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孩。以其习与性成,故当谨之于始也。天下之治乱,皆基于此,切勿以为老僧腐谈,无关紧要也。
37、若欲大通经教,固当请教高竖法幢之大通家法师。须知大通经教者,未必即生能了生死;欲即生了生死,当注重于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也。
38、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今既得闻如来普渡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免生死轮回之幻苦,证涅槃常住之真乐。
39、临终人往生三要: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
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40、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属助念之力。能如是行,于父母,则为真孝;于兄弟、姊妹,则为真弟;于儿女,则为真慈;于朋友、于平人,则为真义、真惠。以此培自己之净因,启同人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难相习成风乎哉。
41、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善道即人、天。恶道即畜生、饿鬼、地狱。修罗则亦名善道,亦名恶道,以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恶夹杂故也。)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
42、祸福互相倚伏,唯在人之善用心与否耳。
43、当作十方专修净土道场。住僧以二十人为额,不募缘、不做会、不传法、不收徒、不讲经、不传戒、不应酬经忏。专一念佛,每日与普通打七功课同。住持,祇论次数,不论代数。但取戒行精严,教理明白,深信净土者即可。若其它皆优,而不专注净土者,则绝不可请。
44、印公于护国息灾会中,发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理,提倡信愿念佛,即生了脱之法,以挽救世道人心。
45、修戒定慧,断贪瞋痴,必须惑业净尽,才能了生脱死。尚有一毫未断尽,生死还是不能免。
46、唯有念佛一法,是如来普应群机而说,亦是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所成就。无论上、中、下根,皆可修学。即烦恼惑业完全未断,只要具足真信、切愿、实行念佛求生西方,亦可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一得往生,生死就可了脱。
47、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理机双契,不可思议。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48、念佛的人,虽没把见思烦恼断除,但能具足信、愿、行三资粮,临终就能感动阿弥陀佛来接引他生到极乐世界去。便得三不退,一直到破尘沙无明,成就无上菩提。
49、要有道德学问,能够有使人生长法身慧命的力量,才算是名符其实的和尚。
50、华藏世界,是分破无明的法身大士,才能见得生得的。其余就是断尽尘沙的菩萨,亦没有分,何况华严会上,已证等觉的善财童子,普贤菩萨还教他和华藏海众,以十大愿王回向极乐,以期圆满佛果。
51、净土法门,无机不收。九界众生,舍念佛法门,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念佛法门,下无以普度群萌。
52、华藏海中,净土无量,而必回向往土西方极乐世界者。可知往生极乐,乃出苦之玄门,成佛之快捷方式也。
53、奉劝诸位,总要老老实实的念佛求生西方,才不辜负如来说这个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的总持法门。
印光大师法语三则
第一则
世人食肉,已成习惯,但须知无论何肉均有毒,是因生物被杀时,恨心怨气所致。人食之,虽不至实时丧命,但积之既久,则必发而为疮为病。
年轻女人,于生大气后,喂孩子奶,其孩每死,亦因生气而奶成毒汁之故。人之生气,非因致命之痛,毒尚如此。何况猪、羊、鸡、鸭、鱼、虾等要命之痛,其肉之毒,更可推知。余于十余年前见一书云:有一西洋女人,气性甚大,某日生气后,喂其子奶,其子遂死,不知其故。后又生一子,复因生气后喂奶而死。因将奶汁令医验之,则有毒,方知二子皆为奶毒死。近有一老太婆来归依,余劝其吃素,告以肉皆有毒,并引生气西妇毒死二子为证。彼云:伊有两孩,亦是因此死的。因彼夫性气横蛮,一不顺意,即将她痛打。孩子见之则哭,彼即喂奶,孩子遂死。当时并不知是被奶毒死。其媳亦因喂奶,死一子。可知世间被毒奶药死之孩子,不知多少?因西妇首先发觉,至此老太婆证之,才大明其故。故喂孩子之女人,切弗生气。倘或生大气,当时切勿即喂孩子。需待心平气和,了无恨意后,再隔几点钟,乃可无碍。若当时或不久即喂,每易致命,虽不即死,亦每成病而不自知其故。
同此一理,牛、羊等一切生物在被杀时,虽不能言,其怨毒蕴结于血肉中者,不知几许?人食之,无异服毒。非特增杀业,招罪报于将来,现生亦多酿病短寿,诚甚可怜而可惜也!此事知者犹少,故表而出之,望大家皆能留意。由此以推,可知人当怒时,不独其奶有毒,即眼泪、口唾亦都有毒。若流入小儿口眼中,亦为害不浅。
有一医生来归依,余问彼:医书中有此说否﹖彼云:未见。世间事之出常情外者颇多,不可尽以其不合学理而非弃之。例如治疟疾方:用二寸宽一条白纸,写乌梅两个、红枣两个、胡豆几颗(按病人岁数多少,写多少颗。如十岁写十颗,二十岁写二十颗。)折而叠之,在疟未发前一点钟,男左女右,缚于臂膊上,即可不再发。此法甚效,即二、三年不愈者,亦可即愈。非药、非符、非咒,而能奇效如此,岂可尽以常理解之?
因知世间万事,每难思议。即如眼见、耳闻,乃极平常事,尽人皆知者。但若问其眼何以能见?耳何以能闻?科学家将答谓:由神经作用。若再进问:神经何以有此作用?又何以有神经?则能答者恐少矣。佛法中亦有不可思议而可思议者;有可思议而不可思议者。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可概以常情测度之也。
第二则
学佛之人,最要各尽其分。能尽其分,即可有廉、有耻。如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皆当努力行之。大学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上明字,即是克己复礼之修省;下明德二字,即是意诚、心正、身修、家齐之懿德。欲明此尽人皆能之明德,非从诚意克己不可。进之,方可言「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之亲民,即是人我一体,视人如己,各尽其分之意。止于至善,即是动静以礼,不欺暗室,自行化他,悉依天理人情,不偏不倚之中道。能如是,为圣为贤可得而几矣。
且佛法之教人,在于对治人之烦恼习气,故有戒定慧三学以为根本。盖以戒束身,则悖德乖理之事不敢作,无益有损之语不敢出。由戒生定,则心中纷扰妄乱之杂念渐息,胡涂惛愦之妄为自止。因定发慧,则正智开发,烦惑消灭,进行经世、出世诸善法,无一不合乎中道矣。
戒定慧三,皆是修德,皆由正智亲见之心体,是即明德。此之明德,在中庸则为诚。诚,即醇真无妄;明德,即离念灵知。诚与明德,皆属性德。由有克己修省之修持,性德方彰。故须注重首一明字,则明德自能彻见而永明矣。
佛法与世法,本来非两样。或有以佛辞亲割爱,谓为不孝者,此乃局于现世,未知过去未来之浅见也。佛之孝亲,通乎三世。故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实皆是我父母,其杀而食者,乃无异于杀食父母。佛之于一切众生,皆能愍念而度脱之,其为孝也大矣。何况更能度亲永免轮回,尤非世间任何孝子所能及哉。
且世间之孝,亲在则服劳奉养;亲殁则但于生殁之辰,设食祭奠,以尽为子之心。设或父母罪重,已堕异类,又谁能知其所杀以祀之生物中,决无本我父母在其中乎!昧三世无尽之理,而以数十年之小孝责佛,其所知所见之浅小,亦可笑矣。故佛教人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者,其孝慈实可谓无尽也。
第三则
劝戒录类编载:福建蒲城令某君,久戒杀生;其妻则残忍好肉,生辰之先,买许多生物,将欲杀以宴客。赵曰:「汝欲祝寿,令彼就死,于心安乎?」妻曰:「此皆迂词。若依佛法,男女不同宿,不杀生命,数十年后,不将举世皆畜生乎?」赵知无法可劝,听之。
至夜,其妻忽梦入厨房,见杀猪,则己即变成猪,杀死还知痛,拔毛破腹,抽肠裂肢,更痛不可忍。及杀鸡、鸭等,亦皆见己成所杀之物。痛极而醒,心跳肉颤。从此发心,尽放所买之生,而吃长素。此人宿世有大善根,故能感佛慈加被,令彼亲受其苦,以止恶业。否则将生生世世供人宰食,以偿债矣。
世之杀生食肉者,苟亦能设身处地而作己想。则何难立地回头。至言天生猪、羊等物本以养人,则试问:天之生人,亦所以养虎、狼、蚊、蚤等物乎?不值一笑矣。
又有一类人说:「我之食牛、羊、鸡、鸭等肉,为欲度脱彼等也。」此说不但显教无,即密宗亦无之。若果有济颠僧之神通,亦未为不可。否则邪说误人,自取罪过,极无廉耻之辈、乃敢作是说耳。夫彼既能以杀为度,则最尊者父母、最爱者妻子,何不先杀其父母、妻子食之,以度之乎?其荒诞可不复言矣。
南梁时,蜀青城山,有僧名道香,具大神力,秘而不泄。该山,年有例会,届时,众皆大嚼大喝,杀生无数。道香屡劝,不听。是年,乃于山门外掘一大坑,谓众曰:「汝等既得饱食,亦分我一杯羹,何如?」众应之。于是道香亦大醉饱,令人扶至坑前大吐。所食之物,飞者飞去,走者走去,鱼虾水族,吐满一坑。众皆惊服,遂永戒杀生。道香旋因闻志公之语,当即化去。(有蜀人、在京谒志公。志公问:「何处人?」曰:「四川。」志公曰:「四川香贵贱?」曰:「很贱。」志公曰:「已为人贱,何不去之?」其人回至青城山,对香述志公语。香闻此语,即便化去。)需知世之沉潜不露者,一旦显示神通,每即去世示寂,以免又增烦恼。否则需如济公之妆(装)痴诈颠,令人莫测其妙,乃可耳。
《印光大师法语菁华》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