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2] ,颠倒「迷惑」,轻「信邪」魔外道,起「倒」乱「见」,杀生作孽,罪恶累重,结果「遂令横死」,而且死后还得「入于地狱」,受无量苦,「无有出期」。这就「名」为「初横」。
『二者、横被王法之所诛戮。三者、畋猎嬉戏,耽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四者、横为火焚。五者、横为水溺。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啖。七者、横堕山崖。八者、横为毒药、厌祷、咒诅、起尸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
救脱菩萨对于九横死的解说,初横讲得较为详尽,后面八横,都极其简略。
第「二」横死,即因做了危害国家人民的事情,触犯了国法,罪至死刑;或确无罪过,而受冤枉,「横为王法」(国法)「所诛戮」。第「三」,欢喜「畋猎」鸟兽,赌博等「嬉戏,耽」于「淫欲,嗜酒」如命,这大多是 [P183] 些哥儿少爷,或无赖流氓,有闲不务正业,终日游荡,「放逸无度」,于是「横为非人夺其精气」。因行为放荡不羁,狂嫖烂赌,或逢酒必醉。如此精力一天天消耗减损,加以心绪邪乱,邪神恶鬼恰可乘虚而入,夺其精气而置之死地。第「四」,「横为火焚」,如丧身失火场所,或遇世乱,死于炮火之下。第「五」,「横为水溺」,如惨逢水灾,被洪水冲没,或平时掉河而死,或乘船遇难溺毙海洋。第「六」,「横为」毒蛇、疯犬、狮子、虎狼「种种恶兽所啖」食。第「七」,因不小心,「横堕」于「山」坑险谷,悬「崖」断壁,而死于非命。第「八」,「横为毒药、厌祷、咒诅、起尸鬼等之所中」伤、毒「害」而死。第「九」,或因没有能力谋生,或遇大荒年,为「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这一切都是未尽天年,而突遇意外丧命的;虽然死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总而言之,都是不应该死,死得不寻常的,因此叫做横死。
这便「是」「如来略说」的「九种」「横死」;「其余」尚「有无量」 [P184] 无数的「诸」种「横」死,此处「难」以一一「具说」。救脱菩萨所开导的延命方便,即是专为拯救这些将遭横死的众生,因其寿命未尽,若能如所指示各项办法去修持,依药师如来慈悲愿力的加被,是可以挽救的,但如年老寿尽,则死数已定,佛菩萨也难能为力。
丙三 结劝修度 『复次,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性戒,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燃灯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救脱菩萨代佛宏传的消灾延寿法门,主题到此已经说完,现作总结,劝告大众修持,以期度脱苦厄。
救脱菩萨又说:「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上说琰魔王是地狱主,这里又说他是主领世间的名籍,似乎有些出入。琰魔王实祗是主管世间的罪恶众生,作善的,往生净土或生天国,根本不经地狱,他实管不到 [P185] 。名籍之记,以现代话说,即登记众生犯过的名籍簿。「若诸有情」,作种种重罪,如「不孝」,即对于父母不予奉养,或随便辱骂殴打。父母──特别是母亲,更是恩重如山,十月怀胎,三年乳哺,移干就湿,咽苦吐甘,经过千辛万苦,才渐抚育成人,不知报恩,反而做出不孝行为,真是罪不可逭!「五逆」:1.弒父,2.弒母──这比不孝父母,罪更严重。3.弒阿罗汉,即杀害出世圣者。4.出佛身血,如佛在世时,提婆达多推石害佛,令佛足伤破出血。5.破和合僧,即挑拨和合僧团,使原来和乐清净的大众,发生磨擦,隔膜,彼此烦恼,不能安心办道。一切罪恶,以此五逆为最重。还有「破辱三宝」的,对佛法僧或加侮辱,或广为宣传毁谤,或破坏寺院佛像,焚烧经书等。「坏君臣法」,君主为国家元首,即是代表国家,故对君应尽忠,若不忠而倒戈叛乱,即名坏君臣法。「毁于性戒」,杀盗淫妄为性戒,受戒或不受戒,犯了皆有罪过。「琰魔法王」依据名籍簿的记录,「随」众生犯「罪」的「轻重」,按法「考」问审讯,「而」加以应得的处「罚」。如犯 [P186] 以上所举出五逆不孝等罪的,即堕地狱。最后救脱菩萨提示道:「是故我今」力「劝」一切「诸有情」,依照上面开示的方法,一面散花、烧香、「燃灯、造幡」,恭敬供养如来,以及「放生修福」;一面精进称念药师如来,诵药师经,发露忏悔。仗此功德福力,当可「令」其「度」脱一切「苦厄」,而得消灾延寿,「不」复「遭」受「众难」的困恼。
乙三 药叉誓护 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坐,所谓:宫毗罗大将,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安底罗大将,頞倪罗大将,珊底罗大将,因达罗大将,波夷罗大将,摩虎罗大将,真达罗大将,招杜罗大将,毗羯罗大将。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城,国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 [P187] 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
当救脱菩萨详尽阐述了消灾延寿的药师法门之后,就有很多深受感动的药叉大将及其眷属,同时发愿护持此法。药叉,有的译为夜叉,系鬼趣所摄,力量极其强大,印度民间对它的信仰,至为普遍而深固。药叉多住在天上,或深山穷谷,偏僻海岛,或游离虚空,行迹不定。我国道士,炼丹修道而得飞升,情形与它有些类似。药叉的性情不一,有的穷凶极恶,有的善良和顺;如护持佛法的,即是温纯而善良的药叉。在佛教的护法神中,它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像四大天王中,手执宝剑的那位毗沙门天王,便是药叉群里的首领。药叉的性别也有男女,中国人以为母药叉丑陋而凶恶,故每以母夜叉形容泼辣的女人,其实男性药叉才真丑恶难看,女药叉则多半生得如花似玉,天女一般的美丽。现今所说,即是指对于佛教有信心,热忱护法的善良夜叉。 [P188]
救脱菩萨的开示告结束「时」,在大「众中,有十二」个「药叉大将,俱」参预药师法「会」,静「坐」谛听如来说法。在毗沙门天王统摄下的药叉,部属很多,而这十二位为领导者,故名大将。现依其名次,略为解释: 1「宫毗罗大将」,义译为蛟龙,顶有金龙相。 它住在王舍城的一个山上,与佛教有密切关系,可说是最有功绩的一位护法药叉。佛在世时,它以赤诚心,处处护法。有一天,释尊从灵鹫山麓经过,提婆达多暗中由山顶推下一块大石头,想击害释尊,为宫毗罗所见,连忙用金刚杵迎击,巨石便即粉碎,仅一小块落在佛趾上,微微破皮出血。由此一例,可见它对佛法的忠诚! 2「伐折罗大将」(金刚), 3「迷企罗大将」(金带),4「安底罗大将」(破空山), 5「頞倪罗大将」(沉香),6「珊底罗大将」(螺发),7「因达罗大将」(主),8「波夷罗大将」(鲸),9「摩虎罗大将(蟒蛇),10「真达罗大将」(一角),11「招杜罗大将」(严炽),12「毗羯罗大将」(工艺善巧)。 [P189]
「此十二」位「药叉大将,一一」各统摄「有七千药叉」「为眷属」,他们都来参加法会。据药师仪轨说:一年十二月,每天十二时辰,由每一药叉大将轮值守护。然另有更深的意义,即药师如来成就了十二大愿,因有十二药叉大将,每一药叉为每一大愿的象征;也可以说,十二药叉即等于药师如来的化身,以现药叉身而推行佛法。佛现佛相,是解脱相;现菩萨相,是慈悲相;现金刚、药叉相,表示威严勇猛,能降服一般刚强难调的众生,及能摧毁一切邪魔外道。所以金刚、药叉的形像,总是竖眉怒目,显出凶猛可怕的样子。
十二药叉大将各领七千眷属,「同时举声」向佛宣誓说:「世尊!我」们「今」天能够「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便「不」再感「有恶趣」的恐「怖」了。闻佛名号,一面是宿植善根,一面要承佛威力加被,否则是听不到的。药师如来有无量功德,无边行愿,祗要一闻其名号,即可罪障冰除,福慧增长,所以药叉们闻了药师圣号,便没有再生 [P190] 恶趣的恐怖了。药叉属鬼趣所摄,尽管福报大,力量强,但到底离不了恶趣(鬼为三途之一),仍然要感受恶趣的苦痛;今闻佛圣号,不但身心安宁不复恐怖,且得于佛前发愿护持佛法,培植善根,来生解脱恶趣。像在黑暗中摸索而恐惧的孩子,祗要听到母亲的音声,一切恐惧心理便可解除,而能勇往直前,奔向光明的坦途。药叉听到药师如来的圣号,蒙受佛力加被,佛光惠照,顿息恶趣的恐怖,此恩德是多么深厚呢!药叉神将为了表示报答佛恩,故禀告佛说:「我等相率,皆同一」条「心」,自今而后,「至尽形」寿而死,「归」依「佛法僧三宝」,并且发「誓」,要「荷负一切有情,为作」种种「义利」,令其脱离苦厄,「饶益安乐」。受了佛的慈济,知道佛法的好处,而发心归依三宝,利济有情,这原是应该的。可是我们人类,有的比药叉还不如,听闻如来的胜法,得到佛法的好处,而却不能发菩提心,利乐众生,甚至皈依三宝,也不能切实办到;人而不如鬼趣的药叉,说来是够惭愧的!药叉发心护持佛法,利益众生,并不是在佛前说说而已,而且在行 [P191] 动上要有所表现,所以说:「随于何等村」庄、「城」市、「国」都、县「邑」,甚至「空闲」的树「林中」,「若有流布此」药师「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或设种种供具,「恭敬供养」药师如来,…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