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论颂讲记▪P4

  ..续本文上一页……………………… 476

  癸三 结成……………………………… 479

  壬二 破坏四谛事………………………… 480

  壬三 破坏三宝…………………………… 481

  癸一 正明三宝无有…………………… 481

  癸二 别显佛道无成…………………… 482

  辛二 破坏因果罪福………………………… 484

  辛三 破坏一切世俗………………………… 486

  庚三 结成佛法………………………………… 488

  观涅槃品第二十五……………………………………………492─517

  戊四 观所证的涅槃………………………………… 495

  己一 略观………………………………………… 495

  庚一 叙外难…………………………………… 495

  庚二 申正宗…………………………………… 496

  辛一 遮……………………………………… 496

  辛二 显……………………………………… 497

  己二 广观………………………………………… 499

  庚一 别遮以四句为涅槃……………………… 499

  辛一 遮有无是涅槃………………………… 499

  壬一 遮…………………………………… 499

  癸一 遮有……………………………… 499

  癸二 遮无……………………………… 502

  壬二 显…………………………………… 504

  辛二 遮双亦双非是涅槃…………………… 505

  壬一 遮…………………………………… 505

  癸一 遮亦有亦无为涅槃……………… 505

  癸二 遮非有非无为涅槃……………… 507

  壬二 显…………………………………… 509

  癸一 如来离四句……………………… 509

  癸二 涅槃即世间……………………… 511

  庚二 总遮以诸见为涅槃……………………… 513

  辛一 遮……………………………………… 513

  壬一 叙见………………………………… 513

  壬二 遮破………………………………… 515

  辛二 显……………………………………… 516

  观十二因缘品第二十六………………………………………518─541

  丙四 观世间灭道………………………………………… 526

  丁一 正观缘起………………………………………… 526

  戊一 缘起流转律…………………………………… 527

  己一 无明缘行…………………………………… 527

  己二 行缘识……………………………………… 528

  己三 识缘名色…………………………………… 529

  己四 名色缘六入………………………………… 530

  己五 六入缘触…………………………………… 531

  己六 触缘受……………………………………… 533

  己七 受缘爱……………………………………… 533

  己八 爱缘取……………………………………… 534

  己九 取缘有……………………………………… 535

  己十 有缘生……………………………………… 537

  己十一 生缘老死………………………………… 537

  己十二 总结……………………………………… 538

  戊二 缘起还灭律…………………………………… 539

  观邪见品第二十七……………………………………………542─565

  丁二 远离戏论………………………………………… 545

  戊一 叙见…………………………………………… 545

  戊二 破斥…………………………………………… 547

  己一 广破………………………………………… 547

  庚一 破有无作不作见显我空………………… 547

  辛一 破过去有我等四句…………………… 547

  壬一 破我于过去有……………………… 547

  癸一 别破……………………………… 547

  子一 约前我今我不一破…………… 547

  子二 约即身离身无我破…………… 549

  癸二 结显……………………………… 550

  壬二 破我于过去无……………………… 552

  壬三 破我于过去俱非…………………… 554

  辛二 破未来作不作等四句………………… 554

  庚二 破常无常边无边见显法空……………… 555

  辛一 破常无常见…………………………… 555

  壬一 破常见……………………………… 555

  壬二 破无常见…………………………… 556

  壬三 破亦常亦无常见……………………… 557

  壬四 破非常非无常见…………………… 558

  辛二 破边无边见…………………………… 559

  壬一 破有边无边见……………………… 559

  壬二 破亦有边亦无边见………………… 562

  壬三 破非有边非无边见………………………… 563

  己二 结呵………………………………………… 563

  甲三 归宗…………………………………………………564─565

  [P1] 中观论颂讲记 ──民国三十一年讲于四川法王学院悬论

  一 中论作者释者与译者

  一 作者

  本论的作者,是龙树菩萨。他本是南印度的学者,又到北印度的雪山去参学。他正确的深入了(南方佛教所重的)一切法性空,于(北方佛教所重的)三世法相有,也有透辟的观察。所以从他的证悟而作为论说,就善巧的沟通了两大流 [P2] :「先分别说诸法,后说毕竟空」。他是空有无碍的中观者,南北方佛教的综贯者,大小乘佛教的贯通者。这样综贯的佛法,当然是宏伟精深无比!龙树曾宏法于中印,但大部分还是在南印。南憍萨罗国王──引正王,是他的护持者。当时的佛教,在他的弘扬下,发生了划时代的巨变。原来龙树以前的大乘学者,虽阐扬法法空寂的深义,但还缺少严密的论述。到龙树,建立精严绵密的观法,批评一般声闻学者的似而非真,确立三乘共贯的大乘法幢,显著的与一般声闻学者分化。所以在印度,大乘学者都尊他为大乘的鼻祖;在中国,也被尊为大乘八宗的共祖。他的作品很多,可分为二大类:一、抉择深理的,如『中论』、『七十空性论』、『六十如理论』、『回诤论』等。这都是以论理的观察方式。开显诸法的真实相。二、分别大行的,如释般若经的『大智度论』、释华严十地品的『十住毗婆沙论』。这都是在一切空的深理上,说明菩萨利他的广大行。把这两类论典综合起来,才成为整个的龙树学。现在讲的『中论』,是属于抉择深理的,并且是抉择深理诸论的根本论。所以,有人称龙树系为中观派。后起的大乘学派, [P3] 争以龙树为祖,这可见他的伟大,但也就因此常受人的附会、歪曲,如有些论典,本不是他的作品,也说是他作的。真谛三藏的『十八空论』,内容说十八空,也谈到唯识。有人看见谈空,就说这是龙树作的;也就因此说龙树宗唯识。其实,『十八空论』是真谛的『辨中边论释』(辨相品的一分与辨真实品的一分);传说为龙树造,可说毫无根据。还有『释摩诃衍论』,是『大乘起信论』的注解,无疑的是唐人伪作;无知者,也伪托为是龙树造的。还有密宗的许多伪作,那更显而易见,不值得指责了。我们要理解龙树的法门,唯有在他的作品中去探索,不是他的作品,应当辨别,把他踢出龙树学外,这才能正确而纯洁的窥见他的本义。

  

  二 释者

  本论的释者,旧传有七十余家。近据西藏的传说,共有八部:一、『无畏论』,有说是龙树自己作的。其实不是,这可从论中引用提婆的话上看出来。二、 [P4] 依『无畏论」而作的,有佛护的『论释』。三、依佛护论而作的,有月称的『显句论』。四、清辨论师的『般若灯论』。五、安慧的『释论』。六、提婆萨摩的『释论』。七、古拏室利的『释论』。八、古拿末底的『释论』。前四论是中观家的正统思想,后四论是唯识学者对『中观论』的别解。我国译出的『中论』释,主要是什公所译的青目『论释』,这与西藏传的『无畏论』相近。文义简要,可说是最早出的释论。还有唐明知识译的清辨的『般若灯论』,宋施护译的安慧的『中观释论』,都可以参考。无着的『顺中论』,略叙『中论』的大意。真谛译过罗!7亩罗跋陀罗的释论,既没有译全,译出的部分,也早已散失了!

  

  三 译者

  现在所用的讲本,是鸠摩罗什三藏译的。什公七岁的时候,跟他的母亲,从(现在新疆的)龟兹国出发,通过葱岭,到北印的罽宾去学佛法。住了三年,由罽宾返国,路经(现在新疆的)疏勒,小住几天,遇到了大乘学者莎车王子须利 [P5] 耶苏摩。须利耶苏摩,在隔房读大乘经,什公听到空啊,不可得啦,很是诧异,觉得这与自己所学的(有部阿毗昙)不同,于是就过去请教,与他辩论。结果,接受了他的意见,从他学习龙树菩萨的『中论』、『十二门论」等大乘性空经论。在姚秦的时候,来我国弘化,就把性空的典籍,传入我国。他的译述,影响中国大乘佛教很深,几乎都直接间接的受了他的影响。假使不是什公的传译,中国佛教,决不会是现在这样!我们从世界文化史上看,这样的大法,由一个十多岁的童真接受而传播,可说是奇迹,特别是龙树的『智论』与『十住论』,亏他的传译而保存到现在。我们对于他的译绩,应该时刻不忘!本论是从什公在长安逍遥园译的青目『论释』中节出。青目『论释』,什公门下的哲匠…

《中观论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摄大乘论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