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示现,十地等觉降临也,我等凡愚无知,世缘难了,岂解圣情!明观自惭道薄德轻,不过与大师有一粥之缘,不惜话堕,以仰契老人之心,聊表追慕之忱。且愿以一得之愚,剖开骨髓,供养四众,希望人人追随老人之后,念佛生西,直趋菩提,再来娑婆普度众生也!
〔编者按〕禅宗尊宿明观禅师,湖北武昌人,出家已三十余年,梵行精严,过午不食,长坐不卧,行头陀行,老而弥笃。云游至天台山,卓锡明岩月光洞,洞固寒山大士栖真之所,风景幽绝。禅师彻悟向上一着,每夜施放蒙山,利济幽冥,甚昭灵感。赤城朝阳洞有羽士,为墙垣压毙,已阅五载。禅师至赤城,诸弟子愍羽士横死,请禅师超度。师放蒙山,众见羽士肃立座前,作皈依状,并有亡者多人,至禅师前,鬼影幢幢,众目共睹。民国二十八年,编者尝从禅师习定于赤城山,顾我暗钝,无所得。禅师绝意名闻利养,说法随机,常教人念阿弥陀佛。开示法要,痛切处每至流涕,其悲心之切,有如此者。此文评骘印光大师,泯尽门户,想大师在莲池会上,以天眼遥观此文,当微笑也。——编者饶舌。
印光大师许我出家
慧 三
印光大师是素不主张人出家的,因我再三的要求,才特别允许了,并且还替我择定了一位剃度恩师——天台宗大德兴慈老法师。他说:“你既真心出家,要跟有道德的师父才好。兴慈法师是一位有道有德的和尚,你要好好的跟他学。”
这话是在二十七年冬天,我出家的心是热极了,早年曾一度到杭州出家,没有成功,被我的叔父追回来的,这是第二次发心了。到了二十八年正月,我就将店务家务交与两弟,因我全家现已信佛,我也素抱独身,没有结婚,毫无挂牵,母亲也慈许了,真是欢喜至极!
二月初八的早晨,离开故乡到了上海法藏寺,整整的住了八个月,才蒙吾师上兴下慈,于次年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圣诞,正式剃度,做了小沙弥。十月初一日到宝华山求受具足大戒,至十二月初一日圆戒后,当天就赶到灵岩山拜谒印光大师,以谢介绍我出家的一番深重洪恩。当时大师看见了我圆顶光头,已变成了一个和尚,很欢喜的道:“你来了!你现在叫什么名字?”我说:“弟子慧三!”大师笑笑,命我坐下。大师说:“你要到哪里去参学?”我道:“想到金山。”大师说:“还是到天台山去,跟你师父兴慈法师听经研教好。”
说也奇怪,大师是教人专持一句佛号,不要多研经教、做大通家的,他竟叫我研教。然而大师是慈悲心切,恐怕常人执理废事,反不如单提一句名号,现生实得往生利益,免得多兜圈子,空吃许多苦,并非是一概不叫人研习经教的。
但是不久宁波封锁,天台山道途阻梗,大师就命我住在灵岩山了,一直到今年(二十九年)三月初八日,因为苏州弘化社乏人照料,妙真法师托我暂往料理。印光大师是时常写信到社中请书,或是邮寄他处。哎!大师真是戒律精严,他虽请一本书,也是要给钱的。
七月十日是丛林常例可以告假的,我因为要到各大丛林去参学,就于那日告假离开了苏州,至今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到处挂褡,度我云水生活。昨天听见同参道友说,印光大师生西了。我吃了一惊,问道:“真的么?”那位同参道:“哪有假的。听说念佛见佛,决定往生西方。”嗳!大师固然乘愿再来,来去无碍,我等五浊恶世的罪苦众生,丧失导师,长夜漫漫,何时旦呢?
我皈依大师已有十余年了,我与大师的因缘实在太深了。我在家时,大师因为听见我买书送人,他说:“你有多少钱买耶?”以后每逢弘化社新印一种书,总是几十包几十包的寄给我,这种书转送出去,发心的人是很多的。我屈指一算,介绍皈依大师座下的,好像有五百余人哩!
大师与我的因缘实在太深了!
印光大师轶事一
竹 如
印光大师,今涅槃矣。大师道风之严,晚世所希,遗教具有,法身常存。畴昔于上海太平寺谒大师,荷谆谆训诲,有如午夜钟声,至今犹深入八识田中,未敢或忘也。大师有胞兄,幼读儒书,于佛法未尝信仰。大师年二十一,礼空王出家,其兄至寺绐之曰:“母病笃,弟宜回家一省。”大师随之返。离寺既遥,兄于途中出俗服,厉声斥之曰:“汝不易僧装,吾必死汝于此!”大师无奈,勉从之。抵家,母无恙,家人虑大师潜逃,防之綦严。戚家有喜事,兄偕大师往贺,席间师故大啖猪肉,兄大悦,以为大师无复有出家之志矣,防遂疏。未几,大师遁至寺,告其师曰:“此寺弟子住不得矣。”其师亦是修苦行者,给大师银币一圆,大师于是行脚云游矣。光绪十八年,大师住北京阜成门外圆广寺,一日与一僧在西直门外缓步,一丐童年十五六,向大师乞钱。大师曰:“念一句佛,与汝一钱!”丐童不念。大师又曰:“念十句佛,与汝十钱!”丐童仍不肯念。大师将钱袋取出,约有四百多钱,和颜谓之曰:“汝念一句,与汝一钱,尽管念,我尽此一袋钱给完为止。”丐童大哭,终不肯念。大师叹其太乏善根,因与一文钱而去。此二则轶事,乃大师亲与我说。《觉有情》编者以大师西逝,向余征稿,书此畀之。
印光大师轶事二
彭孟庵
丁丑变后,避乱灵岩,其时儿子兆农法名开本,未离膝下一步。一日与同舍郎某,因小事生意气,为师所知,即呼开本从容教训曰:“尔年已不小了,应学做人之道。忍之一字,尔曾闻乎?忆吾童时,或年不尔若,吾家聚族而居,每值秋获毕,村中必演戏酬神,旧例也。一日戏未开锣,予携一椅,置台前数十武之居中地点,拟坐而听。村中同姓某,粗而暴,向予厉声曰:此椅谁置?予答曰我。语声未绝,彼即掴我两耳光,将椅抛去数尺外。予登时头痛欲昏,眼花乱灿,忍痛吞声,不敢闻于父母,恐父母爱子心切,酿成口角也。从此益知自励,不敢稍有疏忽。越数年长成,薄得村众垂青,暴者遇吾于途,迎而笑曰:请至吾家坐。予亦一笑诺之。此事生平未尝告人知,予固示弱,弱亦何妨?望尔学吾之弱,不可以新名词之竞争二字,奉为神圣不可侵犯也。”旋复蒙作《人字发隐》一文以诫之。师之慈悲,固为天下人所共见,师生平隐德颇多,而不与人言。师今往矣,谨录此一席训话,公诸天下,亦即师轶事之一也。
弟子慧健敬述
印光大师画像记
张觉明女士
余自民国廿三年春皈依大师后,屡思赴苏叩聆教诲,而久未如愿。廿五年春,忽梦有人导行赴苏礼师,见上坐者法相庄严,祥光四照。醒而怀疑,以为大师年逾古稀,且素有目疾,决不似所梦之僧丰颐广颡,目光弈弈也。后有同仁十八人,嘱介绍皈依大师座下,是时小疾未愈,懒于握管,稽迟数日,犹未禀闻。乃在六月晦日,又梦大师,常服立檐下,手握念珠,庄容诏余云:“明日可介绍来。”乃于七月朔日力疾作书,末复详述二次梦境之奇,并询二次梦中瞻仰师容,何以均见双目无病。盖当时尚疑梦境难凭也,乃蒙大师覆谕云:
觉明居士鉴:所言以文字书画音乐,接引初机,入佛法海,乃菩萨大愿。然须自审有不随境缘所转之定力,则于己于人均有大益,否则一味向外事上用心,恐于了生死一着子弄得难以成就也。(中略)学佛之人,必须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方为真佛弟子。《净土五经》,须于前后两序注意,自知净土法门之广大微妙,庶不被他种知识所摇惑。所言做梦,乃汝诚心所现,非光能为人现身于梦中也。光博地凡夫,然每有言梦见或有训饬者,此皆由彼之诚心,感观世音菩萨应机为现,正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菩萨尚现山河大地、楼台殿阁、桥梁道路、什物器具,况人乎哉?光目无病相,祈慧察。
印光谨覆 七月初五
后有同门弟子,嘱向大师求道影。乃蒙覆谕云:
朝觉鉴:来书备悉,今令弘化社寄半身像四张,画像四张。此画像下有一封长信,颇与初发心者有关系。画此像之人,乃无锡人,素不相识,画而交于皈依弟子,彼遂并长信而照之,送弘化社若干张云云。(下略)
余展阅之顷,不觉失声称奇,盖半身像之慈容,宛然首次梦中所礼僧也。乃复禀请,谓余亦略解丹青,愿将梦中所见庄严法相,写于素绢,藉留纪念。乃得大师覆谕云:
朝觉居士鉴:所言相片与所梦相同者,此中大有深义,切不可以己意妄认。光业力凡夫,岂能于梦中现相?盖以汝之诚心,感观世音菩萨为汝现作光之形相,令汝生正信心。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桥梁道路,楼台殿阁,山水草木,无一不现。当知神通妙用,在乎能现之人,不在乎所现之境。汝认奴为主,不免以凡滥圣,俾光与汝同获莫大之罪过,孤负大士为汝现相之心矣!千万不可绘,亦不可纪,免得好做假招子者照样仿行。此种梦事,每每有之,盖以佛门无人,菩萨欲令增长信心,故以木雕泥塑之像,作神通妙用之相,以发起正信而不令退失。深长思之。菩萨之慈悲引导,无微不至矣!祈慧察。
印光谨覆 八月十八日
余又奉禀,谓既蒙观世音菩萨慈悲化导,则弟子亦应留画作纪念,使后世儿孙见之,生正信心。首次梦见之法相,既不宜绘,则二次所见之凡夫立相,可以绘否?乃得大师覆谕云:
(上略)至于画全身立相,也无关紧要。但不可以凡滥圣,妄为推尊,庶后来之人不至疑为僭越,又不至妄生效法也。祈慧察。
印光谨覆 九月初八日
余既获命,乃恭敬摹写,惟大师所赐之半身相,作椭圆形,只露半肩及胸之小部份,且面露笑容,与二次梦见之严肃不同。无锡某君所绘系坐像,形体甚小,眉目不清晰,两手不露,皆无可取法。乃追思梦境,悉心绘出,既成,即摄影先寄范古农、邓慧载两老居士一阅,长短肥瘦,是否如此?覆书均称神态毕肖。乃更拟五律一首,七绝四首,并一联,邮恳大师鉴正。蒙复谕云:
朝觉鉴:光本一土木形…
《印光大师永思集 悼文 赞词 挽联 诗偈 书简 跋语 附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