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第四十叁大願——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加官家王家佛家。
第四十四大願——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開根本智。
第四十五大願——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叁昧。住是叁昧。至于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
第四十六大願——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佛說菩薩說國土大地萬物同說。
第四十七大願——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即得至不退轉。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叁不退。
第四十八大願——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叁法忍。于諸佛法即得不退轉。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表解如岑法師監定只淩鶴居士製表歡迎翻印
(一)名義
阿——譯雲無 光明無量“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
彌陀——譯雲量壽命無量“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只劫”
(阿彌陀經說)
佛陀簡稱佛——譯覺者(有叁義)自覺——覺悟心性真常。解脫煩惱生死。
覺他——普令衆生自覺。各複真常佛性。
覺滿——自覺覺他。功行圓滿。乃名爲佛。
(楞嚴經詳說常住真心)
(二)因地——法藏比丘——原系國王。因聽世自在王佛說法。棄位出家。發四十八願。經無量劫。行菩薩道。功圓成佛。號阿彌陀。建極樂國。攝引十方衆生(無量壽經詳說)
(叁)本願——四十八願(詳見無量壽經)其中第
十八願雲:“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十九願雲:“設我得佛。十方衆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衆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二十願雲:“設我得佛。衆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衆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四)成佛——(阿彌陀經雲: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今現在說法。)
(五)領土(報土所感)極樂世界
(1)名義——其國衆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此下至(4)見阿彌陀經。而無量壽經言之更詳)
(2)方所——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3)依報莊嚴(環境)
欄網行樹妙——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
池閣蓮花妙——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花樂伸供妙——常作天樂。黃金爲地。晝夜六時。天雨曼陀羅華。其土衆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化禽說法妙——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其土衆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此鳥非是罪報所生。乃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風樹葉韻妙——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4)正報莊嚴(國民)
聲聞——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
菩薩——諸菩薩衆。亦非算數之所能知。
衆生——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不退轉)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候補佛位)其數甚多。非是算數之所能知。
(5)往生資糧(信願行)
信
重要信之
佛法大海。信位能入。“往生淨土。須要真信。千信即千生。萬信即萬生(蓮池大師)
非信不足啓願。(彌陀要解)
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阿彌陀經)
對象信之
信自
自性真常。與彌陀不二。但被煩惱所縛。枉受生死。若念彌陀。自然惑盡成佛。
華嚴經雲:“奇哉奇哉。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皆得現前。
楞嚴經雲:“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信他
佛說不謬
釋伽如來。深望衆生。一生成佛。故無問自說此帶業往生之念佛法門。可知決無诳語。
彌陀世尊。發四十八願。莊嚴淨土。攝受衆生早已滿願成佛。可知決無虛誓。
六方諸佛。欲令衆生。深信佛說此微妙法門。故各出廣長舌相。以贊歎而證信。可知決無異言。
聖賢趨向
普賢菩薩于華嚴經中。以十大願王。導引善財。及華藏海衆諸大菩薩。同歸極樂。
馬鳴菩薩宗百部大乘經。造大乘起信論。末後示人專念彌陀。即可往生西方。
龍樹菩薩于婆娑論謂念佛乃易行道。速出生死。
智者大師著十疑論專志西方。
慧遠大師創蓮社。專弘淨土。
永明禅師著四料簡。終身念佛。
百丈禅師謂修行以念佛爲穩當。
經綸指引
華嚴經王于叁藏。末後一著。歸重願王。導歸極樂。
法華妙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
觀無量壽佛經謂五逆十惡。稱念佛名。亦得帶業往生。
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信因
定散二種念佛。皆成佛種。因地不真果遭纡曲。菩薩畏因。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信果
定散二善。兼願具足。定到蓮臺。凡夫畏果。(指惡果)
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信事
十萬億佛土外。必有極樂可求。不同莊生寓言。以事由理成故。
星球無量。世界無量。科學進步。證明愈多。
信理
盡法界唯自心現。況止十萬億土之遙。以理由事顯故。
淨名經雲:心淨國土淨。心穢國土穢。
願
重要願之
彌陀要解雲:非願不足導行。
阿彌陀經雲:若有衆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對象願之
願理娑婆衆苦充滿故。轉生易昧故。成佛至難故。
願生極樂。安樂無邊故。生即不退故。決定成佛故。
行
重要行之
非行不能滿所願而證所信。
方法行之
正行
觀像念佛
事一心——注視佛像。口稱佛號。不緣余境。無間雜亂。
理一心——觀與不觀。心像一如。不遷不動。及觀余境。悉融佛境。
觀想念佛
詳見無量壽佛經。
持名念法
一心
事一心——專注無間。口念耳聽。心念心聽。句句分明。
理一心——念能念所念。心心入寂。無念亦無。
規儀
普通念法
(一)禮佛叁拜。
(二)阿彌陀經。般若心經。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各一遍。
(叁)往生咒。大悲咒各叁遍。
(四)贊彌陀八句偈一遍。
(五)念那末彌陀佛一千遍(或多或少自定之。以有恒爲要。並以繞佛爲佳。若不便。或跪立坐念均可)
(六)跪念那末觀世音。大勢至。清淨大海衆菩薩。各叁遍。
(七)發願(朝念“十方叁世佛。阿彌陀第一。——等)。暮念“一心皈命極樂世界——等——
(八)叁皈依
(九)回向
(十)禮佛(或問迅)而退。
事忙人念法
(一)禮佛叁拜。(無像處。向西方問迅。)
(二)合掌念佛十念。(每盡一口氣爲一念。每一念不計遍數)
(叁)回向。(四句偈。願生西方淨土中——)
(四)禮佛(或問迅)而退。
助行——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回向淨土。阿彌陀經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6)往生品位
九品——攝上中下叁根。縱五逆十惡。但念佛號。亦可帶業往生。(詳見觀無量壽佛經)
(六)淨宗寶典
根本經疏:《無量壽經》。《十六觀經》。《阿彌陀經》。《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無量壽經淨影疏》。《十六觀經四貼疏》。《彌陀要解蒙鈔》。《彌陀疏鈔》。《彌陀圓中鈔》。《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輯要疏》。《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續法疏鈔》。
重要輯著:《淨土十要》(正附二十余中。皆精要論注。往生論注即其一)。《淨土聖賢錄》。《印光法師文鈔》。《龍舒淨土文》。《印光法師嘉言錄》。《徑中徑又徑》。《淨土宏綱論》。《安士全書》。《阿彌陀佛聖典》。《近代往生傳》。
(有上諸書于淨宗衆義。亦可備知。若欲博覽。請詳淨宗書目。或佛學圖書目錄酌請之)
威遠中夆寺印書弘化社印行
負責人釋一西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叁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
誓願度衆生總願成佛道
普爲出資及讀誦受持輾轉流通者
回向偈曰
願以此功德 消除宿現業
增長諸福慧 圓成勝善根
所有刀兵劫 及與饑馑等
悉皆盡滅除 人各習禮讓
讀誦受持人 輾轉流通者
現眷鹹安樂 先亡獲超升
風雨常調順 人民悉康甯
法界諸含識 同證無上道
公元二零零叁年十一月一日敬印叁千冊
淨天法師法相集要
歡迎翻印 功德無量
《淨天法師法相集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