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是救世之光▪P38

  ..續本文上一頁華,這樣中國才承認他。由于大城被毀,作基王朝第一世 [P358] ,才把都城遷到曼谷,仿大城王朝的規模,修建塔寺王宮等等。

  在作基王朝,有兩代帝王對泰國政治與佛教特別有關。這兩代國王,即第四世與第五世。第四世相當于中國鹹豐、同治年間。國王曾經出家,後來他的哥哥(第叁代)死了,沒有兒子繼承王位,他爲了國家人民的需要,還俗作王。他因自己長期出家,對僧團裏的事情了解很清楚。他覺得,泰國的出家佛徒許多生活情況,並沒有嚴格依照佛的製度,所以他就指導僧徒另創新宗派,這就是法宗派。原來的舊派,叫大宗派。現在泰國佛教,屬大宗派的很多,而實力則在法宗派手裏,因法宗派是皇家所尊重的。如當今八十五歲的老僧皇,及僧伽國務院長等,都屬于法宗派。這兩派,同是南傳的小乘佛教,只是對于佛製規律的持守,法宗派更爲嚴格,大宗派要方便通融一些,但絕不像我們中國的方便。第五世青年登位,那時日本有明治維新,中國也有光緒帝新政。第五世王受了時代的影響,也大大的革新。他曾到過南洋、歐洲考察,對國家的辟交通,興教育,建立文官司法等製度,以及軍事的改革等等,均有良好的建樹。泰國之所以能夠始終維持 [P359] 其獨立,有許多因素。佛教的普遍信仰,和王朝的被推崇,是今日泰國的兩個重心,也是兩股偉大的安定力量,直到現在。

  

  二 泰國佛教的特色

  佛教創自印度釋迦牟尼佛,然後開展爲世界的宗教,其向外傳播,則始于阿育王時代。阿育王與我國秦始皇同時,是佛教中最著名的大護法。他曾派傳教師到各地傳教,當時就有一派傳入南方的師子國(即今錫蘭)。此派所用經典,是用巴利文的。先傳到錫蘭,又從錫蘭傳入緬甸,又傳入泰國等地。上面所說的五個佛教國家,都以錫蘭所傳的巴利叁藏爲根據。依照中國佛教史看,南方佛教國家,並不一定純是小乘,如錫蘭、南诏,以及古代的高棉,本來也有大乘佛教,甚至有密宗的流布。但泰國從大城王朝以來,六百年間才成爲清一色的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或者稱之爲原始佛教。不過據我看來,就以泰國說,他們所用的教典,確是從錫蘭傳入的巴利文叁臧,但他們的佛教製度,也就是所表現的宗教活 [P360] 動,都不能說是原始佛教。現將泰國佛教的特色,我認爲並不原始的,逐一介紹如下。

  一、出家:在泰國,每個人幾乎都要出家一次。若沒有經過出家,會被人瞧不起,沒有地位。這製度很特殊。本來,在佛法中發心出家,如果煩惱太重,不適合過出家生活,是可以返俗的,甚至可以往複多次。但不管出家或是返俗,都得合法。出家與在家,在佛法中分別極爲嚴格。我們中國,如出了家又返俗,就被人鄙視。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爲即使不能出家,還可以做一良好的在家佛教徒。但在泰國,除少數外,一般出家的並不打算盡形壽出家,有的發心出家七天,或半個月,一個月,叁個月,經過一個短時期的出家生活,就返俗回家了。據說:從前有一個國王,曾出家幾年,後來又回去做王。因爲經過佛法的特殊教育,心地慈悲,愛護民衆,勤勉儉樸,不浪費國力,把全副精神用在爲民衆謀福利上。當時的官員和老百姓,覺得出家實在不錯,大家就跟著學,造成人人都要一度出家的風氣,一直流傳了下來。這種風尚習俗,並不合于佛的原意,可是它對佛 [P361] 教發生了極大極良好的影響。譬如說,僧團中的事情,一般在家人都不十分清楚,因爲佛製比丘戒律,白衣不應聽聞。但在泰國,因爲個個都出過家,對佛教的製度,禮節,甚至出家應該做些什麼,在家人應該怎樣,他們都比較了解。我國的居士,就懂得不多。因爲不大明白,不應批評的,要亂批評;應該批評的,倒反而贊歎擁護。去年,泰皇也出家半個月。起初,國務院長、樞密院長、宮廷中的重要分子,因國王身體不好,出家不吃晚飯,恐有問題,所以開了幾次會來研究。結果,國王說:我要出家,就應遵行佛的製度,決不例外。國王出了家,過了中午決不吃飯,連牛奶都不飲,只喝水,一切依佛製,非常嚴格。等到出家期滿,返了俗,才重新過他的帝王生活。國王是如此,其它的人也都如此,他們一經出家,便決定遵行佛教製度,過著嚴肅的出家生活。人人出過家,所以人人都擁護佛教。還有,泰人對于出家,看得非常重要,可以說是一生之中最隆重的一個節目。中國人的一生中,結婚是一件大事,喪葬又是一件大事。泰國人對于結婚,並不太重視。但他們也有人生的兩件大事,一是出家,其次是死。出家時, [P362] 要舉行隆重的典禮,親戚朋友都來送禮祝賀,是最難得的一種盛典。這裏要附帶談到:泰國的女人,是沒有出家的。佛在世時,男女平等,都一樣可以出家,爲什麼泰國女人不能出家呢?這因爲,他們遵循古製,重視傳承。女人出家,先要在女衆比丘尼處受戒,然後再到比丘處受戒證明,這叫做二部受戒。泰國過去,本有尼衆,但後來一度沒有了。後來女人要出家,便沒有地方去受戒,也就不能合法的産生比丘尼,所以一直到現在,還沒有女人出家。可見他們對于佛製,非常尊重,要是我們中國佛教,一定可以通融了。

  二、僧官:中國從前也有僧官,不過官位低,屈居政治之下。泰國的僧官製,則仿摹政府的組織,而自成一系統的。佛教的僧官,最高的是僧皇,下有四個僧王,分擔國務院長,宣傳部長,福利部長,教育部長。四僧王下,有僧伽大臣或稱僧伽宰相,性質與次長、司長相同。僧伽大臣以下,還有低級的僧官。泰國現有二十萬出家人,僧官有叁千多。這些僧官,是有薪俸的(當然不多),由國家供給,這是政府對佛教的一種尊重。僧官的産生,是要由地方報上來,比方一 [P363] 縣或一市裏,有一個出家人,已經出家了很久──至少五年以上,或因精通佛法,或善于布教,或對複興創立寺院有功績,或修持禅定,這樣呈報到僧伽國務院,經調查屬實,就通過政府,給予僧官的名位,然後一步步升上去。所以到了高層的僧官,總是年高(受戒年久)德重的。這種僧官製度,佛世沒有,中國、日本也沒有,可說是泰國佛教的特有製度。這種僧官製度,雖不合佛製,但也有其好處。它可以獎勵出家人,好好出家,勵力向上修學佛法。如出家以後,心向佛法,勇猛精進,其地位自然會逐漸提高。一般民衆對受到僧官階位的出家人,也特別尊重恭敬。雖然,真正發心出家的,並不一定爲了做僧官,但由于他的道德、學問,或對布教的努力,自然就被推舉爲僧官。所以這種特殊的僧官製,對于泰國佛教,到現在還是好處多。

  叁、佛像佛塔多:泰國的寺院,雖其建築形式各各不同,而每一寺院,佛像非常多,而且同是釋迦佛像。同時,佛塔也多,每一寺裏,佛殿四周,每羅列著許多的塔,都非常莊嚴。塔的基層是四方形,或圓形,上面尖尖的,普通的都不 [P364] 太高;只有少數特殊的,建築得十分高大。泰國之所以有那麼多佛像佛塔,原來也有其緣故的。泰人因爲信佛的關系,在他們在生的時候,有權位財富的,就塑了一尊佛像,或建一座塔,等到死後,就把他的骨灰放到佛像底下,或安在塔下,這實與中國人的營建生圹一樣。一般有名的像塔,都可以知道,那座塔是第幾世王的;某一尊佛像,是某皇親國戚或某大臣造的。按理說,這是很不合法的。常人不淨的屍骨灰,怎能放在清淨莊嚴的佛塔裏或佛像下!佛像或塔地,常人的屍骨灰,論理是不應該靠邊的。在曼谷朗瑪機場到曼谷市區之間,有一座新修的大寺。據說,這就是泰國總理銮披汶元帥和他的僚屬合同興建的。每人塑一尊佛像或塔,預備將來死後,安置自己的骨灰。這種風俗習慣,可說是非常特殊的。

  四、護身佛:泰國的護身佛,非常盛行。那些小佛像,是佩在身上的,不是供奉的。我曾遇到兩位華僑,跟他們談起護身佛,他們順手往身上一掏,掏出了好多尊小佛像來。通常一個人,身上都不止一尊呢!據說,佩這種護身佛,可以保平安,而且靈驗得很。早幾年前,聯合國宣布北韓爲侵略者,各國對北韓用兵 [P365] 時,泰國也派了一支象征性的小部隊參加聯軍。當這支部隊要出發的前夕,總理即下令,每人分送一尊護身佛,讓他們佩在身上,這可見全國對于護身佛的信心。曾有人問起僧皇:現在歐美的物質文明,會不會動搖人民的信仰?僧皇答他不會。他說:英美最新型的汽車,運到這裏來,我們可以訓練司機,利用這種工具,受用到歐美的物質文明。但是每個司機的身上,仍然佩著許多護身佛。護身佛的信仰,和汽車的運用,可以配合起來,並不沖突。據說:銮披汶元帥,初時對佛法的信心並不太深,但後來信心越來越強。因爲政治上的變動,他曾被人槍擊過叁回,被下過幾次毒藥,結果都沒有被害死,也許因爲他身上佩了護身佛的緣故吧!這次大會中,泰國政府撥了一千萬泰幣(等于美金五十萬元),鑄造小佛像。他們的製像,由一「製像委員會」專門負責,常人不能隨便製造,一切要合乎製佛像的法則。這次製像委員會,特別請了幾百出家人誦咒加持,當中有一位,忽然頭頂放光,成千累萬的信衆,都要求他祝福,弄得這位咒師無以爲應,結果一蹓了之。像這種信仰,日本有之(護身符),蒙藏密宗也有之;泰國佛教這 [P366] 種普遍的信仰,不應該說是原始佛教!

  以上所談到的,具有特色的泰國佛教,是佛教傳入泰國,因適應其民情風俗,人民需要,乃形成另一獨特的形態,已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原始佛教底面目。

  

  叁 泰國佛教的一般情形

  一、所奉教典及其修行:南方的佛教國家,都信奉巴利叁藏。他們所傳授的經,大致與我國的阿含經相近;律,即我國的廣律。但因宗派不同,內容多少有些出入。論,有七部阿毗達磨。南方諸佛教國,…

《佛法是救世之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