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来自灵岩的法音(印光文钞集文)▪P20

  ..续本文上一页救苦者。即释迦佛在世时,亦尝令苦难众生念观音,况吾辈凡夫乎?(复宁德晋居士书)

  四十五

  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乃常念常恭敬。常字贯下恭敬,何可作朗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乎?

  须知南无二字,即是皈依顶礼,恭敬,度我等义。一心念佛,无事不办。而观音慈悲寻声救苦,当此极苦之时,令念观音,校彼令念佛,尤易生信。以佛之威神,人多不知。经中于救苦救难之事,绝少发挥。观音救苦救难之事,则大乘经中屡屡发挥。如法华经,普门品,楞严经,第二十五观音耳根圆通章,华严经,善财参观音章,大悲经,则专说大悲咒,及观音救苦之事,悲华经,说观音因地发愿救苦之事,其他经中说者甚多。因此因缘,世无不知观音救苦救难者。

  当此大劫,令上等人念佛则易。下等人以经中未曾说及,或不生信,故令念观音也。汝何可以佛与菩萨果位神通等校量乎?

  须知观音与我世界有大因缘。乃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慈悲心重,不离寂光,垂形九界,以行救济耳。况示迹为阿弥陀佛法王子。如民众欲求皇帝恩泽,即向太子求耳。念观音发愿求生西方,亦可满愿。以弥陀观音同一度生之事,非有二义也。(复宁德晋居士书)

  四十六

  遗传之病,亦宿业所感。当至诚恳切念佛及观音圣号,当可即愈,而不复遗传矣。

  所言解脱之门,唯有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此系仗佛力了生死法门,即生可以做到。若不专修此法,修其他种种法门者,非博地凡夫一生两生所做得到。吾人从无始来,至今尚在生死轮回中者,皆因其中未遇净土法门。或遇而不修所致也。今幸遇之,切勿错过。

  信愿行三法,为净土正宗。第一要有真信。有真信,必定有真愿真行。否则不名真信。念佛一法,尚能超凡入圣。况遗传病有不即愈乎?(复琳圃居士书)

  四十七

  白居易云,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假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磋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又作甚么,不达又如何,普愿法界众,同念阿弥陀。(复方耀廷居士书)

  四十八

  佛法广大,虽登地菩萨,不能尽知。然欲得实益,只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便可出生死,证涅槃,圆成佛道。我等下根凡夫,非从极约之法门做,则只成种善根而已。欲得现生就了生死,梦也梦不着。

  念佛法门,如如意宝珠,能随人意,雨一切宝。但能恳切至诚念佛,自然消除罪,增长善根。超度先亡,俱生西方。何不可云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复陈莲英居士书)

  四十九

  念佛以志诚为主。若志诚,则不会大散。当用随念随听之法。掏珠不过为防懈怠,掏之有碍,则不必掏。随念随听,比随息好。当云随息,不可云数息。则但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即已。但依我说,决无有误 (复周寿超居士书)

  五十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行菩萨之普利众生行。则若宿业若现业,皆被此大菩提心中之佛号光明,为之消灭净尽也。

  若前生及昔日曾作大业。今虽止恶,未能力修众善。及但泛泛然念佛。则功过不相敌,固难免或罹恶报耳。非念佛之功虚弃也。以未发菩提心,特以恶业广大,不能相掩耳。倘能发大菩提心,则如杲日当空,霜露立消。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工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弘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现生即入圣流,临终直登上品,庶可不负此生矣。(复康寄遥居士书)

  五十一

  一句阿弥陀佛,即佛所证之无上菩提觉道。吾人若能以此名号自熏。久而久之,即能与佛气分相同。况此一句,无一人不能念。即或懒惰懈怠不肯念,闻大家念佛音声,亦有利益。两两比较,故胜于念经多多矣。

  以念佛最极简便。即不念佛者,闻佛音声,一历耳根,即种善根。由此一句佛号,灌入八识田中,将来遇缘即发。设使怨鬼恶病逼迫,念佛便能却之。所以凡具信心念佛的人,应当以此普劝修持。不独家人父子,应当劝导。即一切有缘之人,亦当如是劝导也。(净业社开示法语)

  

  

  

  故乡风月

  一

  (光)大约不久了,故将已了者了之,不能了者亦了之。(光)死,绝不与现在僧相同,瞎张罗,送讣文,开吊,求题跋,敛些大粪堆在头上以为荣。好好的佛法,就教好名而恶实的弄得糟透了。吾人不能矫正时弊,何敢跟到敛大粪的一堆人凑热闹,以教一切人为自己多多的敛些。意欲流芳百世,而不知其实在遗臭万年也。

  (光)无实德,若颂扬(光),即是敛大粪向(光)头上堆,祈与一切有缘者说之。(光)自民六年渐忙,忙得不了。只为别人忙,自己功夫荒废了,倘阿弥陀佛垂慈接引,千足万足!(复德森法师书)

  二

  死固有所不免,当与熟悉者说。(光)死仍照常为自己念佛,不须为(光)念。何以故,以尚不与自己念,即为(光)念,也不济事。果真为自己念,不为(光)念,(光)反得大利益。是故无论何人何事,都要将有大利益的事认真做,则一切空套子、假面具都成真实功德,真实人方是佛弟子。(复德森法师书)

  三

  古云:纵然生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果能老实念佛,乘弥陀之愿船,归极乐净土家乡,是可预卜。此乃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若不此是归,定如贫子,不识故土,不忆慈父,而甘漂泊他乡,以转于沟壑也。若不拟不议,一心归去,始知自性本来清净,又何处求归相、净相耶?古又云;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归净归净,念兹在兹!(复于归净居士书)

  四

  修行人须知娑婆苦,极乐乐;要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不可求人天福报,譬如处牢狱之求归家乡;然娑婆世界,乃一大牢狱也。极乐世界,方是好家乡。古人诗云,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诸君果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西方有谁争哉?要归家乡,不可犹豫,谓再过几年,则不能与佛相应,至诚恳到、真信切愿即是西方种子。

  盖净土一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或专崇行持,而不尚信愿,则执理废事,乃属自力法门。与专以自性唯心,而不仗佛力之执理废事,同一过失。所以蕅益大师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笃哉斯论,不可不知。(上海法藏寺念佛开示)

  五

  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校,倘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计矣。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为人天王身,及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大宏法化,普利众生之高僧身,亦视之若毒荼罪薮,决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决定,则己之信愿行,方能感佛,佛之誓愿,方能摄受,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轮回矣。(复高邵麟居士书)

  六

  若未生净土以前,纵令授以人天王位,亦当视作堕落因缘,了无一念冀慕之想。及来生转女为男,童真出家,一闻千悟,得大总持,亦当视作纡曲修途,了无一念希望之心。为欲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了脱生死,超凡入圣,位居不退,忍证无生,回视人天王等,及出家为僧,不知净土,修余法门,历劫辛勤莫由解脱者,如萤火之与杲日,蚁垤之与泰山矣。可胜悲哉!可胜悼哉!

  以故修净土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若有丝毫求来生心,便非真信切愿,便与弥陀誓愿间隔,不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矣。(复徐福贤居士书)

  七

  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彻证自心本具之佛性,随心所现不思议称性庄严之世界,故其乐无有穷尽之时期。譬如虚空,宽廓广大,包含一切森罗万象。世界虽数数成,数数坏,而虚空毕竟无所增减。

  汝以世间之乐,难极乐之乐。极乐之乐,汝未能见,虚空汝虽未能全见,当天地之间之虚空,汝曾见过改变否?须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故佛令人念佛求生西方,以仗阿弥陀佛之大慈悲愿力,亦得受用此不生不灭之乐,以根身则莲花化生,无生老病死之苦,世界则称性功德所现,无成住坏空之变,虽圣人亦有所不知,况以世间生灭之法疑之乎!(复冯不疚书)

  八

  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功夫成熟,则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结成莫解之团,则险不可言。

  尽报投诚,乃吾人所应遵之道。灭寿取证,实戒经所深呵之言。(梵网经后偈云:计我着相者,不能生是法,灭寿取证者,亦非下种处)但当尽敬尽诚求速生,不当刻期定欲即生。学道之人,心不可偏执,偏执或致丧心病狂。则不唯无益,而又害之矣。

  净业若熟,今日即生更好,若未熟,即欲往生,便成揠苗助长。诚恐魔事一起,不但自己不能往生,且令无知咸退信心,谓念佛有损无益,某人即是殷鉴,则其害实非浅鲜。祈将决定刻期之心,改作唯愿速生之心,即不生亦无所憾。但致敬致诚,以期尽报往生,则可无躁妄团结,致招魔事之祸。(复念佛居士书)

  九

  古人云,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以医能救人故也。须知佛为大医王,能治人身心及生死等病。汝年七十一岁,惜昔年未知佛法之所以然,今幸知之,亦不必以迟闻为歉。但当认真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切不可求人天福报。

  须知佛开念佛法门,唯期一切众生现生即生净土。若人顺从佛言以修,必能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校比生入大富大贵处尚容易。何也?以依佛言教,佛必垂慈加被故也。阁下既知仙劫有数,佛寿无量。当此高…

《来自灵岩的法音(印光文钞集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