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女性态度的转化—专访慧空法师

  佛教女性态度的转化—专访慧空法师

  Venerable Karma Lekshe Tsomo(慧空法师)目前是圣地亚哥大学的助理教授,也是藏传佛教的比丘尼。她有夏威夷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并且是国际知名的佛教学者,她曾在许多藏传法师的座下学习,包括:第14世达赖喇嘛、第16世DB法王、那王达毅格西 (Geshe Ngawang Dhargyey) 、若特格西 (Geshe Rabten) 等。慧空法师同时也是许多佛教书籍的作者,目前是Sakyadhita善女人国际佛教妇女协会的主席,也是文殊女众佛学院的创始人兼院长。文殊基金会是一个非营利的组织,致力于为发展中国家的佛教女众提供教育。在今年(2006年)一月,应Buddhist Gem Fellowship(BGF)之邀请,慧空法师来到Petaling Jaya,领导、带动佛法精进营,同时也与大众讨论了第九届Sakyadhita(释迦提达)善女人国际佛教女性研讨会的会议事宜。第9届Sakyadhita会议在2006年6月17~21日于马来西亚举行。 在佛法精进营后,Wong Lai Ngee小姐立刻对慧空法师展开访谈,她问了一些有关于佛教女众的问题,及即将举行的会议,以下是当天的访谈内容。

  1.问:请问法师,当我们提到 “佛教女众” 时,指的究竟是谁呢?

  答:“佛教女众”包括了出家女众、在家女众以及在美国产生的新的族群:即所谓的 “既不出家也不在家的「女众」”,这是指她们是全职的修行人,但却没有受戒成为出家人或法师。佛教女众可以是非常多元的-她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修行;女众有医生、律师、商人、艺术家、作家、学者、静坐修行人及社会运动者;在教育或收入方面,也是非常极端的,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也有所谓的文盲;有人是百万富翁,也有人难以继日。佛教女众可以说是非常多元, 而且是无所不在的。

  2.问:那么她们有什么共通点呢?

  答:她们在佛陀教导的道路上,潜心修行,因此她们有相似的价值观,像是诚实、和平、慈悲、爱与智能。她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她们是佛教徒。她们各以独特的方式,在生活中,力行这些价值观。在第9届Sakyadhita国际佛教女性研讨会中,将会有这些不同的佛教女众前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学习。

  3.问:Sakyadhita网站上提到全球有3亿多的佛教女众,在过去40年来,这些佛教女众的状况是否改善了?还是她们仍面临同样的挑战?

  答:是的。在近20年来,有许多重要的进展。1987年,当我们在菩提迦耶举办第一届Sakyadhita大会时,我们开始意识到,许多佛教女众的困难处境,她们甚至缺乏生活的必需品和遮风挡雨的地方-她们不知该怎么办,她们希望出家受戒但却不被允许;希望受具足戒却没有人愿意为她们举行;想学习佛法,也没有任何机会。

  在1987年时,只有几百人来参加Sakyadhita会议,但所有的人都观察到佛教女众所面临的困境,特别是在开发中国家。在那个时候,许多较长老的出家女众身穿破布,没有足够的食物,没有地方遮风蔽雨,也没有适当的医疗支持。由于不识字,她们无法研习佛法经典,她们的情况是非常不幸的。近20年来,情况的确是改善了很多,特别是开发中国家来说,由于许多人的努力及慷慨捐助,我们开始得以提供佛法的教育与训练给这些国家的女众,例如:2000年在斯里兰卡成立的训练与禅修中心。

  一般来说,在台湾与韩国的女众是很幸运的,她们有任何修行佛法所需的东西-教育、书籍、食物、闭关设备、僧院,这两个国家有上百间佛教大学,通常提供出家、在家的女众免费而有系统的教育,佛教女众是很努力才有今天的好环境,她们也充分的利用这个机会,来研读、修行佛法并且也尝试教导与书写弘法书籍,看到这两个国家佛教女众的卓越成就实在是太美好了。至于其它国家,虽然情况也改善不少,但还是有许多进步的空间,例如:透过文殊女众佛学院,我们在印度设立佛教女众教育中心;在孟加拉国为年轻女孩设立小学,然而, 目前我们仍面临许多困难,例如师资短缺,学生营养不足,无基本的医疗保健等,因此出家和在家女众仍无公平的受教机会。

  4.问:公平受教的机会是否跟特殊佛教传统有关呢?像韩国、台湾是属大乘佛教,比丘尼的受戒非常成功、普遍,但在南传的系统里,女众似乎很难有受戒的机会,这是不是一个很大的议题呢?

  答:一般来说,公平受戒与佛教妇女的地位两者之间似乎有一个强烈的关连,在佛教女众有平等受戒的国家里,如台湾、韩国及越南的女众有比较公平的受教机会,然而在女众没有公平受戒的地区,如不丹、缅甸、蒙古、泰国、寮国、柬埔寨、西藏等地,这些女众较不易得到有系统的佛学教育。受过具足戒的女众,比较容易受到社会大众的尊重与支持,她们的有较好的生活,也比较能够为社会全力奉献。

  在家女众需要老师给她们静坐修行的指导,生活上的建议,及指导她们的孩子的协助,一旦她们接受了教育,出家、在家女众都可以成为佛法的教师,并用不同的方式来帮助社会,例如:台湾和韩国,女众除了设立养老院、幼儿园、洗肾中心、研究中心、医院、妇女庇护所之外,还兴建佛寺与创办大学。在这些国家中,出家女众的人数相当多,光是韩国台湾就有2万个比丘尼!在越南则到处可见活动力旺盛的出家女众,当她们有任何计划时,像盖闭关中心、安宁病房等,所有人皆一致支持。

  但在没有比丘尼的国家,情况就变的比较困难。在某些国家里,出家女众不被认为是真正的出家人,在藏传的传统里,女众一生仅被视为沙弥尼:在泰国,则被认为是剃了头的在家人,即使出家女众剃了头,穿着袍子,潜心修行,并且实行过午不食持续60年之久,在缅甸、柬埔寨、泰国、寮国,仍不被承认,而原因正是她们没有受过具足戒,去年有一位名叫道提萨瓦提(Daw Thisawati) 的女尼被缅甸政府拘留,拘留原因竟然只是因为她前往接受具足戒。

  在斯里兰卡有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这是由于出家、在家女众一同努力改变现实的结果。受到第一届Sakyadhita会议的激励,这些回到斯里兰卡的出家、在家女众,想方设法欲重建当地比丘尼的传承。偕同较开明的比丘的帮忙,她们实现了这个梦想。目前在斯里兰卡,约两千名出家女众中就有500名受过具足戒,且自1988年起,许多比丘尼的传戒大典也陆续在斯里兰卡举行。回顾公元第五世纪,比丘尼传承由斯里兰卡传入中国,现在又从中国传回斯里兰卡,这是很美妙的。

  5.问:其它国家的出家女众可以到斯里兰卡受具足戒吗?

  答:可以,许多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的出家女众已经在斯里兰卡受了比丘尼戒,这些出家女众属南传体系因此她们希望接受南传的戒,这些都已经在发生了。

  6.问:佛教女性仍旧面临的挑战为何?

  答:最大的挑战是改变对女众的态度。主要的问题根源是来自一般人抱持的旧有态度-不知为何,女众总被认为没有男众能干,因此显的较没价值,这样的态度的不仅是来自男众,甚至来自于妇女本身。那种「我不配」的想法,在很多国家仍相当盛行。所谓「不配」就是:不配上学、不配识字、不配闭关、不配得到支持、不配教书等等,因此Sakyadhita的部分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改变这种态度,包括对自身以及对其他女众所抱持的态度。

  7.问:不久前,当我在缅甸的时候,有一个佛教旅游团的导游特别提到:佛陀曾说,若收了出家女众,将会导致僧团的衰落。这样的态度似乎在亚洲国家非常盛行,妇女常被禁止进入寺院或是其它神圣的地方,为什么呢?

  答:这是一个预言,由佛陀的口中说出:如果女众能进入僧团,那佛法就会在500年后渐渐消失。这预言影响了人们对女众的态度。然而, 佛陀会做出这样的预言是很不可能的,在佛陀入灭后的800年,经文里开始出现:如果女众被允许进入僧团,那佛法将在一千年后消失,而经过了这么久的时间,这个预言被一再修改,因为佛陀的确收了女众入僧团,而佛法却没有因此而衰退。在二千五百年的今天,佛法依然盛行,这个预言应是在佛陀之后的人所创造出来的。但问题是,这预言已严重映影响到人们对女众的态度,这是很不幸的。即使到了今天,仍有污染的禁忌,例如:在泰国、缅甸、不丹、拉达克,他们禁止女众进入某些佛教的场所。我个人的猜想是,在佛教进入当地之前,当地的宗教便有污染的禁忌观念,而这些观念不幸渗透到佛法里面。佛陀从没说过,女众是不洁的、是被污染的。

  8.问:这些文化的信条或不洁的禁忌,引起了妇女是肮脏、污秽的观感,那女众到底是否是健康干净的呢?

  答:在这方面,男众与女众其实并没有不同,我们的身心,不是洁净的就是不洁净的;不是健康的就是不健康的,没有性别上的区别。健康的女众,就配得到男众的支持。在韩国、台湾等国家里,女众不被视为是肮脏的、被污染的,这些女众所做的工作遍及社会各阶层,且受到无数的赞叹,但不管做多好,出家女众从未获得同等的支持,但足以让她们存活、成长。在其它国家,我们看到了视女众为较卑劣的文化信仰,悲惨的是,这里的女众常连赖以维生的食物都不足,更惊人的是,女众本身竟也认为她们是较劣等的、不洁的,许多女众倾向支持男众,对出家女众则给予很少或甚至不支持,因此我们必须转化女众本身的态度。

   对女众的态度,部分是来自佛经里的歧视,在经文中,女众有正面也有负面的形象,例如:八敬法将出家女众贬于出…

《佛教女性态度的转化—专访慧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