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印光大师永思集 悼文 赞词 挽联 诗偈 书简 跋语 附录▪P19

  ..续本文上一页

  师今往矣,其奈大机小机,顿失依止;

  余更痛者,此后佛法世法,谁与弘持?

  

  二十五   吴济时

  我因侍疾来参,三日留山,末座犹陪承遗教;

  师似坐禅迁化,八旬住世,大年克享了前缘。

  

  二十六   王宗寿

  偕拙荆同列门墙,十载春风点顽石;

  惊师座忽离尘世,霎时佛果证灵山。

  

  二十七  施智明 智照 照炬

  闲邪存诚,尽分敦伦,儒释本同源,八德为出世阶梯,方期益算添筹,尽有文章传惊铎;

  宏愿大行,寻声救苦,布施无住相,廿载愧空承教诲,总祈归真见佛,应怜劫难度慈航。

  

  二十八   袁德常

  甘露饮频年,十载师恩如父母;

  泪珠流遍界,万方佛子失规绳。

  

  二十九   吴慧云

  爱弟子若家人,佛法无边,恩及寻常琐屑;

  待众生以平等,慈严并用,悲深字里行间。

  

  三十   彭慧健

  入宝山空手归来,辜负师恩谁似我;

  造灵峰凝眸远瞩,继承净业属何人。

  

  三十一   竺慧渊

  舍俗出尘,历大泽名山,深造契经留法雨;

  由儒入释,继莲池蕅益,弘扬净业振宗风。

  

  三十二  忻智田率室智雨、智霖

  五戒诲敕后昆,施我福田谁可报;

  九品宣示群辈,援人功德实难思。

  

  三十三 沈祥麟 荣柏云 曹培灵

  

  贺云章 朱石僧 杨欣莲

  

  红螺山碎,补怛关穿,苦行六十年,共仰莲宗十三祖;

  净土修因,灵岩证果,度人无量数,请读文钞正续编。

  

  三十四   柴鹏飞

  极乐国中添大士,娑婆界内失良师。

  

  三十五  徐杭本净 张杭智仪 吴杭本德

  守师尊四字雅言,惟有老实念佛;

  愿法驾重游浊世,还须悲愍度人。

  

  三十六   倪慧表

  文钞妙典,度脱无量众生,皆已往生安乐刹;

  清净法身,具足恒沙功德,现前成就菩提行。

  

  三十七   叶慧成

  三事最倾倒公,不居通家,不立门庭,不轻易为人说法;

  一时尝宽假我,蒙赐之见,蒙进与语,蒙饷遗所自著文。

  

  三十八   王淮琛

  知公是乘愿再来人,倒驾慈航,历经应化百千劫;

  愧我亦发心后进者,亲承法雨,难得皈依十二年。

  

  三十九   马涤安

  苦口警众生,信因果,笃伦常,于浊世末法中,万流独转;

  灵岩留圣迹,抑狂禅,弘净土,继莲池彻悟后,唯师一人。

  

  四十   费范九

  慈心悲愿,重振莲宗,说法与云栖祖语相承,世界要清宁,豫种佛因开治运;

  古塔苍松,追摹宝相,示疾于智积道场有志,山川应震动,好传净教奠遗文。

  

  四十一   许屏仲

  诚敬为下手工夫,六字持名修净业;

  老实是执持要诀,一心不乱往西方。

  

  四十二   李卓颖

  千潭一月印,大海百川归。

  

  四十三

   方王德裕率男

   智医

   媳

   修馥

  宗藩

   慧绍

  不期然而来,亲见瑞相缤纷,自是吾师哀摄受;

  既愿尽以去,太息慈容缥缈,顿令大众失瞻依。

  

  四十四   翁慧观

  予小子为皈依最后一人,尚幸慈航得度我;

  惟师尊弘净土绝无二法,追攀大觉拯群迷。

  

  四十五   关炯之

  化开南海,迹泯灵山,普教念佛持名,八十年中一大事;

  愿切西方,缘深此土,应见降魔证觉,屈伸臂顷再来期。

  

  四十六   张慧雄

  大师恩厚,笔墨难宣,慈训荷频颁,勖我全家归净土;

  小子障深,根尘未尽,佛缘欣早遇,同堂三世念弥陀。

  

  四十七   竺慧深

  七八年久旅申江,何幸列门墙,最难忘报国受皈,觉园听法;

  六十载专修净土,以身作模范,至可喜华开莲刹,果证菩提。

  

  四十八(集大师弥陀对联)  翁福善

  阐扬净土,乘愿再来,想大师救世殷勤,广度众生当度我;

  持诵洪名,现身接引,叹末劫秉根愚钝,不念弥陀更念谁。

  

  四十九   舒慎斋

  六十年弊衲粗羹,举世竞称扬,是否头陀苦恼;

  数百卷真言实语,尽人皆接受,还云粥饭庸僧。

  

  五十   葛慧亮

  莫愁莫愁,但念师尊归西时,已留文钞不少语;

  勉之勉之,欲与上善会一处,须奋自己克证心。

  

  诗 偈

  

  一    慈 舟

  腥尘战绪日纷纷,清净声中折主军,惆怅经时无一语,凄凄雁叫暮天云。

  净土旌旗已暗摧,莲花上品一枝开,彼邦十万到何远,音乐声前师便来。

  冬月中华西去日,南洲人类丧心时,乐邦补处梵王位,势至涅槃定是师。

  

  二    明 性

  愿作江南挂搭僧,庄严净土古今称,追随宝座终难遂,直往莲邦信足徵。

  芳躅隐时惊七众,嘉言妙处契三乘,西归接引弥陀佛,震旦宗师得继承。

  

  三    广 觉

  师是西方大势至,卓锡灵岩岁方四,垂手而兴古道场,山灵呵护空王寺。

  法云普覆阎浮提,遍润焦枯各畅遂,老农村媪与贩夫,莫不晓师之名字。

  师惟一语教念佛,如子忆母无以异,都摄六根妄念空,安养往生非难事。

  莲风所扇满寰区,日丽中天德广被,说法不务妙与玄,实语开示有真旨。

  三百年来惟一人,弘老此语有见地,十余万人弟子中,愧我未得列名氏。

  遇机犹冀执巾瓶,稍聆净土甚深义,孰知相见竟无缘,一旦寂光遽归去。

  本来无来今无去,法界一真相无二,群儿失母哭声嘶,寒江昨涨感恩泪。

  感恩之泪不易挥,非师盛德殊难致,三十余年弘净土,乘愿再来此叔季。

  数十万言传文钞,缁素依归咸所赐,我今展卷涕潸然,替人如师真不易。

  陆沉天醉世如斯,又丧导师悲忍置,回心虔念阿弥陀,无眼耳鼻舌身意。

   (师是大势至化身。见杨信芳女士纪梦。)

  

  四    大 根

  印光大师,生平专提净土,世人咸尊为莲宗十三祖焉。予幼时,披剃于东台福慧寺,师祖养廉和尚,常教予读大师《文钞》,裨益无穷。其后每思至灵岩礼拜慈颜,终为因缘阻隔而不果。今者大师西归,敬撰七绝一首,以酹《文钞》摄化之恩于万一耳。

  势至曾言居此土,摄人念佛脱尘埃;光公亦是化身者,刹刹尘尘应现来。

  

  五    太 虚

  印光法师西逝,二十年前余自粤归普陀,承赠两偈相勖,当次原韵,兹录以追念。

  日月回互照,虚空映还掩,有时风浪浪,有时云黯黯。

  万象恣妍丑,当处绝尘点,虽有春秋笔,亦难施褒贬。

  余霞散成绮,虚空忽渲染,恰恰红尘漠,恰恰青天湛。

  悠然出岫云,无心自舒敛,泰山未尝增,秋毫未尝减。

  

  六    开 悟

  民国十九年,余于普陀出家,闻师祖上真下达老和尚与印光大师道谊雅契,开悟尝发亲近大师之愿,但因差别因缘,未成事实。今大师已西归,此后亲近大师,当在七宝池中也。成七绝以悼。

  茫茫苦海失吾师,十万亿程寄远思,承事靡由今已矣,相逢合在宝莲池。

  

  七    圆 瑛

  颂印光大师舍利

  大师末后放光明,灵骨珠花色色新,

  净土真修有实证,从教火化不为尘。

  

  八    善 觉

  印光大师,道行之巍峨,与夫世出世学之宏博,殆并世无二,生平力阐因果,专弘净宗,不遗余力。方冀久久住世,何期遽尔示灭,噩耗传来,缁素同悼。嗟夫!昏衢炬熄,芸芸众生何怙?人天眼盲,浩浩僧流无依。鹙鹭子之兴悲,金头陀之流涕,岂徒然哉!爰赋五言一律,聊申哀慕。

  圣僧何罕觏,示迹有来由;

  本是弥陀辅,还同慧远俦。

  莲风吴地冷,落日国城愁;

  寂寞南天末,滂滂涕泗流。

  

  九    叶青眼

  奉和善觉上人悼我师印光大师原韵

  我师竟示灭,重觐已无由;

  (生平六觐我师,法雨寺一、太平寺三、居士林一、报国寺一。)

  净行夐难继,宗风孰与俦。

  遗书日月耀,拜奠鬼神愁;

  惟学常惭愧,莫随生死流。

  

  十    轻安居士

  我对公惟心仰之,未曾礼足未通辞;

  时乎难请留山暂,老矣深惭学道迟。

  千里凄风流木渎,一条净水接莲池;

  从今四大名灯传,应并灵岩号五师。

  (彭尺木居士有紫柏、憨山、蕅益、莲池四大师传。)

  

  十一    许屏仲

  闻示灵岩寂,人天失导师;

  鹤林惊月落,鹫岭想风仪。

  老实能专一,精诚在执持;

  全凭行愿信,芳躅继莲池。

  癸亥聆师训,皈依十八年;

  (癸亥读师《文钞》而发心念佛)

  一心修净业,两字秉薪传。

  (师云学佛以诚敬为最要)

  证果生西赞,敦伦植福田,

  (学人妻许林性悟、女普慧入《净土圣贤录续集》)

  文钞新续集,读罢泪潸然。

  尘刹分身不可量,譬如一月印千江;

  灵岩山上清凉夜,不动慈光遍十方。

  

  十二    丁桂樵

  彻公去后红蠡寂,百载而远慧炬昏;

  独转万流归净土,一行三昧证唯心。

  门庭无众风何峻,布菽为言道益尊;

  (师生平未尝薙度弟子)

  岁晚忽惊林树白,灵岩斜日黯销魂。

  

  十三    李圆净

  云栖法水久无灵,喜复灵岩见净瓶,

  尽分敦伦儒即佛,息灾护国语成经。

  双林远谒欢初续,一苇轻违梦遂醒,

  最后幸留常住相,许侬伴日比金星。

  (感梦赴木渎进谒,二十五日合摄一影,距本师坐化生西才一七日。)

  师今知我意云何,翘望吴门幽喟多,

  乱世苍生方痛苦,名山白业久蹉跎。

  垣亡北斗枢安仰,舟失南针岸易讹,

  远欲供斋无可供,报恩惟有念弥陀。

  “净土专页”电子版注:李圆净《人鉴》一书指上诗非彼所作,乃汪千纫作。

  

  十四    李慧澄

  十九年前礼南海,承师苦切诲谆谆;

  光明幢倒吾安仰,剩有淋浪泪满巾。

  (民国十一年夏,普陀进香,谒师于法雨寺之藏经楼。一见即劝导持名念佛,开示恳切周挚,虽顽石亦应点头。十七年春,师莅沪,特延至二忆精舍佛堂,与亡室周氏圣定同受皈戒,自此趣向始定。)

  同心人去黯销魂,敢效蒙庄亦鼓盆;

  中品下生经判定,为伊回向感深恩。…

《印光大师永思集 悼文 赞词 挽联 诗偈 书简 跋语 附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