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權屬辨疑》(《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3年第4期),考證了“紮西苛”到“拉蔔楞”一詞的由來。關于拉蔔楞寺的權屬問題學術界有兩種觀點:一種屬于青海和碩特部黃河南前首旗蒙古親王說;一種是歸今夏河縣甘加鄉的原卡加部落的卡加“洪保”(意爲土官)說。曲又新通過多種文獻的考證,認爲後一說法是正確的,並指出,西蒙古(即和碩特蒙古)雖然統治了青海,“卻不能忽略自古世居在這些地方的藏族及其孤立分散在蒙古王公統治下生活著的事實。而這些地方的藏族群衆又無一不是受著自己直接頂頭上司-土官(也可叫部落長)、土司的統治”。
在拉蔔楞寺和河南蒙古親王間的關系方面,曲又新又撰《拉蔔楞寺之根本擅越-黃河南蒙古親王概說》(《甘肅民族研究》1983年第3期),較詳細地論述了青海和碩特蒙古前首旗的曆史和河南親王的世系。還有張慶有的《黃河南蒙古親王岱青和碩齊與一世嘉木樣結盟考略》(《甘肅民族研究》1986年第1期)也探討了和碩特蒙古部與拉蔔楞寺建立者嘉木樣活佛一世間的關系。
孫爾康撰的《拉蔔楞寺政教合一製的發展》(《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79年第1期<創刊號>)較詳地論述了拉蔔楞寺政教合一製的形成、發展和強化的全過程,以及拉蔔楞寺政教合一製下的封建剝削和統治方式。尤其是對在第五世嘉木樣時,拉寺政教合一製的強化過程,述說較詳,對研究近現代安多藏區曆史有一定參考價值。樊保良撰的《論拉蔔楞寺在曆史上的作用》(《西北史地》1986年第3期),和姜法璞的《略談拉蔔楞寺在安多藏區的地位和影響》(《青海社會科學》1986年第1期)兩文,用史料探討了拉蔔楞寺在西北藏區的曆史地位。唐景福的《拉蔔楞寺僧人學經製度與經濟來源述略》(載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藏族史論文集》)論述了拉蔔楞寺僧人學經的方法、次第、學位的獲取及該寺的經濟來源是:根本施主的奉獻,廣收布施,信教群衆的供奉和經商放債等。
丹曲、馬秉勳二人合寫的《噶丹賽赤貢唐倉及叁世貢唐倉丹貝仲美述略》(《甘肅民族研究》1986年第4期)著重介紹這位藏族著名高僧——貢唐倉丹貝仲美的生平以及他的著述在藏族文學發展史上的地位。另外,丹曲又新發表在1983年第3-4期《甘肅民族研究》的《拉蔔楞地區叁百年大事紀略》一文,較詳細的記述了自第一世嘉木樣活佛誕生之日起到拉蔔楞地區解放時止,叁百多年內拉蔔楞寺及其所轄教區內發生的和一些波及面較廣、影響較大的曆史事件。還有羅發西等人合編,由甘肅民族出版社1987年8月出版的《拉蔔楞寺概況》,這是新中國誕生以來,公開出版的第一部研究拉蔔楞寺曆史的綜合性資料,特別是對該寺的著名學者及其著作的介紹,是有一定的學術價值的。在拉蔔楞寺對外開放的今天,也是廣大旅遊者了解藏傳佛教曆史、文化、藝術、文物知識以及僧侶生活的尚好的通俗讀物。
對卓尼禅定寺的研究方面,有楊茂森的《藏傳佛教古刹——卓尼禅定寺》(《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85年第2期)和《卓尼版〈大藏經〉》(《青海社會科學》1986年第1期)兩文,主要介紹了卓尼禅定寺建立的曆史和刻印的《大藏經》,資料性較強。王繼光撰的《卓尼丹珠爾目錄》(《甘肅民族研究》1991年第1期)對卓尼禅定寺所刻印的《丹珠爾目錄》進行了考據性的詳勘細探,並將卓尼楊氏土司的世襲傳承也作了訂誤和說明。包壽南編的《甘肅藏族近百年大事紀略》中也附有“卓尼禅定寺組織系統表及寺院曆史沿革說明表”,對于研究禅定寺也有其參考價值。
在藏傳佛教著述的翻譯方面:有唐景福翻譯的當代著名藏族學者東噶·洛桑赤烈著的《論西藏政教合一製度》一書,1984年1月由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該書主要論述自佛教傳入西藏地方後,與藏族原始信仰笨教經過兩個多世紀的鬥爭,互相吸收,互相融合,藏傳佛教的形成,在統治階級倡導,扶植下,僧人參政,政教合一製度形成始末。取材頗多,內容豐富,對政教合一製度形成之始末,能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較爲系統地道其原委。對研究藏傳佛教發展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楊士宏翻譯的《卓尼政教史》(西北民族學院民研所編印,內部發行。1990年10月由蘭州古籍書店出版編入《中國西北文獻叢書·少數民族文字文獻卷》發行)是書譯自拉蔔楞寺第二世嘉木樣活佛季美昂吾撰的《丹珠爾》目錄“如意寶鬘中有關卓尼部分史料,對研究卓尼版《大藏經》有一定參考價值。
另外,王沂暖主編的《藏漢佛學詞典》1986年8月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該詞典主要以藏文佛學詞彙爲基本詞條,並包括藏傳佛教著名高僧、寺院名和佛教經典名稱。所收詞目第一版爲3781條,(第二版增至13000條,130萬字)。詞目的注釋以漢文爲重,能用藏文注釋的詞條,亦注釋了藏文,文字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由于曆史的原因,現存的藏文典籍,無論那一方面,無不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充滿佛教的名詞術語,對研究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藏漢佛學詞典》的出版問世,無疑是對藏學研究特別是對藏傳佛教的進一步研究,都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該詞典是我國第一部,曾獲1987年甘肅省社會科學科研成果二等獎,1989年國家民委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榮譽獎。
除此,在藏傳佛藏文典籍方面: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藏文《拉蔔楞寺志》(1987年7月版)、《宗教源流史》(1984年4月版)、著名高僧《貢唐丹白卓美傳》(1987年6月版)、《第二世嘉木樣協巴·久美旺布傳》(1990年2日版)、《章嘉若貝多吉傳》(1989年11月版)、《第一世嘉木樣傳》(1987年6月版)、《卓尼丹珠爾目錄》(1986年12月版)和《安多政教史》(1982年3月版)等等。對研究藏傳佛教提供了極大方便。
這一階段關于藏傳佛教研究的特點是:涉及面廣,有一定的深度。研究方法有個人研究項目,也有集體合作項目。在研究過程中都得到單位領導的有力支持。所以在時間上和第一階段幾乎差不多,但成果比第一階段豐富。這就是甘肅學界對藏傳佛教研究的基本情況。今後,我們還打算在這方面作評述工作。
(原載西北民族研1997年1期)
《甘肅藏傳佛教研究述》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