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坝州觉囊“梵音古乐”的活态传承特质及其保护利用路径(瑞祥多吉)▪P3

  ..续本文上一页觉囊“梵音古乐”不仅具有很高的音乐学学术研究价值,它在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宗教学、中印文化交流史等学术研究方面,同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觉囊“梵音古乐”是佛教的一种特殊音乐形式,它与佛教徒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它既是一种佛教修行功课,也是一种传统的宗教艺术形式。觉囊“梵音古乐”有上千年的历史,是由一些证悟了的高僧大德们通过音乐的形式把自己的感悟艺术地表达出来。从一心至诚的唱颂到欢喜虔诚的觉囊“梵音古乐”供养,不仅清净舌根,清净口业,专注赞佛的恭敬心,更能令意业清净,乃至一念相应顿捐凡情。其主要功能是让众生止住烦恼、熄灭困扰,恢复本来的清净面目。觉囊“梵音古乐”可以作一面镜子,让我们的灵魂内省,让我们的种种怨气戾气渐渐消散远逝,让我们内心冷静平和,在思索中变得更睿智。雕琢灵魂,提升情商,安顿心灵,是觉囊“梵音古乐”给予人们的直接法乳滋养和心灵良药。

  2、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觉囊派的音乐思想,主要表现为追求心灵内在的、本质的和谐和强调“以心感物”的审美体验。觉囊“梵音古乐”古朴庄严,不但为本乡本土的听众所喜爱,而且受到海内外专家及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2008年10月30日上午和11月10日晚,应中华文化促进会邀请,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音乐学院等共同承办的觉囊“梵音古乐”展演团进京展示活动,分别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剧场和中国音乐学院歌剧厅成功举办。觉囊“梵音古乐”在北京两场展示场场爆满,盛况空前,受到了首都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师生的一致好评。2009年12月8日至2010年1月8日,应中华文化促进会邀请,以“音声佛事”为重要特征的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觉囊派“梵音古乐”先后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厅、南京艺术学院及东南大学礼堂、上海音乐学院学术厅、浙江文化艺术研究院浙江音乐厅、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西安音乐学院学术厅、北京大学讲堂多功能厅、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等高等院校举行巡回专场展示活动。2009年12月8日上午在广州大厦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王石、秘书长张玉文、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周广平、四川省文化厅泽波副厅长和觉囊第47代法主嘉阳乐住上师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并讲话,同时还回答了凤凰卫视、广州电视台、南方日报等媒体的采访。觉囊“梵音古乐”展演团首次进京和巡回展示都是以音声弘法,以音声结缘,以音声展示中华民族的同胞之情,以音声为首都和巡回展示地各族群众送去藏民族悠久的佛教文化。这一切都功德圆满,在当代佛教史和音乐史上,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3、觉囊“梵音古乐”既是觉囊派僧人生命形态的体现,也是觉囊派僧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具有文化身份认同的意义,是海内外信众和同胞维系祖国情的精神纽带。觉囊“梵音古乐”契合佛教“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和“和谐世界,众缘和合”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是一种让人心生善意慈悲,心平气和,由此产生空灵和幸福感的天籁之音。觉囊“梵音古乐”有着普世的意义,倡导人们向善,包容,理解,尊重周围的人和事,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净化心灵,已经越来越受到世人的认可。觉囊“梵音古乐”既有殿堂音乐的庄严、肃穆,又有民间音乐的淡雅脱俗。对于研究雪域藏地音乐、文化、民情、民俗、民风以及宗教流传衍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中华民族都希望社会和谐,和谐不是光一种声音。从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局来看,觉囊“梵音古乐”有它的积极意义,在陶冶人们的慈悲心这一块,有它非常好的作用。

  五、觉囊“梵音古乐”的保护利用路径

  文化发展的自身已经充分证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自有其合理性和消长规律,好的会继续发展和提高,不好的会在发展中逐渐被淘汰和退出。适者生存——这便是文化发展的规律。大凡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既要看它“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意义和作用”,又要看它“在今天的条件下的意义和作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都是世界文化的精粹,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爱,而且也受到世界人民的热爱。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对“非遗”的保护工作,全国的保护工作已由过去的“单一性项目保护”走向“整体性、系统性的保护”阶段,这体现了我们的认识已日趋深入和科学。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最根本也是最紧迫的是加强对“非遗”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建立文化生态区和保护传承人,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合力,分步实施,最终达到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目标。鉴于“非遗”的活态流变性,保护工作也不应该是凝固、静止的保护,应充分尊重其发展演变的规律。应该为了利用而保护。而准确科学地认定“非遗”项目是进行正确、有效保护的基础,不是所有传统文化现象都是“非遗”,认定前应该明辨其价值。对于觉囊“梵音古乐”,保护是前提,研究是手段,传习是根本,共享是路径。阿坝州要建设民族文化强州和国际旅游强州, 必须认真落实全州文化跨越发展战略,坚持正确导向和科学态度,凝心聚力建设美好精神家园,使觉囊“梵音古乐”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州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1、抓好觉囊“梵音古乐”的发掘整理。“僧因乐而活,乐因僧而传”,觉囊“梵音古乐”传习僧和传习所手中掌握并承载着觉囊“梵音古乐”的丰富内涵和精湛技艺,依靠他们的口传心授,宝贵的藏传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得以代代相传。认真制定觉囊“梵音古乐”保护利用规划,把发掘整理作为基础性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觉囊“梵音古乐”的品相、器乐、乐谱、诵腔、分布状况、传习环境、传承情况及存在问题,建好档案和陈列馆、数据库,建立国家、省、市(州)、县四级觉囊“梵音古乐”名录体系、代表性传承人和觉囊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深刻认识其具有历史的、宗教的、艺术的、学术的、实用的等多方面的价值。从保护全州文化资源的战略高度,及时制定有效对策措施,积极参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觉囊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尽力保护觉囊“梵音古乐”固有的人文精神、礼仪规范、梵乐风貌,避免觉囊“梵音古乐”逐渐边缘化和濒危化。

  2、注重对觉囊“梵音古乐”的研究传播。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各级各类文化单位、音乐机构、大专院校及专家学者,对觉囊“梵音古乐”保护利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深入发掘其中的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价值,从新的角度丰富和深化对觉囊文化特质的认识,不断推出高水平的新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体,结合做好文艺宣传工作,有重点、有计划地对觉囊“梵音古乐”传习所和觉囊文化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推介,推动觉囊文化更好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3、建立科学的觉囊“梵音古乐”传承和保护机制。加强对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珍贵、濒危觉囊“梵音古乐”的抢救、保护工作,认真解决一些具有鲜明觉囊“梵音古乐”特色表现形式主创群体老化的问题,组织和申报好觉囊“梵音古乐”技艺传承人和传习所的各级命名认定,通过授予荣誉称号、建立档案、资助扶持、长期供养和“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鼓励觉囊“梵音古乐”代表传承人和代表传习单位积极开展传习活动。在觉囊文化特色鲜明、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中壤塘乡,继续开展创建国家等各级觉囊文化传习所和觉囊“梵音古乐”之乡的活动,鼓励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觉囊“梵音古乐”和觉囊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积极推动觉囊“梵音古乐”和觉囊文化进校园,引导青年一代热爱和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知识和觉囊“梵音古乐”技艺,增强保护意识,使觉囊“梵音古乐”和觉囊文化发扬光大、后继有人。

  4、积极做好觉囊“梵音古乐”和觉囊文化的合理利用工作。要从民族文化强州和国际旅游强州建设实际出发,充分发掘全州藏羌文化风情走廊的觉囊文化和觉囊“梵音古乐”价值和科技价值,努力做到合理、有度、可持续利用。把觉囊“梵音古乐”和觉囊文化的发掘利用与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丰富各族群众文化生活。推动觉囊文化与生态文化相融互动,深入挖掘觉囊文化代表性元素,丰富藏羌文化风情走廊和中壤塘觉囊文化展示体系,形成以时轮立体大坛城、大万佛塔、大藏经阁、永乐大藏钟、大黄财神、觉囊“梵音古乐”等为觉囊文化标志,兼具朝拜、体验、娱乐、休闲、度假、消费功能的“国际觉囊文化品牌”,进而拉动整个觉囊文化中心及文化产品的升级。放宽视野、拓展渠道,建立以中壤塘觉囊文化为中心的联络海内外各佛教“梵乐”传习所保护与振兴觉囊“梵音古乐”的机制,以大展示、大互访、大研讨、大座谈和大协作为平台,充分发挥觉囊“梵音古乐”和觉囊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为中华文化和佛教文化在海外产生重要影响做出贡献。

  5、注重建立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坚持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切实做到点面结合、讲求实效,引导觉囊文化和觉囊“梵音古乐”保护利用工作扎实健康发展。州、县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加强领导,把觉囊文化和觉囊“梵音古乐”保护利用纳入藏羌文化风情走廊和壤塘县文化旅游发展整体规划,制定落实有关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重要觉囊文化和觉囊“梵音古乐”的展示活动,在全社会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营造自觉关心、支持和参与全州藏羌文化风情走廊保护利用的良好氛围,让觉囊文化中心成为藏羌文化风情走廊的点睛之作,并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参考文献:

  [1] 田青,中国宗教音乐[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

  [2] 田联韬,西藏传统音乐集粹[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7年;

  [3] 蒲文成,觉囊派通论〔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

  [4] 马忠国、马焕兴,塔尔寺藏传佛教音乐调查研究〔J〕,《中国音乐》1989(2)

  [5]星云大师、刘长乐,包容的智慧[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作者简介:

  瑞祥多吉(庄春辉),男,藏族,四川阿坝州文化局副局长兼州文联和州社科联副主席

  

《阿坝州觉囊“梵音古乐”的活态传承特质及其保护利用路径(瑞祥多吉)》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喇嘛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