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P10

  ..续本文上一页救济所能解决的。如先以饮食饱其口腹,进而教以人生正行,知识技能,使生活改善,从事职业,就相对的解决了。再进行一步,令其修学佛法,在佛法丰富的宝藏中,得世间希有的无上法乐,那才是究竟的救济。古语说:『衣食足,而后知礼义』。药师如来,针对这一现实,故发此愿,先以食味,再以法味。有人说,佛法是出世的,不问人生现事,实在错误!佛法的重视现实人生乐,我们读了药师佛的本愿,便可知道。中国佛教的衰微,似乎是忽略了药师法门的救济,而专重于后世与出世佛教的宏传。所以今后的佛弟子,应多多发扬药师精神,多从事救济运动。药师如来在因地中,发了这一大愿,对于我们确为最有意义的启示。

  

  庚十二 得妙衣具愿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 [P79] 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药师如来的第十二大愿,希望他将来成佛时,使一切贫苦有情,都能得种种美妙的衣服、装饰品,及娱乐用具。

  「若诸有情」,因为「贫」穷困难,「无衣服」穿,也没有被褥帐子,为「蚊虻」所苦;冷天无衣御「寒」,「热」天无衣遮体。这样的「昼夜逼恼」,不胜其苦。药师如来悲愍众生,愿使这一切苦恼有情,得到安乐,所以说:「若闻我」药师如来的「名」号,「专」心称「念」,如法「受持」,那末承药师本愿功德与威神力,即能「如其」内心「所好」,高兴得什么,「即得」什么──长的、短的、厚的、薄的,「种种」高贵的「上妙衣服」。同时,「亦」能「得一切宝庄严具」,如首饰、宝石、古董、花瓶等类;还有「花鬘、涂香」,这都是属于严饰身体的东西。此外,还有「鼓乐」 ──音乐,「众伎」──娱乐所用各样器具。总之,「随」贫苦众生的「心 [P80] 」意所爱好「玩」赏的,药师如来「皆」能「令」他得到「满足」。

  

  己三 总结 『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以上分别说明十二大愿,现在总结。

  释尊说完了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又呼「曼殊室利」说:这「是」「彼」东方净土的「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在因地「行菩萨道时,所发」的「十二微妙上愿」。如来、应、正等觉,如上已说,都是佛的通号。经里对于佛号,有时具用十号,有时略称三名,有时单说一名;这里用不广不略的三个通号。此十二愿,非一般的誓愿可比,纯由大悲心所流露的利他大愿,所以称为微妙上愿。

  从十二大愿的内容看,第一大愿为生佛平等愿;此后,便是思想的正确,行为的合理,生活的丰富;缺陷的加以弥补,病患的予以救治,苦痛的予 [P81] 以安乐。不但着重衣食等物质生活,又注意到教育,健康,正常的娱乐,达到人类的和乐生存。学佛,决非死后才有好处。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启示得最为明白。所以佛法的流行世间确能领受实惠,确能适应现实人生的。

  太虚大师倡导人生佛教,即侧重生活的改善、解决。这并非说专重吃饭穿衣的事,而是提示我们,要在现实人生乐的基础上,发大乘心。菩萨的精神便是为众生服务。修学佛法的,能依菩萨的精神去躬行实践,即是菩萨。大家想想,果然都遵照药师如来十二大愿的开导,和大师人生佛教的提示去做,这世界不就是净土,不就是康乐的国家,理想的社会了吗?国父倡说民生主义,说明衣食住行的重要;总统又作育乐两篇的补述。育即教育方面;乐是健康娱乐方面。药师法门,除了重视生活上的衣食住行,以及健康、卫生、娱乐而外,还特别重视思想的正确。所以药师法门的重心,在乎十二大愿,与民生主义的精神,非常吻合。我们如能以此而净我身心,建我国家;扩而大之,澄清人类的思想,纠正人类的行为,发展人间的产业等,世界和 [P82] 平的实现,也就有希望了。所以民国二十二年,戴院长在宝华山启建药师法会,即仰承药师如来的精神,领导大众发十二大愿。这完全是实践药师的精神,配合民生政治的要求,承药师如来的愿力,希望药师净土实现于人间。我们要依如来本愿去实行,才是真能修学药师净土法门的人。

  

  戊二 果德

  己一 说略指广 『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

  如来在因地所修的广大行愿,已逐一说明;现在再显示证大菩提时所成就的果德。

  现在要另说一论题,所以佛说,「复次」。释尊告诉曼殊室利:「彼」东方净土的「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因地修「行菩萨道」的「时」候,「所发」的广「大」悲「愿」,「及」成佛时,「彼佛」所有国「土」的 [P83] 殊胜「功德」,清净「庄严」,「我」(释尊自称)就是在「一劫」,或「一劫余」的时间,也「说不能尽」。劫梵语劫波,义译为时分;有小劫、中劫、大劫。依佛法说,世界最初成立,人寿八万四千岁,百年减一岁,慢慢减到人寿十岁时,又百年增一岁,一直增到八万四千岁;这样的一减一增,名叫小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八十个小劫为一大劫。菩萨的行愿无量无边,佛陀的果德,也是极广极多,这那里说得完。所以释尊所说药师如来的本愿功德,果地庄严,都只是略说一滴而已。说来虽简略,而实是说一劫或一劫多的时间,也是说不尽的。

  

  己二 以西喻东 『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

  释尊在宣说药师法门之前,已先说阿弥陀经,开显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净 [P84] 土法门;故本经关于药师的清净国土,不再加以详述,而以极乐世界为例。因为佛佛道同,佛与佛的净土,也是没有什么两样的。今说明东方净土的庄严,从二方面说,一是有情正报;二是世界依报。药师如来的净琉璃世界,自成就以来,「一向」都是「清净」的。我们的世界或起初清净,后变污秽;或最初秽染,后转清净,而东方净土则始终一如。到底怎样的清净呢?第一、「无有女人」,女人如前文所说,身有百恶。同时,有了男女即有夫妇,于是产生种种的不清净。东方药师净土,没有女人,一切都是大丈夫;换句话说,没有男女相,一律平等平等,无有男女差别。第二、「无恶趣」,一切恶趣都是罪业所感,而往生净土的众生,都已消除业障,善根具足。如弥陀经所说:『彼佛国土,无三恶道』;『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因无恶趣,所以第三、无有「苦」痛的「音声」。以下叙述净土的依报:药师如来的国土,「地」面是由天然的「琉璃」宝所成的,通明透亮;用「金绳」分「界」为「道」。「城」即城墙,「阙」即城楼,「宫」是 [P85] 宫殿,「阁」为小楼,「轩」是屋上的飞檐;以及「窗」户、「罗网,皆」是「七宝」──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所「成」就的。一切「功德庄严」,与「西方极乐世界」毫无二致。如要知详细情况,可读大本阿弥陀经。

  

  己三 以伴赞主 『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

  东方净土,不但有药师如来,还有无量无边的菩萨辅助教化。如国家-- --有了最高的元首外,还有辅弼治理国家的文武百官。东方净土也是如此,还「有二菩萨摩诃萨」,为其宣化的得力助手:「一名日光遍照」菩萨,「二名月光遍照」菩萨,「是彼」国土「无量无数菩萨众」中的「上首」。上首,即领导者。用譬喻说,在明净虚空中,日、月光明,为无量无边的星光的上首。二大菩萨是药师如来的继承者,是「次」后「补」登「佛处」的。 [P86] 娑婆世界的补处,为弥勒佛;西方净土的补佛处者,为观音、势至;净琉璃世界,则为日光、月光二大菩萨。二菩萨的功德智慧最大,「悉能」受「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正法宝藏」,如王太子能推行父王的政治,才能继承王业。补处菩萨是佛陀正法的继承者,当然能受持佛的正法宝藏。正法的法,即常遍的实相。此法不邪名为正;也可名妙法,即是不粗浅而微妙的;约离却二边,也可名为中法。藏是库藏,一切钱财珍宝,不用时可以放进去,要时就拿出来名为藏。一切清净微妙的功德法财,也都从此正法而流出;一切无边功德法门,也都含藏于此,所以正法名为宝藏。对此正法宝藏,二大菩萨是能受持而不失,宏通而无尽的。

  

  丁三 结劝往生 『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

  上来说明了因地行愿,依正果德。即知东方净土是如此的庄严,「是故曼殊室利」!凡是对药师法门「有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立 [P87] 定志「愿」,求「生彼」药师「佛」的净琉璃「世界」。不但资生物是无限的丰富,大众是非常的和乐,而且能受佛的教化开导。依后文说:凡能生东方净土的,即得不退菩提。这样的法门,在十方净土中,也是难得希有的,应当发愿往生才是。

  

  丙二 善巧方便

  丁一 闻名忆念益

  戊一 离恶益

  己一 离悭吝贪惜恶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成佛之道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