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番脱,而众生无尽,故佛菩萨之誓愿无尽。汝以断灭知见论,故有此种种之问也。其间似乎有理,不知乃众生之情见。渺不知佛菩萨之境界。汝果能一心念佛,往生西方。将叹其菩萨多而众生少也。吾故曰,当于佛菩萨之居处看,不当在众生之居处看也。
(八)问 弟子无论居何地,清旦盥漱后,即披衣礼拜观音大士。至精神困乏后,即就地趺坐持名。有时过于劳倦,坐即昏沉。或胡思乱想。间亦有身心畅适,坐半小时许,如数分钟之短者。亦有时手捻念珠,不觉从头至尾三百余颗之念珠,斯须即尽。心亦似知朗朗称诵。但不甚明了焉尔。亦有时持咒,忽忘所持之咒。不觉糊里糊涂念诵佛号。此等毕竟是何境界?答 坐久不觉久,念久不觉久。此系心静神凝所在。但不可以此为得。从玆努力做工夫,自可上进。若以此为得,即此亦不得矣。况上进乎?持咒昏沉念佛,念佛昏沉持咒。此系意识随妄心正念转变而现。初修者固多有此。若工夫有把持,庶可不致颠倒错乱矣。然此颠倒错乱,犹属工夫所使。设无工夫,则并此糊里糊涂之念亦不可得。况明白不错乎?
佛法要义
佛法要义。在无执著心。若预先存一死执著得种种境界利益之心。便含魔胎。若心中空空洞洞。除一句佛外。别无一念可得。则庶几有得矣。
闭关
闭关专修净业。当以念佛为正行。早晚仍照常念楞严、大悲、十小咒。如楞严咒不熟。不妨日日看本子念。及至熟极、再背念。晚课弥陀经、大忏悔、蒙山、亦须日日常念。此外念佛。宜从朝至暮。行、住、坐、卧、常念。又立一规矩。朝念一次。未念前。拜若干拜。(先拜本师释迦牟佛三拜。次拜阿弥陀佛若干拜。再拜观音、势至、清静大海众、各三拜。再拜常住十方一切诸佛、一切尊法、一切圣贤僧、三拜。)念佛或一千声。或多或少。念毕。再拜若干拜。午前一次。午后一次。再歇一刻做晚课。初夜念蒙山。后念佛若干声。拜若干拜。发愿回向。三皈依。后心中默念佛号养息。卧时只许心中默念。不可出声。出声则伤气。久则成病。虽是睡觉。心仍常存恭敬。只求心不外驰。念念与佛号相应。若或心起杂念。即时摄心虔念。杂念即灭。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缘法、得名誉、想与寺庙。若有此种念头。久久必至著魔。若不与汝说破。恐汝以此为好念头。妄想日日增长。必定著魔无疑。纵令心净妄伏。亦不可心生欢喜。对人自夸。有一分就说有十分。此亦著魔之根。凡有来者。皆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又须遇父言慈。(谓教子依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以行。是名为慈。若溺爱不教。乃教令学坏。则名为害。不名为慈。此事世人百有九十九不识。故成此互相残杀之世道。若人人都教子以道。则世道太平。无有坏人。坏人皆彼父母养成的。惜无人提倡。知者绝少。可不哀哉。)遇子言孝。遇兄言友。遇弟言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各人尽各人职分。是为善人。又与女人说。(亦可与男人说。)女子从小就要教彼性情柔和。纵遇不如意事。亦不生气。习以成性。不但于自己有无穷之好处。且家庭得和睦之祥。而儿女必不夭死。性情贤善。国家得贤才之庆。气性大的女人。生子必多死、或多病。以一生气。乳即变成毒汁。气大极、喂儿立刻即死。稍小点、半天一天方死。小气虽不死、亦必定生病。此一定不易之事理。吾国医家。绝未言及者。凡学医者,皆应为说之。一年当救无数小孩于必死必病之顷。即转而为安然无恙以成人也。放生功德大。此比放生功德更大。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必能满愿。有肯常与一切人说者。亦培莫大之功德。以汝知医。此为根本上救人。而无形亦可见之善法。吾乡人士。绝未闻见此语。汝能与相识者说。必可一传十、十传百、以至千万而无尽也。入关仪式。亦无定章。总以至诚恭敬为主。要在先日。礼佛陈己志愿。当日大殿礼佛。至关房、令护关人锁门。门上只贴“不慧发心闭关。专修净业。普为自他。忏除宿咎。增长善根。”作两行写于一纸上。贴于门正中上节。不必学不懂事的人。用三叉封皮、写封条。俗鄙之极。日期自择。亦不可请人封关。此种都是摆空架子。
盲聋暗哑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谓盲聋暗哑不得往生。佛说八难中有盲聋暗哑、谓其难以入道而已。果能专精念佛、虽聋子不能听经、及善知识开示、瞎子不能看经、究有何碍。喑者无声、哑者不会说话、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现生亲得念佛三昧、临终直登九品、何可云此等人不得往生。此等人不认真念佛、则不得往生、非此等人虽念佛、亦不得往生也。至于残废缺手缺脚者、与此盲聋暗哑者同。此之说话、盖是误会往生论偈之致也。偈云、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乃是说、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善根人所生之世界、绝无有可以讥毁、可以厌嫌之名字耳。下即列出讥嫌之名数种、即女人、六根不具足之人、及声闻缘觉之二乘人。故曰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乃谓西方无有女人、与六根不具足人、及小乘人。(西方虽有小乘人名字、然皆属发大乘心者、绝无不发大心之声闻缘觉人耳。)非指此世界之修行者说。无智慧人、认做此等人不得生西方、其错大矣。
求子之道
求子之道。人多背驶。汝欲得身体庞厚。性情贤善。福、慧、寿、三。通皆具足之子。须依我说。方可逐心。世人无子。多娶妾媵。常服壮阳之药。常行房事。此乃速死之道。非求子之方也。幸而得子。亦如此秕稻种之。或不出、或出、亦难成熟。第一要断房事。或半年,至少或百日。愈久愈好。当与妇说明。彼此均存此念。另屋居住。若无多屋。决须另床。平时绝不以妻作妻想。当作姐妹想。不敢起一念之邪念。待身养足后。待妇月经净后,须天气清明。日期吉祥。夜一行之。必得受孕。从此永断房事。直到生子过百日后,或可再行。妇受孕后。行一次房。胞厚一次。胎毒重一次。且或因子宫常开。致易堕胎。此种忌讳。人多不知。纵由知者。亦不肯依。故致或不生。或不成。或孱弱短命。不知自己不善用心。反说命不好。反将行房当常事。日日行之。不死就算大幸。又要心存慈善。利人利物。利人利物。不一定要钱。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凡无利益之心、之话、之事。均不存、不说、不行。满腔都是太和元气。生机勃勃。又须至诚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就依此念)愈多愈好。早晚礼拜念若干。此外行、住、坐、卧、都好念。睡虽好念。也要心存恭敬。宜穿衫裤、不可赤体。宜默念、不宜出声。默念若字多难念。可去南无二字。但念观世音菩萨五字。白衣咒、念也好、不念也无碍。汝如是存心、行事、念。亦令汝妇也如是存心、幸事、念。及至临产、还念。临产不可默念,要出声念。旁边照应的人。须大声帮他念。管保了无苦痛难产之事。临产默念不得。以用力送子出。默念或受气病。女人一受孕、不可生气。生大气则堕胎。兼以乖戾之气、过之于子。子之性情,当成凶恶。又餧儿奶时。必须心气和平。若生大气、奶则成毒。重则即死。轻则半日一日死。决无不死者。小气毒小。虽不死、也须生病。以故爱生气之女人的儿女。死的多,病的多。自己餧、雇奶母餧、都是一样。生了大气。万不可餧儿奶。须当下就要放下。令心平气和。过半天再餧。餧时先把奶挤半茶碗,倒了。奶头揩过、再餧、就无祸殃。若心中还是气烘烘的。就是一天、也餧不得。餧则不死,也须大病。此事古今医事、均未发明。近以阅历,方知其祸。女子从小,就要学柔和谦逊。后来生子。必易、必善、必不死、必不病。凡儿女小时死病。多一半都是其母生气之故。少一半是自己命该早死。天下古今。由毒乳所杀儿女。不知有几恒河沙数。可不哀哉。
替死鬼
溺人之处。常有人溺。即所谓求替死鬼者。当于其处。立一木标。上用极厚白洋铁板。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字要大。要看得远,要能经久。可息此祸。以刻此字之人之悲心。感佛之慈光加被。以后决保无有此祸。即此可见佛慈悲力。不可思议。
受戒与打七
受戒一事,当以至诚忏悔为主,然其要在于心动念处省察,能如是省察,自可诸恶莫作,众生奉行,傥不在此处省察,则虽受戒而仍是常犯戒者。当今修持,唯净业最为第一,切勿闻禅之奥妙,教之渊深,密之奇特,而为之转移,令如来普度众生之道,因此见异思迁而失之,致自己仍然在此娑婆世界,作生死轮回中人,可悲可痛。必专修净行,即生了办,庶可不虚此生遇矣。八关斋,以过中不食为体,今人体弱多病,而且打七念佛,乃精进行道,非息心坐禅者可比,似不必执著,否则或恐受病。又南方打七吃点心度数过多,不但不能心归一致,且令食不易消,当以多食为戒,两粥两饭斯可矣。所言先日持八关斋,亦非确论,先日持岂七日中不宜持乎?须知念佛一法,事理甚深,吾人量力而为,不须强人以难,致人无奋发之思,则为得之。天下事理有定,而法随机,目可更而纲不改,乃可望其有成焉。墨守成规,妄立新章,皆难收效,祈善裁度之,庶可亲获三昧矣。
受戒
佛法,法门无量,无一不以戒为基址,净土为归宿者。既欲皈依三宝,当须认真持佛净戒。在家人以五戒为根本。五戒前之杀、盗、淫、妄四条,乃性戒。无论受戒不受戒,皆不可犯。但未受戒者犯之,则按事论罪过。受戒者犯之,则于事上论罪之外,又有犯戒一层罪过。酒戒,乃名遮戒。以佛遮止不许人喝,未受戒者喝,无罪过。若喝而妄为,则在所为之事上论罪。故虽未受戒,亦不宜喝。若受戒者喝,则止得犯戒之罪耳。然既发心皈依三宝,固当五戒全持。佛大慈悲,虽又一、二、三、四,随人意受之例,然此系有势不能持之事,不可以此自宽。言事不能持者,如屠儿不能持杀戒,酒保不能持酒戒等。归依佛法,修持净业之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此以自行,复以化他。俾内而父…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