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天趣初欲界,色及无色界。身胜寿亦胜,乐胜定亦胜。
「天趣」,为生死流转中的善趣,比人间更为胜妙。最「初」是「欲界」天。不但有心有色,而且有五欲与男女欲的环境;众生的烦恼,就系缚于这些境界而不能离的,是欲界。欲界的大地──地面,地下,水中,(近地面的)空中,所有的地狱,傍生,饿鬼,人,阿修罗,都是欲界的;此外还有欲界的天。依于大地中心的须弥山而住的,有四大王众天,忉利天;此二天是地居天。从此以上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四天是空居天;一共有六天。欲界六天,都有君臣男女的国家形态,与人间差不多,只是福乐胜妙而已。欲界以上,是「色」界。这是有心识的,有物质(色)的身体与住处,可是没有欲乐。众生的烦恼,系缚于这些(色等)而不能离,所以叫色界。色 [P94] 界天,略分为四禅天,细分为十八天。初禅有三天──梵众,梵辅,大梵。这虽没有男女的差别,但还有君臣人民的国家形态。二禅有三天──少光,无量光,光音;三禅有三天──少净,无量净,遍净;四禅有九天──无云,福生,广果,无想,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天。二禅以上,都是离群独居的;世界就是自己的宫殿,不像人间有一共同的器世界。此上是「无色界」:这是连物质(色)的身体与住处都没有,仅有心识,众生就为这心心法而系着。由于没有物质,不占空间,所以不能说在那里。但依禅定(生天的因业)来说,这是比色界四禅, 更高上的。无色界也有四天──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天。三界诸天,共有二十八。
天趣,是五趣中最福乐的,现在以四事来说。一、「身胜」:身体非常高大,最下的四王天,身长四分之一俱卢舍──合九十丈。八俱卢舍为一逾缮那,依佛教说,一逾缮那即合华里十六里。色究竟天,身长一万六千逾缮那,也就是身长二十五万六千里了。不但身材高大,身体的端严,也是人间所不及的 [P95] 。从前,佛弟难陀,娶妻名孙陀利,是当时唯一的美女。难陀出了家,还时时想念她。如来带难陀到忉利天,见了天女,难陀就觉得:孙陀利简直如瞎猕猴,再也不想她了!二、「寿」「胜」:天趣的寿命极长,最下的四大王众天,寿长五百岁,合人间九百万岁。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大劫。在他的一生中,我们这个世界,大破坏而又成立,成立又破坏,就是八万次了。这样的长寿,真是求长生与永生的所不曾梦想的。三、「乐胜」:欲天有种种的欲乐;色界从初禅到三禅,不再有忧愁苦恼,都有微妙的禅乐。四禅以上,心境平和而安定,比起欲界的烦嚣动乱,初禅到三禅的喜乐冲动,真是幸福极了!四、「定」「胜」:空居的欲界天,也有些微定力。初禅以上,就是修四禅及四无色定的果报。一生天上,就长在报得的定中;定力尽了,他的寿命也尽了。从他的寿命悠久,可知色无色天的报得定果,是怎样的殊胜了。总之,在三界生死中,天趣实在是最福乐的!
丙三
丁一: 诸苦由恶业,乐由善业集。苦乐随业尽,修善宜积极。 [P96]
人都是厌苦求乐的,都是不愿坠落恶趣而愿上生人天的。但这不会因我们的虚愿而成功,要从止恶行善的行业中得来。如三途的苦,人间的苦,欲天也有忧苦:这「诸苦」,都是「由」往昔的「恶业」而来。天上的福乐,人间乐,傍生与饿鬼的乐,甚至地狱中(除无间地狱)的些微乐感:种种「乐」报,无不「由善业」的积「集」中来。乐报与苦报,决定依于善恶的行业,所以惟有止恶行善,才能离苦而得乐。
依善恶业而招感的「苦乐」报,不是永久的,是「随」着「业」力的限量而终「尽」的;这是非常重要的见地。如能切实信解,那末如遭逢苦痛逆境,不会失望悲观,因为知道这是恶业所招感,而恶业的力量有限,苦果终于要过去的(就是沦坠地狱,也是会超脱的),何必为苦痛而扰乱自己,应该努力修善,以求得当来的福乐。如遭逢喜乐顺境,也不会得意忘形,骄奢放逸,因为知道这是善业的果报;善业力是有限量的,福乐也是不久要过去的(生非想非非想天,还是不免堕落),怎么可因喜乐而放逸。这譬如年逢荒歉,生活艰难 [P97] ,但这惟有努力耕耘,播种,施肥,灌水,去虫。挨过了饥荒,新谷登场,就可得丰乐了。如年岁丰收,尽管仓廪充足,也惟有努力耕耘,播种,施肥,灌水,去虫。因为不这样,坐吃山空,等到没有可吃的时侯,那可就苦了。所以,依于深信业果的正见,厌苦而求乐,那不要管现况怎样,而但知「修善宜积极」。能确立这不问现况如何,但知努力行善的人生观,才是得到了佛法的正见。
丁二: 若时能行善,而未作善业,一旦苦果临,尔时复何为?
这是警策及时修善的论颂。「若」现「时」不堕八难,不是幼稚老耄,又不是残废颠狂,或者有知识,有能力,有资财,有权位,有名望,着实「能」修「行善」业,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如不知自爱,浪费光阴,「未」能努力修「作善业」,岂不可惜!现在的人身乐果,是过去善业所招感的,业力有限量,不能长此维持;既没有行善,那末「一旦」老死到来,当然恶业成熟,「苦果临」头。试问:到「尔时」,「复」有「何」善可作「为」呢!所以,人 [P98] 生应该趁早行善,不可等待,不可因循!
甲一
乙一
丙一: 求人而得人,修天不生天。勤修三福行,愿生佛陀前。
依上来所说,知道应该努力行善,求得人天乐果。但在人乘天乘中,修学那一乘更好呢?什么才是报生人天的善业呢?怎样才能不为人天福报所拘,或因作恶而堕落呢?本颂,就是解答这三个问题。
一、人乘与天乘,都是善报。依福报来说,天报比人报要胜妙得多。所以应该修人乘法,最好能修天乘法。可是,如上面所说,人有三事,比诸天还强;佛出人间;诸天命终,也以人间为乐土:在这适宜于修学佛法的立场,人间比天上好,人乘法也就比天乘法更可贵!我们以人身来学佛,切不可羡慕天国的福乐,应该修学人乘正法。为了「求」得「人」身,「而」修行人乘正法,当然依业受报,「得」到了可贵的「人」身。至于天乘法,不是完全不可修,但要不是为了生天,并且不愿生天,这样的「修」行「天」法,由于愿力,「不」致随业力而报「生天」上。愿力是不可思议的!不过,高深的天法(禅定 [P99] ),还是不修为妙。恐怕愿力不敌业力,为业力所牵而上生天国,这就落于八难之中,成为学佛的大障碍了。
二、要修集人乘天乘的善业,才能得生人生天的乐果。生人生天的正业,佛说为『三福业』,就是布施,持戒,修定。所以惟有「勤修三福」业「行」,才能得人天乐报。有些人,不明因果,不修正业,妄想生人生天。如祈求天帝,希望天帝能救度他,达到生天的目的。佛曾呵斥他们:不修善业而祈祷生天,犹如将大石投在大池中,而在池岸上祷告,希望大石能浮起来一样(10)。古德曾说:『生天自有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仙』。然世间不知正因正果,不知正路修行,妄想求生人间天国的人,实在不少,真是可怜!
三、修集人天善法,怎么能不为人天福报所拘,或者因作恶而堕落呢?这只要发「愿」求「生」人间,逢「佛陀」出世,能在佛「前」闻法修行就得了。如能生逢佛世,见佛闻法,就与佛有缘,与法有缘,与无量学佛法的师长道友有缘。不但熏集佛法善根,而且能广结法缘。这样,来生生在人间,当然会 [P100] 蒙师友的引导启发,归向三宝,见佛闻法修行,又与佛法及无量学佛法的法侣有缘。这样的展转增上,功德增长,不会因作恶而失却人身(人身而堕落,大多是不会归依修学佛法)。而且善根增长,法器成熟,自然会由此而进入出世大乘法,为佛道作阶梯了。所以凡未能发出离心,发菩提心的学众,应励行人乘正法,日日发愿:『惟愿三宝慈悲摄受!愿得生生世世,见佛闻法』。发此见佛闻法的正愿,修人乘的正行,保证会不失人身,由此而进入佛道。
丁一
戊一: 依资具得乐,依施得资具;故佛为众生,先赞布施福。
以下,解说三种福业。先说布施福业:如来说法,不像我们现在,一开口就是了生死;生净土;即有即空;即心即佛。对于一般众生,如来总是先说:『说施,说戒,说生天(修定)法』(11)。如对此五乘共功德(人天善业),能信受奉行,又能透发出世善根,这才进说出世法门。在这三福业中,如来又总是先说布施。这有着非常重要的道理,月称菩萨颂(12),给予明确的开示出来。
人类,要「依」衣食住行医药等必需的「资」生「具」,才能「得」到福 [P101] 「乐」。傍生中最低级动物,也要依资以为生的食物,才能得生存的福乐。所以我们的福乐(乐是由生理所引发的乐受),不能离物质的资生具而存在;精神上的种种喜乐,一般也是要依此为基础。所以古人说:『仓廪足而后知礼义』,富庶而后兴教化。这种物质生活的福乐,是众生──人类最基本的欲求;佛也从不曾反对人类这种物资欲乐的正当要求,而且是看为首先的,适应众生而说『永断贫穷根本』的佛法。
物质的资具,从何而来?世人但知勤劳工作,发展科学,这是但知当前的现缘,而不知往昔的宿业。佛说:「依」于物资的布「施」善业,所以「得」今生种种物质的「资具」。我们所有的物资,如藏而不用,一死(对自己)就等于零。如自己享用或浪费,也就从此没有了。如将部分的物资,布施在福田中,就能感后世物资的福乐。布施功德有大小,福乐也就有差别。这等于将谷子播在田中,将来能得十倍百倍的果实。自然界的一切物资,是众生共业所感的;又依往昔的业力,各摄取部分为自己的而加工享…
《成佛之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