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何略去呢?则无从查考,但我希望以后我们研读或讲演这部经时,仍该知道这位担任证译的法师。
菩萨戒弟子 前正议大夫 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 清河房融 笔受
“菩萨戒”共有十重戒和四十八轻戒,是修学菩萨道的戒法,亦属大乘的戒法,是出家人、在家人都应受的戒。梵网经有云:无论国王百官,在受位时,都应受菩萨戒。房融以宰相之身,因深明佛义,因以佛作父,以菩萨为兄,而于受戒后自称为“弟子”。
“前”即以前,“正议”在史册中称正谏,官名也,是对朝政国务任谏议之职,故亦称“谏议大夫”,又称“言官”、“大夫”,官职之谓也。
“同中书门下”的同字,具有两义:(一)兼同之意。即说房相兼掌“中书”及“门下”这左右两相府的事务。(二)共同之谓,意乃与同僚等共理职事。中书,是职掌帝言御劄。门下,为主理政务。
“平章事”,平即平均,章是彰显,事乃事务,串起来的意思是:均理政事,彰显法度等务。
“清河”地方名,也就是房融的家乡,“房融”,人名,姓房名融,有子房琯,他们父子均先后官拜宰辅,房融的事略极少,有之多出自其子琯的记载中。
“笔受”是以其文笔,润色经文之意,使章名语法,文理词义,同致佳妙故此,楞严经的行文措词,都极为优美,堪称诸经之最,各位如有志研学中文,这部经亦足为你们的范本。
第十门是“别解文义”,这是将全经的含义,析别分解,都判三分,计:(一)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
这一分判,始于晋朝高僧道安法师,因后秦主苻坚曾挟十万师之众,直取襄阳,以得亲近安师为乐事,故后人提及安师时,亦称“苻秦道安”。
“初序分”,属于经前的序介起缘,“正宗分”为阐明经中的宗趣,“流通分”是经后劝信与流布的文字,安师这一分判,曾得证于亲光菩萨的佛地经论,由是可知,梵华高德,所见雷同,故以后的法师皆依此判,而经弘教化。
以上所讲的,都属经前方便,现在我们循此三分,正说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祗桓精舍。
“如是我闻”:“如”是信,亦是指法之辞,指明这部楞严经十卷之法,“是”为这部经所说之法,实在是这样,“我闻”实在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的。“如是”,亦是信成就,凡佛所说的经典,都有六种成就:(一)信成就;(二)闻成就;(三)时成就;(四)主成就;(五)处成就;(六)众成就。为什么以信为首呢?“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是道的根源,功德的母亲,它能增长一切的善根,信是特别重要的,又智度论云: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佛法如大海那样深,没有旁的方法可以进去,只有信才能深入,只有信才能明白,所以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你现在坐在这里,听我讲经,一定要有信心,不可有怀疑心,有怀疑心,我讲对了,你们还说不对;有信心,就算我讲错了,你们还是说对的,有道理,所以来听经,不要信自己,要信我。我说:楞严经怎样好,你们相信,同意我的说法,这便是信成就。有信还要有闻,好像我现在讲经,虽有信心,但不来听,要到外边去游玩,饮咖啡,等到回来时,已讲完了,这怎能有闻成就?今天有位白小姐,她抱病还来听经,这才是闻成就。现在你们这样多人,千里迢迢,从西雅图来这里听经,亦算有闻成就,我无论如何,会成就你们的信心,和完成你们的闻成就。有信有闻,但没有时,亦没办法来听经,好像你们有的教书、有的读书、有的做工,怎能有时间?现在你们一同决定,利用暑假来学中文,和形容佛法,真是太好了,把中文学会,经典亦明白,这是一举两得,这就是时成就。有了时,没有说法主,亦不圆满,所以就把我从墓里拖出来,本来我叫墓中僧,与尘世隔绝,现在又出来对你们讲经说法了。说法有主了,但还要有个相当地方,这叫处,才能成就法会。有了适当的地方,还需要众人来听经,譬如有信、有闻、有时、有处、有主讲,但没有人来听,法会亦不能圆满,现在你们这样多人,从很远的地方,坐飞机来到这里,聚在一起来听经,这亦是有众成就了。
在此部经上,佛是主讲,处是给孤独园,众是诸大比丘,凡佛所说经典,都具有此六种成就。
“我闻”:这里的我,是阿难自称,又“我”的析义,有四种不同的说法:(一)凡夫妄计执著的我。(二)外道妄计幻想的神我。(三)菩萨随世示现的假我。(四)如来法身的真我。凡夫执著肉躯是我的,其实肉躯只是临时的,好比旅店,旅店不能久住,终要搬迁,肉身亦如房屋,房屋坏了,不能长住里面,就要搬家;凡夫不明白,执著肉躯是真我,终日为它奔波劳碌,唯求食好、住好、穿好,不知这个臭皮囊是最肮脏的,如眼屎、耳屎、鼻涕、口水,三日不刷牙,便有口臭;四日不沐浴,便有身臭;甚至多出汗的人,一二天内便发出臭味,再加上大小便,九孔常流不净,有什么可爱惜的?况且一旦死了,半点人情味都没有,要去就去,绝不会因为你对它好,它就多陪你几天,甚至因一句不顺耳的话,便生嗔恨,怒气冲冲,烦恼重重,究竟这个我是谁呢?自己根本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本来面目,反把像厕所一样污浊的肉躯,装饰得美丽堂皇,终日为它忙碌,岂不是太枉费?我一生便不为自己忙,只为别人忙,对自己这个臭皮囊,从来不去注意的。
“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为何阿难还有我?还称我?其实这只是假我,不是真我;本来是耳闻,为什么不说耳闻而说我闻?耳朵根本不能闻,所闻只是性闻,闻性是常在,耳朵只是闻的门户而已,我是一身之总,故曰我闻。我闻,亦是说是心闻。这部经典,是我阿难亲自从佛听来的,不是我自造的。
凡夫执著有我,所以生分别心,看不破,放不下,怎能得自在?外道妄计有神我,认为我就是神(详细分析起来太长,现在不讲),菩萨有假我,为何菩萨还有假我?菩萨已达无我相,所以明白此身是假,有假才有真,知道有假才会去找真。我人信佛,就是为追求真理,知道世间一切都是假的,故要在假的方面,找寻真的,从假我找到真我。真我是什么?就是自性,就是成佛,成佛才是真我,没有成佛以前,都是假的。凡夫以为自己这个肉身最好,生得又强壮,又高大,相貌一表堂堂,怎可说是假的?但是否能永恒不变、永久生存?如果不能,便是假的,不是真的了。
佛经开始,都用“如是我闻”四个字,和外道经典不同,外道经首,不安“阿”,便安“嚘”,“阿”,就是无的意思;“嚘”是有的意思,因为有无不能决定,索性便两字都安上去。
“如是我闻”,还有四种意思:(一)息众疑;(二)遵佛嘱;(三)息争论;(四)异外道。
(一)息众疑:阿难结集经藏时,升座说法,大众顿起三疑:(1)因为阿难法相圆满,具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和佛一样,因此怀疑是否佛再活过来?(2)是否阿难已成佛,才有这样圆满端严,和佛一样的相貌?(3)不是阿难、不是释迦佛,那么是否他方佛来这里成佛?大众起了以上三疑,等阿难大声说“如是我闻”,大众才消除疑惑。
(二)遵佛嘱:遵从佛所咐嘱,佛将入涅槃,众弟子都哭起来,尤其是阿难,他是佛的堂弟,又是侍者,所以泣不成声,这时有阿那律陀尊者,就对阿难说:“你不能哭,应该赶快问佛,怎么安排后事?”阿难说:“要问什么后事呢?”尊者说:“要请问佛四件事:(1)佛在世时,我等依佛为师,佛灭度后,我等依谁为师?(2)佛在世时,我等依佛而住,佛灭度后,我等依谁而住?(3)佛灭度后,将来结集经典时,一切经典,以何为首?(4)佛灭度后,如何处置恶性比丘?”阿难恍然觉悟,即时请问佛:“佛灭度后,我们依谁为师…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