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法印講記 第一法印 諸行無常▪P10

  ..續本文上一頁掉一大部分。爲什麼呢?因爲抉擇到器情萬法都只是當下一刹那的顯現,過去、未來的法像石女兒一樣,而這一刹那的顯現也是刹那就滅了,到這裏再邁進一步證到這一刹那空,無邊的二取山峰頓時就消失了,留下來只是平等一味的法性。

  所以,爲什麼最初一步要落在刹那性上?就是因爲我們的心識太粗、太沈重,無法一下子趣入空性,這就要有巧妙的過渡方法,首先抉擇刹那性就非常巧妙。當你抉擇到一切色法、心法只是一個刹那的顯現時,問題就變得非常簡明、輕松了,無邊的諸法頓時減到只有當下的一刹那,能把這一刹那空了,萬法頓時就空了。所以,這個刹那性就是趣入空性最佳的跳板,從這裏起跳,輕而易舉就可以趣入勝義。

  抉擇無常時,我們要力求具體、細致,一類一類的現象在心裏以理推導,確認它是刹那滅的。爲什麼要這樣做呢?這就像建造一座大廈需要一塊塊磚壘起來一樣,我們只有在一個個具體的事物上作觀,從這裏進入,才能讓無常的見解日益穩固、明顯、深刻,舍此一路,沒有其它辦法。

  這裏有兩種方式,一種只是籠統地知道器情萬法是刹那性,但自己沒做過具體的觀察,心裏沒有深刻的體認,在碰到具體的事物時,根本不知道這是刹那滅的。這樣理和事就脫離開了,本來無常是有爲法的法性,應該在萬事萬物上見到,如果萬事萬物上抉擇不到無常,單單只是一種抽象的無常概念,這就有很大的偏差。因爲無常只在具體的事物上體現,離開事,哪裏有單獨的無常呢?一般人口中說無常,落實到自己的身心世界上哪一樣也觀察不到、運用不來,造成這種中空的現象,就是因爲沒有紮紮實實地用功觀察。

  另一種方式是注重基本功,對一類一類的事相都以理觀察而確認到它的刹那性,由于思維緣著具體的根身、器界、心、心所把它想透了,所以遇到具體的人、事、物時,就都有能力作無常想,綜合起來會對諸行無常引發沒有人能奪走的定解。

  所以這兩種方式很不一樣,一種是大而空的,大而籠統的;一種是細而實的,能滲透一切的。

  很多人碰到具體的事情,心裏根本不反應這是刹那滅的,面對一張桌子、一個人、一座山,一點刹那性也感覺不到。這是爲什麼?就是因爲沒有用思維想透它,真正想透了,臨時就用得起,心裏會很有把握,而且思維越用越熟,越熟越有力量。這就像打拳,經過實戰練習的人和花拳繡腿根本不一樣,他是真刀真槍和很多人較量過,所以臨場實戰的能力很強,一上場就能用出來,而且能克敵致勝。

  全知麥彭仁波切在《淨心引導》中這樣說:“對于一切器情世界所具有的形成之後壞滅的相狀,外界四季遷變,內有情由少至死的變化,從高至低、由盛而衰、由樂至苦等,凡是自他所見所聞的種種法,一切諸行猶如閃電、水泡、浮雲般遷變的現象,乃至尚未對此生起明確的定解,就要持續不斷地觀修。”裏面對觀修無常的方法、修量和觀修要具體化、要持續不斷等方面,都作了明確的交待。而在觀修之前,最重要的就是通達細無常的法義,這就要精進地聽聞、思維,對我們來說,現在欠缺的是有質有量的思維這一環。

  總之,我們需要作具體的觀察,通過千百次的努力觀察來引生無常的定解,這樣才可能把無常觀貫徹到方方面面,由此徹底掀翻常執,改變自己的思想、行爲。這樣,見一張桌子,就知道桌子是刹那性;面對一個人,就知道人是刹那性;坐一輛車,就知道車是刹那性……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沒有不是刹那性的。我們學習諸行無常,按這樣由聽聞轉入思維、由思維轉入修習,就會得到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

  以下開始抉擇器世界安住時的刹那無常:

  【如此正安住時(器世界萬物在同類相續安住的期間),也可見有外界四大種和色等五義由緣而增、減的變異(“由緣而增減”,緣指俱有緣,增、減是變異,比如因季節關系,水位上升和下降是增減的變異。);由宿業力造成環境的變異(“宿業力”:從心上說,是指同類習氣的積聚。);如是,人作挖掘、焚燒等業;火等爲其它大種損害;曆時長久而變異;由心轉變,諸外境義也如是轉變,如同獲得叁摩地的行境等(這是講“境隨心轉”,隨著內心習氣變得清淨或不清淨,外境五義也相應地轉變。“叁摩地的行境”是比喻,以十遍處爲例,十遍處是指一切處觀四大、青黃赤白、空無邊際及識無邊際,比如依靠禅定的力量,以水大爲所緣,周遍一切時間、方所都能呈現水的顯現。“等”字包括修白骨觀等。),由此成立是刹那無常。(“由此”就是由有最後壞滅和安住時的種種變異。)】

  分七方面抉擇:

  1、觀察四大的變異,抉擇刹那性

  “四大種”指構成器世界的基本元素——地水火風,萬事萬物都是由這四種元素構成,所以叫做大種。

  我們原先認爲地水火風是常住或暫時常住的現象。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我們必須抉擇到地水火風只是一刹那緣起生的現象,由此深入,才知道地是虛假的,和夢中的地一樣,只是心前顯了一下地的相,一刹那就消失了,所以並沒有真實的體性。其它水、火、風也是如此。

  抉擇刹那性的方法:首先觀察這個法有變異,然後推導,它若是常住,則是前後一體,最初不變終不可變,現在變了,說明不是常住而是刹那滅的。總之,有變異的法就是刹那滅的法,有變異和刹那滅是一個意思。

  (1)抉擇水

  觀察一:江河裏的水, ,幹旱時,水量減少,水位降低;雨水多時,江水暴漲,水位上升,水有增減的緣故,水是刹那滅的自性,因爲如果水是常住,則不會有任何增減。

  觀察二:在我們的感覺裏,長江在時間上是前後一體的,這就是常執。現在要破除這種執著,就要抉擇到長江只是當下一刹那的一幕假像。

  以理破除常住的長江:比如汛期來時,一夜之間,長江水位上升了叁十分米,如果長江是常住的,怎麼可能上漲呢?常住的法永遠不會有變動。所以,只有承許長江是刹那滅,由刹那刹那遷變的積累,才導致一段時間之後出現了顯著的變化。

  從江水的流動也可看出長江是刹那性的,滾滾長江奔流直下,江水的位置迅速發生變化,表明長江水是刹那滅的,不然江水常住,永遠也不會有空間的位移,這樣怎麼會出現奔騰的長江呢?比如江中的一個水分子開始在東方,後來移到了西方,如果水分子是常住,它的位置應不會轉變,現在位置變了,說明已經不是原來的水分子了。由于有這種變異,就證明水是刹那滅的。

  這裏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爲:水不變,只是水的位置在變,不變的水從此方流到了刹那彼方。另一種認爲沒有水從此流到彼,只是刹那在顯現水的相,第一刹那顯現它在前面,第二刹那顯現它在後面,第叁刹那顯現它在更後面,前前後後連起來就生起它流動的錯覺。後面的觀點才是正確的。總之,我們要體會到,沒有常住、沒有靜止、也沒有流動,有的只是一幕幕緣起生的畫面,和放電影一樣。

  抉擇到這一點之後,再看千江萬河,水量有增減,水位有變異,因此都是刹那性。

  觀察叁:用手搖一碗水,水馬上動蕩,證明水是刹那滅的。如果水是常住,無論怎樣搖晃也不會動蕩。或者用火燒水,水在壺中沸騰,證明水是刹那性。

  (2)抉擇火

  比如燒火,有柴時,火就燃燒;柴燒完,火就熄滅;柴多,火就旺;柴少,火就小。火的畫面在不斷轉換,證明火是刹那滅的體性。實際上,沒有常住的火,有的只是由柴、空氣等因緣顯現的一幕幕火的畫面,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

  (3)抉擇風

  觀察一:風是動轉的體性,沒有靜止不動的風,由風的體性證明風是刹那性,不然常住的風怎麼能動轉呢?

  觀察二:比如,風從南刮到北,風的畫面在不斷轉換,如果風不轉換,能感覺到風在飄動嗎?由風的吹動證明它是刹那滅的顯現。

  觀察叁:風力有變異,風越刮越大或者逐漸變小,這是風力在轉變,證明風是刹那滅的。

  總之,風不是常住的法,它只是因緣和合顯現的一幕幕風的畫面,顯現的當時只是一刹那。

  地的刹那性不另作抉擇,後面講其它方面時會多次以地大作比喻。

  2、觀察五義的變異,抉擇刹那性

  “五義”指色聲香味觸五方面的意義,一個物體上的意義無非是這五種。比如一塊面包,細致地觀察,它所具有的意義就是五方面,面包的顔色、形狀是色義;有面包粒子振動的聲波是聲義(只不過超出人類所能感知的頻率範圍);面包的香氣是香義;放在口裏咀嚼,有味道,是味義;有柔軟的觸感,是觸義。

  我們把器世界的物體從相狀上分類成色聲香味觸五義,把五義都抉擇爲刹那性,由五義合成的器世界就全體都是刹那性。這種抉擇方法是先把總體分成若幹個側面,把每個側面都抉擇爲刹那性後,總體就成立是刹那性。我們遵循這樣的思路,對構成器世界的五義分別觀察,抉擇每一義的刹那性。

  (1)抉擇色(色即物體的形狀和顔色)

  器世界中,萬物的形狀和顔色在不斷變化,比如草木在春夏秋冬有非常分明的變化,浮雲隨風不斷變換姿態,這都是明顯出現了變異。也有很多物體,變化速度非常緩慢,但是逐漸積累下來,會出現形狀和顔色的變化,比如一塊巨石在大自然中逐漸風化,表明再堅硬的物體也存在變異。總之,在整個器世界當中,找不到一個形狀和顔色一點不變化的物體。

  從萬物的形狀、顔色有變異這一點,透露出色是刹那滅的,因爲如果顔色或形狀不是刹那性,那應該永遠保持當初的相狀,而不會有任何變化。(比如一種形狀,在一段時間中不變,它在這段時間裏是前後一體的,既然是前後一體,前面不變,後面就不可能變,所以是永遠不變。因此,形狀上有變異,就決定形狀是刹那滅的。)

  這個理很不可思議,雖然沒有以現量或者精密儀器見過顔色和形狀的刹那性,但是以正理的作用可以斷定顔色和形狀是刹那滅的。十方叁世的任何形色都和夢中的形色一樣,只是心…

《四法印講記 第一法印 諸行無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