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是救世之光▪P36

  ..续本文上一页希望社会人士,切莫以游览名胜风景的心情,去瞻仰佛寺塔宇。寺塔的主持人,特别要认清此点,充实敬虔严肃的信心。有些大殿佛像,不够清净;有的表 [P339] 面清净,而罄子里,供桌里,佛像旁,总是香烛零星,拉杂一大堆。尤其是僧众或信众,在佛堂内闲话嬉笑,这是表明了缺乏敬虔严肃的信心。没有真切的敬虔心(不是没有信心,却是不够标准),佛堂与塔院,便不会清净,便不会日日以供养修福的心情去整洁。自身的功德,不会增长;社会人士,也不易从庄敬清净中生起信心。这点,台岛佛寺,有的还比内地好,希望能保持而更进一步!

  上面说到,如以名胜风景的观点来看寺塔经像,是错误的,是与佛教不利的。佛教界有一句老话:「名山脚下无高僧」。因为一成香火兴盛的名山,香客与游客来多了,经济也多了,僧众每缺少勤苦为道的精神,容易腐化。以我住过的南海普陀山来说,在没有轮船交通以前,来普陀山礼佛进香的,都是信心恳切,历尽浪潮的艰险而来。当时,不但以勤苦礼诵出名的佛顶山,道风极好;其它的大寺、小庙,总是早晚上殿熏修,老老实实。等到轮船一通,香客──其实大部分是游客,一年多过一年。名山进香,也渐变为春季旅行,夏日避暑。表面看来,山上的小庙(房头)增加了一倍多;洋房(私家的)电灯也有了,着实兴旺! [P340] 然从道风去看,不免有不堪回首之感!

  金龙寺何以要建这样的大佛,大得可以,而且还可以登高远望?也许为了要造成名胜风景。不知佛寺的名胜风景化,只合于经济算盘,并不合于佛教精神。这点,是可以贡献金龙寺的主持人,作为一种参考!我们要报佛恩,不要轻佛,不要出佛身血!假使为了佛教,不但不能修建可以登临的佛像(不是不可以建大佛),什么也不能从名胜风景去着想!自大陆陷匪以来,台岛的佛教寺院,成为名胜风景区的,已不在少数,有的正在急追直上。尽管塔寺的建筑越多,香客游客越多,收入也越多;受到一部分人的赞美羡慕,而实际是象征着佛教的衰落!佛门的四众弟于,大家发心来护持佛教,勿使佛教堕落到名胜风景的险坑! [P341]

  

  三三、菲律宾佛教漫谈

  ──在善导寺佛诞节讲──

  我们底世界,有了释尊的出世,才带来了光明、和平、自由的希望,我们人类也才有离苦得乐的希望。所以今天这个日子,确乎值得热烈庆祝一番的!庆祝佛诞,本应广为宣扬佛的真理,赞说佛的功德,但我因甫自菲岛归国,初次与诸位聚会谈话,故想将我所见闻到的菲律宾佛教,略讲一些给大家听,让大家了解,佛教的信仰,不但在中国才有,它所流布的范围,几乎普及于世界的每一角落。甚或可以说,凡有人类生存的地方,祗要因缘具足,皆可蒙受佛光的照临与慈济。

  菲律宾是一个海岛国家,位于我国东南海面,距离本省很近。自台北搭飞机抵马尼拉,虽然要飞行四小时之久,但若从高雄到菲国的最北部──艳美岛,则 [P342] 仅有数十英里而已。我这次所去的目的地,是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多半住在市区郊外的华藏寺。最初原只计划在那边逗留三个多月,就赶回来参加二月十九的观音法会,其后因为普贤学校刘校长,居士林同人等,以机缘难得,要我到南部弘法,于是又延长了二个月的时间。在这不算太短的五个月中,大家在三宝的加被之下,都很平安,而我在那边也蒙三宝慈光的加被,虽然体重减轻三磅,却没有什么病痛,所以能够平安回来和大家见面,这实令我们感到欣慰的!

  我此次从马尼拉到南部巡回弘法,是在暑假期间进行的,因为在那一个时期,大家才有空闲。如旅菲侨生服务队、以及童子军等,都是学校放暑假后,才有工夫回国服务。刘校长他们,也利用这暑假的机会,邀我到宿务,三宝颜、古岛、纳卯等地,共计游化了一个月,讲说十六、七次。说法的场所,在宿务、三宝颜,是假中华中学的广场及礼堂;在古岛与纳卯,是党部的礼堂。在马尼拉,则以信愿寺、华藏寺、居士林等处讲说为多。结束了南部的弘法,回马尼拉便忙着辨理出境手续,费了四天,总算把手续办妥,顺利的返国。 [P343]

  我不会英语,又不懂菲律宾话,我到菲律宾,并非向菲律宾人或其它外国人传教,而只是以旅菲侨胞为化导的对象。菲律宾的华侨,约有二十多万,以泉州、漳州、安溪等地的闽南人为最多,广东人不过十分之一二,江浙等省籍的更少。我接触到的人士,也多是闽南籍侨胞。

  菲律宾的佛教,其传播情形非常特殊,它不像其它佛教区域,先由僧侣去传布,而是一般经商的人,从家乡把佛菩萨带去,起初只是供私人或少数亲朋礼拜的,渐渐崇拜的人多了,即有寺院的创立。如马尼拉的观音堂,三宝颜福泉寺的观音,都是在菲岛历史较悠久的圣像。我们可以说,很早以前,菲岛侨胞就都信佛了的,但他们只知道求福、求财、求平安,至于佛教的意义怎样,则多数不懂。后来,有部分正信居士,成立了一个中华佛学会,又修建了一所规模宏大的大乘信愿寺。但那时还是没有出家人的,直到抗战期间。才从泉州请得性愿老法师,莅菲担任该寺住持,并领导菲律宾的佛教。迨日军攻占菲岛,百业停顿,华侨的物质生活固属困苦,而精神也备受战争恐怖的威胁,亟须佛法的慈悲、和平、 [P344] 无畏的慰藉和救济,因而信佛的人日众。如姚乃昆、蔡文华、苏行三、龚念平、吴宗穆居士等,都是那时信佛的;还有如现来自由中国的侨领施性水先生,也是对佛教有信心的。卅七年,又从闽南请来瑞今、善契法师,佛教的弘传更广了。目下菲岛有出家法师八人,比丘尼一人,斋姑数人。那里的在家信众多,出家众少,可说菲律宾的佛教,像一块未开发的田地,一块相当肥沃的田地,正待我们去开垦与播种。

  我这一趟到菲岛弘法的因缘,因我过去曾住过闽南多次,认识了几位闽南的师友。同时我的师父,我的师兄弟,我的学生,也有是闽南人的,有了这种种关系,便成就我的菲律宾弘法之行。

  菲律宾曾被西班牙人统治三百多年?其本国人民的宗教信仰,除一部分摩洛族信仰回教之外,差不多尽是天主教徒。天主教也有出家的,也有烧香、点烛、膜拜等仪式。在他们看来,佛教也如他们信神教一样,所以对佛教的印象很好,不会有什么破坏的举动。他们看见我们,称为中国的神父,客气得很。当我回国 [P345] 时,海关检查我的行李,不断地说对不住。由此在菲律宾,我们佛教徒如能懂得菲语,我想一定很容易把佛教传出去的。远东大学有一位教授,是信佛的,他们组识了一个团体──属于神智学社,专讲求瑜伽,修习静坐。神智学社,大体是印度教的,与严正的佛教虽稍有不同,但多有共通处,而且有数十人都是素食的。所以我们若懂菲语或英文,去传布正信佛法,必定容易获得他们的同情与接受。他们的浓厚的宗教情绪,便是第一个优越条件。

  我到菲岛之后,有人问我,对菲律宾佛教的观感怎样,我说很好。好在那里呢?第一、社会有力量的人士,除了异教徒而外,对佛教都保有好感,侨领中如姚乃昆、蔡文华、施性统、蔡金槍等诸先生,皆是热忱护法的佛教徒。一般社会风气,见佛寺与出家人不讨厌,而且能够生起欢喜心、恭敬心,就不容易。至于现在教徒们的修持功夫如何,理解佛法到了什么程度,那是另一问题。在推广佛教的过程中,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很要紧的。若一般社会,视佛教为迷信,视学佛为落伍,在这种社会里,对于佛教的推行,就太难了。比方我这次到那边去, [P346] 护法的是社会上一班有力的侨领;讲法的场所,除了佛寺以外,有学校、党部、商会等处,而每次听众亦都不在少数。如果他们对佛教的印象很坏,怎能容许在这些场所弘扬正法,又怎能摄引这么多热心闻法的信徒?我觉得,像这种理想的社会环境,不仅过去大陆没有,即现在其它各地,也还不及呢!第二、出家僧侣很少,人事关系不复杂,且都是闽南人,没有什么太大的隔阂。虽然彼此的性格、意见、作风,可能不尽相同,然在佛教的大体上,大家仍然是志同道合,通力合作,充分的表现了团结一致的精神,这是很可喜的现象。第三、经济力量充裕,佛教事业容易建树,如华藏寺的建筑费,达三十多万菲币;信愿寺重建,花二十多万;其它的寺院至少也在五、六万元。而且最可贵者,是寺院的经常生活费用,不必专赖经忏佛事的维持。

  然而,佛教处在那浓厚的洋教气氛的国度里,仍然是很危险的。例如一个家庭,往往父母信佛,子女却信天主教或耶稣教。这有种种原因,而最主要的,第一是受教育的问题,因为在国外谋生,英文是重要的工具。读英文每每进入天主 [P347] 教等所创办的学校;进教会学校,受教会教育,其宗教信仰,有的在无形中被改变了。其次,男女结婚也是个问题,现在结婚,很多借教堂举行婚礼,请牧师证婚。而他们也乐意利用这些关系,作为拉拢青年男女信教的手段。甚至有的丈夫,因太太信神教,经不起感情的包围,信仰也就随着转变。我们佛教的精神,一向尊重个人的信仰自由,所以每每同在一个家庭里,集各宗教之大成。譬如作父亲或丈夫的,自己信了佛教,并不阻挡妻子儿女的倾向异教;然在今日世界,佛教的作风是处处吃亏的。菲律宾的佛教同仁,深深地感到抢救佛教,吸引知识青年,创办佛化学校的重要。马尼拉的普贤小学,计划中的菩提中学,以及宿务正在成立的普贤小学,便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菩提中学,拟筹备百万菲币,校长内定为苏行三博士,他原是耶稣教徒,后来才弃耶归佛的。他曾代表菲律宾佛教,两次出席在日本及缅甸召开的世界佛教联谊会。普贤学校的刘胜觉校长,起初是一位天主教徒,后改信佛教。他们都是过来人,故知不这样办即无法…

《佛法是救世之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