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
阿难说:“世尊的千幅轮相宝手,在大众前开合,是我用眼睛看见,如来的手,自开自合,而不是我的见性,有开有合。”
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
佛恐阿难还不真正明白,便再追问:“谁动谁静?”阿难答:“佛手不停住的开合,而我自己的见性,连静相都没有,何处有动呢?”
无住就是动,因静必由动而来。若没有动,根本就没有静,有动然后有静。见性从本以来,就未曾动过,所以说,尚没有静相,哪里有动呢?
佛言。如是。
佛即印证说:“是这样的,说得不错!”
阿难至此,已全领会,见性是不动的。佛用开合手来比喻一切外境,与见性无干。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则凡一切万事万物,任他起灭分飞,皆与见性无关。若能在动中,观此不动之性,清清楚楚,丝毫不昧,但不为境所转矣。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
佛欲令阿难,再能在自身中,亲见不动之体,就从他的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边。这时阿难,便转头向右望。佛又放一光,在阿难左边,阿难又再转头向左望。
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
佛问阿难:“你的头今日为何左右摇动呢?”阿难说:“我看见如来,放出妙宝金光,来到我左右边,所以我左右观看,头自然就左右摇动。”
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
佛问:“阿难,你看见佛光,左右动头,究竟是你的头来回摇动?还是你的见性,来回摇动?”阿难答:“世尊,是我的头自己摇动,而我的见性,尚且没有止静的相貌,哪里有摇动呢?”
阿难此时,已能于摇动身境之中,分出不动之见性,亦即明白见性,能离外缘而独立。
佛言。如是。
佛说:“说得对,你现在已完全明白见性是不动了。不像以前,认贼作子,以妄想为真心。”
眼中见性,是湛然圆满,超然独立,与外境、身境,全不相干的。如果能亲自体会,不动摇之定体,这就是奢摩他定,亦即楞严大定。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
这时候,如来便告诉大会诸听众说:“你等对这个道理,已很明白,不必再解说。但假若再有其他不明白的众生,以摇动的叫作尘,以不住的叫做客。”
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
你们都看见阿难,头自摇动,见性是没有摇动的。又再看我的手,是有开有合的,但见性是没有卷舒开合的。
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泊终。念念生灭。
既然客尘和主客之道理,说得这样明显,何以你们反认为变动的是自身,动摇的现象是自己的实体呢?从始至终,时时刻刻,都用识心来做事,念念生灭;前念生,后念灭,尽在生死里面做功夫,而不知道自己见性,是不生不灭之道理。
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你们从无始以来,以至于今,把真心自性都丢了,好像失而实在没有失,因而颠倒行事。本来应该做善事,反而做恶事,这就是颠倒。背道而行,做事违理,认妄作真,认真作假,这都是颠倒。因颠倒行事,故心和身就不合作,失去真实性,因而错认外物为自己,误认旅店,四大幻身为自己,就生出种种执著,放不下,看不破,不明理。随身口意造种种业,就轮转生死六道中,没有休息。这都是自作自受,不是他人所给的。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