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权属辨疑》(《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4期),考证了“扎西苛”到“拉卜楞”一词的由来。关于拉卜楞寺的权属问题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属于青海和硕特部黄河南前首旗蒙古亲王说;一种是归今夏河县甘加乡的原卡加部落的卡加“洪保”(意为土官)说。曲又新通过多种文献的考证,认为后一说法是正确的,并指出,西蒙古(即和硕特蒙古)虽然统治了青海,“却不能忽略自古世居在这些地方的藏族及其孤立分散在蒙古王公统治下生活着的事实。而这些地方的藏族群众又无一不是受着自己直接顶头上司-土官(也可叫部落长)、土司的统治”。
在拉卜楞寺和河南蒙古亲王间的关系方面,曲又新又撰《拉卜楞寺之根本擅越-黄河南蒙古亲王概说》(《甘肃民族研究》1983年第3期),较详细地论述了青海和硕特蒙古前首旗的历史和河南亲王的世系。还有张庆有的《黄河南蒙古亲王岱青和硕齐与一世嘉木样结盟考略》(《甘肃民族研究》1986年第1期)也探讨了和硕特蒙古部与拉卜楞寺建立者嘉木样活佛一世间的关系。
孙尔康撰的《拉卜楞寺政教合一制的发展》(《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79年第1期<创刊号>)较详地论述了拉卜楞寺政教合一制的形成、发展和强化的全过程,以及拉卜楞寺政教合一制下的封建剥削和统治方式。尤其是对在第五世嘉木样时,拉寺政教合一制的强化过程,述说较详,对研究近现代安多藏区历史有一定参考价值。樊保良撰的《论拉卜楞寺在历史上的作用》(《西北史地》1986年第3期),和姜法璞的《略谈拉卜楞寺在安多藏区的地位和影响》(《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第1期)两文,用史料探讨了拉卜楞寺在西北藏区的历史地位。唐景福的《拉卜楞寺僧人学经制度与经济来源述略》(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藏族史论文集》)论述了拉卜楞寺僧人学经的方法、次第、学位的获取及该寺的经济来源是:根本施主的奉献,广收布施,信教群众的供奉和经商放债等。
丹曲、马秉勋二人合写的《噶丹赛赤贡唐仓及三世贡唐仓丹贝仲美述略》(《甘肃民族研究》1986年第4期)着重介绍这位藏族著名高僧——贡唐仓丹贝仲美的生平以及他的著述在藏族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另外,丹曲又新发表在1983年第3-4期《甘肃民族研究》的《拉卜楞地区三百年大事纪略》一文,较详细的记述了自第一世嘉木样活佛诞生之日起到拉卜楞地区解放时止,三百多年内拉卜楞寺及其所辖教区内发生的和一些波及面较广、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还有罗发西等人合编,由甘肃民族出版社1987年8月出版的《拉卜楞寺概况》,这是新中国诞生以来,公开出版的第一部研究拉卜楞寺历史的综合性资料,特别是对该寺的著名学者及其著作的介绍,是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在拉卜楞寺对外开放的今天,也是广大旅游者了解藏传佛教历史、文化、艺术、文物知识以及僧侣生活的尚好的通俗读物。
对卓尼禅定寺的研究方面,有杨茂森的《藏传佛教古刹——卓尼禅定寺》(《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和《卓尼版〈大藏经〉》(《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第1期)两文,主要介绍了卓尼禅定寺建立的历史和刻印的《大藏经》,资料性较强。王继光撰的《卓尼丹珠尔目录》(《甘肃民族研究》1991年第1期)对卓尼禅定寺所刻印的《丹珠尔目录》进行了考据性的详勘细探,并将卓尼杨氏土司的世袭传承也作了订误和说明。包寿南编的《甘肃藏族近百年大事纪略》中也附有“卓尼禅定寺组织系统表及寺院历史沿革说明表”,对于研究禅定寺也有其参考价值。
在藏传佛教著述的翻译方面:有唐景福翻译的当代著名藏族学者东噶·洛桑赤烈著的《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一书,1984年1月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论述自佛教传入西藏地方后,与藏族原始信仰笨教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斗争,互相吸收,互相融合,藏传佛教的形成,在统治阶级倡导,扶植下,僧人参政,政教合一制度形成始末。取材颇多,内容丰富,对政教合一制度形成之始末,能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较为系统地道其原委。对研究藏传佛教发展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杨士宏翻译的《卓尼政教史》(西北民族学院民研所编印,内部发行。1990年10月由兰州古籍书店出版编入《中国西北文献丛书·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卷》发行)是书译自拉卜楞寺第二世嘉木样活佛季美昂吾撰的《丹珠尔》目录“如意宝鬘中有关卓尼部分史料,对研究卓尼版《大藏经》有一定参考价值。
另外,王沂暖主编的《藏汉佛学词典》1986年8月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该词典主要以藏文佛学词汇为基本词条,并包括藏传佛教著名高僧、寺院名和佛教经典名称。所收词目第一版为3781条,(第二版增至13000条,130万字)。词目的注释以汉文为重,能用藏文注释的词条,亦注释了藏文,文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存的藏文典籍,无论那一方面,无不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满佛教的名词术语,对研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藏汉佛学词典》的出版问世,无疑是对藏学研究特别是对藏传佛教的进一步研究,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该词典是我国第一部,曾获1987年甘肃省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二等奖,1989年国家民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荣誉奖。
除此,在藏传佛藏文典籍方面: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藏文《拉卜楞寺志》(1987年7月版)、《宗教源流史》(1984年4月版)、著名高僧《贡唐丹白卓美传》(1987年6月版)、《第二世嘉木样协巴·久美旺布传》(1990年2日版)、《章嘉若贝多吉传》(1989年11月版)、《第一世嘉木样传》(1987年6月版)、《卓尼丹珠尔目录》(1986年12月版)和《安多政教史》(1982年3月版)等等。对研究藏传佛教提供了极大方便。
这一阶段关于藏传佛教研究的特点是:涉及面广,有一定的深度。研究方法有个人研究项目,也有集体合作项目。在研究过程中都得到单位领导的有力支持。所以在时间上和第一阶段几乎差不多,但成果比第一阶段丰富。这就是甘肃学界对藏传佛教研究的基本情况。今后,我们还打算在这方面作评述工作。
(原载西北民族研1997年1期)
《甘肃藏传佛教研究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