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看过就算了)而已,可以这么说吗?!“噫!可为知(ㄓˋ)(同“智”)者道,难与俗人言也。”(明朝 蕅益大师这么说)
今天暂时停止
这部在台湾并没有流通的影片,是我在一位藏传出家的西方比丘尼的著作《心湖上的倒影》中,看到有以下的简介:“有一部电影《今天暂时停止》(Groundhog-Pay)这真是部佛教电影!内容是叙述有一个人,必须一再重新生活于同样的一天,直到他真正过好这一天。刚开始他抱著非常消极的态度,所以他在第一天制造了许多负面的因,人们和他的负面相应,所以他过得很不好。然后第二天,他又得从头经历同样的日子;接下来,相同的日子不停重复。(案:主角初谓“既无“明天”,便可随心所欲”—此正所谓“拨无因果”之大邪见。)他开始拼命找出路,企图自杀许多次,但次日早晨,他又在同样的房间和床铺上醒来,日期没有变,收音机里播放的还是相同的歌曲。他的心态经过许许多多的改变,直到最后,他把大部份时间都拿来帮助别人,他抢先阻止即将发生的惨案,因为他已经度过相同的这一天许多次,他所有的心态逐渐变成想方法帮助人。当他的内心态度转化,日子渐渐愈过愈好。最后,他终于能够突破而进入新的一天。”便托道友透过关系从美国带回来;虽然是纯想像的编导,若非学佛之人用心体会,可能收获不大,最多也只如片中的男主角—陷自我于沦溺而不得自拔的情况下,唯有透过省思,依一般世俗人舍苦求乐之情,找一个让自己精神得以慰藉的出口而已。
而依佛法的角度来看—若不能藉因果来断恶修善,不断地降伏狭隘的自我,从现实生活的名、利等跳脱,那变成一再地重复这种“苦”的回;好比剧中,给您无数次“今天”的机会,让想去学习突破,如果没有好好把握,即如古德曾说:“一切是考验,看尔怎么辨;
面若不识,须再从头炼。”在无数次的挫败轮回中,当您觉悟到—要放下自我,而去改过向善、慈悲仁爱、喜舍助人,这才是消减宿业、积功累德最宽广的正道,即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的道理一样;更是想要改造自已命运最有力的促媒,所以建议您多学习“付出”—“助人为快乐之本”(但要有智慧),好比到医院、老人安养院、孤儿院、“慈济”或“创世基金会”等公益慈善团体去当义工,久久的熏习,您的心量会更开阔的。
您可以加被自己
在《自杀是灾难的开始》中,作者有几段话是很实际的:十三页“说实在,这后头都有一股莫名的力量,促使您产生这种非理性的行动。有时本身并非很想死,但却有一种控制不住的力量,教您去寻死。是否真有这种现象呢?的确是有,有很多医学上无法解答的现象,更是一般常识所无法解释的。”二三页“每当一个人快死的时候,都会有异相出现,只要您会观察,就可以看出他的气色不好,印堂发黑。这时,您要认真开导他,劝他赶快修行扭转业力;否则,若无善念与功德,这个劫数便难脱逃。”五二页“临死还能发起善念,算是积了件功德,因此被救活了。被救也有被救的因缘。所以人要心存善念,能够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的好人,纵然在绝望的时候,也会有奇迹出现。这些万法因缘,都有很深的道理存在,要懂得看门道,而不要只是看熟闹。所谓:“人无功德,大地难容。”福报已尽的人自杀,一下就好了,再怎么救也挽不回。”
我们总不能一直期待别人的功德回向,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自己帮助自己是最实在的;尽管自己不够力量,但也会感加善缘来帮忙。至于如何加被自己呢?所谓“加被”—《佛光辞典》中释为:“指诸佛如来以慈悲心加护众生。”我愿意用广义来解释此名相,“加被”—若境界不动我的心念,我怎能感受到?所以凡能动我心念的,我都蒙受其“加被”,好比(一)、在台湾习俗,喜事收“红包”,丧事收“白包”,如果当您家办喜事时收到“白包”,会让您动什么念头?(二)、如果您是好色之徒,当看杂志中有美丑二女,光是平面的影相,会令您动什么心念?(三)、如果您最喜欢的人和最痛恨的人,同时迎面是来,您会有何念头交错?(四)、当您进入百货公司,楼上楼下地出入,您会有多少念头随尘境赶起落落?以上从颜色、照片、人物、诸物杂陈,可以说每个境界(不论有无生命、死人活人等)都是绕著「我”中心而起心动念,当然都会受其“加被”;既然一切境界都可“加被”我,那反过来,我可不可“加被”境界呢?答案是“可以的”;既然可以,我们是用贪、嗔、痴或不贪、不嗔、不痴来“加被”境界呢?这点是每个人都要问自己的。如果再谈得深些,佛法“一切唯心造”的道理—我们的心就如一面镜子,而镜内所现的境界都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投射,今天如果您讨厌镜内的人,而“忘我”地用拳头将镜内人打死,结果先碎的是自已的心啊!所以心常怀负面消极的人要注意,如此感召的会是如何呢?我曾问过一个具有特殊能力的人—为什么有的人会遇到鬼而走衰运?他告诉我,每个人都有磁场,会发光;如佛是金光,而如果有修行的人会有黄、白的光,或福报大的人会有红色的光;至于心恶之人,光是黑色的,若常忧郁等有灰色思想的就是灰光;随心、业乃不同便有不同的光,而鬼就专门喜欢找灰黑色光的人—小心谨慎为妙!
上述就现实日用可体会的道理,也是根据佛法“一切唯心造”—即《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谛理而阐示:“心作心是”二句—明朝蕅益大师盛赞云:“此真念佛三昧之
要也。”清朝 彻悟大师更云:“实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大法纲宗;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藏纲宗。”若要深论,非大彻大悟者能道,如我者只能做祖德之教加以传述而已。经中云:“心如工画师”—心就像一个画家一样,你看世间的所谓艺术家,其作品所陈现的,不就是他内心世界的“妄想”吗?所以,同一个时间、地点、题材,大家同时作画,但大家因妄想不同,故造种种业(有不同的风貌),即《楞严》所谓“循业发现”的道理;今有所谓“艺术治疗”,即假借艺术的创作,可依其不可窥见的内心世界,借此呈现出来后,再治疗其“病因 ;如有一因地震而痛丧父母家人的小儿,他所画的彩虹不是七彩,而竟是黑灰等色。而我们的心,一下想善,一下子想恶的,就好比心的画家,画了一尊佛像,便随想而起了慈悲庄严之心相;若画了一淫女,随邪想便起了贪染之心相;倘若画了一恶鬼(如半夜行经墓地,而心自幻现鬼影憧憧之相。),自己却被自己所画之恶相而吓坏了(此即是常说: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也就是“一切唯心”的道理。依此理,我们身口意三业,常常随佛而熏习,如断十恶修十善业、大慈大悲、念佛等,即三业时时造(作)佛之业,待修德圆满,自然还证—此心是佛,确定无疑;反之,若身口意常造凡夫贪嗔痴等业,因此不能超越凡夫的境界,岂又有何疑哉!所以,常起灰黑念头的人,其磁场光色,能召感不祥之物,便可理解了。又如《孔子家语.六本》云:“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亦通此理;反之,若心常入粪坑呢?还须解释吗?建议您把《了九四训》此书彻底多读几遍,即可从世法入出世法矣!!
没有结束的“结束”—划上最后句点之前
走笔至此,已画龙点睛的将此书做个我自己认为已尽力的“圆满”结束;在未划上最后句点之前,再重点勾勒本书的眉目,送您最后的建议—结个善缘:
(一)、请您先将前面的架构表再浏览几次,回想其中您契机或重要的内容。
(二)、耕耘→收获,说穿了就是因+缘=果的道理,将之放大,就是无量个“三世因果”—说无量(多)即是一,一即是无量,因为无量个因因果果都是由一念开始的;而从现前的一念真正去把握因果道理的关键,才是学习“因果”—身心世界的安顿之处,不至让业风吹得像无根飘泊的浮尘一般。
(三)、我们可以有“理想”,但千万不要存有“幻想”,而不脚踏实地于当下的努力耕耘;我们也都知道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我们都得承认现代凡夫心力太弱了,在耕耘过程中,难免会因无常的身心及外在尘境变化而受到压力、挫折;因此,更要了知“计划”(妄想)永远比不上“变化”(无常)—过去如果可以挽回,那就让时光倒流,重新来过就好,何须懊悔不已呢?如果,过去不能挽回,懊悔又有何用?应好好把握当下去忏悔、改过迁善,才是最切实际的因应之道。
(四)、业是心造,要转业何尝不是由心下手?!有的人“临时抱佛脚”,却连佛脚是那只都不知道,所以往往在事相上的“用功”求不到感应便退了心;殊不知,业海起了滔天的大浪(喻险阻—恶业)是自己的无明风(喻烦恼)所掀起,当自已驾著小舟(喻心)面对大浪之际,“求之有道”—绝非求佛、耶稣、天主等帮我们夷平业海之浪;而是求佛、菩萨加被,让我们更平稳地驾驭这条小船,待心一“定”有了“智慧”,面对业浪时便无所畏
地欢喜承受—风会止息,浪也会不平而平,以智慧安忍的等待吧!
因为,既信因果的道理,了知因果绝不颠倒而辜负于我,那么安忍等待的,只是让时间去成熟罢了!有人等不及,便投机地—先享受(乐)后付款(苦);愿意等待的,便先苦后甘地“倒吃甘蔗”;俗云“尽人事,听天命”—未免有些消极,佛法的观念则是—尽自己本分而随顺因缘,而在随顺因缘当中,也不忘尽自己的本分,如此“努力论”才是另一学习因果的受益处。
(五)须知,会因“我”而容易打妄想成病,无非是放不下过去,期盼未来,而忘了当下所造成;《金刚经》说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正是要人看破妄想的虚幻—即如认情所谓的爱情、金钱、事业等五欲尘劳,如果它们是真实不变的,当…
《等待黎明的时刻(修德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