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論西藏原始祭祀習俗、儀式和藝術(劉志群)▪P3

  ..續本文上一頁展道路。它順著本地宗教的走向,與外來佛教的祭祀藝術相結合而獲得了巨大發展。因爲藏傳佛教紮根于本地民間宗教的土壤而它又帶著濃烈的實踐主義傾向,與世俗的社會生活製度混而爲一,演變成了一種全民普遍存在的生活方式,與民俗、社會人群早期自然崇拜的思維方式和中、後期世俗生活的存.在方式盡相融合。故而,作爲宗教性尤爲強烈的西藏祭祀藝術廠它的世俗性也同樣表艦得尤爲強烈。在西藏宗教中,佛像租神抵並不象印度原始佛教和西方的基普教那樣僅僅是偶像崇拜而墾,它與遭侶和世俗人們的修替積德行爲有從物質到精神方面的直接聯葬,因兩葬有毋泉的宗教和世俗的舞通實用性。在創作這些神像時,爲了確-保神像能具有加持力,必須嚴格按照((造像度量經》的標准丟進行複製,而且要懷著虔誠的心情舉行祭祀儀式,藝術創作變成了一種修行膜拜的行爲。在這種祭祀藝術極爲嚴格的模式化的另一面,卻是豐富的、自由的、無拘無束的想象世界,絕非現實中存在的客體,而純粹是虛擬幻想的産物。但這種對神鬼世界的想象,還是來源于帶有世俗性質的人類童年之原始思維和氏族人群試圖征服自然所積澱起來的無比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在西藏祭祀藝術的浪漫主義、幻想主義,以至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的另一面,同樣二律背反地又包含著一定的,在某種程度上是濃厚的現實人世的氣息。因爲它雖然反映的是一個神格的世界,但與人們的現實生活卻頗能相通。印度神秘主義認爲,恐怖的神靈是屬于交戰雙方中強大的一方,他們呈現其怒、怖畏的臉相神態,是爲了鎮懾調伏邪魔惡鬼的,故而在初通佛教義理的信徒們看來,凶猛、猙獰的護法神形象,不僅沒有恐怖之感,反而認爲他們既衛護了佛法,又衛護了衆生有情和世間人們包括信徒自己,從而産生了親切之感。同時,“如呆以一種超然的客觀的心態去觀照的話,那種恐怖便減弱爲一種怪一誕·,...那種暴怒是程式化的和表面的,這種凶悍由于其自身的誇張和缺乏比例而得以弱化,而且也通過許多這類偶像的記憶而表現出短暫的仁慈之態……它不再令人恐怖卻變得饒有趣味……偶像不是作爲一個無生命的對象而創造的,它自身內音隊必須包含著儀軌的力量和與之相關聯的內涵。由于它被灌注了“生命”因而注定要變得勃勃兩其墾機。,“⑥所以“佛教藝木在.印度是高度觀念、象征、理性化了的,但在西藏這塊人文沃土上卻是以自己的方式生長、成熟的。在它的宗教祭祀意味中包含了更多的世俗的和被扭曲了的世俗意味,“它更多地體現出“種古老的感情,一種樸素的經驗;這裏更爲發達的是一種表象思維的力最而不是理性思維的力量”。⑥

  建立西旅祭祀藝術學自議

  祭祀藝術是人類遠古和上古時期的原始社會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一化、民俗文化、曆史文化、藝術文化的混合體。當今我國廣闊戴區還保存著數量巨大的祭祀儀式和習俗、祭祀舞蹈、祭祀說唱歌舞、祭祀戲劇、祭祀造型工藝、祭祀建築,等等。它們便是西藏浩繁、發達而又完整、獨特的祭祀文化的載體和活化石。在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以象雄、吐蕃巫術傳統爲骨幹的祭儀和古俗,逐漸與旦巴辛繞創始的雍仲苯教和後來傳入的佛教密宗祭祀藝術基因相化合發展,形成了一種多元的宗教和世俗融爲一體的祭祀文化藝術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保留著大量的、不同層次的、不周形式風格的、不同門類品種的祭祀藝術、古風民俗以及古老的種種巫術事象,爲多學科的研究提供了大量鮮爲人知的稀世珍貴資料和標本。這種祭祀文化藝術的

  “曆史沈積層和地理幅射都很驚人,這是因爲它是全部社會曆史文化大系統中相對穩定而又容量很大的因素,它是綜合著或者說粘連著宗教、民俗、藝術、民族、人類、語言、曆史等學科的文化積層,甚至還可能蘊含或負載著至今尚未被科學認識的帶有原始、神秘色彩的文化信息一一多種密碼或符號,。⑦如果將這種特殊的文化資源之優勢,經過系統、深入的考察研究,並加以開發利用,不僅使之轉變爲中國西藏當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優勢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優勢,而且對人類古文化的研究以及它與當代人類文明發展相銜接,也必將作出.自己特有的貢獻。

  面對全面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迅猛發展的態勢,建立科學的西藏祭祀藝術學不僅完全必要,而且已經具備了可能的條件,這就是西藏隨著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普查、編幕十大文藝集成志書的順利進展,初步形成了一支研究祭祀文化藝術的隊伍;同時對各種祭祀藝術已經有了基本的調查和了解,並正在進行著更爲全面的和深入的普查。建立西藏祭祀藝術學至少有如下幾方-面的作用一一

  1.可以改變過去停留于淺層次介紹的狀態,從微觀的典型調查報告到宏觀的共同規律特征,都能進行深入的研究、具體的探索、理論的概括。首先是有計劉、有步驟地把調查、考察、搜集、采錄原始的第一手感性資料工作做好,力求全面和詳盡,要象考古和地質找礦那樣去下功夫發掘和發現,這是研究工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2.可以從多種角度和以多種形式展開研究,如從各個單一學科的研究著手,在取得一定經驗的基礎上,再從一些交叉學科,如文化人類學,藝術人類學、宗教藝術學等,或者從多學科,甚至是綜合性的、全方位的角度,會探討其豐富的各種內涵和奧秘。

  3.運用系統論的方法,對前系統的、感性的、直觀的、表象的知識和現象,進行科學的分類、比較、歸納和概括,形成關于西藏祭祀藝木史、志、論各個方面的系統知識。如果分民族、分地區、分學科、分品類加以各個子系統的探討,這種子系統的研究越紮實、越精確,爲形成西藏祭祀藝術學的系統知識和更高層次的整個中國祭祀文化藝術學的元系統知識,提供了越發豐盈積累、堅實殷碩的基礎。

  4.從目前西藏祭祀藝術普查和研究的狀況看,有不少課題,急需我們研究,作出具有各人獨到見解的回答,以填補學術理論的空白。如:西藏祭祀文化藝木的品種類別及其獨特形態特點;考古、岩畫和其他一些古代祭祀遺存同現在民間各種祭祀習俗和藝術之間的關系;從現存的各種宗教文化藝術和民間文化藝術中駁離、辨別和確認出原始祭祀藝術的成分及因素;將西藏祭祀藝術同內地各民族巫雄文化藝術和薩滿文化藝術進行比較研究;尋求西藏祭祀藝術在世界的文化人類學史上的地位及其意義;探討西藏祭祀藝術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西藏社會主義文化及其精神文明的關系,等等。

  注:

  ①《西藏藝術研究》1993年叁、四期合刊55頁.

  ②《西藏宗教藝術》,紮雅著,謝繼勝譯,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_1頁。

  ③《西藏藝術》,〔意〕杜齊著,李建修、張亞莎汗,載于《西藏藝術研究》

  1994年第二期。

  ④《帷戲、少數民族戲劇及其它》,曲六乙著,中國戲劇出版社1990年7月北京版15頁。

  ⑤同⑧,載于《西藏藝術研究》1993年第2期”頁。母同①。

  《中國灘文化論文選》序,曲六乙著,貴州民族出版社1,89年t0月貴陽版1頁。戈此文系作者近期由遼甯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神鬼信仰和人的崇拜一-西藏祭祀習俗和藝術概述》中的序論〕

  

《論西藏原始祭祀習俗、儀式和藝術(劉志群)》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