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天法师法相集要▪P4

  ..续本文上一页第四十三大愿——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加官家王家佛家。

  第四十四大愿——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开根本智。

  第四十五大愿——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

  第四十六大愿——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佛说菩萨说国土大地万物同说。

  第四十七大愿——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即得至不退转。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三不退。

  第四十八大愿——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即得不退转。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表解如岑法师监定只凌鹤居士制表欢迎翻印

  (一)名义

  阿——译云无 光明无量“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弥陀——译云量寿命无量“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只劫”

  (阿弥陀经说)

  佛陀简称佛——译觉者(有三义)自觉——觉悟心性真常。解脱烦恼生死。

  觉他——普令众生自觉。各复真常佛性。

   觉满——自觉觉他。功行圆满。乃名为佛。

   (楞严经详说常住真心)

  (二)因地——法藏比丘——原系国王。因听世自在王佛说法。弃位出家。发四十八愿。经无量劫。行菩萨道。功圆成佛。号阿弥陀。建极乐国。摄引十方众生(无量寿经详说)

  (三)本愿——四十八愿(详见无量寿经)其中第

  十八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十九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二十愿云:“设我得佛。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四)成佛——(阿弥陀经云: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今现在说法。)

  (五)领土(报土所感)极乐世界

  (1)名义——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此下至(4)见阿弥陀经。而无量寿经言之更详)

  (2)方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3)依报庄严(环境)

  栏网行树妙——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

  池阁莲花妙——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花乐伸供妙——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化禽说法妙——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此鸟非是罪报所生。乃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风树叶韵妙——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4)正报庄严(国民)

  声闻——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

  菩萨——诸菩萨众。亦非算数之所能知。

  众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不退转)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候补佛位)其数甚多。非是算数之所能知。

  (5)往生资粮(信愿行)

  信

  重要信之

  佛法大海。信位能入。“往生净土。须要真信。千信即千生。万信即万生(莲池大师)

  非信不足启愿。(弥陀要解)

  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阿弥陀经)

  对象信之

  信自

  自性真常。与弥陀不二。但被烦恼所缚。枉受生死。若念弥陀。自然惑尽成佛。

  华严经云:“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皆得现前。

  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信他

  佛说不谬

  释伽如来。深望众生。一生成佛。故无问自说此带业往生之念佛法门。可知决无诳语。

  弥陀世尊。发四十八愿。庄严净土。摄受众生早已满愿成佛。可知决无虚誓。

  六方诸佛。欲令众生。深信佛说此微妙法门。故各出广长舌相。以赞叹而证信。可知决无异言。

  圣贤趋向

  普贤菩萨于华严经中。以十大愿王。导引善财。及华藏海众诸大菩萨。同归极乐。

  马鸣菩萨宗百部大乘经。造大乘起信论。末后示人专念弥陀。即可往生西方。

  龙树菩萨于婆娑论谓念佛乃易行道。速出生死。

  智者大师着十疑论专志西方。

  慧远大师创莲社。专弘净土。

  永明禅师着四料简。终身念佛。

  百丈禅师谓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经纶指引

  华严经王于三藏。末后一着。归重愿王。导归极乐。

  法华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

  观无量寿佛经谓五逆十恶。称念佛名。亦得带业往生。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信因

  定散二种念佛。皆成佛种。因地不真果遭纡曲。菩萨畏因。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信果

  定散二善。兼愿具足。定到莲台。凡夫畏果。(指恶果)

  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信事

  十万亿佛土外。必有极乐可求。不同庄生寓言。以事由理成故。

  星球无量。世界无量。科学进步。证明愈多。

  信理

  尽法界唯自心现。况止十万亿土之遥。以理由事显故。

  净名经云:心净国土净。心秽国土秽。

  愿

  重要愿之

  弥陀要解云:非愿不足导行。

  阿弥陀经云: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对象愿之

  愿理娑婆众苦充满故。转生易昧故。成佛至难故。

  愿生极乐。安乐无边故。生即不退故。决定成佛故。

  行

  重要行之

  非行不能满所愿而证所信。

  方法行之

  正行

  观像念佛

  事一心——注视佛像。口称佛号。不缘余境。无间杂乱。

  理一心——观与不观。心像一如。不迁不动。及观余境。悉融佛境。

  观想念佛

  详见无量寿佛经。

  持名念法

  一心

  事一心——专注无间。口念耳听。心念心听。句句分明。

  理一心——念能念所念。心心入寂。无念亦无。

  规仪

  普通念法

  (一)礼佛三拜。

  (二)阿弥陀经。般若心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各一遍。

  (三)往生咒。大悲咒各三遍。

  (四)赞弥陀八句偈一遍。

  (五)念那末弥陀佛一千遍(或多或少自定之。以有恒为要。并以绕佛为佳。若不便。或跪立坐念均可)

  (六)跪念那末观世音。大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遍。

  (七)发愿(朝念“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等)。暮念“一心皈命极乐世界——等——

  (八)三皈依

  (九)回向

  (十)礼佛(或问迅)而退。

  事忙人念法

  (一)礼佛三拜。(无像处。向西方问迅。)

  (二)合掌念佛十念。(每尽一口气为一念。每一念不计遍数)

  (三)回向。(四句偈。愿生西方净土中——)

  (四)礼佛(或问迅)而退。

  助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回向净土。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6)往生品位

  九品——摄上中下三根。纵五逆十恶。但念佛号。亦可带业往生。(详见观无量寿佛经)

  (六)净宗宝典

  根本经疏:《无量寿经》。《十六观经》。《阿弥陀经》。《楞严经势至念佛圆通章》。《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无量寿经净影疏》。《十六观经四贴疏》。《弥陀要解蒙钞》。《弥陀疏钞》。《弥陀圆中钞》。《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辑要疏》。《楞严经势至念佛圆通章续法疏钞》。

  重要辑着:《净土十要》(正附二十余中。皆精要论注。往生论注即其一)。《净土圣贤录》。《印光法师文钞》。《龙舒净土文》。《印光法师嘉言录》。《径中径又径》。《净土宏纲论》。《安士全书》。《阿弥陀佛圣典》。《近代往生传》。

  (有上诸书于净宗众义。亦可备知。若欲博览。请详净宗书目。或佛学图书目录酌请之)

  威远中夆寺印书弘化社印行

  负责人释一西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

  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

  普为出资及读诵受持辗转流通者

  回向偈曰

  愿以此功德 消除宿现业

  增长诸福慧 圆成胜善根

  所有刀兵劫 及与饥馑等

  悉皆尽灭除 人各习礼让

  读诵受持人 辗转流通者

  现眷咸安乐 先亡获超升

  风雨常调顺 人民悉康宁

  法界诸含识 同证无上道

  公元二零零三年十一月一日敬印三千册

  净天法师法相集要

  欢迎翻印 功德无量

  

《净天法师法相集要》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