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佛之道▪P4

  ..续本文上一页清净的,没有淫欲,也不再贪恋世俗的物欲。德行方面,慈悲博爱的精神,非常高上。这在一般宗教中,可说是佼佼者了!据佛经说:大梵天出现,还没有臣民,也还没有欲界──地球等住处。大梵天想有天地,欲界也就渐渐凝成了。想有人,人也恰好出生了。由于大梵天心「依」憍「慢」而「住」,不免引生狂谬的知见,以为天地由他而创造,人类由他而出生。他生存一较长的时间 ──一劫半,便向他的臣民宣说:自己是常住不变,无始无终。印度的大梵天,与基督教的耶和华相合。梵王的净行──克制世俗的情欲,与慈爱精神,原是可称赞的。可惜狂慢的邪说,奴视一切,成为信我者生,不信我者灭亡的大独裁者。一神教的邪毒,泛滥世界,成为罪恶的一大根源。试想:如不是夸大 [P12] 狂,增上慢,这位流转生死苦海的大梵天王或耶和华,凭什么说创造万有呢?凭什么说常住而无始无终呢?

  梵天以上,还有二、三、四禅天,以上还有无色界天。但与人类没有什么接触,只是极少数人能信受奉行,不能成为社会共信的宗教,所以也就不说了。一般的宗教,不外乎鬼神,多神教的大神,一神教。如上所说,都是不离烦恼,不出生死,都还是自救不暇的苦恼众生,所以说:「亦非归依处」。

  

  丙三: 归依处处求,求之遍十方,究竟归依处,三宝最吉祥!

  人们感到生死的苦迫,想寻求「归依」,「处处」去「求」,虽然「求之」不息,「遍十方」──四方,四维,上下──都求过了,却尽是些鬼神,鬼神王国的大神,创造神,都不是真正的归依处。这才知道,「究竟」的真「归依处」,惟有佛教的「三宝」。佛,法,僧三者,都是希有难得的,价值无上的,妙用无比的,所以都称之为宝。归依三宝,使我们化凶为吉,化难成祥,离恶向善,转黑暗为光明,离苦痛得安乐。这一切吉祥事,都能够成就,所以 [P13] 说「最」为「吉祥」。

  一切都值不得归依,惟有三宝才是真归依处,这不是自赞毁他,而是从事实与理由两方面得来的结论。事实是:释迦佛成佛不久,创造神梵天王,从天上下来,恳请如来说法。他觉得,他对于他的儿女(自以为是他的儿女),实在是毫无辨法了。释迦佛答允了他,这才大转*轮,救度人颓。梵天王也就作了佛的弟子,得到了离欲的圣果。还有,过去世中,与玉皇大帝神格相近的帝释天,自己知道快死了。不幸的是,死后要堕落猪胎中。他忧愁苦恼,去请大梵天王,大自在天等设法;甚至天南地北,山中水边,到处去请问鬼神,与外道仙人,结果是一切徒然。末了,他遇到佛陀,听佛说法,这才救免了猪胎的厄运,还生天国。多神教的大神,与一神教的创造神,都非归依佛不可。『归依处处求,求之遍十方』,正是帝释天的亲身经历。至于理由,下面将分别赞叹三宝功德,说明三宝功德的究竟,所以真是众生的归依处。

  

  甲二

  乙一

  丙一

  丁一

  戊一: 正法以为身,净慧以为命,智月朗秋空,礼佛两足尊。 [P14]

  先论赞佛宝功德。佛是梵语,意思是觉者。佛所觉证的,是「正法」,正法也可译为妙法。法是可轨可则的,不变不失的,所以正法是中正而不偏邪的,微妙而非浅显的真理;这是有永久性,普遍性的绝对真理。圆满觉证了正法,才名为佛,所以佛是「以」正法「为身」的,名为法身,也就是绝对真理的具体显现者。

  佛为什么能圆满觉证呢?因为佛有无漏(离一切烦恼杂染)的清「净」智「慧」。智慧最清净,所觉证的正法也就最清净,所以称为『最清净法界』(法界即法身)(6)。正法是无往而不在的,迷了并不损减,觉证了也没有增多,有净慧才能证觉清净的正法,所以佛「以」净慧「为命」,称为慧命。

  法身与慧命的统一,就是佛。现在举譬喻说:佛的「智」慧,如明「月」一样;净慧的体证正法,如明月的「朗」照「秋」夜的晴「空」一样。如没有云翳,月光皎洁,蔚蓝色的虚空,在月光中也分外清净。这是说:清净觉照的佛智,彻底证觉正法,正法也究竟清净显现于净慧之中。经上说:『菩萨清凉 [P15] 月,游于毕竟空』(7);菩萨尚且如此,何况是佛呢!

  法身与慧命,到达彻底圆满,这是值得众生归敬的。「礼」是敬礼,如礼拜问讯是身礼,赞叹功德是语礼,虔信恭敬是意礼。要这样的三业礼敬,来表示我们对于「佛」的归信。「两足尊」是赞叹佛的,有二种解说:一、两足就是人类,佛为人类中的最尊胜者,所以名两足尊。如经说:『正觉两足尊,生马四足胜』(8)。二、两足是福德与智慧的圆满。有大福德与大智慧的,不但是佛,大菩萨等也都是如此的。但在福德与智慧圆满的圣者中,佛是最尊最胜的,所以名两足尊。

  

  戊二: 三世佛无量,十方佛亦尔。悲愿来浊世,礼佛释迦文。

  佛是大觉圣者的通称,谁能圆满的觉证了正法,谁就是佛,所以发心学佛的人多,成佛的也多。从时间上说: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出现的「佛」,是「无量」的。现在是释迦牟尼佛;向上推,过去是迦叶佛,拘那含牟尼佛,尸弃佛,毗婆尸佛等;未来是弥勒佛,楼至佛等。过去佛无量无 [P16] 数,未来佛也如此。如从空间上说: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方」世界的「佛」,「亦尔」──也是这样的。十方的世界无量,佛也无量,如东方现有不动佛,药师佛,西方现有阿弥陀佛等。学佛的归依三宝,应归敬三世十方一切佛。

  然从这个世界的我们来说,有一位是应该特别归敬的,那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佛在菩萨因中,本着救苦救难的大「悲」心,忍苦忍难的大「愿」力,不愿往生净土,发愿在秽土修行成佛,因为秽土众生太苦了,需要救济太迫切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伟大精神,由释迦佛完满实践出来。他「来」五「浊」恶「世」的此土成佛,便是为了救护我们,不遗弃我们这些苦恼众生。过去二千五百年左右,释迦佛诞生于印度,经出家,修行,成佛的历程,然后我们这个充满罪恶的黑暗世界,有了佛法的光明。这一世界的佛教,由释迦牟尼佛而来;对我们来说,真是恩德无穷!释迦佛的伟大,不但为我们所尊敬赞叹,十方诸佛也异口同声的赞叹呢!如经上说:『彼诸佛等,亦称赞 [P17] 我(释迦牟尼)不可思议功德』(9)。所以,我们在归敬十方三世佛而后,应特别敬「礼」本师「佛」──「释迦文」。释迦文,即释迦牟尼的异译。这等于归依僧是归依一切僧,但对自己的归依师,有着更大的恩德一样。

  

  戊三: 智圆悲无极,断障无余习,三德等究竟,方便示差别。

  再依古代圣者的赞佛法,以三德来赞佛。佛的「智」慧,究竟「圆」满,不但觉了一切法的本性,也觉察一切法的特性,形态,作用,关系等;觉了现在,也觉了过去,未来。从种种方面,觉了一切法的种种相,所以佛名一切种智。众生的苦痛,不能解决,无非是愚昧作怪。佛的智慧圆满,所以不但自己解脱,也能以无量的方便善巧(智慧的妙用)来解脱众生。这是赞佛的智德圆满。佛陀救苦的大「悲」心,不限于一人,一事,一族,一地区,一世界,而遍为一切世界,一切众生,一切苦难而发心。悲心的深切,彻骨彻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因位菩萨,如观音,地藏等,已经是大悲大愿到了不得,何况佛果呢!这是赞佛的恩德圆满。有的智慧高而悲心薄;有的重悲爱而不 [P18] 重智慧;有的悲智并重,但由于内心的烦恼杂染,还不能彻底清净,所以算不得究竟。惟有如来,「断」尽一切烦恼──理障,事「障」,甚至「无」有丝毫「余习」。这是赞佛的断德圆满。什么叫余习?就是无始以来,久习烦恼的惯习性。佛弟子阿罗汉,烦恼都断了,习气还有余留的。所以有的还要骂人(骂惯了,脱口而出,连自己都不觉得),有的还会蹦蹦跳跳,有的还是坚执己见。惟有佛,才能将烦恼与余习完全断尽,这才是最清净,最圣洁!基督教徒,每说耶和华是圣洁的,其实,他动不动就发怒,杀人千千万万,甚至用洪水来淹没地球,几乎连人类和动物都断了种。狂慢凶狠到这步田地,还能说圣洁吗?我们归信佛,不是迷信,也不是为了与佛有什么同族等关系。佛教徒是,谁能圆满一切功德,我们就归敬谁。真能究竟圆满一切功德的,惟有佛,所以我们要归依他,不归依外道的天神。

  智德,恩德,断德──「三德」,一切佛都是平「等」的,都是「究竟」圆满的。不能说甲佛愿力大,乙佛愿力小;或者说乙佛智慧高,神力大,丙佛 [P19] 要小些。因为如佛与佛之间,有大小多少的差别,便有不圆满的,不圆满的就不能称为佛。所以『佛佛道同』,『佛佛平等』。但从经典看来,佛的色身有大小,寿命有长短,国土有净秽,弟子有多少,正法住世也不一致。要知道,这是佛的「方便示」现,为了适应众生的根机,才有这种种「差别」。并非佛的真实功德不同,切勿妄生分别!──上来赞叹佛宝功德。

  

  丁二

  戊一: 丘井空聚落,朽故寂无人,彼岸林泉乐,礼法离欲尊。

  这是赞叹法宝的功德。上二句,含着两个譬喻,要分别解说。「丘井」,是枯井。有人在旷野散步,一不小心,落在枯井里。亏得一手攀住井里的枯藤,这才不致落到井底。井底有四条毒蛇,张口吐舌的望着他。一只老鼠,正在咬那枯藤,说不定就会断下来。在这危急的情况下,仰头见藤上有蜂蜜,他伸舌去舐那蜂蜜,便什么都忘了!甚至蜂群的飞来螫人,他也在甜蜜的享受中忽略了。这是说:众生在生死旷野里,由于业力,感到了五蕴身。枯藤,是命根。老鼠的咬那枯藤,如无常的侵逼,一息一息的过去,命根快就会断了。无论 [P20] 是丘井,枯藤,鼠咬,都譬说无常的苦迫…

《成佛之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中观论颂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