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起的事实,或缘起的序列;而「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才是缘起的法则。因果的所以成为因果,生死的所以成为生死,都离不了这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定律。这样,就进到了缘起事物的一般理性了!试问:因果到底是什么意义呢?怎样才会成为因果呢?依佛开示的缘起来说:有,是存在的意思。这不是自有、永有的存在,而是生灭的存在,所以又说生,生是现起的意思(约彻底的意思说:存在的就是现起的,现起的就是存在的)。为什么 [P209] 能存在?为什么会现起呢?这是离不了因缘的。依于因缘的关系,才能存在的,现起的。那个因缘呢?也是存在的,现起的;他如不是存在的与现起的,就不能成为果法存在与生起的因缘了!那个因缘自身,既然是存在的,现起的,那当然也要依于另一因缘。就是另一因缘,当然也不能不是存在的与现起的了。这样的深刻观察起来,尽世间的一切事事物物,尽一切众生的生死死生,无非是成立于这样的原理:因(有)存在所以果存在,因(生)现起所以果现起。一切都是依于因缘的,也就是离不了因缘的,离了因缘是不能存在的。依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定律而观察起来,什么都不是自有的,永有的,一切世间,一切生死,无论是前后的,同时的,都无非是展转相关的,相依相待的存在。展转相关的,相依相待的存在,才能成为因果。所以,从佛悟证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因果定律,就能正见因果的深义,而不是庸俗的因果观了!
依照这深刻的因果观,来正观一切,就能正确地了解:一切是「无常」的 [P210] ,是「空无我」的。存在与生起的一切法,都是无常的。你看!器界在成而坏,国家在兴而衰亡,众生在生而老死。如粗显的说,是一期无常:如器界的成坏,众生的生死,似乎都经过一安定时期而后灭尽。但细微的说,是剎那无常:一切都是剎那剎那的生灭着,纔生即灭而不住的。这一切,为什么会是生灭无常的呢?这是缘起呀!从因缘而有的,不能不依于因缘,缘无也就归于无了。是从因缘而生起的,当然也依缘而灭了。依缘而存在与生起的一切,必然会是生灭无常的。经中说到无常,用无常,无恒,不可保信,不安稳等来说明。所以因缘所生的一切法──约众生的自体来说,都是不永久的,不可靠的,末了总是归于灭尽的。说到空与无我,可以作多种不同的解说,现在且约无我来说。我,是主宰的意思。主是与他不相干,自己作主;宰是别的要由我来支配。总之,我是自由自在自主的。大家都觉得有我;一般宗教也都说众生(或专约人类说)有一个我(有的叫做灵)。但我在那里呢?是怎样的呢?一般人没有考虑过这些;到了宗教与哲学家手里,经一番推究,这可问题多了,意见也 [P211] 纷歧了,但总之,觉得不能没有常住不变的,自由自在的东西,作为众生── 人的生命主体。并且觉得,这个常住而自主的,也就是安乐的,这将来才好回到天国,或归于解脱,去享受永恒的自由。然在佛的正观中,(像他们主张的)我是并不存在的。众生,不是别的,只是五蕴呀,六处呀,六界呀;只是身心的因果现象──存在与生起。这一切是不息的流变,那里有常住不变的我?是相依相待的存在,那里有独立的我?不常住,不独存,这那里有自主自由(乐)的我呢?无常无我的正观,如佛所常说的:『色(等一切法)无常;无常即苦(不安隐,不自由);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34)。
这样,器界也好,众生也好,一一法也好,都「惟」是「世俗」的「假有」了。除去世俗的假有,什么也不可得。什么叫世俗?什么叫假有呢?世俗,有浮虚不实的意思。经我们──一切众生的虚妄分别心而发现的一切,觉得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心里觉得的那个,觉得就是称之为什么的。庸常所认识到 [P212] 的一切──体质,形态,作用,一切都是世俗的。世俗的,就是假有的。假有,不是说什么都没有,是施设而有的意思(也叫做假名),就是依因缘而存在而现起的。这虽然因果法则,历然不乱,但这是假施设而有的。佛在阿含的胜义空经中说:是无常的,空无我的,『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35)。所以,无常无我的一切因果法,佛称之为世俗的假有。举例来说吧!人是六根取境,引发六识的综合活动。但是,如眼根能见色,因为能见色,所以确定有眼根。但到底什么是眼根呢?其实『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也就是『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36)。因为眼根是缘起的有,缘起的生,你不能想象为有一真实的眼根,从那里生出来。说到见色,也不是有一独存体,能单独负起见色的作用;见色也是要有种种关系才能成就的,所以也不能说有真实自体的眼根,能够见色。这样,眼根是纔生即灭的,你也不能想象为有一真实自体的眼根,灭到那里去了。胜义空经的开示,够明白了。所以,世间的一切──器界,众生,一色一心,都是世俗假有、缘起的存在 [P213] 。这是无常无我的,但在展转相关,相依相待下,众生是和合的,相续的存在,流转不绝于生死大海。生死死生的相续不已,也就是轮回不已,苦痛不已。
壬二: 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缘起空寂性,义倍复甚深。
无常无我的生死,从烦恼起业,从业起苦果,又从苦果起惑业。这缘起的生死,是否会永远不断的生死流转下去?不!生死是可以解脱的。为什么可以解脱?就因为他是缘起法的缘故。佛在开示了缘起的生死流转以后,接着就开示生死的还灭说:『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故识灭 ……纯大苦聚灭』(37)。缘起法是依于因缘而存在的,凡是依缘而存在与生起的,那就不会是常恒不变的;存在的会归于不存在,生起的终归会尽灭。生死法,虽一向在即生即灭中,但由于烦恼业的不断相续,灭而又生,所以苦果也就不断地相续下去。如能净治烦恼──无明,爱等不起了,那业力也就销息,生死也就停止了。如风虽是瞬息不住的,可是风吹不息,水就掀起大波浪,一层层的起伏不断;风一停,海就波平浪静了。所以生死可以解脱,是因为生死是 [P214] 缘起的假名有。佛在《阿含经》中,曾这样说过:『不见一法可取(着)而无罪过者』(38)。所以若取着实法而又说没有,是错误的。真实有的,是不可能成为没有的;如说实有的成为没有,那思想上就犯了很大的错误。佛不是那样说的,生死法是缘起的,假有的,所以是不可取着的;本没有一真实的生,也就不是有一实法灭去了。从这如幻的缘起法中,发见了生死解脱的可能性,也由此而到达生死解脱的境地。怎么能到达呢?一切法是缘起的假名──假法,假我,是如幻的,是无常空无我的。而无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一切烦恼,却迷蒙了真相,把一切法──众生,看作真实的;想象为有一永恒自在的我。一切从自我中心去活动,于是到处执着,造善恶业而流转了。如正观缘起,通达是无常无我的,那自我中心的妄执,失去了对象,烦恼也就不起了(烦恼也是缘起的生灭),生死也就解脱了。佛所以这样说:『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槃』(39)。
正观缘起的无常无我,离烦恼而解脱生死,名为得般涅槃,涅槃到底是怎 [P215] 样的呢?那是深而更深的。佛为阿难说有为与无为法,也就是缘起与「缘起」的「空寂性」,说是「义倍复甚深」。如说:『此甚深处,所谓缘起(有为)。倍复甚深难见,所谓一切取离,爱尽无欲,涅槃寂静』(40)。这所以大乘经中,每以大海譬生死缘起的深广难测;而以最深的海底来形容最极甚深的法性。缘起是相对的假名,众生为无明所蒙蔽了,不见缘起的本性空寂,也就不知但是无常无我的业果延续。如真能正观缘起,不取不着,断尽烦恼,生死永息,那就体证到缘起法性的寂灭。正像风停,体现到波平浪静一样。依一般来说,声闻弟子是渐次悟入的。从无常而通达无我,从通达无我,离我所见,我爱等而契入涅槃。但这是从正观缘起而来的,缘起是与空寂相应相顺的,如《阿含经》说:『如来所说修多罗,甚深明照,难见难觉,不可思量,微密决定明智所知:空相应随顺缘起法』(41)。这是唯证方知的『甚深广大,无量无数,永灭』。换言之,这是没有边际可说的;是超越假名的相对界,而不可以数量说的。也不可以想象为在此在彼的,如说:『于未来世永不复起,若至东方,南西 [P216] 北方,是则不然:甚深广大,无量无数,永灭』(42)。那不是没有了吗?不能说是有,也不可说是没有的,如说:『离欲灭息没已,有亦不应说,无亦不应说,有无亦不应说,非有非无亦不应说。……离诸虚伪,得般涅槃,此则佛说』 (43)。总之,这是超越了假名相对界(缘起),而契入绝对界,什么也不可说,说着也不对。但这是从正观缘起的空寂而悟入,也就是缘起法性的实证。
辛二: 此是佛所说,缘起中道义,不着有无见,正见得解脱。
上来所说的,「是佛」在《阿含经》等「所说」的,名为「缘起中道义」。中道,是正确的,恰好的,没有偏差,不落于两边邪见的。佛法的中道观,是从缘起法的正观中显出,为佛说法的根本立场。所以,正观也称为中观,正法也称为中法了‧说到不落二边,经中都依众生自体说。众生,是缘起的生灭。缘起是不落两边的,不像众生边执所想象的。这都依佛说而成立,如说:『若见言命即是身,彼梵行者所无有;若复见言命异身异,梵行者所无有。于此二边,心所不随,正向中道。……谓缘生老死,……缘无明故有行』(44)。这是 [P217] 不一不异的缘起…
《成佛之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