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敬僧(慧深法师)▪P2

  ..续本文上一页不可以顶礼,剃头剃了一半,该怎么回礼?在浴室洗澡,我们不应该在外头喊:“师父!我在外面向您顶礼了!”

  师父躺在床上休息,也不可向他顶礼。师父身体不好,正在休息,我们去探病,敲门后他要我们进去,一进去,根本不给他准备的时间,就向他顶礼,这样不对。要让师父有时间坐起来,再向他顶礼。

  有些出家众很早就需要出门,师父还没起床,或者日正当午,师父正在午睡,都不可以在门外或进里面向师父告假。刚从外头回寺院,去向师长敲门销假,师父要我们进去,他还没准备好时,就向他顶礼,这也不对。

  所以,师父在打坐、经行、吃饭、剃头、洗澡、睡觉时,不要顶礼。

  师父的门关着,我们不可以在户外拜。如果师父在房里,要进去向他顶礼,不能在外面顶礼。

  请示佛法,不能随随便便穿衣服,应该穿着整齐。作务时穿作务的衣服,如果要请问佛法,比较恭敬的做法是穿好海青,至少应该将罗汉褂穿好。

  在家人不能随意穿件衣服就去拜佛,向师长顶礼也要把衣服穿整齐,最少合掌问讯也要站好,不能一路走,一路把手合起来上下动一动就算问讯。

  请法时正巧师父在看书,我们不能人俯着,两手撑在桌面,手托着下巴,或靠着墙壁,一副懒散放逸的模样来请问佛法,这很没礼貌。应该先问讯,站好,合掌,表示我们对佛法恭敬。

  或许我们请法的时间长些,师长让我们坐下,他要慢慢解答,我们可以坐下来。师长回答问题时,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听讲,不可以心不在焉的盯着桌面,手又一面玩弄东西,这样师长说的话就听不进去了。听师长解说的时候,应该耐心有礼貌,师长还没回答完,不可以插嘴打断他的话头,使他没办法解释完整。

  上面说的师长并不只指自己的师父,佛学院的学生,或者在家居士,当皈依师父或其他师父指导我们时,都应该仔细听完,再来发问。师长才说了几句,我们马上反应听不懂,这也不可以,必须等师长全部讲完,还不明白时再发问。例如师长说三宝就是佛法僧,我们马上问他什么是佛法僧?这样不好,说不定他本来就打算接着解释什么叫做佛?什么叫做法?什么叫做僧?如果他还没说完,我们就一直插话,使他无法完整回答,我们就不能得到整体完善的答案。所以请教佛法时,向大德提过问题以后,就要安心听他解释,等他说完,还有不明白的,再接着问。

  另外在家居士也应该知道:所有的出家众都还是凡夫,只是他们发心出家,过着与世俗不同的修行生活。好比说:无论读哪一所幼儿园,不可能制服一穿就会写字了。出家众出家了,也不能在三五天内就把出家人应该了解的地方都了解,难免存有些微过失,或有一些不好的习气。我们应该了解,出家人有过失,寺里自然有年纪较大的长老,在他们诵戒的时候告诉他,要他改善。我们在家众既然要学佛,就不应该说出家人的过失,不能在他们面前说,也不应该在他们的背后说。学佛就是要从出家人的地方学一些佛法,今天无意中向人说某出家人的过失,说不定他本来打算学佛,听你这么说,认为出家人和在家人也差不多,就不再想向出家人学习了。其实每个人的过失不同,背后不负责任说人长短,因而害人不能学佛。自己是佛教徒,却唆使人对佛教有坏印象,这就是谤僧。出家人的过失,自然有出家人按禅林规距来管理,这一点在家人应该非常注意。

  在寺内或在寺外遇到出家人,如果正在上、下楼梯,出家人从我们后面走来,我们要有礼貌的让一步,让他们先走。不可以认为自己走快些,何必让他们先走还跟在后面浪费时间?让出家人先走,是对出家人的尊重。

  较窄的通道,像寮房,巷道虽然没多长,多走两三步就到尽头了,依礼貌我们还是闪避一旁,让出家人先行。即使宽度恰巧能容许两人擦肩走过的楼梯,不是太宽敞,我们也要让行。

  与长老或大德同时出门,应该出家大德走在前面,而且要替大德提东西。

  走在大马路上,有车辆来来往往,我们应该走在马路靠车道的一侧,让出家众靠路边走,目的就是保护他们的安全。爬山时,一边是溪涧,一边靠山,我们要走溪涧那一边,靠山这边比较安全,让大德走。这是晚辈和长辈同行的时候,应该遵守的礼貌。如果我们是在家居士,他是出家众,就照这个原则来做。

  坐位子时,要分清楚哪个是上位,哪个是卑位,让大德坐上位。赴宴也一样,桌子分主桌和宾桌,我们不可以占据主桌,把主桌和上位,尽量让给戒腊比我们高的人坐。

  坐在上位或主桌的师父和我们很熟,因为还有其他出家众,而主桌是给出家人坐的,在家众不可以去坐。曾经在开会的场合中,虽然席位上明白写着“法师席”,却有在家人不理会,看到有空位就坐上去,出家人来了也不肯让座,认为自己在这座寺帮忙很多,担任重要的职务,堪坐在那个席次。这表示他们没学好佛法。即使因为没座位,我们先坐下来,看到出家众来了,也应该赶快起来让座。

  参加开会时,明知某位出家众虽没什么学识,可是出家比我们早,我们为了听得清楚,故意坐在他前面,这是错误的;不论他的学德如何,如果知道出家众在后面,都应该起来,请他们坐到前面,我们到后面去。

  见到比我们戒腊高的人,绝对不可以两手叉腰,一副高傲无礼的样子。合掌问讯后,应该放掌。在家居士看到出家众也一样,虽然他们只有二十几岁,我们四、五十岁了,和他们说话也不可以叉着腰。

  看到大德长老,问讯后放掌,不可以两手摇摇晃晃。与他们谈话,面前拿张纸画来画去,不理会别人说话,这样对大德不尊敬。我们要站立端正,如果他让我们坐着,也要坐得端正,不可以手托下巴,就算已经谈了很久,姿势都要端正。不可以蹲着和尊长讲话,因为这时候种种不礼貌没威仪的形态都很容易出现,我们可以在地上结跏跌坐,单盘或双盘都可以。在大殿,出家人有个座位坐着,我们也不可以蹲着和他说话。

  走路要端庄,不可以跳跃。爬楼梯,也要一步一阶梯,不能两阶楼梯当一步走,这样有失威仪。

  做任何事情宁可提早动身,走路不仓促,有威仪,才会受人尊敬。出家人走路用跑或跳的很难看。在家居士也尽可能不那样,尤其在出家人面前跳跃或跑步更要避免,除非临时有紧急事故赶着处理。无论做什么事,应提早动身,譬如十一点上午供,在十点五十五分才又跑又跳的进大殿,有失威仪。如果有急务,快来不及了,可以大步走,尽量不跑不跳。凡事能预料得到,准备得及,一定事先准备完善。意外的紧急状况:如某处发生火灾,或某人受了伤急需救护,就不受此限。这种情况下,救人最要紧,如果往下一跳就救得了人,却慢慢绕个圈子走远路过来,就可能错失先机,当然只好抄捷径以跑或跳的方式赶到待援的人身边。不过这种情况很少,所以平时我们就应该稳重,养成不蹦蹦跳跳,也不跑步的习惯。

  出家人不可以用东西缠绕脖子。有人天还不冷就用一条围巾缠在脖子上,头上盖着头巾,或者天天戴着帽子,这样不好。有人已经六、七十岁都不这样做,有些才二、三十岁就不时缠围巾,头上还用巾布罩住。假使已经生病,不能受风寒,不得已只好这么做。中国有些地区的气温往往低到零下几度,出家人不得不戴上风帽,但也不曾像现代人围着宽大的围巾,碍手碍脚的很难做事情。

  听经或师长对我们讲话时,不可以把头转来转去。师长讲话,不专心听训,还找旁边的人开玩笑,看隔壁的人听训时的反应,这都不好。有人听到师长讲的不怎么好,就故意转头看看邻座有什么反应,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出家人不可以爬树或爬墙。橱子很高,要拿东西时,也应该用椅子垫脚。假使故意爬高,实在有碍观瞻。

  若想引导大家改善不当的行为,特别是微细常忽略的地方,学佛的人尤其出家众自己更应该威仪具足,端正、庄严,不可以大声嬉笑,才是好的典范。我二十几岁讲佛法作节目,很注意口气稳重、正经,有人写信来猜我的年纪,以为我已有五十多岁;说话要有可信度,口气就要很庄严,一个讲经的法师,如果有一天信众看到他放肆的玩闹,他们会想:“他的话,十句我听十一句,结果还不是很不正经?”说话的可信性就被打折扣了。因此一个出家众,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不应该放逸而失去威严。

  见过我的人大概知道,在佛殿我不笑,一般的场合,和大家喝茶时,可能面带微笑和大家说说话。不过玩笑和慈祥的笑容不一样,慈祥和气使人觉得很好相处,不会为了我是出家人就不能亲近我,不过玩闹的话,形象就完全破坏了。因此希望所有的在家居士,能尊重出家众,即使过去是他的同学或亲戚,知道他在家时很爱玩,既然出家了,现出家的形象,就不可以故意和他玩,弄到让他下不了台。而出家师父也该小心,如果在家众要和我们玩,我们不要翻脸,应该很诚恳的疏导:“过去我也很爱玩,但是现在出家,已经不一样了,并不是我的身分高,而是必须庄重,别人才会尊重佛法,所以别再和我玩。”这样说,相信大家都能谅解。

  特别是现在的出家人和过去不同,以往住在大丛林中,有丛林的规矩;现在丛林里也许只住三、四位,五、六位,如果住了十几位,就算是有规模的道场了,要像过去那种大丛林很严肃的生活已经不多见。所以很多在家居士说:“我都跑那一家寺院,那里的师父与我很熟,很随便。”其实,如果希望我们所亲近的师父受人尊重,我们更应该注意守这些规范。不要让别人看到出家众与在家众玩得没有分寸,出家人和在家人之间要有个分寸,在家人对出家人也要尊重。我们要了解,不止我们尊重那些师父就好,应该让别人也能够尊重他们才对。

  

《敬僧(慧深法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