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印光大师永思集 悼文 赞词 挽联 诗偈 书简 跋语 附录▪P6

  ..续本文上一页骸,被汝装饰得金碧辉煌矣。虽可暂悦众目,实则常愧我心也。

  (下略)

  诗联附录:

  法相超尘俗,慈心普蕴涵,春风来大地,秋月照寒潭。儒释原同契,人天许共参,释文通妙义,一读一和南。

  欲叩慈师愿总违,何缘入梦见清徽,光明照耀庄严相,五体投诚仰德辉。

  梦回窗外日迟迟,推枕披衣宛转思,仁语慈容犹仿佛,焚香净室写威仪。

  展绢拈毫几度疑,曾闻目疾已多时,如何梦里分明见,炯炯双瞳映月眉。

  一幅图成喜复惊,晨昏礼叩致真诚,从今直向西归路,誓取莲台上品生。

  瞻仰慈容,身心安定;敬遵明教,行戒精勤。

  余乃将七月初五慈谕,裱于大师画像之上端,并西方三圣像,各印六帧,寄奉大师。久久未得覆,复摄影十帧寄去。乃蒙覆谕云:

  朝觉鉴:前书来时,适赶笔削《护国法会开示录》,未暇作覆。佛像、光像均好,前日令将三圣像及光像各照二十张,云须每张大洋二角,今又寄十张,光像旁加联,文意均好,当为寄之远方(寄吾家乡)不易得处云。(下略)

  余于二十六年四月初一日,恭迓范古农老居士莅湖,讲《阿弥陀经》。法缘殊胜,人多座少,皆恭立两廊,静聆法音。至佛诞日功德圆满后,乃请范老居士介绍,同赴苏报国寺,请大师传受五戒,始得瞻礼慈容。言谈举止,与二次梦中所见无异。当在画像时,觉两手太肥大,屡思修改,终以欲符梦境而未果。是时留意注视我师两手,果与梦见无异,不禁欣喜之至。总观上来各谕,足见大师之慈怀谦德,识周虑远,其所以用种种善巧方便启迪余者,可谓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所谓若一味向外事上用心,恐于了生死一着子弄得难以成就,深长思之,菩萨之慈悲引导,无微不至矣。其垂戒之殷,虑患之周,实令余感激涕零,终身不能忘也!是为记。

  庚辰腊月十五日

  

  

  纪梦悼印光大师

  杨信芳女士

  余十八岁时,肄业上海女子中学,有同学张孝娟女士,住西门路润安里,与余交谊最深,其母张太太,雅爱余,以亲女视我,故我亦以阿母称之,放学归来,辄膳宿于张家,习以为常。

  民国廿五年国历十一月廿三夜,余宿张家,与孝娟共榻。中宵睡去,遥见观音大士立小岛上,环岛皆海,水天一色,大士身长丈许,璎珞庄严,手持净瓶,如世所绘。余则在一叶扁舟中,舟驶近岛,大士招手告余曰:“大势至菩萨现在上海教化众生,汝何昏迷,不去闻法?”余无以答。大士又曰:“印光和尚是大势至化身,四年后化缘毕矣!”言讫而隐,忽骇浪滔天,舟几覆,余大呼救命。孝娟推余醒曰:“信芳汝其魇耶?”余告以梦,相与一笑。

  翌晨,以梦告张太太,并问有否菩萨名大势至,有和尚名印光者乎?张太太固信佛,惊曰:“大势至乃西方极乐世界之菩萨。印光和尚之名,昔曾闻诸孝娟之父,云是普陀山得道高僧。”余问印光和尚今在上海耶?张太太曰:“不知。”余为之闷闷。次日读《申报》,见登有丙子护国息灾法会通告,乃知上海闻人请印光和尚来沪在觉园主持法会。奇哉此梦,三人惊诧不已。乃与张太太母女同赴觉园,听印光大师说法,三人同皈依焉!余蒙赐法名慧芬,张太太慧范,孝娟慧英。

  愧余孽障深重,未能精进,今则携男抱女,终朝碌碌,净业益荒芜矣!昨得苏友书,云印光大师已坐化于灵岩山。嗟夫,大师逝矣!化缘四年,竟符昔梦。余与大师有一段香火因缘,不可无词,垂泪走笔,语不成文,寄上海《觉有情半月刊》发表,藉志余哀。南无大势至菩萨!

  二十九年十二月七日 杨信芳记

  〔编者按〕杨女士记中有“四年后化缘毕”之语。尝疑曷弗早日发表,而必俟诸大师西归之日,始布于世。迨阅女士致施君书,乃知其曾遭大师呵斥,不许告人也。是梦之奇,在于未闻佛法之女生,且不知有大势至与印光和尚之名,女士感是梦,善根自不凡。不有是梦,孰知无边光之悲愿哉!

  

  

  印光大师感应记

  朱石僧

  印光大师坐化生西事略,想诸位已知道,兹将石僧所闻记出报告。印光大师平素不言神通和奇异,很为平常。对于世间法作人之道,极力提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出世法则厌离这个苦世界,求生极乐世界,戒杀吃素,念佛发愿,求生西方。大师不独劝人行,而且自己实行,以做世人模范,可惜这位大导师西归了。

  十二月八日,有一位郭太太来山打普佛,云及他有一亲属姓郭,皈依大师,梦中见大师在一极大地方讲经,座中全是居士。这位女居士拉了大师衣褶,要跟大师同生西方。大师云:“汝有二孩未生,机缘未到。”过了几年,果然生了二孩。到了大师生西时,又梦见大师立着对他说:“我生西方了!”这位女居士听到这一句话,即要跟大师走,大师手一推,就惊醒了。一打听,大师果然生西,这位女居士也就无病而逝。

  十九日,石僧同妙真方丈吃中饭,谈到大殿一香炉,系一位男居士所供养。他因读《文钞》发心信仰净土,要皈依大师,忽然改途要学密宗,是夜就梦大师对他说:“汝对于净土,机缘很熟,为什么又要改学密宗?”这位居士梦中听到大师的训话,就一志念佛了。随后他到苏州报国寺见大师,申述梦中所见。大师云:“这是诚心所感,我也没有甚么神通!”大师又问:“汝梦见像貌如何?”这位居士云:“与大师无二无别!”

  诸位呀!凡事在乎至诚,而不在乎外表上热闹。我果能至诚念佛,发愿求生西方,未有不可以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者。即如以上所说二事,不是我等的一个榜样么?这二位均不在大师身边,相隔数千里之遥,竟有如此感应,可见有缘在至诚,而不在乎远近也。这二位是至诚信仰大师,而他们心愿又与大师相同,便能如此感应。假如诸位至诚信仰阿弥陀佛,始终不二,阿弥陀佛虽然在十万亿佛土之外,即可现在目前。假如不至诚,就是阿弥陀佛现在面前,恐怕也不能见。所以信愿行很为要紧,确是念佛法门中不可缺少之条件也!

  

  

  幽明钦赞之印光大师

  倪文卿

  印光大师示寂灵岩,其生西瑞相,有护关侍者之示疾记,而海内缁素贤豪纷作诗文传赞,表扬大德。不慧不文,奚待赘词,顾有数事,世人或未之知,谨泚笔记之。

  忆十九年冬,不慧赴苏拜谒大师,说及时势日非,众生痛苦。师曰:“明年还要大坏。”迨二十年夏,国内各地,大水为灾,秋冬又逢九一八、一二八刀兵之厄,国中从此不宁。大师能前知,于此可见。

  张家口有慧深法师,现任该处居士林导师。尝入定五小时,定中见冥王,王问曰:“大德修何法门?”答曰:“修净土。”王曰:“汝修净土,须亲近三位尊者!”问三位是谁?王曰:“江南印公、江北普公、塞北戒公。”慧深出定,特志之,登其文于《佛教日报》。其事约在廿三四年间。

  普陀普济寺住持广印和尚,前年五月初在申圆寂。先二日,着人约不慧晤,见面即曰:“我病不得好,深悔平日欠用功念佛,恐临终时无把握。”余曰:“何过虑也?”和尚曰:“我得一兆,似梦非梦。见一人对我言:汝病不得好。问能生西方否?答:纵生亦不过下品下生。又问真达和尚如何?曰:汝哪有他的福报。复问印光法师如何?曰:他是大菩萨,汝问他作么!梦兆若是,非舍报欤?”余劝之曰:“请师放下一切,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和尚唯唯。越二日,圆寂于圆教寺。

  大师乘愿应化,中兴净宗,人言师专教人老实念佛,不许看经,以为专摄下根,殊属误解大师。如不慧根最钝,既喜持名,又喜读诵大乘经典,或以余为杂修,曾求大师示训。师曰:“汝诵经念佛,不论多少,均须完全回向净土,不可另作别愿。”小子谨受教。夫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大本《弥陀》云一向专念,云栖大师曰老实念佛,岂世尊、莲祖,亦专摄下根耶?

  不慧皈依大师十余年来,亲近数十次。师诲人不倦,其开示恳切至诚,不啻家人父子,感人之深,过于慈父。呜呼!至人逝矣,众生失依,余书至此,悲从中来,泣下沾衣。我誓必一心念佛,以报师恩,希求大师在常寂光中,遥为摄受。并祈于不慧临命终时,随佛来迎,往生安养,余复何求!

  

  

  光公觉范永垂后世

  谢真净

  印光大师,示生斯世,大弘净土,其必为乘愿再来人也。师处吾国禅宗积势之下,独主净土念佛,初则晦迹于普陀,继则弘法于全国,使无量士女,皆皈依信仰,而净土大行,此非乘愿度生而何!盖吾人一生事业之困通否泰,恒由夙世因业之力,确定果报命运于其间,不容丝毫改易,分外妄得。而况弘扬出世大事,得人天之信仰者,岂有为具缚凡夫所可无因而幸致!故知光公必为往古祖师,或法身大士,观于因缘已熟,时节已至,乘愿而再来者无疑。此固非余之强词傅会,诚为事实所共见者耳。

  今光公化缘已尽,所作已办,已度者度竟,未度者皆已作得度因缘,净土法门,光光不尽,永传来叶,遂示涅槃,舍此色身躯壳,往生净土矣。而光公之弘法大业,行实文钞,则永为举世矜式,长垂不朽。今竭愚诚,谨摭公之觉范,以为自他秉则,足以遵公之教而不悖者,略举四端,掬告于世。

  总论光公一生事业,其立为宗旨,发为言论,行为事实,具一贯之模范者,是惟“切实”而已也。盖切实二字,为德之至贵,事之至利,而独人之至难行。若世间出世间之事业,在在本于切实而为,则世间之政治文教,必臻良善;而出世了生死,亦必无曲折费力,或浮虚不竟之弊。故光公弘法切实之德,弥为今人后世所珍仪莫忽!

  一曰弘扬净土,广度群品,当机切实也。光公《文钞》有云:“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当机则妙。在昔之时,人根殊胜,知识如林,随修一法,则皆可证道。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舍净土,则莫由解脱。”光公此论,即谓现今之世,宏扬佛法,惟净土为当机也。又云:“净土法门,统摄禅教律密,而超出…

《印光大师永思集 悼文 赞词 挽联 诗偈 书简 跋语 附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