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番脫,而衆生無盡,故佛菩薩之誓願無盡。汝以斷滅知見論,故有此種種之問也。其間似乎有理,不知乃衆生之情見。渺不知佛菩薩之境界。汝果能一心念佛,往生西方。將歎其菩薩多而衆生少也。吾故曰,當于佛菩薩之居處看,不當在衆生之居處看也。
(八)問 弟子無論居何地,清旦盥漱後,即披衣禮拜觀音大士。至精神困乏後,即就地趺坐持名。有時過于勞倦,坐即昏沈。或胡思亂想。間亦有身心暢適,坐半小時許,如數分鍾之短者。亦有時手撚念珠,不覺從頭至尾叁百余顆之念珠,斯須即盡。心亦似知朗朗稱誦。但不甚明了焉爾。亦有時持咒,忽忘所持之咒。不覺糊裏糊塗念誦佛號。此等畢竟是何境界?答 坐久不覺久,念久不覺久。此系心靜神凝所在。但不可以此爲得。從玆努力做工夫,自可上進。若以此爲得,即此亦不得矣。況上進乎?持咒昏沈念佛,念佛昏沈持咒。此系意識隨妄心正念轉變而現。初修者固多有此。若工夫有把持,庶可不致顛倒錯亂矣。然此顛倒錯亂,猶屬工夫所使。設無工夫,則並此糊裏糊塗之念亦不可得。況明白不錯乎?
佛法要義
佛法要義。在無執著心。若預先存一死執著得種種境界利益之心。便含魔胎。若心中空空洞洞。除一句佛外。別無一念可得。則庶幾有得矣。
閉關
閉關專修淨業。當以念佛爲正行。早晚仍照常念楞嚴、大悲、十小咒。如楞嚴咒不熟。不妨日日看本子念。及至熟極、再背念。晚課彌陀經、大忏悔、蒙山、亦須日日常念。此外念佛。宜從朝至暮。行、住、坐、臥、常念。又立一規矩。朝念一次。未念前。拜若幹拜。(先拜本師釋迦牟佛叁拜。次拜阿彌陀佛若幹拜。再拜觀音、勢至、清靜大海衆、各叁拜。再拜常住十方一切諸佛、一切尊法、一切聖賢僧、叁拜。)念佛或一千聲。或多或少。念畢。再拜若幹拜。午前一次。午後一次。再歇一刻做晚課。初夜念蒙山。後念佛若幹聲。拜若幹拜。發願回向。叁皈依。後心中默念佛號養息。臥時只許心中默念。不可出聲。出聲則傷氣。久則成病。雖是睡覺。心仍常存恭敬。只求心不外馳。念念與佛號相應。若或心起雜念。即時攝心虔念。雜念即滅。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緣法、得名譽、想與寺廟。若有此種念頭。久久必至著魔。若不與汝說破。恐汝以此爲好念頭。妄想日日增長。必定著魔無疑。縱令心淨妄伏。亦不可心生歡喜。對人自誇。有一分就說有十分。此亦著魔之根。凡有來者。皆勸彼念佛求生西方。又須遇父言慈。(謂教子依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道以行。是名爲慈。若溺愛不教。乃教令學壞。則名爲害。不名爲慈。此事世人百有九十九不識。故成此互相殘殺之世道。若人人都教子以道。則世道太平。無有壞人。壞人皆彼父母養成的。惜無人提倡。知者絕少。可不哀哉。)遇子言孝。遇兄言友。遇弟言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各人盡各人職分。是爲善人。又與女人說。(亦可與男人說。)女子從小就要教彼性情柔和。縱遇不如意事。亦不生氣。習以成性。不但于自己有無窮之好處。且家庭得和睦之祥。而兒女必不夭死。性情賢善。國家得賢才之慶。氣性大的女人。生子必多死、或多病。以一生氣。乳即變成毒汁。氣大極、喂兒立刻即死。稍小點、半天一天方死。小氣雖不死、亦必定生病。此一定不易之事理。吾國醫家。絕未言及者。凡學醫者,皆應爲說之。一年當救無數小孩于必死必病之頃。即轉而爲安然無恙以成人也。放生功德大。此比放生功德更大。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必能滿願。有肯常與一切人說者。亦培莫大之功德。以汝知醫。此爲根本上救人。而無形亦可見之善法。吾鄉人士。絕未聞見此語。汝能與相識者說。必可一傳十、十傳百、以至千萬而無盡也。入關儀式。亦無定章。總以至誠恭敬爲主。要在先日。禮佛陳己志願。當日大殿禮佛。至關房、令護關人鎖門。門上只貼“不慧發心閉關。專修淨業。普爲自他。忏除宿咎。增長善根。”作兩行寫于一紙上。貼于門正中上節。不必學不懂事的人。用叁叉封皮、寫封條。俗鄙之極。日期自擇。亦不可請人封關。此種都是擺空架子。
盲聾暗啞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謂盲聾暗啞不得往生。佛說八難中有盲聾暗啞、謂其難以入道而已。果能專精念佛、雖聾子不能聽經、及善知識開示、瞎子不能看經、究有何礙。喑者無聲、啞者不會說話、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現生親得念佛叁昧、臨終直登九品、何可雲此等人不得往生。此等人不認真念佛、則不得往生、非此等人雖念佛、亦不得往生也。至于殘廢缺手缺腳者、與此盲聾暗啞者同。此之說話、蓋是誤會往生論偈之致也。偈雲、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乃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善根人所生之世界、絕無有可以譏毀、可以厭嫌之名字耳。下即列出譏嫌之名數種、即女人、六根不具足之人、及聲聞緣覺之二乘人。故曰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乃謂西方無有女人、與六根不具足人、及小乘人。(西方雖有小乘人名字、然皆屬發大乘心者、絕無不發大心之聲聞緣覺人耳。)非指此世界之修行者說。無智慧人、認做此等人不得生西方、其錯大矣。
求子之道
求子之道。人多背駛。汝欲得身體龐厚。性情賢善。福、慧、壽、叁。通皆具足之子。須依我說。方可逐心。世人無子。多娶妾媵。常服壯陽之藥。常行房事。此乃速死之道。非求子之方也。幸而得子。亦如此秕稻種之。或不出、或出、亦難成熟。第一要斷房事。或半年,至少或百日。愈久愈好。當與婦說明。彼此均存此念。另屋居住。若無多屋。決須另床。平時絕不以妻作妻想。當作姐妹想。不敢起一念之邪念。待身養足後。待婦月經淨後,須天氣清明。日期吉祥。夜一行之。必得受孕。從此永斷房事。直到生子過百日後,或可再行。婦受孕後。行一次房。胞厚一次。胎毒重一次。且或因子宮常開。致易墮胎。此種忌諱。人多不知。縱由知者。亦不肯依。故致或不生。或不成。或孱弱短命。不知自己不善用心。反說命不好。反將行房當常事。日日行之。不死就算大幸。又要心存慈善。利人利物。利人利物。不一定要錢。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凡無利益之心、之話、之事。均不存、不說、不行。滿腔都是太和元氣。生機勃勃。又須至誠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就依此念)愈多愈好。早晚禮拜念若幹。此外行、住、坐、臥、都好念。睡雖好念。也要心存恭敬。宜穿衫褲、不可赤體。宜默念、不宜出聲。默念若字多難念。可去南無二字。但念觀世音菩薩五字。白衣咒、念也好、不念也無礙。汝如是存心、行事、念。亦令汝婦也如是存心、幸事、念。及至臨産、還念。臨産不可默念,要出聲念。旁邊照應的人。須大聲幫他念。管保了無苦痛難産之事。臨産默念不得。以用力送子出。默念或受氣病。女人一受孕、不可生氣。生大氣則墮胎。兼以乖戾之氣、過之于子。子之性情,當成凶惡。又餧兒奶時。必須心氣和平。若生大氣、奶則成毒。重則即死。輕則半日一日死。決無不死者。小氣毒小。雖不死、也須生病。以故愛生氣之女人的兒女。死的多,病的多。自己餧、雇奶母餧、都是一樣。生了大氣。萬不可餧兒奶。須當下就要放下。令心平氣和。過半天再餧。餧時先把奶擠半茶碗,倒了。奶頭揩過、再餧、就無禍殃。若心中還是氣烘烘的。就是一天、也餧不得。餧則不死,也須大病。此事古今醫事、均未發明。近以閱曆,方知其禍。女子從小,就要學柔和謙遜。後來生子。必易、必善、必不死、必不病。凡兒女小時死病。多一半都是其母生氣之故。少一半是自己命該早死。天下古今。由毒乳所殺兒女。不知有幾恒河沙數。可不哀哉。
替死鬼
溺人之處。常有人溺。即所謂求替死鬼者。當于其處。立一木標。上用極厚白洋鐵板。刻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字要大。要看得遠,要能經久。可息此禍。以刻此字之人之悲心。感佛之慈光加被。以後決保無有此禍。即此可見佛慈悲力。不可思議。
受戒與打七
受戒一事,當以至誠忏悔爲主,然其要在于心動念處省察,能如是省察,自可諸惡莫作,衆生奉行,傥不在此處省察,則雖受戒而仍是常犯戒者。當今修持,唯淨業最爲第一,切勿聞禅之奧妙,教之淵深,密之奇特,而爲之轉移,令如來普度衆生之道,因此見異思遷而失之,致自己仍然在此娑婆世界,作生死輪回中人,可悲可痛。必專修淨行,即生了辦,庶可不虛此生遇矣。八關齋,以過中不食爲體,今人體弱多病,而且打七念佛,乃精進行道,非息心坐禅者可比,似不必執著,否則或恐受病。又南方打七吃點心度數過多,不但不能心歸一致,且令食不易消,當以多食爲戒,兩粥兩飯斯可矣。所言先日持八關齋,亦非確論,先日持豈七日中不宜持乎?須知念佛一法,事理甚深,吾人量力而爲,不須強人以難,致人無奮發之思,則爲得之。天下事理有定,而法隨機,目可更而綱不改,乃可望其有成焉。墨守成規,妄立新章,皆難收效,祈善裁度之,庶可親獲叁昧矣。
受戒
佛法,法門無量,無一不以戒爲基址,淨土爲歸宿者。既欲皈依叁寶,當須認真持佛淨戒。在家人以五戒爲根本。五戒前之殺、盜、淫、妄四條,乃性戒。無論受戒不受戒,皆不可犯。但未受戒者犯之,則按事論罪過。受戒者犯之,則于事上論罪之外,又有犯戒一層罪過。酒戒,乃名遮戒。以佛遮止不許人喝,未受戒者喝,無罪過。若喝而妄爲,則在所爲之事上論罪。故雖未受戒,亦不宜喝。若受戒者喝,則止得犯戒之罪耳。然既發心皈依叁寶,固當五戒全持。佛大慈悲,雖又一、二、叁、四,隨人意受之例,然此系有勢不能持之事,不可以此自寬。言事不能持者,如屠兒不能持殺戒,酒保不能持酒戒等。歸依佛法,修持淨業之人,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此以自行,複以化他。俾內而父…
《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撷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