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年秋,圣定以疾殁于精舍。曾将其临终以及前后情形禀师,且询其能生西方与否。据师函示,判为中品下生。且告以当朝暮课诵时,称彼法名,回向三七,以尽师生之谊。故当时余有挽联云:“持斋共礼金仙,卿每云尘世聚散靡常,何似乐邦同命鸟;示疾遽登宝地,我自叹净业机缘难熟,独为忍土未归人。”自圣定之亡,忽忽七年,不意师竟又西去。呜呼伤已!)
文钞正续两编刊,法弱魔强下笔难;
警世苦心说因果,总斯只手挽狂澜。
堂堂白日快西驰,不念弥陀更念谁(师联语)?
总为修持了生死,转于呵斥见慈悲。
(修净业人如欲作大通家,当另请高明,屡见《文钞》。)
莲风迭扇奏肤功,万论千经一句融;
势至化身弘净土,故应念佛证圆通。
(杨信芳女居士有师是势至化身之梦,其记录见第三十期《觉有情半月刊》。)
对机说法避玄谈,愿把莲宗独力担;
代有异人为教出,灵峰之后又灵岩。
(第三句用吴梅村语)
回入娑婆誓愿深,莫令慧日竟销沉;
抑禅扬净滋疑谤,谁识慈航一片心?
(佛徒多有疑师为扬净抑禅者,不知末法众生根机浅薄,而我慢习气甚重,师特出手眼,告以自力之外必仗佛力,庶可往生,益见良工心苦。)
百万人天纷雨泣,大千沙界洒芬陀;
社名弘化留弘愿,奈此痴顽群众何?
信愿行三称鼎足,乐邦惟此是传灯;
罕言理性详言事,惭愧僧成模范僧。
(师行起解绝之风,媲美古德,而自号曰常惭愧僧,即是大好模范。且其驻锡普陀法雨寺时,山上均称为模范僧,人格伟大,感化可知。此正所谓实至名归者也。)
百花深处松千尺,众鸟喧时鹤一声;
师表人天今已矣,睹兹遗像倍伤情!
(百花联用古人句,以喻师之高行,似颇确当。)
十五 傅经方
小住人间八十年,悲深独驾愿王船;
往来不著讵云寂,尽未来时度有缘。
十六 王小徐
《觉有情半月刊》社陈无我居士来书,言印光大师于十一月初四在灵岩生西,《觉刊》连出纪念大师专号,征求纪念文字。余夙世未修普贤菩萨第二行愿,不善作赞叹文字,勉说偈句四百二十字,聊以塞责。王季同
印光大菩萨,乘愿来兹土,以一句佛号,普摄利钝根;
誓于三千界,遍种九品莲,住世八十载,功德赞不尽。
弟子遍天下,一心持名号,文钞若干卷,舌相覆大千;
一函遍答覆,甚难希有事,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法;
灵岩古道场,历劫成废墟,赖师兴复力,佛声彻遐迩。
儒家慢增上,拒佛自鸣高,净宗诸文字,坐是罕寓目;
师创弘化社,募印亿万册,流通遍宇内,法施悉周洽。
我早习新学,亦幸闻正法,观世界大乱,由不信果报;
果报世俗谛,佛现量亲证,我亦可比知,实是真能立。
然彼新学界,多一阐提辈,依其似能破,谤之为迷信;
青年诸学子,一盲引众盲,谓果报无稽,不妨任作为。
欲摧彼邪见,惟有弘佛化,是故我发愿,对彼说佛法;
佛法方便门,号八万四千,众生根差别,接引各异宜。
我观新学子,得度之机缘,在法相唯识,及以祖师禅;
故常对彼等,说此二法门,亦以是因缘,愿参即净禅。
尝以差别愿,与友共商量,亦尝呈似师,蒙师垂开示。
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惭愧怠根性,髀肉尚充满。
昨得故人书,言师返安养,众生无福德,感师速舍去。
嗟今五浊世,娑婆苦无量,铁鹰飞满天,炸弹投满地;
哲学宗唯物,政治主法西,享受无厌足,争夺靡底止;
人口论严重,死亡率增剧,哀哉良导师!胡为遽西归。
十七 张觉明女士
时维葭月有四日,黯淡天容风萧瑟,
遥传慧日忽西沉,痛哭失声心惨栗。
去春慈命画宗师,准备庄严西去时,
(去春命画历代净宗祖师像,备西生时法事用。以笔弱难胜任,且劫后画具全失,未能应命。)
谕言旦暮离尘境,汝应精勤毋自悲。
西冷劫后遂藏拙,仰体慈怀殊喜悦,
(大师知余比年谢绝文字书画应酬,颇为喜悦)
常思再谒愿终虚,一面忽遽成永别。
(只于受五戒时,面聆训语。)
燕京昔日厌嚣尘,渴慕桃源世外人,
乩扶木笔殷勤读,怪诞迷离徒耗神。
南归邂逅善知识,盛道师尊世楷则,
尘心顿觉欢喜生,至敬皈依仰硕德。
谆谆教我念弥陀,百岁光阴一刹那,
此身须向今生度,莫悔宝山空手过。
展函字字皆珠玉,灌顶醍醐治三毒,
在家束缚远行难,不睹慈颜心未足。
夜深忽梦到姑苏,广殿传声姓氏呼,
悠扬细乐来僧众,法服辉煌伟丈夫。
形骸自顾何委琐,三尺孩提敝衣裹,
五体投诚仰首观,光明宝相庄严坐。
(民国廿五年春,梦有人导行赴苏。至则广殿无人,嘱令少待,俄闻音乐
婉妙,一僧自旁室出,法服辉煌,高大倍人,侍徒十余,高大如之。即有
人呼余礼师,自顾形骸委琐,渺小如孩提,衣履不整,惶愧交并。礼毕仰
视,则高坐者法相庄严,祥光四照。后见师尊道影,俨然梦中所礼僧也。)
梦醒拟摹出世容,严辞不许人迎逢,
精诚感现凡夫相,一幅风行仰净宗,
(拙绘大师法相,乃第二次梦见之凡夫立相,见者颇多发心念佛。)
慈心悲悯众生苦,海上息灾振法鼓,
痴迷警醒惧沉沦,士女皈依不可数。
菰城远聆狮吼声,苦恨无缘致礼迎,
巍巍功德增敬仰,刺臂书经沥至诚。
(上海启建护国法会时,余在菰城,以收音机静聆法语。因刺臂
沥血,书《阿弥陀经》一卷,送会供养,以表护法至诚。)
频年法驾驻灵山,戒语文钞次第颁,
钝根正喜滋甘露,极乐莲胎冀可攀。
弥陀接引西方去,肠断缁流悲士庶,
救世婆心无尽期,法云普覆留鸿著。
我今挥泪挽长歌,永志师恩终不磨,
同门弟子勤精进,焰焰灯传正法荷。
十八 纪驱长
菲岛客次闻印光大师西归
师风岂独南阎现,直及诸天廿八层。
舌有广长频说法,心无挂碍始为僧。
三生弱水缘何浅(袁枚句),一会灵山愧未能。
(客居海外拜见无缘)
珍重大乘衣钵在,薪传谁继佛图澄?
十九 黄智隆
忆二十五年春,偕幼弟奉母赴苏州报国寺,皈依印光大师。大师掩关寺中,荷蒙摄受,其伟貌慈容,迄今犹深印吾八识田中也。大师房门上,贴有警策云:“虚度七十,来日无几,如囚赴市,步步近死。谢绝一切,专修净土,倘蒙鉴愚,真是莲友。”自警警人,真诚恳切。两丸如驶,曾几何时,而吾师已西逝矣!成三绝以悼。
东林遗绪渐茫茫,爝火方争日月光,
却喜文钞编正续,阐扬圣道有津梁。
三千国土尽腥膻,幸有西秦火里莲,
昔日觉园敷讲座,濛濛花雨散诸天。
弟兄慈母列门墙,骨肉同心一瓣香,
记得吴中朝觐日,亲承摩顶最难忘。
二十 张圣慧女士
噩耗传来一月迟,空窗雪夜哭吾师,
人天眼灭悲何极,肠断遗容瞻礼时。
曾赐新书一车余,虔诚恭读乐如如,
千金一诺尚虚约,未讲憨山年谱疏。
(师曾寄《憨山大师年谱疏》数十册,嘱为讲演。)
一片鞋皮彻底酬,百千偈语中止流,
摩娑颈上痕依旧,千古令人痛不休。
(予在关中,阅《宗镜录》三七日毕,偶有省发,偈语如流,曾录呈十章请
示。师以为与妙峰法师事相类,即以蒲王开示妙法师偈寄予,以作最决烈之
训诲。其偈云:者片臭鞋底,封将寄与汝,不是为别事,专打作诗嘴。)
四宏誓愿励初学,六字弥陀传净宗,
最是令人难忘处,普陀三次谒慈容。
怜才知我眼还青,诏诫频频不暂停,
谨遵吾师真实义,弥陀讲罢又观经。
(师谕常言:汝当以粲花之舌,锦绣之笔,宏扬净土,功德无量。)
上品上生最吉祥,佛来亲迎放毫光,
望师俯念苍生苦,乘愿重来到此方。
二十一 冯稚铭
慧炬高烧烛暗昏,莲风大扇度沉沦;
文章般若人传诵,法语圆融世所尊。
觉世但谈极乐国,指归恒赞最玄门;
灵岩舍报分明处,示现慈悲满月痕。
八十遐龄养太和,释尊世寿恰相符;
耆年硕德应知少,警训雄文有足多。
故现色身来浊世,料乘悲愿驻娑婆;
当头棒喝无他语,六字洪名伏万魔。
再来重现比丘身,严净毗尼六十春;
说法每当狮子座,逗机常度钝根人。
木樨香证无生忍,玉藕花开不染尘;
狮吼象鸣今已矣,人天无不泪涔涔!
二十二 江 谦
雪里梅花扑鼻香,天生刚骨领群芳,
及门桃李盈天下,一径同归极乐邦。
庸言庸行路平平,信是家常粥饭僧,
世出世间非隔绝,嘉言文集佛儒声。
老人一宿镇南天,廿载恩师永劫缘,
男女儿孙皆弟子,全家日日拜师前。
忽报人天失大师,泪波涌入宝莲池,
愿师授记还来此,永作娑婆正遍知。
二十三 屈翰南
慧通于民国十七年于役陕西长安,内弟沈君自北京邮寄《印光大师文钞》四册,即便领受。民国二十年,调任杭州,暇日往佛社念佛,恒至弥陀寺瞻礼石经,闻师化导事甚稔。二十五年在湖州,时沪上觉园建护国息灾法会,师讲开示,弟子焚香自无线电拜听。二十六年避难,危而后安,深感佛佑。二十七年回杭,今岁中秋节,由张居士引荐,侍家严并偕室人沈氏,具疏皈依座下,覆谕以真修实证、不尚文字空谈为嘱。十月初《续文钞》出版,承垂询内地邮寄章程,十一月初六日,忽闻师于初四日生西,曷胜悲慕!师之戒德劝化,大有功于净土,凡在同门,宜以信愿持名为往生之正鹄,庶不忘师恩云尔。皈依弟子屈翰南法名慧通拜撰。
怅望人间大导师,灵岩山上克归期;
平生三昧精勤处,此日弥陀接引时。
龙树再来疑有愿,马鸣忽去恸无依;
天华衣裓空余想,呜咽钱塘送落晖。
名世其间五百年,绍隆佛统志前贤;
宏扬净土无遗力,荷担如来有道肩。
扫却浮云悬慧日,拨开迷雾见西天;
莫将文字观师训,信愿求生著祖鞭。
二十四 张一留
清凉山下旧招提,许我随缘指我迷;
六字洪…
《印光大师永思集 悼文 赞词 挽联 诗偈 书简 跋语 附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