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掉一大部分。为什么呢?因为抉择到器情万法都只是当下一刹那的显现,过去、未来的法像石女儿一样,而这一刹那的显现也是刹那就灭了,到这里再迈进一步证到这一刹那空,无边的二取山峰顿时就消失了,留下来只是平等一味的法性。
所以,为什么最初一步要落在刹那性上?就是因为我们的心识太粗、太沉重,无法一下子趣入空性,这就要有巧妙的过渡方法,首先抉择刹那性就非常巧妙。当你抉择到一切色法、心法只是一个刹那的显现时,问题就变得非常简明、轻松了,无边的诸法顿时减到只有当下的一刹那,能把这一刹那空了,万法顿时就空了。所以,这个刹那性就是趣入空性最佳的跳板,从这里起跳,轻而易举就可以趣入胜义。
抉择无常时,我们要力求具体、细致,一类一类的现象在心里以理推导,确认它是刹那灭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就像建造一座大厦需要一块块砖垒起来一样,我们只有在一个个具体的事物上作观,从这里进入,才能让无常的见解日益稳固、明显、深刻,舍此一路,没有其它办法。
这里有两种方式,一种只是笼统地知道器情万法是刹那性,但自己没做过具体的观察,心里没有深刻的体认,在碰到具体的事物时,根本不知道这是刹那灭的。这样理和事就脱离开了,本来无常是有为法的法性,应该在万事万物上见到,如果万事万物上抉择不到无常,单单只是一种抽象的无常概念,这就有很大的偏差。因为无常只在具体的事物上体现,离开事,哪里有单独的无常呢?一般人口中说无常,落实到自己的身心世界上哪一样也观察不到、运用不来,造成这种中空的现象,就是因为没有扎扎实实地用功观察。
另一种方式是注重基本功,对一类一类的事相都以理观察而确认到它的刹那性,由于思维缘着具体的根身、器界、心、心所把它想透了,所以遇到具体的人、事、物时,就都有能力作无常想,综合起来会对诸行无常引发没有人能夺走的定解。
所以这两种方式很不一样,一种是大而空的,大而笼统的;一种是细而实的,能渗透一切的。
很多人碰到具体的事情,心里根本不反应这是刹那灭的,面对一张桌子、一个人、一座山,一点刹那性也感觉不到。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用思维想透它,真正想透了,临时就用得起,心里会很有把握,而且思维越用越熟,越熟越有力量。这就像打拳,经过实战练习的人和花拳绣腿根本不一样,他是真刀真枪和很多人较量过,所以临场实战的能力很强,一上场就能用出来,而且能克敌致胜。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净心引导》中这样说:“对于一切器情世界所具有的形成之后坏灭的相状,外界四季迁变,内有情由少至死的变化,从高至低、由盛而衰、由乐至苦等,凡是自他所见所闻的种种法,一切诸行犹如闪电、水泡、浮云般迁变的现象,乃至尚未对此生起明确的定解,就要持续不断地观修。”里面对观修无常的方法、修量和观修要具体化、要持续不断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交待。而在观修之前,最重要的就是通达细无常的法义,这就要精进地听闻、思维,对我们来说,现在欠缺的是有质有量的思维这一环。
总之,我们需要作具体的观察,通过千百次的努力观察来引生无常的定解,这样才可能把无常观贯彻到方方面面,由此彻底掀翻常执,改变自己的思想、行为。这样,见一张桌子,就知道桌子是刹那性;面对一个人,就知道人是刹那性;坐一辆车,就知道车是刹那性……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没有不是刹那性的。我们学习诸行无常,按这样由听闻转入思维、由思维转入修习,就会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
以下开始抉择器世界安住时的刹那无常:
【如此正安住时(器世界万物在同类相续安住的期间),也可见有外界四大种和色等五义由缘而增、减的变异(“由缘而增减”,缘指俱有缘,增、减是变异,比如因季节关系,水位上升和下降是增减的变异。);由宿业力造成环境的变异(“宿业力”:从心上说,是指同类习气的积聚。);如是,人作挖掘、焚烧等业;火等为其它大种损害;历时长久而变异;由心转变,诸外境义也如是转变,如同获得三摩地的行境等(这是讲“境随心转”,随着内心习气变得清净或不清净,外境五义也相应地转变。“三摩地的行境”是比喻,以十遍处为例,十遍处是指一切处观四大、青黄赤白、空无边际及识无边际,比如依靠禅定的力量,以水大为所缘,周遍一切时间、方所都能呈现水的显现。“等”字包括修白骨观等。),由此成立是刹那无常。(“由此”就是由有最后坏灭和安住时的种种变异。)】
分七方面抉择:
1、观察四大的变异,抉择刹那性
“四大种”指构成器世界的基本元素——地水火风,万事万物都是由这四种元素构成,所以叫做大种。
我们原先认为地水火风是常住或暂时常住的现象。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我们必须抉择到地水火风只是一刹那缘起生的现象,由此深入,才知道地是虚假的,和梦中的地一样,只是心前显了一下地的相,一刹那就消失了,所以并没有真实的体性。其它水、火、风也是如此。
抉择刹那性的方法:首先观察这个法有变异,然后推导,它若是常住,则是前后一体,最初不变终不可变,现在变了,说明不是常住而是刹那灭的。总之,有变异的法就是刹那灭的法,有变异和刹那灭是一个意思。
(1)抉择水
观察一:江河里的水, ,干旱时,水量减少,水位降低;雨水多时,江水暴涨,水位上升,水有增减的缘故,水是刹那灭的自性,因为如果水是常住,则不会有任何增减。
观察二:在我们的感觉里,长江在时间上是前后一体的,这就是常执。现在要破除这种执著,就要抉择到长江只是当下一刹那的一幕假像。
以理破除常住的长江:比如汛期来时,一夜之间,长江水位上升了三十分米,如果长江是常住的,怎么可能上涨呢?常住的法永远不会有变动。所以,只有承许长江是刹那灭,由刹那刹那迁变的积累,才导致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从江水的流动也可看出长江是刹那性的,滚滚长江奔流直下,江水的位置迅速发生变化,表明长江水是刹那灭的,不然江水常住,永远也不会有空间的位移,这样怎么会出现奔腾的长江呢?比如江中的一个水分子开始在东方,后来移到了西方,如果水分子是常住,它的位置应不会转变,现在位置变了,说明已经不是原来的水分子了。由于有这种变异,就证明水是刹那灭的。
这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水不变,只是水的位置在变,不变的水从此方流到了刹那彼方。另一种认为没有水从此流到彼,只是刹那在显现水的相,第一刹那显现它在前面,第二刹那显现它在后面,第三刹那显现它在更后面,前前后后连起来就生起它流动的错觉。后面的观点才是正确的。总之,我们要体会到,没有常住、没有静止、也没有流动,有的只是一幕幕缘起生的画面,和放电影一样。
抉择到这一点之后,再看千江万河,水量有增减,水位有变异,因此都是刹那性。
观察三:用手摇一碗水,水马上动荡,证明水是刹那灭的。如果水是常住,无论怎样摇晃也不会动荡。或者用火烧水,水在壶中沸腾,证明水是刹那性。
(2)抉择火
比如烧火,有柴时,火就燃烧;柴烧完,火就熄灭;柴多,火就旺;柴少,火就小。火的画面在不断转换,证明火是刹那灭的体性。实际上,没有常住的火,有的只是由柴、空气等因缘显现的一幕幕火的画面,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
(3)抉择风
观察一:风是动转的体性,没有静止不动的风,由风的体性证明风是刹那性,不然常住的风怎么能动转呢?
观察二:比如,风从南刮到北,风的画面在不断转换,如果风不转换,能感觉到风在飘动吗?由风的吹动证明它是刹那灭的显现。
观察三:风力有变异,风越刮越大或者逐渐变小,这是风力在转变,证明风是刹那灭的。
总之,风不是常住的法,它只是因缘和合显现的一幕幕风的画面,显现的当时只是一刹那。
地的刹那性不另作抉择,后面讲其它方面时会多次以地大作比喻。
2、观察五义的变异,抉择刹那性
“五义”指色声香味触五方面的意义,一个物体上的意义无非是这五种。比如一块面包,细致地观察,它所具有的意义就是五方面,面包的颜色、形状是色义;有面包粒子振动的声波是声义(只不过超出人类所能感知的频率范围);面包的香气是香义;放在口里咀嚼,有味道,是味义;有柔软的触感,是触义。
我们把器世界的物体从相状上分类成色声香味触五义,把五义都抉择为刹那性,由五义合成的器世界就全体都是刹那性。这种抉择方法是先把总体分成若干个侧面,把每个侧面都抉择为刹那性后,总体就成立是刹那性。我们遵循这样的思路,对构成器世界的五义分别观察,抉择每一义的刹那性。
(1)抉择色(色即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器世界中,万物的形状和颜色在不断变化,比如草木在春夏秋冬有非常分明的变化,浮云随风不断变换姿态,这都是明显出现了变异。也有很多物体,变化速度非常缓慢,但是逐渐积累下来,会出现形状和颜色的变化,比如一块巨石在大自然中逐渐风化,表明再坚硬的物体也存在变异。总之,在整个器世界当中,找不到一个形状和颜色一点不变化的物体。
从万物的形状、颜色有变异这一点,透露出色是刹那灭的,因为如果颜色或形状不是刹那性,那应该永远保持当初的相状,而不会有任何变化。(比如一种形状,在一段时间中不变,它在这段时间里是前后一体的,既然是前后一体,前面不变,后面就不可能变,所以是永远不变。因此,形状上有变异,就决定形状是刹那灭的。)
这个理很不可思议,虽然没有以现量或者精密仪器见过颜色和形状的刹那性,但是以正理的作用可以断定颜色和形状是刹那灭的。十方三世的任何形色都和梦中的形色一样,只是心…
《四法印讲记 第一法印 诸行无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