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妇乎?城门上检察极严,女人也要通身揣摸。持珠念佛者,多不过为严察,亦有不察令去者。
念佛乃乱世之救难救命妙法。囗囗人信佛,但是持珠之男女,必不过为虐待。当令一切人皆念佛。凡出外皆持珠念,即要拉夫,也会放过。芜湖一弟子吴沧洲,乃军官。民廿四年在绥远打仗,被囗兵捉到,脱衣检察,见项挂念珠,随示敬不检。领见司令,司令乃彼在囗囗学堂之教员。曰:「你也来了。」吴云:「我来参观参观。」司令令放他去。若不是这挂念佛珠,则性命便死于兵手,还有司令领他见乎?此现在逢凶化吉之无上妙法也。(三编下·复净善居士书四)
改恶迁善 念佛病好
治疟疾方,并无秘诀,凡识字人均可依方而写。无锡一当兵的坏人,曾在袁总统下当亲兵,遂习成坏性。吃喝赌冶游全来,烟瘾甚大。将及饿饭,眼已看不见,年已五十七八。其兄死,秦效鲁去吊,见其苦况,极力劝诫。其烟酒肉,即日尽断。日常念佛,眼遂好。居然成一善人,提倡念佛。乡人不敢与往还。后疟疾大发,彼一一为治,通好,从此乡人皆相依从。四月间曾带十余人来皈依,居然一老修行居士。此人姓华,名贯千,已六十四五矣。若此人者,可谓勇于改恶迁善矣。(三编上·复张觉明女居士书八)
纯心念佛 灯出舍利
杨佩文,江苏淮安县城人,年四十四岁。向读书训蒙,近亦辍馆。今夏六月下旬,以孙未周岁而殇,颇痛惜。一居士劝其入普济莲社念佛,并令阅《文钞》、《嘉言录》等,顿生信心,念心颇纯切。至九月下旬晚课时,见佛前油灯,结一莲花。花心有一黑珠,后花落而珠流于案。大如粟米,色如翡翠。颇以为异,而不知其为何物。遂持至莲社,亦无识者。十月中旬,以书并此舍利寄光,求证明。光即以小磁盒盛之,令护关师及三四俗弟子看。时其质,大于初开封时有二三倍。亦不甚介意,即供于佛前。次晨早课毕视之,已无有矣。遂即报书彼莲社,谓此系精诚所感之舍利。昨看毕供佛前,今晨视之无矣。或复归原所,祈为详察。后得彼书云:「莲社家中,俱无所有。」而佩文愈生正信,知佛法不可思议,求皈依。因为取名慧潜。盖取颛蒙念佛,即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之意。外道谓精气神炼之久久,则成舍利。宋人刻《龙舒净土文》板,及绣经,于刀下针下得舍利。及此灯花之舍利,是谁之精气神所炼者?应以舍利身得度者,即现舍利而为说法。(三编下·杨佩文居士得舍利记民国廿二年冬至日)
佛七加被 病得痊愈
去年李云书居士,因其弟妇病重,来太平寺欲作佛事。我劝他打念佛七。其弟妇之病,经许多医生医不好,末后一医生悯其受苦难堪,令吃快活药以速死。云书因为设法求佛加被,故此来与光商。光令打念佛七。不久光回山,亦不知得何利益。至今年四月初七,光往居士林看谛闲法师。李云书亦来,言去年当打佛七第一天,他的弟妇得了一梦。梦见在三圣堂同僧众在一处念佛,工夫甚久,且甚清爽,病遂渐轻。云书对彼说;「我在太平寺为你念佛,不是三圣堂。」彼弟妇言;「不是太平寺,是三圣堂。」后来打听方知太平寺是普陀三圣堂下院。可见有病之人,若能念佛,必蒙佛力加被,令病痊愈。此其明证者一也。
今年七月间,李云书自己有病,当病重时,请数居士念佛,后以昏迷不懂人事乃止。继思去年弟妇打佛七事,着人至太平寺访我,及真达和尚。因我二人同在普陀,遂寄信祈来沪打佛七。以七月间普陀香市已过,时正清闲,遂在普陀三圣堂打佛七,择于七月十四日开坛,二十日圆满。光十三日即与云书信,十七日彼回信,云已好了八九了。现在李云书病体全好,只是体气尚未复原。李云书如此重病,藉佛七加被,得以痊愈。灵验如此,此其明证者二也。(三编下·净业社开示法语)
妾才发心 夫即病好
一弟子罗济同,四川人,年四十六岁,业船商于上海。其性情颇忠厚,深信佛法,与关絅之等合办净业社。民国十二、三年,常欲来山归依,以事羁未果。十四年病膨胀数月,势极危险,中西医均无效。至八月十四,清理药帐,为数甚巨,遂生气曰:「我从此纵死,亦不再吃药矣。」其妾乃于佛前恳祷,愿终身吃素念佛,以祈夫愈。即日下午病转机,大泻淤水,不药而愈。(增广下·寿康宝鉴序)
消灾治病 有求必应
病有能医者,有医不能医者。能医者,外感内伤之病也。若怨业病,神仙亦不能医。念佛,便能令宿世怨家,仗佛慈力,超生善道,故怨解释而病即痊愈矣。外感内伤,念佛亦最有益,非独怨业病有益也。江易园作校长,因极力教授生徒,致用心过度,得病甚重,中西医俱无效。彼向不知佛法,江味农来看,谓医既不效,则不须再医。当至心念佛,即可痊愈。易园信之,病遂痊愈,故所以极力劝人念佛耳。后回家,有一亲戚,年近七十,双目失明,易园劝彼念佛,未至一年,其目复明。今夏婺源江湾地方旱,易园劝大家念佛求雨,不七日,即得大雨。一方之民,踊跃欢喜。易园遂起佛光社,教一切男女老幼皆念佛,亦拉光为会长。可知念佛一法,随在何事,皆可成就。(增广上·复冯不疚居士书)
一历耳根 即种善根
念佛一事,约现生得利益,必须要至诚恳切常念。若种善根,虽戏顽而念一句,亦于后世定有因此善根而发起修持者。故古人大建塔庙,欲一切人见之而种善根。此一句佛,在八识田中永久不灭。佛在世时,一老人欲投佛出家,五百圣众,观其八万劫来,毫无善根,拒而不纳。其人在祗园外号哭,佛令召来与之说法,即证道果。五百圣众,莫明其妙,问佛。佛言:「此人于无量劫前,因虎逼上树,念一句南无佛,遇我得道,非汝等声闻道眼所能见也。」是知肯念佛固好,不肯念,为彼说,彼听得佛号,亦种善根,听久亦有大功德。
无锡近来念佛者甚多,一人会做素菜,凡打佛七,皆叫他做菜,彼日日听念佛声。后其子将死,即曰:「我要死了,然不能到好处去,你把你的佛与我,我就到好处去了。」其父云:「我不念佛,哪有佛?」其子曰:「你佛多的很。你只要说一声,我就好去了。」其人曰:「那随你要多少,拿多少。」其子即死。自谓素不念佛,何以有佛?明白人谓:「汝做莱时所住之屋,近念佛处,日日常听大家念佛,故亦有大功德。」此系无心听者,若留心听,功德更大。念经则无有重文,不能句句听得明白。即留心听,亦难清楚,况无心乎?可知念佛之功德殊胜。(三编上·复张觉明女居士书九)
固执此世 错失往生
前林彤炜居士逝后,余遂莘与光书,说其大略。光复书,恐彼说之庵,邮不能通,因寄与汝四婶慧渊,令其代转。以与遂莘一包书,信中说光为彼朝暮课诵回向一七,以尽师生之谊。以殊少暇,故未与其兄涤庵书耳。前日接其讣文,知其人过于聪明。今接汝书,知其以聪明自误处不浅。彼虽皈依光,实只见过一次,而所语亦无几句。《文钞》、《嘉言录》,当不至未见。而徒以大愿于此作功德为事,不以大愿求生西方为事。于命垂终时,已与姊妹同梦佛光银台。不于此时一心求生西方,反发此种植生死根之四大愿。于此可见彼平日绝不以光所说者为志事,由兹遂失往生之好因缘。而蒙菩萨加被而愈,及至恶梦现而病随发,幸临终尚有助念诸人。而由此深植生死根之愿,致犹不能得往生之征兆,为可叹也。胸部后冷,乃生人道之验。汝谓现身说法,彼岂是此身分?然能因彼之不能力求西方以自误,大家遂引以为戒,决志求生。则其利益,亦不让现身说法矣。至于追悼会,乃涤庵兄妹之情,按理所不应作。但以念佛求得往生为事。至于念经、拜忏、做水陆,光绝不肯一语提倡。以难得如法,只张罗场面而已。(三编上·复志梵居士书三)
大阿阇黎 不如愚夫
汝年二十一,能诗能文,乃宿有善根者。然须谦卑自牧,勿以聪明骄人,愈学问广博,愈觉不足,则后来成就,难可测量。十年前,谛闲法师有一徒弟,名显荫,人极聪明,十七八岁出家。但气量太小,一点屈不肯受。初次讲小座毕,拜其师,其师并未说他讲得不好,但云音声太小,由此一语便生病。而谛公之人,一味令彼心常欢喜,故傲性日增月盛。后由日本学密宗,彼所发挥密宗之文字,通寄上海居士林登林刊。其自高位置,已是唯有我高。后回国,至观宗看其师。谛公云:「汝声名很大,惜未真实用功,当闭三年关,用用功方好。」彼一闻此语,如刀割心,即日便病。次日带病往上海居士林,年余而死。死后不久,光到上海太平寺,林员朱石僧来,问其死时景象。言糊糊涂涂,佛也不会念,咒也不会念。此乃显密圆通,自觉世无与俦之大法师,以不自量,仗宿慧根,作二十二三岁短命而死之糊涂鬼,岂不大可哀哉!设使显荫能不自高,谦卑自牧,中国学者,未能或超出其上者。光愍显荫以因此而死,为汝作前车之鉴。(续编上·复游有维居士书民国 二十六年)
显荫,既通台宗,又得密宗真传,已是灌顶大阿阇黎。凡所与灌顶之人,通皆现身成佛。彼到死时,咒也不会念,佛也不会念。在彼平时,心中、语意中,每以法身大士相拟。到了临终,尚不如一字不识之老太婆、老实念佛者,为能安然念佛而逝之为愈也。(续编上·复闵宗经居士书民国 二十年)
即身成佛 谈何容易
在前清康熙乾隆年间,西藏的活佛到临终的时候,能晓得死后要去哪家投胎,叫弟子们到时去接他。且在出胎时候,亦能说他是某某地方的活佛。然而虽有这样本事,也还不是即身成佛。何以知道呢?因为如果真是即身成佛的,自然就能像释迦佛那样的,能说各种方言,一音说法,亦能令一切众生皆能会得。何以西藏的活佛,中国的语言,他就不懂呢?如此一件小事,就可证明他不是即身成佛了。何况后来的活佛,死时亦无遗言,生时…
《印光大师讲故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