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僧
慧深法师
出家人看到戒腊高或年纪较大的长老法师、大德,要赶快端正站立,不能躺着或坐着不肯起来。在家居士看到任何法师或年纪较大的大德,也要有这种恭敬心。
什么时候不必起来
诵经诵到一半,虽然有长老法师来,应该把经诵完再问讯。做法会诵经时,长老来了,由旁边没诵经的人去招呼就好,等诵完经再去打招呼。病很重,无法起床,不必硬着起来而伤了身体。如果还有能力,则应该起来问讯或顶礼。剃头发剃了一半也不必起来,剃好再作礼。工作很忙时也不必特意问讯,比如午供时间已经近了,忙着切菜、煮菜准备上供,不必因为长老来而丢下工作,站在旁边侍候,顶多向他问讯就该忙自己的工作。
在家居士对任何法师都不可以批评,背后不说长老法师的过失。批评人家如何如何,若换成自己来做,未必做得更好。如批评:“某某长老在大众面前吐痰,非常没有威仪。”指名道姓说人家的缺失,很不应该。某些长老早年养成一些习气,已经改不了了,不要因为一点过失抹煞了他的优点而在背后批评指责,应该多向他们的好德行学习。
在家人不可以叫出家人的俗名,也不应该只叫他的名字,即使那位出家人的年纪比我们小,也要遵守这项规矩。例如我的同学,看到我也不叫我的俗名;知道我的法名叫慧深,打电话来,也不会说:“慧深在吗
”他们都称呼我“慧深师”、“慧深法师”或称师父,因为对出家人直叫名字很不礼貌。
在家居士对任何出家人都应该称呼某某师或某某法师,乃至通称为师父。譬如在家居士拜某老法师为师父,遇到老法师的徒孙,不能说:“我的辈份比你大,你应该叫我师叔。”看到出家人,不论他是否比我们年轻,或许他是我们的平辈或晚辈,甚至是我们的家庭有人出家,他所剃度的徒弟,也不应该叫他的名字,应该说“某某师”,或者称呼“师父”,希望所有的在家众都能懂得这些礼貌。恭敬出家人,可以称呼“某某法师”,提到年岁和德行都很高的法师,可称呼“某某长老”、“某某老和尚”、“某某老法师”或“某某大师”。但是与出家人在一起时,不应该提出他的名字,譬如当场面对老法师时,对他只称呼“长老”,或称“法师”,或“老和尚”、“老法师”,绝不能对着他,连他的名字一起称呼。
对于长老法师,我们自称为学人,表示自己还在学习,要向他学习。如果法师与自己的师父平辈,可以称呼他某某老法师;我们是出家人,就自称后学。不可以贡高我慢,认为自己在佛教界很有名气,在称呼上失了礼仪。
书信往来方面:对出家人应该写某某法师,或某某老法师,例如在左边上面要写上星下云老和尚来尊称星云老和尚,或者写上星下云大师,“上”和“下”字写在名号的左上角,竖排则写在右上角,可以较小些,意思是表示不敢直呼他的名字,但又不能不写,否则不知道谁接这封信,所以用这方式来表示恭敬。
下面的落款不要像一般世俗人自称为“不慧”、“不才”或“不佞”、“晚辈”,或“愚”等等,学佛人应该用“后学”或“学人”,表示自己是学佛的人。
对方是较长辈的老法师,应该称呼某某老法师座下,表示在他的座下向他请教。或者写杖下,意思是要他教训我们,不能直称某某方丈。对女众可以用某某大士,或某某法师莲下、莲前,不要直接称名,应该称呼某某师;若很年轻,还不老,就称“师”。有人认为自己在佛门中已经是老资格,为什么还要称对方为师呢
也许自己的佛学底子比他还好!这是贡高我慢心作祟,不应该有这种想法。
请教出家人的法号时,要说:“这位菩萨尊上下
”或问:“这位菩萨上下
”意思是不敢直称其名号。不能问:“你的法名是什么
”法名是师长给他的,自己的师长或年辈较长的出家人才能问。对于出家人,我们只能称他的外号,问他上下称呼。居士请教出家人——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都应该注意这些。
刚出家的沙弥或在家居士,不能听大沙门说戒——比丘戒,也不能听比丘诵戒经。不能因为要了解戒律就去听,这样违犯戒律的规定。
不论在家或出家众,与某位法师很熟悉,也不可以迳自打开门进去找他,一定要预先经过通报;甚至要进入出家人的室内,也应该谨守礼仪。不论进入出家人的哪一间居室,如客厅或他的卧室,不可以莽莽撞撞的推门进去,必须在门上敲三下,或弹指(到一般人的居室亦同)问有没有人在,里面回应请我们进去,我们才能够推门进入,假使里面没有回声,我们就应该离开。
进到出家人的居室,里面若有小佛堂,应该先礼佛,或在佛前问讯,如出家众有专门读经的桌子,我们再向读经的桌子前问讯,表示对经典尊重,也代表对大德的问讯,不一定要面对那位出家众问讯。有些人一到佛寺就先要顶礼师父,等到和师父聊一阵子了,才去大殿礼佛,这是错误的,从外地到达寺院,应该先到大殿顶礼佛菩萨,然后才见师父。
遇到大德长老,应该如同见佛一样,对他们非常恭敬尊重。有人曾经到戒坛受过五戒或菩萨戒,看到授戒的师父,连打个招呼都没有,甚至故意走远些,这样很不礼貌。见到一般没教过我们的法师,都需要尊重,何况受戒时曾经指导过我们的法师
有人遇授戒的法师假装不认识,或者指给旁人看,说:“那一个,就是那一个,他是我受戒时,传戒的法师。”这种态度是不礼貌的。
看到出家不久的修行人,也应该像见菩萨一样,虽然他不是资历很深,甚至有些才出家不久,威仪还不具足,也不应该藐视他。即使知道某位出家人破了很多戒,甚至在众人面前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也都不具足,还是应该尊重他,因为他有沙门的形象,就是代表出家众,出家众就代表佛教。何况,过去许多高僧大德示现游戏人间,很多平日的作为表现,不像一个正正经经的出家人,事后证明他们是佛菩萨或阿罗汉的示现,不过这不是我们一般肉眼的众生所能透视的。
过去寒山、拾得在厨房工作,和狗一起吃饭,甚至吃馊食,大家都看不起他们,不知道他们就是文殊、普贤菩萨化身。布袋和尚的衣服穿得很不整齐,连胸部都看得见,手里拿着一个布袋,看起来疯疯癫癫,谁也料不到他是弥勒菩萨示现,等他走了以后大家才知道。所以我们对出家众都要有恭敬的态度,不应该因为看到某出家人的行仪不如法,而用轻慢的态度对待,甚至予以毁谤。
出家人如果还是凡夫,故意学过去高僧的事迹形相,将来他自己就会吃亏,恭敬他们是尽我们的本份,至于他们有没有真本事,我们无需过问。记得贤顿老法师曾经说过:“看到不如法的师父也应该一样恭敬,也许他们很想放逸戏耍,听到有人叫他师父,而且恭恭敬敬顶礼,他那放逸的心也会立刻收敛起来。”意思是他本来有些不好的行为,因为你的尊敬,而使他能够越来越如法。
在家人看到出家人,若时时生起恭敬的心意,自己会受到好处。经典记载,常不轻菩萨看到人就说:“你们将来一定会成佛,所以我不敢轻视大家。”不论行为多不好的人,他都用同样恭敬的心来对待。假使每个学佛的人都用这种心态,将一切众生看成和佛一般平等,佛是已经成就的人,众生则是将来会成就的佛,都一样尊重,就能折服自己的贡高我慢心了。平时很多在家或是出家众,也能够用常不轻菩萨的态度对待人,非常令人感动,他们不只读经,而且真实依照佛的教诲来对待一切众生。由于常不轻菩萨把众生都当成未来佛,不敢加以轻视、毁谤,我们应该觉悟:对待任何人应该恭恭敬敬,出家人对在家菩萨也应该客气。
一切居士,不论男众或女众,看到沙弥、沙弥尼或比丘、比丘尼,都应该生起恭敬心,与他们讲话时要站起来。沙弥还没受戒,看到比丘就要站起来。现在有些四、五十岁的人,厌烦五浊的社会生活,经过家庭许可,出家了。他们看到二十几岁就出家受具足戒的比丘,心里想:“哼!我比他老,我在家时就接近佛法了,如果讲经说法,或许他还胜不了我。”有这心态就错了。不论自己的年纪多大,对佛法了解多少,做沙弥的,看到比丘就应该站起来,表示对戒的恭敬。
女众即使年纪很大,而且从小就出家,甚至把一座寺院办理得有声有色,但是看到比丘也应该站起来。
居士看到比丘尼也应该站起来,不能因为自己大力护持那座寺院,是大居士,就以为出家众应该将他当成上宾款待。在家男众看到比丘尼能起立,对出家人有恭敬心,这样学佛才学得如法。有这种举止动作,反而使人更尊重你。
如果看到身分相同,辈分相同的人,我们坐正了就可以,如居士对居士,或比丘对比丘,都可以合掌打个招呼就好,比丘尼遇到比丘尼也一样。如果知道对方的戒腊比我们高,就应该谦恭的站起来。
在家居士或刚刚出家的人,到另外一所寺院,先往大殿礼佛之后,看到大德就应该顶礼。礼佛一定是顶礼三拜,不必说明。顶礼比丘、比丘尼,甚至是很有德行的高僧,我们说:“顶礼师父三拜。”他如果回答:“顶礼一拜就好。”我们拜起来念一声“阿弥陀佛”即可,绝不可硬要拜三拜。不论对老法师或年轻的法师,我们顶礼,都应该一拜就好,不要为了表示对他特别恭敬,执意要拜三拜。法会期间,大家应该一道向法师顶礼,因为一个一个轮流,时间浪费很多。
到寺里要见某位师父,见个面就好,不一定要和他说话,如果当时他正在打坐,我们不应该说:“师父!师父!我要顶礼您了!”这样叫会打扰他修行。
师父经行时也不可向他顶礼。譬如出家人早晚课绕佛,或者饭后在大院经行,不论只有他一个人,或很多人在一起经行、持咒、念佛,我们都不可以要求他受我们顶礼。
师父正在用餐,端着饭碗,你一顶礼,他不知道嘴里的饭应该吞下还是吐出,来和你打招呼?所以吃饭时不要向师父顶礼,必须等他用过餐。
师父剃头时…
《敬僧(慧深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