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P10

  ..續本文上一頁救濟所能解決的。如先以飲食飽其口腹,進而教以人生正行,知識技能,使生活改善,從事職業,就相對的解決了。再進行一步,令其修學佛法,在佛法豐富的寶藏中,得世間希有的無上法樂,那才是究竟的救濟。古語說:『衣食足,而後知禮義』。藥師如來,針對這一現實,故發此願,先以食味,再以法味。有人說,佛法是出世的,不問人生現事,實在錯誤!佛法的重視現實人生樂,我們讀了藥師佛的本願,便可知道。中國佛教的衰微,似乎是忽略了藥師法門的救濟,而專重于後世與出世佛教的宏傳。所以今後的佛弟子,應多多發揚藥師精神,多從事救濟運動。藥師如來在因地中,發了這一大願,對于我們確爲最有意義的啓示。

  

  庚十二 得妙衣具願 『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 [P79] 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衆伎,隨心所玩,皆令滿足。

  藥師如來的第十二大願,希望他將來成佛時,使一切貧苦有情,都能得種種美妙的衣服、裝飾品,及娛樂用具。

  「若諸有情」,因爲「貧」窮困難,「無衣服」穿,也沒有被褥帳子,爲「蚊虻」所苦;冷天無衣禦「寒」,「熱」天無衣遮體。這樣的「晝夜逼惱」,不勝其苦。藥師如來悲愍衆生,願使這一切苦惱有情,得到安樂,所以說:「若聞我」藥師如來的「名」號,「專」心稱「念」,如法「受持」,那末承藥師本願功德與威神力,即能「如其」內心「所好」,高興得什麼,「即得」什麼──長的、短的、厚的、薄的,「種種」高貴的「上妙衣服」。同時,「亦」能「得一切寶莊嚴具」,如首飾、寶石、古董、花瓶等類;還有「花鬘、塗香」,這都是屬于嚴飾身體的東西。此外,還有「鼓樂」 ──音樂,「衆伎」──娛樂所用各樣器具。總之,「隨」貧苦衆生的「心 [P80] 」意所愛好「玩」賞的,藥師如來「皆」能「令」他得到「滿足」。

  

  己叁 總結 『曼殊室利!是爲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十二微妙上願。

  以上分別說明十二大願,現在總結。

  釋尊說完了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又呼「曼殊室利」說:這「是」「彼」東方淨土的「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在因地「行菩薩道時,所發」的「十二微妙上願」。如來、應、正等覺,如上已說,都是佛的通號。經裏對于佛號,有時具用十號,有時略稱叁名,有時單說一名;這裏用不廣不略的叁個通號。此十二願,非一般的誓願可比,純由大悲心所流露的利他大願,所以稱爲微妙上願。

  從十二大願的內容看,第一大願爲生佛平等願;此後,便是思想的正確,行爲的合理,生活的豐富;缺陷的加以彌補,病患的予以救治,苦痛的予 [P81] 以安樂。不但著重衣食等物質生活,又注意到教育,健康,正常的娛樂,達到人類的和樂生存。學佛,決非死後才有好處。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啓示得最爲明白。所以佛法的流行世間確能領受實惠,確能適應現實人生的。

  太虛大師倡導人生佛教,即側重生活的改善、解決。這並非說專重吃飯穿衣的事,而是提示我們,要在現實人生樂的基礎上,發大乘心。菩薩的精神便是爲衆生服務。修學佛法的,能依菩薩的精神去躬行實踐,即是菩薩。大家想想,果然都遵照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的開導,和大師人生佛教的提示去做,這世界不就是淨土,不就是康樂的國家,理想的社會了嗎?國父倡說民生主義,說明衣食住行的重要;總統又作育樂兩篇的補述。育即教育方面;樂是健康娛樂方面。藥師法門,除了重視生活上的衣食住行,以及健康、衛生、娛樂而外,還特別重視思想的正確。所以藥師法門的重心,在乎十二大願,與民生主義的精神,非常吻合。我們如能以此而淨我身心,建我國家;擴而大之,澄清人類的思想,糾正人類的行爲,發展人間的産業等,世界和 [P82] 平的實現,也就有希望了。所以民國二十二年,戴院長在寶華山啓建藥師法會,即仰承藥師如來的精神,領導大衆發十二大願。這完全是實踐藥師的精神,配合民生政治的要求,承藥師如來的願力,希望藥師淨土實現于人間。我們要依如來本願去實行,才是真能修學藥師淨土法門的人。

  

  戊二 果德

  己一 說略指廣 『複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及彼佛土功德莊嚴,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說不能盡。

  如來在因地所修的廣大行願,已逐一說明;現在再顯示證大菩提時所成就的果德。

  現在要另說一論題,所以佛說,「複次」。釋尊告訴曼殊室利:「彼」東方淨土的「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在因地修「行菩薩道」的「時」候,「所發」的廣「大」悲「願」,「及」成佛時,「彼佛」所有國「土」的 [P83] 殊勝「功德」,清淨「莊嚴」,「我」(釋尊自稱)就是在「一劫」,或「一劫余」的時間,也「說不能盡」。劫梵語劫波,義譯爲時分;有小劫、中劫、大劫。依佛法說,世界最初成立,人壽八萬四千歲,百年減一歲,慢慢減到人壽十歲時,又百年增一歲,一直增到八萬四千歲;這樣的一減一增,名叫小劫;二十個小劫,爲一中劫;八十個小劫爲一大劫。菩薩的行願無量無邊,佛陀的果德,也是極廣極多,這那裏說得完。所以釋尊所說藥師如來的本願功德,果地莊嚴,都只是略說一滴而已。說來雖簡略,而實是說一劫或一劫多的時間,也是說不盡的。

  

  己二 以西喻東 『然彼佛土,一向清淨,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爲地,金繩界道,城、阙、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

  釋尊在宣說藥師法門之前,已先說阿彌陀經,開顯了西方極樂世界的淨 [P84] 土法門;故本經關于藥師的清淨國土,不再加以詳述,而以極樂世界爲例。因爲佛佛道同,佛與佛的淨土,也是沒有什麼兩樣的。今說明東方淨土的莊嚴,從二方面說,一是有情正報;二是世界依報。藥師如來的淨琉璃世界,自成就以來,「一向」都是「清淨」的。我們的世界或起初清淨,後變汙穢;或最初穢染,後轉清淨,而東方淨土則始終一如。到底怎樣的清淨呢?第一、「無有女人」,女人如前文所說,身有百惡。同時,有了男女即有夫婦,于是産生種種的不清淨。東方藥師淨土,沒有女人,一切都是大丈夫;換句話說,沒有男女相,一律平等平等,無有男女差別。第二、「無惡趣」,一切惡趣都是罪業所感,而往生淨土的衆生,都已消除業障,善根具足。如彌陀經所說:『彼佛國土,無叁惡道』;『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因無惡趣,所以第叁、無有「苦」痛的「音聲」。以下敘述淨土的依報:藥師如來的國土,「地」面是由天然的「琉璃」寶所成的,通明透亮;用「金繩」分「界」爲「道」。「城」即城牆,「阙」即城樓,「宮」是 [P85] 宮殿,「閣」爲小樓,「軒」是屋上的飛檐;以及「窗」戶、「羅網,皆」是「七寶」──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所「成」就的。一切「功德莊嚴」,與「西方極樂世界」毫無二致。如要知詳細情況,可讀大本阿彌陀經。

  

  己叁 以伴贊主 『于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诃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數菩薩衆之上首,次補佛處,悉能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正法寶藏。

  東方淨土,不但有藥師如來,還有無量無邊的菩薩輔助教化。如國家-- --有了最高的元首外,還有輔弼治理國家的文武百官。東方淨土也是如此,還「有二菩薩摩诃薩」,爲其宣化的得力助手:「一名日光遍照」菩薩,「二名月光遍照」菩薩,「是彼」國土「無量無數菩薩衆」中的「上首」。上首,即領導者。用譬喻說,在明淨虛空中,日、月光明,爲無量無邊的星光的上首。二大菩薩是藥師如來的繼承者,是「次」後「補」登「佛處」的。 [P86] 娑婆世界的補處,爲彌勒佛;西方淨土的補佛處者,爲觀音、勢至;淨琉璃世界,則爲日光、月光二大菩薩。二菩薩的功德智慧最大,「悉能」受「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正法寶藏」,如王太子能推行父王的政治,才能繼承王業。補處菩薩是佛陀正法的繼承者,當然能受持佛的正法寶藏。正法的法,即常遍的實相。此法不邪名爲正;也可名妙法,即是不粗淺而微妙的;約離卻二邊,也可名爲中法。藏是庫藏,一切錢財珍寶,不用時可以放進去,要時就拿出來名爲藏。一切清淨微妙的功德法財,也都從此正法而流出;一切無邊功德法門,也都含藏于此,所以正法名爲寶藏。對此正法寶藏,二大菩薩是能受持而不失,宏通而無盡的。

  

  丁叁 結勸往生 『是故曼殊室利!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應當願生彼佛世界』。

  上來說明了因地行願,依正果德。即知東方淨土是如此的莊嚴,「是故曼殊室利」!凡是對藥師法門「有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應當」立 [P87] 定志「願」,求「生彼」藥師「佛」的淨琉璃「世界」。不但資生物是無限的豐富,大衆是非常的和樂,而且能受佛的教化開導。依後文說:凡能生東方淨土的,即得不退菩提。這樣的法門,在十方淨土中,也是難得希有的,應當發願往生才是。

  

  丙二 善巧方便

  丁一 聞名憶念益

  戊一 離惡益

  己一 離悭吝貪惜惡 爾時,世尊複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諸衆生,不識善惡,惟懷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阙于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複有無量悭貪有情,積集資財,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成佛之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