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法印講記 第一法印 諸行無常▪P11

  ..續本文上一頁識前顯現的刹那生滅的影像。

  (2)抉擇聲

  聲音的變化最爲顯著。我們聽到的聲音都是高低起伏,有種種聲調、強度、旋律上的變化,這表明聲音是刹那滅的法,如果聲音不是刹那性,那就永遠是第一刹那的聲音,聽不到一點不同的東西,照這樣聽不到聲音的起伏、聽不到一句話的意義或者一首樂曲的旋律。

  觀察一:比如聽交響樂,時而高昂、時而低沈、時而激烈、時而平緩,這樣的旋律實際是第六意識把多個刹那的聲音連起來所造成的錯覺。如果聲音不是刹那性,那就永遠不變,決定産生不了波動感。

  觀察二:我們說話,下至說一句話都需要由刹那性才能建立。如果聲音不是刹那性,那說第一個字就永遠是第一個字,不會聽到後面的字;說第一個音節,就永遠是第一個音節,不會聽到後面的音節。事實上我們聽到一整句的語言,這說明聲音是刹那性的,也就是由內心的作意、發音器官等因緣和合,刹那刹那顯現不同的聲音,第六意識把前前後後的聲音聯系起來,而聽到了一整句的語言。

  觀察叁:我們口裏發“阿”的聲音,能聽到聲音越來越大,如果聲音不是刹那滅,怎麼會一點點變大呢?聲音不是刹那滅,就永遠是固定的一種相,不會有增強和減弱。

  又比如新年敲鍾,鍾聲漸漸宏大,然後又漸漸變小,最後消失。從鍾聲有轉變,就知道鍾聲是刹那滅的,不然絕不會變大或變小。

  進一步要明白,只有當下一刹那的聲音呈現,前面的聲音消失了,後面的聲音還沒有生起,如果意識不把前後的聲音連起來,就只有當下一刹那的聲音顯現,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了。

  (3)抉擇香

  我們用鼻子嗅香時,發現香氣有濃淡、種類等方面的變異。比如先聞到濃郁的芳香,後來芳香漸漸散去,又傳來刺鼻的臭氣,過後臭氣也消失了,所以香是有變異的。由香有變異,就一定是刹那性。不然,香不是刹那滅,就永遠只是最初的相狀,而不會有任何改變。

  進一步,當下只有一刹那的香在顯現,除此之外,前前後後的香像石女兒一樣根本沒有。所以香只是刹那性的影像,如同夢中的香。

  (4)抉擇味

  觀察一:口裏咬一根辣椒,開始時辣味不明顯,很快辣味就強烈起來,可見辣味已經轉變了。由辣味有變異,就一定是刹那性。

  進一步,辣味是所作的法,是由辣椒、舌根、唾液等因緣和合而造成的,所以辣味只是緣起生的現象。正當顯現時,沒有過去和未來法,只是當下一刹那的辣味。

  觀察二:比如蘋果沒成熟時,味道是酸的;成熟時,味道變成了甜味。如果蘋果的味塵不是刹那滅的,那蘋果就永遠是酸味,不可能變甜。

  總之,一切物體的味塵都是刹那滅的體性。

  (5)抉擇觸

  冷、熱、軟、硬、光滑、粗糙都是觸。我們稍微留心,就能發現物體的觸塵在不斷發生變化。比如,剛出籠的饅頭,柔軟燙手,放上幾天之後,變得又冷又硬。饅頭從熱變冷、從軟變硬,表明觸是刹那滅的,如果不是刹那滅,那軟饅頭就永遠是軟的,不可能變硬。或者我們穿的衣服,最開始很光滑,穿久了就變得粗糙,從這一點證明衣服的觸塵是刹那滅的,因爲如果衣服的觸塵不是刹那滅,那就永遠保持原狀,而不會有任何改變。

  綜上分析,色聲香味觸五義都是刹那滅的法,合起來,由五義組成的器世界就全體是刹那滅的體性,正當顯現時只是一個刹那的影像。

  3、觀察宿業造成的環境變異,抉擇刹那性

  觀察點是由業力因緣造成了哪些環境方面的變異,就是以業力關系導致在環境的哪方面出現了前後的差異。找到哪方面有變異,就說明這方面是刹那滅的現象。方方面面綜合起來,會知道器世界全體是刹那滅的體性。再由刹那滅就知道刹那刹那是他體,排除掉過去和未來的刹那,就只剩下當下一刹那的顯現,由此就知道器世界和銀幕上的畫面一樣。

  觀察一:春天的土地,經過農民的耕耘,會長出很好的莊稼,不耕耘就長不出任何莊稼。這個例子中,環境是土壤,業是耕耘,由這種業造成了土壤的變異,就是由不能生長莊稼變得能生長莊稼。

  由土壤有變異,就推出土壤一定是刹那滅的法。因爲如果土壤不是刹那滅,那土壤就是常住的法,不論農民如何勞作,也不可能改變它的品質。所以,土壤一定是刹那滅的。

  知道了刹那滅之後,再觀察,土壤前一刹那生了又滅,後一刹那也是生了又滅,刹那刹那都是他體法,這樣當下排除掉前後的刹那,就只剩下當下一刹那的顯現,而且現了就滅,所以現實中的土壤就像銀幕上的土壤一樣。

  這只是人間幾個月由業力所造成的變異現象,以小見大、以近見遠,會發現業力在方方面面造成環境的改變,也就在在表明環境只是刹那滅的現象。

  觀察二:在業感緣起中,說了十種惡業怎樣造成器世界的染汙,又說了十種善業怎樣使器世界變得美好。比如,邪見業力讓地上的寶藏逐漸消失;邪淫業力讓環境變得染汙;由善業力,五谷的色、香、味變得圓滿,即使下劣物質也顯現成珍貴之物……從這些變異方面,可以推出環境是刹那滅的法,因爲環境若不是刹那滅的法,就是常住法,這樣再怎樣造業也不能使它改變。相反,環境是刹那滅的法,才會由衆生業力的作用,而一步步地演變。

  比如,曆史書上講,萬年前的水味像乳酪那樣醇厚,今天的水則發展到不能直接喝了,即使經過淨化的純淨水也是淡淡的,沒什麼味道。如果水味是刹那滅的,那就只會永遠保持原態,不會出現前後懸殊的差異。

  又比如,就在二十年前,我們吃的蔬菜、瓜果、魚肉,都感覺味道很濃、很有營養,吃了很有氣力,現在吃什麼都沒有從前那樣的感覺,味道、營養降低了很多。這也說明生態環境是刹那性。

  古印度有位叫耆婆的醫聖,他在世時還有一種藥王樹,能照見人的肺腑,到了中國明朝,上品的人參多數有形,價格也不很高,到清朝時,價格提高了四五倍,人參的形色、味道卻不如以前。按這樣觀察,業力確實造成了環境的變異,證明環境是刹那滅的顯現。

  4、觀察人爲造成的環境變異,抉擇刹那性

  觀察點:由人類的工作對環境造成了哪些變異,由此抉擇環境是刹那滅的體性。

  人爲造成的環境變異處處可見,比如在我們周遭,有開鑿隧道、建築大壩、鋪設高速公路、建造地鐵、建造高樓、開通運河、人工降雨等等。尤其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在短時間內讓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切都在宣說無常法,尤其在今天,只要有一雙慧眼,了解無常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容易。

  觀察一:用鎬挖地,泥土從地下移到地上,這是一種變異——泥土位置的變異,前面在地下,後來移到地上。泥土的位置變了,說明舊泥土滅了,變成了新泥土。

  “有變異故”推出泥土是刹那滅的法,因爲如果泥土不是刹那滅,那麼它在地下就永遠在地下,不會有任何位置的改變。現在見到泥土的位置變化了,證明泥土是刹那滅的。

  再看泥土是刹那滅的法,前一刹那生了就滅,後一刹那也生了就滅,前前後後都是他體,所以在當下正顯現泥土時,沒有前後,只有當下一刹那的泥土,而且它剛一顯現就壞滅了,所以和空中的浮雲一樣。

  觀察二:能由挖泥推出泥是刹那性,舉一反叁,就可以推出一座城市是刹那性。比如上海是一座刹那滅的城市。爲什麼呢?因爲一百多年前,這裏只是東海邊上的漁村,今天的上海完全是由人工建造的,一條條街道 、一座座高樓、四通八達的立交橋、地鐵、機場、水底隧道、公園、廣場、港口,一切都是人類後來的創作。原先的漁村不見了,換成了大都市,這就是前後不同的變異,有變異就是刹那滅的法。

  這樣講還有點籠統。應該再具體化,比如思維一座高樓,原來是一塊平地,後來由一塊塊磚堆積成了高樓。這些磚從工廠拉到這裏,再由工人砌起來,每塊磚都有位移,所以都有變異,都是刹那滅的。除了磚之外,其它材料也是如此。所以整座樓是刹那滅的法,像一朵浮雲浮現在虛空中。

  展開來,上海所有的高樓、街道、廣場,都是由一塊塊磚、一片片玻璃、一盞盞燈、一種種建築材料組合起來的。這些都是當初用車運來,前面在工廠裏,後來移到城市中,再由工人建起來的。這些材料有空間逐步的位移,而有了位移,就是前面的法滅了,新的法生起了。由此就知道,所有的建築材料都是刹那滅的,由建築材料組成的上海城也就是一座刹那生滅的城市。

  總之,按這樣實際作觀察。除了從空間位置上找到變異外,還可以從物體狀態方面觀察,比如這些建築材料是原來沒有的,後來由工廠的加工而製成,這也說明這些材料是刹那滅的。或者,上海每天都在發生新的變化,由于有變異,就知道上海城是刹那滅的法。

  觀察到量時就會相信,哪怕再大、再現代化的城市也不是穩固存在的事物,不僅沒有永恒的城市,而且沒有下至兩個刹那安住的城市。這是我們認識上的一大飛躍。原先在我們眼裏,城市是一種穩固存在的事物,現在抉擇到城市是刹那性,前刹那的城市生了就滅,後刹那的城市也是生了就滅,前前後後的刹那是他體關系,這樣,在顯現當下的城市時,沒有前後,只有這當下一刹那的顯現,而且它現了一下就滅了,這不是像閃電一樣的法嗎?全上海的建築物不就是虛空中的一朵朵浮雲嗎?還有常住的上海嗎?這樣的大城市只是一幕幕緣起生的假像,和海市蜃樓有什麼兩樣呢?

  所以不要以爲有實體的城市前後一直常存著,這是不可能有的。懂了之後,就常常觀照,比如站在一座高樓前,就要提醒自己:這座高樓是刹那性的,它不是時空中穩固的存在,它像銀幕上的高樓一樣,只是刹那生滅的影像。既然是刹那性,當下就只有這一刹那,而且它第二刹那就滅了,所以這座高樓像水泡一樣虛浮。像這樣,運用刹那性這把無堅不摧的大鐵錘就可以砸碎一切常執的妄相。

  5、觀察四大相克,抉擇刹那滅

  觀察點是四大中一大如何損害另一…

《四法印講記 第一法印 諸行無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