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P21

  ..續本文上一頁2] ,顛倒「迷惑」,輕「信邪」魔外道,起「倒」亂「見」,殺生作孽,罪惡累重,結果「遂令橫死」,而且死後還得「入于地獄」,受無量苦,「無有出期」。這就「名」爲「初橫」。

  

  『二者、橫被王法之所誅戮。叁者、畋獵嬉戲,耽淫嗜酒,放逸無度,橫爲非人奪其精氣。四者、橫爲火焚。五者、橫爲水溺。六者、橫爲種種惡獸所啖。七者、橫墮山崖。八者、橫爲毒藥、厭禱、咒詛、起屍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饑渴所困,不得飲食而便橫死。是爲如來略說橫死,有此九種。其余複有無量諸橫,難可具說。

  救脫菩薩對于九橫死的解說,初橫講得較爲詳盡,後面八橫,都極其簡略。

  第「二」橫死,即因做了危害國家人民的事情,觸犯了國法,罪至死刑;或確無罪過,而受冤枉,「橫爲王法」(國法)「所誅戮」。第「叁」,歡喜「畋獵」鳥獸,賭博等「嬉戲,耽」于「淫欲,嗜酒」如命,這大多是 [P183] 些哥兒少爺,或無賴流氓,有閑不務正業,終日遊蕩,「放逸無度」,于是「橫爲非人奪其精氣」。因行爲放蕩不羁,狂嫖爛賭,或逢酒必醉。如此精力一天天消耗減損,加以心緒邪亂,邪神惡鬼恰可乘虛而入,奪其精氣而置之死地。第「四」,「橫爲火焚」,如喪身失火場所,或遇世亂,死于炮火之下。第「五」,「橫爲水溺」,如慘逢水災,被洪水沖沒,或平時掉河而死,或乘船遇難溺斃海洋。第「六」,「橫爲」毒蛇、瘋犬、獅子、虎狼「種種惡獸所啖」食。第「七」,因不小心,「橫墮」于「山」坑險谷,懸「崖」斷壁,而死于非命。第「八」,「橫爲毒藥、厭禱、咒詛、起屍鬼等之所中」傷、毒「害」而死。第「九」,或因沒有能力謀生,或遇大荒年,爲「饑渴所困,不得飲食,而便橫死」。這一切都是未盡天年,而突遇意外喪命的;雖然死的方式各有不同,但總而言之,都是不應該死,死得不尋常的,因此叫做橫死。

  這便「是」「如來略說」的「九種」「橫死」;「其余」尚「有無量」 [P184] 無數的「諸」種「橫」死,此處「難」以一一「具說」。救脫菩薩所開導的延命方便,即是專爲拯救這些將遭橫死的衆生,因其壽命未盡,若能如所指示各項辦法去修持,依藥師如來慈悲願力的加被,是可以挽救的,但如年老壽盡,則死數已定,佛菩薩也難能爲力。

  

  丙叁 結勸修度 『複次,阿難?彼琰魔王主領世間名籍之記,若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叁寶,壞君臣法,毀于性戒,琰魔法王,隨罪輕重,考而罰之。是故我今勸諸有情,燃燈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衆難』。

  救脫菩薩代佛宏傳的消災延壽法門,主題到此已經說完,現作總結,勸告大衆修持,以期度脫苦厄。

  救脫菩薩又說:「阿難!彼琰魔王主領世間名籍之記」。上說琰魔王是地獄主,這裏又說他是主領世間的名籍,似乎有些出入。琰魔王實祗是主管世間的罪惡衆生,作善的,往生淨土或生天國,根本不經地獄,他實管不到 [P185] 。名籍之記,以現代話說,即登記衆生犯過的名籍簿。「若諸有情」,作種種重罪,如「不孝」,即對于父母不予奉養,或隨便辱罵毆打。父母──特別是母親,更是恩重如山,十月懷胎,叁年乳哺,移幹就濕,咽苦吐甘,經過千辛萬苦,才漸撫育成人,不知報恩,反而做出不孝行爲,真是罪不可逭!「五逆」:1.弒父,2.弒母──這比不孝父母,罪更嚴重。3.弒阿羅漢,即殺害出世聖者。4.出佛身血,如佛在世時,提婆達多推石害佛,令佛足傷破出血。5.破和合僧,即挑撥和合僧團,使原來和樂清淨的大衆,發生磨擦,隔膜,彼此煩惱,不能安心辦道。一切罪惡,以此五逆爲最重。還有「破辱叁寶」的,對佛法僧或加侮辱,或廣爲宣傳毀謗,或破壞寺院佛像,焚燒經書等。「壞君臣法」,君主爲國家元首,即是代表國家,故對君應盡忠,若不忠而倒戈叛亂,即名壞君臣法。「毀于性戒」,殺盜淫妄爲性戒,受戒或不受戒,犯了皆有罪過。「琰魔法王」依據名籍簿的記錄,「隨」衆生犯「罪」的「輕重」,按法「考」問審訊,「而」加以應得的處「罰」。如犯 [P186] 以上所舉出五逆不孝等罪的,即墮地獄。最後救脫菩薩提示道:「是故我今」力「勸」一切「諸有情」,依照上面開示的方法,一面散花、燒香、「燃燈、造幡」,恭敬供養如來,以及「放生修福」;一面精進稱念藥師如來,誦藥師經,發露忏悔。仗此功德福力,當可「令」其「度」脫一切「苦厄」,而得消災延壽,「不」複「遭」受「衆難」的困惱。

  

  乙叁 藥叉誓護 爾時,衆中有十二藥叉大將,俱在會坐,所謂:宮毗羅大將,伐折羅大將,迷企羅大將,安底羅大將,頞倪羅大將,珊底羅大將,因達羅大將,波夷羅大將,摩虎羅大將,真達羅大將,招杜羅大將,毗羯羅大將。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以爲眷屬,同時舉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不複更有惡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爲作義利饒益安樂。隨于何等村城,國邑,空閑林中,若有流布此經,或複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 [P187] 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

  當救脫菩薩詳盡闡述了消災延壽的藥師法門之後,就有很多深受感動的藥叉大將及其眷屬,同時發願護持此法。藥叉,有的譯爲夜叉,系鬼趣所攝,力量極其強大,印度民間對它的信仰,至爲普遍而深固。藥叉多住在天上,或深山窮谷,偏僻海島,或遊離虛空,行迹不定。我國道士,煉丹修道而得飛升,情形與它有些類似。藥叉的性情不一,有的窮凶極惡,有的善良和順;如護持佛法的,即是溫純而善良的藥叉。在佛教的護法神中,它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像四大天王中,手執寶劍的那位毗沙門天王,便是藥叉群裏的首領。藥叉的性別也有男女,中國人以爲母藥叉醜陋而凶惡,故每以母夜叉形容潑辣的女人,其實男性藥叉才真醜惡難看,女藥叉則多半生得如花似玉,天女一般的美麗。現今所說,即是指對于佛教有信心,熱忱護法的善良夜叉。 [P188]

  救脫菩薩的開示告結束「時」,在大「衆中,有十二」個「藥叉大將,俱」參預藥師法「會」,靜「坐」谛聽如來說法。在毗沙門天王統攝下的藥叉,部屬很多,而這十二位爲領導者,故名大將。現依其名次,略爲解釋: 1「宮毗羅大將」,義譯爲蛟龍,頂有金龍相。 它住在王舍城的一個山上,與佛教有密切關系,可說是最有功績的一位護法藥叉。佛在世時,它以赤誠心,處處護法。有一天,釋尊從靈鹫山麓經過,提婆達多暗中由山頂推下一塊大石頭,想擊害釋尊,爲宮毗羅所見,連忙用金剛杵迎擊,巨石便即粉碎,僅一小塊落在佛趾上,微微破皮出血。由此一例,可見它對佛法的忠誠! 2「伐折羅大將」(金剛), 3「迷企羅大將」(金帶),4「安底羅大將」(破空山), 5「頞倪羅大將」(沈香),6「珊底羅大將」(螺發),7「因達羅大將」(主),8「波夷羅大將」(鯨),9「摩虎羅大將(蟒蛇),10「真達羅大將」(一角),11「招杜羅大將」(嚴熾),12「毗羯羅大將」(工藝善巧)。 [P189]

  「此十二」位「藥叉大將,一一」各統攝「有七千藥叉」「爲眷屬」,他們都來參加法會。據藥師儀軌說:一年十二月,每天十二時辰,由每一藥叉大將輪值守護。然另有更深的意義,即藥師如來成就了十二大願,因有十二藥叉大將,每一藥叉爲每一大願的象征;也可以說,十二藥叉即等于藥師如來的化身,以現藥叉身而推行佛法。佛現佛相,是解脫相;現菩薩相,是慈悲相;現金剛、藥叉相,表示威嚴勇猛,能降服一般剛強難調的衆生,及能摧毀一切邪魔外道。所以金剛、藥叉的形像,總是豎眉怒目,顯出凶猛可怕的樣子。

  十二藥叉大將各領七千眷屬,「同時舉聲」向佛宣誓說:「世尊!我」們「今」天能夠「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便「不」再感「有惡趣」的恐「怖」了。聞佛名號,一面是宿植善根,一面要承佛威力加被,否則是聽不到的。藥師如來有無量功德,無邊行願,祗要一聞其名號,即可罪障冰除,福慧增長,所以藥叉們聞了藥師聖號,便沒有再生 [P190] 惡趣的恐怖了。藥叉屬鬼趣所攝,盡管福報大,力量強,但到底離不了惡趣(鬼爲叁途之一),仍然要感受惡趣的苦痛;今聞佛聖號,不但身心安甯不複恐怖,且得于佛前發願護持佛法,培植善根,來生解脫惡趣。像在黑暗中摸索而恐懼的孩子,祗要聽到母親的音聲,一切恐懼心理便可解除,而能勇往直前,奔向光明的坦途。藥叉聽到藥師如來的聖號,蒙受佛力加被,佛光惠照,頓息惡趣的恐怖,此恩德是多麼深厚呢!藥叉神將爲了表示報答佛恩,故禀告佛說:「我等相率,皆同一」條「心」,自今而後,「至盡形」壽而死,「歸」依「佛法僧叁寶」,並且發「誓」,要「荷負一切有情,爲作」種種「義利」,令其脫離苦厄,「饒益安樂」。受了佛的慈濟,知道佛法的好處,而發心歸依叁寶,利濟有情,這原是應該的。可是我們人類,有的比藥叉還不如,聽聞如來的勝法,得到佛法的好處,而卻不能發菩提心,利樂衆生,甚至皈依叁寶,也不能切實辦到;人而不如鬼趣的藥叉,說來是夠慚愧的!藥叉發心護持佛法,利益衆生,並不是在佛前說說而已,而且在行 [P191] 動上要有所表現,所以說:「隨于何等村」莊、「城」市、「國」都、縣「邑」,甚至「空閑」的樹「林中」,「若有流布此」藥師「經,或複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或設種種供具,「恭敬供養」藥師如來,…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成佛之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