止在阿罗汉的程度上;另有一个修到阿罗汉,然后进展至辟支佛的果位上,便不再前进了,这样就成了两个人,加上第一个人就成三个人了。

  

  

到了辟支佛的果位上也只是自觉,不是觉他,等到菩萨乘才是觉他。菩萨修六种波罗蜜与万行相应而成,行菩萨道直到圆满,这叫觉行圆满,就成佛了,故欲觉行圆满须不离菩萨。

  

  

这三种觉悟,在这里虽只说这么多,但是行起来真个是千差万别,程度里面又有程度,分别之中再有分别,以至于三觉尽皆圆满。

  

  

“顶”字是至高无上的意思,再没有比它更高了就叫做“顶”,好像我们的头,头顶上是天,因此叫做顶天立地,我们人就是顶天立地的。

  

  

那么“大佛顶”这三个字合起来,就是我不讲,相信大家都明白是说大大的佛的顶。那佛顶究竟有多大呢?拿一把尺子量一量,是不是像这个佛那么大?其实,这个佛并不是一个大佛。它只不过是像大海中的一滴,像这世界一粒微尘那么大罢了,而那个大佛是大而无大,它是遍满一切处的佛,无在无不在的——你说它在什么地方呢?它什么地方都不在!你说它不在什么地方呢?它却又什么地方都在,根本没有办法来衡量它大到什么程度的。

  

  

谁最大?是佛!而这大佛是谁?就是你!也是我。如果你说:“我没有那么大,我看你也没有那么大。”那又为什么说就是你、是我呢?如果不是你不是我,那讲它做什么?就不需要讲了。就因为于你于我都有关系,所以才要讲它。那么,你我怎么会这么大呢?我告诉你,你我所具足的佛性就是这个大佛,不但是大佛,而且是大佛的顶,本来再没有比它大比它高的了,但是它还有个顶,在它的顶上,这就是“大佛顶”三个字的意思。

  

  

在这个大佛顶上,又现出一个大佛,那么这个大佛又有多大呢?这个大佛是看不见的,所以,在楞严咒上说:“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无见顶相——无见不是没有吗?我看不见,怎么又说有个大佛呢?

  

  

你看不见的那才是大,因为大到你的目力看不见,你会说:“我怎么会看不见?太小可能看不见,大的我一定能看得见。”大的你怎能看得见呢?像这个天,你的眼睛怎能把它看完?像地这么大,你能完全看见地吗?由于你看不见,那才是真正的大。

  

  

这个大佛顶就是无见顶相放的光,放多大的光呢?当然是放大光了,这大光照遍所有的境处,你问道:“照不照得到我?”早就照到你了!你会说:“怎么我不知道?”

  

  

好,你想知道吗?我讲过:“心清水现月,意净天无云。”你的心里要是清净到了极点,佛光就会照到你;心里不清,就好像是一潭浑水,月光就照不进去。“意净天无云”,你的意念要有一定,就像天上无云一般,境界就妙不可言了。如果每一个人真能清净其心,便可得到这楞严的密义。

  

  

“如来”这两个字:“如”是无所不知,“来”就是无所不来。佛法的本体是如,佛法的用就是来;佛的体如如不动,来而不来,那么到什么地方去呢?金刚经上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也不到我这儿来,也不到你那儿去;是在你那儿,也在我这儿,这就是如来。

  

  

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最初佛有多少个名号呢?最初每尊佛有一万个名号,以后才把它减少,因为一般人记不得那么多,于是就缩减到每尊佛一千个名字,但是,一千个还是使人记不了,因此就再减到每尊佛一百个不同的名字,尽管如此,众生仍然很难记得,于是乎又缩到十个,这十个名号,也正是每一个佛的通号。第一个名字是“如来”,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就是成佛了;第二个是“应供”,意思是应当受人天的供养;第三叫“正遍知”;第四是“名行足”;第五叫“善逝世间解”;第六叫“无上士”;第七是“调御丈夫”;第八“天人师”;第九“佛”;第十是“世尊”,每一位佛都有这十种名号。

  

  

“如来密因”,什么叫密因呢?一个人定力的本体叫做密因,为什么叫密因而不叫显因呢?因为这定力的本体是每个人都有的,所谓人人本具,个个不无;虽是本具不无,但每一个人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不知道所以叫做密因,这是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就是定力的本体,是如来定力的本体,也就是一切众生定力的本体,人人都具有这种定力的本体,只是自己没有发觉出来,不知道而已,故称为密因。

  

  

“修证了义”——这个密因是做什么的呢?是要修悟成正果的!要怎么修呢?参禅、念佛,都是修,可是这个修是专门指修参禅的,专门修参禅才能证果,且证果到达“了义”的义理上。

  

  

什么叫“了义”呢?“义”是意义,这个意义了了,是把世间、出世间法,完全都证得无余了,再也没有法可修,再没有法可证了,这也就是永嘉大师证道歌上所说的“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绝学,是最高之学。无为,是不妄为。闲道人就是悠闲清净的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理;为什么不除呢?是因为除尽了,妄想已没有了,不求真,是因为已经得到了,所以不需要再求了,了义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连“妄想”或是“真”…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