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印光文钞全集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

  复杨佩文居士书

  复开生宁生昆季书一

  复开生宁生昆季书二

  复吴敬仁居士书

  复振鹤居士书一

  复振鹤居士书二

  复念佛会诸居士书

  复乔恂如居士书

  复白静修居士书

  复节慧竹居士书

  复骆季和居士书一

  复骆季和居士书二

  复骆季和居士书三

  复骆季和居士书四

  复庞契诚居士书

  复柏龄居士书

  复慧才居士书

  复慧华居士书

  复陈伯达居士书一

  复陈伯达居士书二

  复周文珊居士书一

  复周文珊居士书二

  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复马宗道居士书二

  复马宗道居士书三

  复温光熹居士书一

  复温光熹居士书二

  复温光熹居士书三

  复温光熹居士书四

  复温光熹居士书五

  复温光熹居士书六

  复温光熹居士书七

  复温光熹居士书八

  复温光熹居士书九

  复温光熹居士书十

  复温光熹居士书十一

  复温光熹居士书十二

  复温嵇德正居士书

  复江易园居士书一

  复江易园居士书二

  复江易园居士书三

  复江易园居士书四

  复江易园居士书五

  复江易园居士书六

  与江易园居士书七

  复陈慧诚居士书

  复王智卓居士书

  复何慧昭居士书一

  复慧淑慧庆两女居士书

  复徐蔚如居士书

  复李圆净居士书一

  复李圆净居士书二

  复李圆净居士书三

  复李圆净居士书四

  复李圆净居士书五

  复同影居士书

  复观心居士书

  复李吉人居士书

  复林赞华居士书一

  复林赞华居士书二

  复林赞华居士书三

  复林赞华居士书四

  复林赞华居士书五

  复林赞华居士书六

  复林赞华居士书七

  复林赞华居士书八

  复林赞华居士书九

  复林赞华居士书十

  复缪智修居士书

  复王砚生居士书一

  复王砚生居士书二

  复傅法霖居士书

  复黄德炜居士书

  复程筱鹏居士书

  复周陈慧净居士书

  复荣柏云居士书

  复某居士书

  复念佛居士书

  复智正居士书一

  复智正居士书二

  复智正居士书三

  复智正居士之母书

  复徐紫焜居士书

  复唯佛居士书

  复江有传居士书

  复福州佛学社书

  复尤雪行居士书

  复某某居士书

  复郑慧还居士书一

  复郑慧还居士书二

  复郑慧还居士书三

  复郑慧洪居士书一

  复郑慧洪居士书二

  复郑慧洪居士书三

  复郑慧洪居士书四

  复郑慧洪居士书五

  复江德懋居士书

  复章道生居士书一

  复章道生居士书二

  复章道生居士书三

  复章道生居士书四

  复施宗导居士书

  复济惠居士书

  复宗义居士书

  复汤锦中居士书

  复慧海居士书一

  复慧海居士书二

  复慧海居士书三

  复慧海居士书四

  复慧海居士书五

  复慧海居士书六

  复慧海居士书七

  复慧海居士书八

  复李少垣居士书一

  复李少垣居士书二

  复净善居士书一

  复净善居士书二

  复净善居士书三

  复净善居士书四

  复典蕴居士书

  复李慧基居士书

  复邓慧周居士书

  复某居士书

  复王尊莲居士书

  复郑子平居士书

  复朱石僧居士书一

  复朱石僧居士书二

  复费范九居士书

  复陈薪儒居士书

  复康寄遥居士书一

  复康寄遥居士书二

  复康寄遥居士书三

  复康寄遥居士书四

  复康寄遥居士书五

  复徐平轩居士书

  复唐大圆居士书一

  复唐大圆居士书二

  复唐大圆居士书三

  复秦铭光居士书

  复袁德常居士书一

  复袁德常居士书二

  复袁德常居士书三

  复袁德常居士书四

  复张仁本居士书

  复王(雨,雪)夕居士书

  致张增纯律师书

  复(薛英慧,刘一鹤)二居士书

  复某居士书

  复郭汉儒居士书

  复杨振仁居士书

  复张汝钊居士书

  名山游访记序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重刻序

  广长舌序

  思归集发刊序

  敬书华严大经以尽孝思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流通序

  憨山大师年谱疏序

  劝戒杀放生文序

  丹阳金台寺募结同生西方万人缘序

  佛教净业社流通部序

  无锡佛教净业社第二期年刊序

  宏化日记序

  家庭宝鉴序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题辞并序

  佛说四十二章经新疏序

  净土生无生论讲义发刊序

  李凤岐先生夫妇寿序

  文钞摘要序

  般若融心论重刻序

  普劝学佛谭序

  因果实证序

  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序

  巢县鱼山圆觉禅院传戒序

  苏州弘化社第六届出纳报告清册弁言

  杭州云居山常寂光兰若七七念佛缘起

  福州海门莲社缘起

  乐清佛教净业社缘起

  南通佛教居士林唐闸分林缘起

  南京佛教净业社缘起

  沪西念佛社缘起

  淮安观音庵普济莲社缘起

  靖江佛教居士林缘起

  皋东佛学莲社缘起

  南通余东袁家庙佛教净业社缘起

  宜兴佛教净业社缘起

  慧济居阅经室缘起

  阿弥陀佛百颂小序

  彻悟禅师念佛伽陀教义百偈小序

  画佛两利小引

  如皋募建荐孤弭灾佛七道场小引

  如皋佛学会小引

  宁波宝庆寺念佛堂置田碑记(代益舟师作)

  济南净居寺恭请大藏功德碑记(代作)

  新昌石城寺重建智者大师衣钵塔记

  闽侯罗梓生居士生西记

  江母汪太夫人往生记

  善女人何王氏圣缘生西记

  乐慧静优婆夷生西记

  杨佩文居士得舍利记

  阿育王佛舍利塔纪实

  南通金沙区佛教居士林成立宣言

  题吴江费陂龙灵岩藏经图偈

  普为施资流通历史感应统纪及展转传布看读诸善信回向偈

  敬为施资流通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及展转传布看读诸善信回向偈

  普为助印及读诵受持展转流通各佛经者回向偈

  普为施资流通及见闻受持展转传布(学佛人可否吃肉的研究)诸善信回向偈

  苏州报国寺关房题壁偈(民廿四年)

  题玉嵀大师心迹颂

  华严经感应颂

  焦山吉堂上人往生颂

  赠佛光社诸善人颂

  赠佛光社社友大会颂词

  复杨佩文居士书

  舍利未至原处,更为神变无方矣。此殆佛菩萨欲令汝与一切见闻者,深植善根,特为示现耳。梵语舍利,亦云设利罗。(此名现绝不用)此云身骨。此约佛涅槃后,焚身化作八斛四斗舍利而说,乃约多分而言。亦有非身骨之舍利,如宋人刻龙舒净土文板,得三颗舍利于木中,三颗系三处得。又善女人绣经,针下有碍,视之得舍利者。又有念佛口中,得舍利者。有高僧洗浴令其徒揩背,听铮然有物落下,视之乃得舍利者。雪岩钦禅师剃头,其发变成一串舍利。宋长庆闲禅师圆寂,焚化日大风旋吹,烟至四十里外。烟所到处,屋上树上草上均有舍利,收之有四石多。外道不知舍利,乃戒定慧力所致,谓为精气神之所炼成者。此系窃佛教之名,而绝不知佛教之义,便妄造谣言也。多分属迁化而得,如刻板绣经,及念佛口中得者,并汝灯花上得者,乃因精诚之极,佛慈加被,为之示现者。又佛舍利,更为神变无方。如隋文帝未作皇帝时,一梵僧赠舍利数粒。及登极后视之,则有许多粒。(数百)因修五十多座宝塔。阿育王寺之舍利塔,可捧而观。人各异见,或一人一时,有大小高下转变,及颜色转变,及不转变之不同。是不可以凡情测度者。世人以凡情测佛法,故只得其损,不受其益也。汝欲皈依,今为汝取法名为慧潜。谓其心与佛智慧,潜相符契也。即古人所谓愚夫愚妇颛蒙念佛,即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之谓也。现在大劫将临,无论家属外人,同须劝彼志诚念佛,并念观音,以为预防之计。否则祸患一至,了无所恃。且勿谓念佛必无丧身殒命之者。即丧身殒命,而灵魂所趋,各不相同。固不得以不能免劫,以为念之无益也。今为汝寄书一包,又有一函遍复一张,则若繁若简,均可依行。不得又复来信,以自扰扰人也。

  复开生宁生昆季书一

  昨接汝书,知汝父病极沉重。不可作世间痴心妄想,当依佛法为之助念南无阿弥陀佛。祈其寿已尽,则速蒙佛慈接引往生西方。寿未尽,则速得痊愈。汝父年已七十多,当此危险世代,固宜全家一心念佛,求佛接引往生西方。若其世寿未尽,亦可以助念功德,令得速愈。但不可只求病愈,不求往生,如其寿尽,便失大事。当为汝父一心助念。彼能念,即随之念。不能念,则一心听汝等念。凡要紧事,当先问问。不要紧事,概不可提。若有志诚恳切之居士,宜请几位。同你们分班相续不断的助念。一直念到断气之后,还是一样的念去。如此接连再念三点钟,方好停念。又切不可未死以前,及才断气,就揩身换衣哭泣。此等行为,皆是拉他下海。世间人以此为孝,其破坏正念,不能往生,反令堕落,罪同杀亲,要紧之极。灵岩今日即请十僧打一佛七,佛七资一百圆。又为立一木牌位,永远供到念佛堂内,长年念佛,利益甚大,须五十圆。此一百五十圆,当由邮局直汇木渎灵岩山寺妙真大师。佛七亦是求佛接引。若世寿未尽,亦必能速愈。汝等欲减己寿而增父寿,光不为然。何以故,当此高年,又经乱世,后来之事,不知如何。固宜祈亲速生西方,以免后来或不如现在,则更难助念矣。今附大悲香灰少许,冲水澄清服之。纵死服之,亦能神识清明,正念往生。若不至死,则可速愈。至于死后,切勿瞎张罗,开吊会亲友。即至亲厚友来,必须用素,永断酒肉。丧葬,敬神,待客,通通用素。万不可用酒肉。丧中不用酒肉,儒家古礼如是,不独佛教为然。皇太子居丧,偷著吃酒,史官必书其事,以传后世。现在礼废,居丧作乐杀生,当做体面,汝等切勿学此极恶之派。又将亡人行状印出,请名人题赞,遍送亲友,此事亦极无礼。将亲之像,印于其上,人一收到,看过便丢于废纸中,不知如何亵渎。汝等必欲荣亲,当念念省察自己,居心动念行事,不敢有一念对不住佛菩萨天地鬼神。果能终身如是,方为大孝尊亲。否则所行不善,人必谓汝父损德,故有此不肖之子。所以人不可不自重也。

  复开生宁生昆季书二

  手书备悉。世间为儿女者,于亲临终,多是落井下石。汝兄弟肯听我言,致汝父往生西方,是为真孝。汝须知无论老幼男女,临终均宜如是助念。均宜气断以后,至少须三小时,不动彼体,不停佛声,不行哭泣,愈久愈好。(恐不洞事的人,久则不能依,故止云三小时。)神识不清,吃大悲水后,神识便清。可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亦不可思议。(即汝等诚心)吴泽南之母临终,舌硬不动。泽南以大悲水点于舌上,顷刻舌软而能念佛。一向声极小,此时连念三大声佛而去。汝父临终之象,果非虚饰,决定往生…

《印光文钞全集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