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展道路。它顺着本地宗教的走向,与外来佛教的祭祀艺术相结合而获得了巨大发展。因为藏传佛教扎根于本地民间宗教的土壤而它又带着浓烈的实践主义倾向,与世俗的社会生活制度混而为一,演变成了一种全民普遍存在的生活方式,与民俗、社会人群早期自然崇拜的思维方式和中、后期世俗生活的存.在方式尽相融合。故而,作为宗教性尤为强烈的西藏祭祀艺术厂它的世俗性也同样表舰得尤为强烈。在西藏宗教中,佛像租神抵并不象印度原始佛教和西方的基普教那样仅仅是偶像崇拜而垦,它与遭侣和世俗人们的修替积德行为有从物质到精神方面的直接联葬,因两葬有毋泉的宗教和世俗的舞通实用性。在创作这些神像时,为了确-保神像能具有加持力,必须严格按照((造像度量经》的标准丢进行复制,而且要怀着虔诚的心情举行祭祀仪式,艺术创作变成了一种修行膜拜的行为。在这种祭祀艺术极为严格的模式化的另一面,却是丰富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想象世界,绝非现实中存在的客体,而纯粹是虚拟幻想的产物。但这种对神鬼世界的想象,还是来源于带有世俗性质的人类童年之原始思维和氏族人群试图征服自然所积淀起来的无比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西藏祭祀艺术的浪漫主义、幻想主义,以至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的另一面,同样二律背反地又包含着一定的,在某种程度上是浓厚的现实人世的气息。因为它虽然反映的是一个神格的世界,但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却颇能相通。印度神秘主义认为,恐怖的神灵是属于交战双方中强大的一方,他们呈现其怒、怖畏的脸相神态,是为了镇慑调伏邪魔恶鬼的,故而在初通佛教义理的信徒们看来,凶猛、狰狞的护法神形象,不仅没有恐怖之感,反而认为他们既卫护了佛法,又卫护了众生有情和世间人们包括信徒自己,从而产生了亲切之感。同时,“如呆以一种超然的客观的心态去观照的话,那种恐怖便减弱为一种怪一诞·,...那种暴怒是程式化的和表面的,这种凶悍由于其自身的夸张和缺乏比例而得以弱化,而且也通过许多这类偶像的记忆而表现出短暂的仁慈之态……它不再令人恐怖却变得饶有趣味……偶像不是作为一个无生命的对象而创造的,它自身内音队必须包含着仪轨的力量和与之相关联的内涵。由于它被灌注了“生命”因而注定要变得勃勃两其垦机。,“⑥所以“佛教艺木在.印度是高度观念、象征、理性化了的,但在西藏这块人文沃土上却是以自己的方式生长、成熟的。在它的宗教祭祀意味中包含了更多的世俗的和被扭曲了的世俗意味,“它更多地体现出“种古老的感情,一种朴素的经验;这里更为发达的是一种表象思维的力最而不是理性思维的力量”。⑥
建立西旅祭祀艺术学自议
祭祀艺术是人类远古和上古时期的原始社会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一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的混合体。当今我国广阔戴区还保存着数量巨大的祭祀仪式和习俗、祭祀舞蹈、祭祀说唱歌舞、祭祀戏剧、祭祀造型工艺、祭祀建筑,等等。它们便是西藏浩繁、发达而又完整、独特的祭祀文化的载体和活化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象雄、吐蕃巫术传统为骨干的祭仪和古俗,逐渐与旦巴辛绕创始的雍仲苯教和后来传入的佛教密宗祭祀艺术基因相化合发展,形成了一种多元的宗教和世俗融为一体的祭祀文化艺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保留着大量的、不同层次的、不周形式风格的、不同门类品种的祭祀艺术、古风民俗以及古老的种种巫术事象,为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稀世珍贵资料和标本。这种祭祀文化艺术的
“历史沉积层和地理幅射都很惊人,这是因为它是全部社会历史文化大系统中相对稳定而又容量很大的因素,它是综合着或者说粘连着宗教、民俗、艺术、民族、人类、语言、历史等学科的文化积层,甚至还可能蕴含或负载着至今尚未被科学认识的带有原始、神秘色彩的文化信息一一多种密码或符号,。⑦如果将这种特殊的文化资源之优势,经过系统、深入的考察研究,并加以开发利用,不仅使之转变为中国西藏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优势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势,而且对人类古文化的研究以及它与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相衔接,也必将作出.自己特有的贡献。
面对全面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态势,建立科学的西藏祭祀艺术学不仅完全必要,而且已经具备了可能的条件,这就是西藏随着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普查、编幕十大文艺集成志书的顺利进展,初步形成了一支研究祭祀文化艺术的队伍;同时对各种祭祀艺术已经有了基本的调查和了解,并正在进行着更为全面的和深入的普查。建立西藏祭祀艺术学至少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一一
1.可以改变过去停留于浅层次介绍的状态,从微观的典型调查报告到宏观的共同规律特征,都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具体的探索、理论的概括。首先是有计刘、有步骤地把调查、考察、搜集、采录原始的第一手感性资料工作做好,力求全面和详尽,要象考古和地质找矿那样去下功夫发掘和发现,这是研究工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2.可以从多种角度和以多种形式展开研究,如从各个单一学科的研究着手,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从一些交叉学科,如文化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宗教艺术学等,或者从多学科,甚至是综合性的、全方位的角度,会探讨其丰富的各种内涵和奥秘。
3.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前系统的、感性的、直观的、表象的知识和现象,进行科学的分类、比较、归纳和概括,形成关于西藏祭祀艺木史、志、论各个方面的系统知识。如果分民族、分地区、分学科、分品类加以各个子系统的探讨,这种子系统的研究越扎实、越精确,为形成西藏祭祀艺术学的系统知识和更高层次的整个中国祭祀文化艺术学的元系统知识,提供了越发丰盈积累、坚实殷硕的基础。
4.从目前西藏祭祀艺术普查和研究的状况看,有不少课题,急需我们研究,作出具有各人独到见解的回答,以填补学术理论的空白。如:西藏祭祀文化艺木的品种类别及其独特形态特点;考古、岩画和其他一些古代祭祀遗存同现在民间各种祭祀习俗和艺术之间的关系;从现存的各种宗教文化艺术和民间文化艺术中驳离、辨别和确认出原始祭祀艺术的成分及因素;将西藏祭祀艺术同内地各民族巫雄文化艺术和萨满文化艺术进行比较研究;寻求西藏祭祀艺术在世界的文化人类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意义;探讨西藏祭祀艺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西藏社会主义文化及其精神文明的关系,等等。
注:
①《西藏艺术研究》1993年三、四期合刊55页.
②《西藏宗教艺术》,扎雅著,谢继胜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_1页。
③《西藏艺术》,〔意〕杜齐著,李建修、张亚莎汗,载于《西藏艺术研究》
1994年第二期。
④《帷戏、少数民族戏剧及其它》,曲六乙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7月北京版15页。
⑤同⑧,载于《西藏艺术研究》1993年第2期”页。母同①。
《中国滩文化论文选》序,曲六乙著,贵州民族出版社1,89年t0月贵阳版1页。戈此文系作者近期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神鬼信仰和人的崇拜一-西藏祭祀习俗和艺术概述》中的序论〕
《论西藏原始祭祀习俗、仪式和艺术(刘志群)》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