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华,这样中国才承认他。由于大城被毁,作基王朝第一世 [P358] ,才把都城迁到曼谷,仿大城王朝的规模,修建塔寺王宫等等。
在作基王朝,有两代帝王对泰国政治与佛教特别有关。这两代国王,即第四世与第五世。第四世相当于中国咸丰、同治年间。国王曾经出家,后来他的哥哥(第三代)死了,没有儿子继承王位,他为了国家人民的需要,还俗作王。他因自己长期出家,对僧团里的事情了解很清楚。他觉得,泰国的出家佛徒许多生活情况,并没有严格依照佛的制度,所以他就指导僧徒另创新宗派,这就是法宗派。原来的旧派,叫大宗派。现在泰国佛教,属大宗派的很多,而实力则在法宗派手里,因法宗派是皇家所尊重的。如当今八十五岁的老僧皇,及僧伽国务院长等,都属于法宗派。这两派,同是南传的小乘佛教,只是对于佛制规律的持守,法宗派更为严格,大宗派要方便通融一些,但绝不像我们中国的方便。第五世青年登位,那时日本有明治维新,中国也有光绪帝新政。第五世王受了时代的影响,也大大的革新。他曾到过南洋、欧洲考察,对国家的辟交通,兴教育,建立文官司法等制度,以及军事的改革等等,均有良好的建树。泰国之所以能够始终维持 [P359] 其独立,有许多因素。佛教的普遍信仰,和王朝的被推崇,是今日泰国的两个重心,也是两股伟大的安定力量,直到现在。
二 泰国佛教的特色
佛教创自印度释迦牟尼佛,然后开展为世界的宗教,其向外传播,则始于阿育王时代。阿育王与我国秦始皇同时,是佛教中最著名的大护法。他曾派传教师到各地传教,当时就有一派传入南方的师子国(即今锡兰)。此派所用经典,是用巴利文的。先传到锡兰,又从锡兰传入缅甸,又传入泰国等地。上面所说的五个佛教国家,都以锡兰所传的巴利三藏为根据。依照中国佛教史看,南方佛教国家,并不一定纯是小乘,如锡兰、南诏,以及古代的高棉,本来也有大乘佛教,甚至有密宗的流布。但泰国从大城王朝以来,六百年间才成为清一色的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或者称之为原始佛教。不过据我看来,就以泰国说,他们所用的教典,确是从锡兰传入的巴利文三臧,但他们的佛教制度,也就是所表现的宗教活 [P360] 动,都不能说是原始佛教。现将泰国佛教的特色,我认为并不原始的,逐一介绍如下。
一、出家:在泰国,每个人几乎都要出家一次。若没有经过出家,会被人瞧不起,没有地位。这制度很特殊。本来,在佛法中发心出家,如果烦恼太重,不适合过出家生活,是可以返俗的,甚至可以往复多次。但不管出家或是返俗,都得合法。出家与在家,在佛法中分别极为严格。我们中国,如出了家又返俗,就被人鄙视。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即使不能出家,还可以做一良好的在家佛教徒。但在泰国,除少数外,一般出家的并不打算尽形寿出家,有的发心出家七天,或半个月,一个月,三个月,经过一个短时期的出家生活,就返俗回家了。据说:从前有一个国王,曾出家几年,后来又回去做王。因为经过佛法的特殊教育,心地慈悲,爱护民众,勤勉俭朴,不浪费国力,把全副精神用在为民众谋福利上。当时的官员和老百姓,觉得出家实在不错,大家就跟着学,造成人人都要一度出家的风气,一直流传了下来。这种风尚习俗,并不合于佛的原意,可是它对佛 [P361] 教发生了极大极良好的影响。譬如说,僧团中的事情,一般在家人都不十分清楚,因为佛制比丘戒律,白衣不应听闻。但在泰国,因为个个都出过家,对佛教的制度,礼节,甚至出家应该做些什么,在家人应该怎样,他们都比较了解。我国的居士,就懂得不多。因为不大明白,不应批评的,要乱批评;应该批评的,倒反而赞叹拥护。去年,泰皇也出家半个月。起初,国务院长、枢密院长、宫廷中的重要分子,因国王身体不好,出家不吃晚饭,恐有问题,所以开了几次会来研究。结果,国王说:我要出家,就应遵行佛的制度,决不例外。国王出了家,过了中午决不吃饭,连牛奶都不饮,只喝水,一切依佛制,非常严格。等到出家期满,返了俗,才重新过他的帝王生活。国王是如此,其它的人也都如此,他们一经出家,便决定遵行佛教制度,过着严肃的出家生活。人人出过家,所以人人都拥护佛教。还有,泰人对于出家,看得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一生之中最隆重的一个节目。中国人的一生中,结婚是一件大事,丧葬又是一件大事。泰国人对于结婚,并不太重视。但他们也有人生的两件大事,一是出家,其次是死。出家时, [P362] 要举行隆重的典礼,亲戚朋友都来送礼祝贺,是最难得的一种盛典。这里要附带谈到:泰国的女人,是没有出家的。佛在世时,男女平等,都一样可以出家,为什么泰国女人不能出家呢?这因为,他们遵循古制,重视传承。女人出家,先要在女众比丘尼处受戒,然后再到比丘处受戒证明,这叫做二部受戒。泰国过去,本有尼众,但后来一度没有了。后来女人要出家,便没有地方去受戒,也就不能合法的产生比丘尼,所以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女人出家。可见他们对于佛制,非常尊重,要是我们中国佛教,一定可以通融了。
二、僧官:中国从前也有僧官,不过官位低,屈居政治之下。泰国的僧官制,则仿摹政府的组织,而自成一系统的。佛教的僧官,最高的是僧皇,下有四个僧王,分担国务院长,宣传部长,福利部长,教育部长。四僧王下,有僧伽大臣或称僧伽宰相,性质与次长、司长相同。僧伽大臣以下,还有低级的僧官。泰国现有二十万出家人,僧官有三千多。这些僧官,是有薪俸的(当然不多),由国家供给,这是政府对佛教的一种尊重。僧官的产生,是要由地方报上来,比方一 [P363] 县或一市里,有一个出家人,已经出家了很久──至少五年以上,或因精通佛法,或善于布教,或对复兴创立寺院有功绩,或修持禅定,这样呈报到僧伽国务院,经调查属实,就通过政府,给予僧官的名位,然后一步步升上去。所以到了高层的僧官,总是年高(受戒年久)德重的。这种僧官制度,佛世没有,中国、日本也没有,可说是泰国佛教的特有制度。这种僧官制度,虽不合佛制,但也有其好处。它可以奖励出家人,好好出家,励力向上修学佛法。如出家以后,心向佛法,勇猛精进,其地位自然会逐渐提高。一般民众对受到僧官阶位的出家人,也特别尊重恭敬。虽然,真正发心出家的,并不一定为了做僧官,但由于他的道德、学问,或对布教的努力,自然就被推举为僧官。所以这种特殊的僧官制,对于泰国佛教,到现在还是好处多。
三、佛像佛塔多:泰国的寺院,虽其建筑形式各各不同,而每一寺院,佛像非常多,而且同是释迦佛像。同时,佛塔也多,每一寺里,佛殿四周,每罗列着许多的塔,都非常庄严。塔的基层是四方形,或圆形,上面尖尖的,普通的都不 [P364] 太高;只有少数特殊的,建筑得十分高大。泰国之所以有那么多佛像佛塔,原来也有其缘故的。泰人因为信佛的关系,在他们在生的时候,有权位财富的,就塑了一尊佛像,或建一座塔,等到死后,就把他的骨灰放到佛像底下,或安在塔下,这实与中国人的营建生圹一样。一般有名的像塔,都可以知道,那座塔是第几世王的;某一尊佛像,是某皇亲国戚或某大臣造的。按理说,这是很不合法的。常人不净的尸骨灰,怎能放在清净庄严的佛塔里或佛像下!佛像或塔地,常人的尸骨灰,论理是不应该靠边的。在曼谷朗玛机场到曼谷市区之间,有一座新修的大寺。据说,这就是泰国总理銮披汶元帅和他的僚属合同兴建的。每人塑一尊佛像或塔,预备将来死后,安置自己的骨灰。这种风俗习惯,可说是非常特殊的。
四、护身佛:泰国的护身佛,非常盛行。那些小佛像,是佩在身上的,不是供奉的。我曾遇到两位华侨,跟他们谈起护身佛,他们顺手往身上一掏,掏出了好多尊小佛像来。通常一个人,身上都不止一尊呢!据说,佩这种护身佛,可以保平安,而且灵验得很。早几年前,联合国宣布北韩为侵略者,各国对北韩用兵 [P365] 时,泰国也派了一支象征性的小部队参加联军。当这支部队要出发的前夕,总理即下令,每人分送一尊护身佛,让他们佩在身上,这可见全国对于护身佛的信心。曾有人问起僧皇:现在欧美的物质文明,会不会动摇人民的信仰?僧皇答他不会。他说:英美最新型的汽车,运到这里来,我们可以训练司机,利用这种工具,受用到欧美的物质文明。但是每个司机的身上,仍然佩着许多护身佛。护身佛的信仰,和汽车的运用,可以配合起来,并不冲突。据说:銮披汶元帅,初时对佛法的信心并不太深,但后来信心越来越强。因为政治上的变动,他曾被人枪击过三回,被下过几次毒药,结果都没有被害死,也许因为他身上佩了护身佛的缘故吧!这次大会中,泰国政府拨了一千万泰币(等于美金五十万元),铸造小佛像。他们的制像,由一「制像委员会」专门负责,常人不能随便制造,一切要合乎制佛像的法则。这次制像委员会,特别请了几百出家人诵咒加持,当中有一位,忽然头顶放光,成千累万的信众,都要求他祝福,弄得这位咒师无以为应,结果一蹓了之。像这种信仰,日本有之(护身符),蒙藏密宗也有之;泰国佛教这 [P366] 种普遍的信仰,不应该说是原始佛教!
以上所谈到的,具有特色的泰国佛教,是佛教传入泰国,因适应其民情风俗,人民需要,乃形成另一独特的形态,已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原始佛教底面目。
三 泰国佛教的一般情形
一、所奉教典及其修行:南方的佛教国家,都信奉巴利三藏。他们所传授的经,大致与我国的阿含经相近;律,即我国的广律。但因宗派不同,内容多少有些出入。论,有七部阿毗达磨。南方诸佛教国,…
《佛法是救世之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