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会集本)断疑篇(宏琳法师)▪P4

  ..续本文上一页法会。在浙江卧龙山普净寺由住持智正老法师主持,举行了为期四十九天的念佛追思纪念活动。徐老的部分灵骨和舍利花也在法会期间供奉,供佛弟子瞻仰礼拜。

  荼毗法会第二天,家属及上百位弟子护送部分灵骨到苏州灵岩寺,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灵骨安放仪式后天降花雨,瑞相昭着。徐老之骨灰安放完毕,一切回向和纪念完毕后,在院子里,从天空中纷纷飘落如雪花一样洁白状物。到院外看,院外并没有,只有院子中有飘落。此时天空安详沉寂,白色花瓣状物纷纷飞舞和飘落,情形如同下雪,但比雪花大,有的大如指甲盖,接到手上,一抹即无,也并无水迹。院外其它地方并没有,参加追悼的师兄都看见此稀有瑞相。

  ——南京弟子智华 2007年3月19日

  【附录】:徐恒老之子徐觉哉在追思法会上的讲话

  在这种时刻,请允许我代表全家,首先向江苏省佛协副会长、无锡灵山祥符禅寺住持无相大和尚主法点火,表示我们的感恩;向深圳弘法寺方丈本焕老和尚及常住大众、广东云门大觉禅寺方丈佛源老和尚、扬州高旻寺方丈德林老和尚、重庆慈云寺方丈惟贤老法师、南海普陀白光大法师、苏州灵岩山寺方丈明学老法师、上海真如寺方丈妙灵大和尚、普净寺方丈智正法师等,表示我们诚挚的谢意,他们为徐老的圆寂,特意派代表送来了花篮;向澳洲净宗学会、净宗学院净空老法师和全体僧众、台北海明禅寺悟明长老和全体僧众、浙江三门多宝讲寺方丈智敏老法师和全体僧众的诵经回向,表示我们深切的感谢。其次,还要向今天参加追思法会的各位来宾和亲朋好友,道一声“感谢!”,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与我们一起向先父作最后的告别。在先父生病住院期间,承蒙各位的关怀,多次探望、慰问,给了徐老莫大的安慰!作为家属,我们也心存感激。另外,这些天从全国各地送来了无数的唁函、花篮和挽联,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各界人士对老人无限的缅怀和哀悼。其中有全国政协常委邓伟志先生、英国华夏文化协会会长贝学贤先生、台湾法雨禅修中心张玄祥居士等。在这里,我们对这些汇聚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慰问,再一次表示由衷的谢意!

  【附录】《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座》序

  徐恒志

  佛法流传世间二千五百多年,或渐或顿,或显或密,以无量法门引导众生,就路还家,同证菩提;其中净土念佛法门,更是下手简易契理契机的殊胜法门,所以历来高僧、大德无不极力赞叹,苦心弘扬,以期一切众生背尘合觉,离苦得乐,化除烦恼,了脱生死,解决生命史上这一重大问题。

  黄念祖老居士正是这样一位大德。老居士法号龙尊,亦名心示,生于一九一三年三月,幼年早孤,母梅太夫人笃信佛教,礼敬三宝,居士常随侍左右,听经闻法,并得净宗大德梅光羲老居士开示熏陶,尽力栽培。二十岁时,在北京工学院学习时,见到了《金刚经》,对“无住生心”妙旨深有体会,当时自觉如醍醐灌顶,从此进一步深信佛教。抗战期间,曾皈依当代禅宗大德虚云老法师;皈依密宗红教大德诺那上师嫡传弟子莲华正觉王上师及白教大德贡噶上师。抗战胜利后,经梅老居士引荐,参谒净宗大德夏莲居大师,深蒙奖掖,成为入室弟子。夏莲老出入儒佛,显密融通,尤其对净土能深入参研。曾居楼三年,稿经十易,集成《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1959年黄老居士承莲华精舍金刚阿阇梨位。

  黄老居士虽深入禅密,融会贯通,但悲心恳切,常以净土法门示导行人,认为此法善巧方便,一句弥陀能摄佛功德成自功德,若能从事持达理持,便可转凡心成佛心,远离众苦速登莲邦。1979年发心注解《大经》(即《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历时六载,稿经三易,以有病之身,奋力完成。我忝为校阅,觉此解引经据典,博大精深,从此常通鱼雁获益良多。1987年《大经解》印成,流通海内外,使法界有情,普沾法益。嗣后,又以通俗笔调撰述《大经白话解》,由于劳顿过度,仅述一半,老居士竟于1992年3月27日凌晨示疾往生。众生失导,同深悲仰!老人在临终时洒然一笑,了无挂碍;荼毗后获坚固子百余粒,大士现瑞,永为道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黄老居士曾应邀在北京讲授《大经》,听讲者约二百人左右。所讲有事有理,契理契机,深入浅出,法喻交显,使人闻后憬然念生死苦,发菩提心。果晨居士等几位同修,集中力量,将70盒磁带边听边写,记录成文,前后历时二年,其间斟酌推敲,煞费苦心,在三宝加持下终于完成菩提心愿,深为赞仰!为此略叙缘起,普愿法界有情,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莲开九品,果证无生,不负黄念祖老居士弘法利生,导归极乐的无尽悲愿!

  2001年10月

  ——原载于《书简吟草》

  

  六、郑颂英老居士往生(弘扬赞叹夏莲居会集本)

  

  郑老一向笃信净土,矢志往生。他老积极倡印净土书籍,与各地道友善信交流时总竭力赞叹净土,并且积极宣讲各地道友往生瑞相。其愿宏大,如今在生命最后关头,愿不虚发,当气息终竭时,头上毛发耸竖,冒有白气,室有异香,此当为生西明证。至夜间11点钟时,院方来嘱,应处理遗体,勿再行佛事活动。此时为郑老更换衣服,虽肢体已凉,但仍柔软如生。

  郑老有遗嘱,于其往生后,停置三日后火化,不举行追悼会。因而仅在8月30日于龙华殡仪馆行简单告别仪式,参加者主要为家属人员。火化后从其骨灰中捡出3粒舍利子,还有许多舍利花,呈五彩色,其中三朵送往山东五莲山光明寺供奉时由白色变为翡翠色。其余骨灰于俞誉凡居士邸宅中供奉数日,于9月2 日由诸道友护送,乘江轮航驶往长江崇明岛以东,最终被撒往大海。

  ——摘自俞中元《郑颂英老居士生西纪实》

  编者按:读诵夏莲老会集本往生事迹,可阅读学谦居士所辑《无量寿经启示录》(网上可下载)一书。

  夏莲居老居士身后遗响

  

  张景岗老居士

  文革结束后,1979年,黄念祖居士开始构思酝酿,着手注解《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1980年,北京居士林为纪念善导大师示寂一千三百年,印行《佛说阿弥陀经》秦译、唐译、会集本三种合刊。黄念祖居士作序,并在会集本后作“附注”,对所补入之襄阳石经二十一字的由来作了简要说明。《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也已流通。

  1984年,《大经解》时历六载,稿经三易,初竣,油印以求教正。

  1985年,为纪念莲公往生二十周年,诸弟子敬以劫后仅存之李西原居士手书《宝王三昧忏》孤本,复印流通。

  八十年代中期,福建圆拙老法师发心将《净语》铅印再版,发行数千册。

  1986年,东林寺与海内大德倡印《大经解》五千部。黄老在油印本基础上重加修订,4月完成三校。冬季,国内铅印出版流通,为简体本。

  1987年,台湾净空法师印行《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一万部,并获读黄念祖居士《大经解》。

  1988年,净空法师印行《大经解》万部,为繁体本。时黄老仍在反复修订《大经解》,由于版本较多,何为最后定本尚需作进一步考证。

  1992年3月27日凌晨,黄念祖居士示疾往生,终年七十九岁。

  1994年8月,《莲公大士净语》一书由北京广化寺倡印流通。其书为《净语》与《六信四愿三幸一行斋自警录》的合刊本,后者为首次印行公世。

  1995年,莲公往生三十周年。5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印行《净宗必读》,为莲公佛学著作专集,内容包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佛说阿弥陀经》会集本、《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净修捷要》、《宝王三昧忏》、《净语》、《六信四愿三幸一行斋自警录》。

  是年冬,北京广化寺在莲公故居举行“恭迎净宗知识夏莲居大德舍利供奉仪式”,将莲公舍利迎回广化寺,并于寺中举行“纪念净宗大德夏公生西三十周年、黄老生西三周年回向法会”。净宗同修敬印《净修捷要》一万部。又印《六信四愿三幸一行斋自警录》五千部,其书前半部分为莲公手书墨宝之全部,甚为珍贵。又其书墨迹标题下,题有“第二册”,因知莲公所作《自警录》原非仅此一册。

  1999年,净宗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净宗学会六十周年纪念册》内部流通,载有莲公讲述《心经》之笔记、《联合祈祷法会缘起》(节录)等珍贵资料。是年,《宝王三昧忏》印行一万部。时黄念祖居士《大经解》已在海内外流通逾数百万部。

  至此,见于梅光羲居士《大经重印序》及黄念祖居士《净语序》中所列莲公佛学著作,已重新刊印的有:《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佛说阿弥陀经》会集本、《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大经合赞》、《净修捷要》、《宝王三昧忏》、《净语》、《六信四愿三幸一行斋自警录》。尚未见刊行的有《会译引证记》、《校经随笔》、《大经五念仪》、《莲宗密钞》、《入道三字箴》、《一梦漫言评叙》、《听佛轩自警录》等,或已不存。佛学以外著述,如《渠园外篇》等均未见刊行。其他未见记载之遗着、书文等,相信仍有存于世者。

  国家宗教事务局下属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夏莲居会集本

  《净宗必读》出版说明

  我们这里选编了当代净宗大德夏莲居居士生前会编著述的净土方面七种资料,包括会集本《大乘无量寿经》、会集本《阿弥陀经》、《净修捷要》、《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宝王三昧忏》(又名《长寿忏)、《净语》、《自警录》(原名《六信四愿三幸一行斋自警录》),其中前五种由经文辑录而成,主要是经典、忏法、日课,后两种是作者于净课之余随机偶成,各篇宗要已于其序跋之中概括介绍。北京黄念祖居士生前指定此七种为净宗学会内部主要学习资料,所以本书取名为《净宗必读》。

  净宗学会是于1939年由北京夏莲居居士、广济寺现明老和尚与靳艮斋(云鹏)居士等在北京广济寺共同创建,并于大势至菩萨圣诞日(农历七月十三日)正式成立。净宗学会以其特有的组织形式,在佛教大众化、信仰生命化、佛法生活化的精神指导下开展佛教学修活动。净宗学会以“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与“持戒念佛看经论,察过去习勿自欺”为修学准则,研修佛教义理,发扬大乘佛法,突显净土法门信愿为本、行解相资、理事圆融、重在实修的原则。学会成立初期,分别在北京广济寺、贤良寺、拈花寺、极乐庵等处,每年启建佛七道场数次,并礼请大德高僧讲经说法。

  1944年,净宗学会于极乐庵举办讲习班,之后在拈花寺也曾开讲《无量寿经》全部,夏莲居居士也曾于广济寺宣讲《阿弥陀经》。1945年曾发起各界于北海团城举办联合祈祷息灾法会,随喜参加者日近万人,肃穆庄严,盛况空前。

  ——2009年12月第一版

  中华书局《净土四经》出版说明(节录)

  

  《无量寿经》为净土类经典中篇幅最长、内容最全面的一部经典。其汉文译本众多,有“五存七欠”共计十二种之说,宋代以来又有多种会集本、节校本问世,本书择取上世纪以来在海内外流通最广的夏莲居会集本为底本。该经主要讲述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四十八大愿和为实现誓愿所做的功德,以及他本愿圆满、成就佛果后所建立的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殊胜情形,同时指出了志求往生者所必需的种种修行法门。

  ——2012年5月第一版

  编者按:中华书局为现今国内最权威之古籍出版机构  

  

《无量寿经(会集本)断疑篇(宏琳法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