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试谈圭峰宗密与《圆觉经》之因缘(释耀云)

  试谈圭峰宗密与《圆觉经》之因缘

  编辑:释耀云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圆觉经》〔1〕对中国佛教华严宗、天台宗、禅宗、密宗等宗派都有很大影响。历代大德对其多有注疏,而其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他关于《圆觉经》的注释现存的就多达五种七十三卷之多,其为宗密大师穷毕生之力所弘之经典。本文从宗密大师所处之时代背景,《圆觉经》简介及宗密大师生平三个方面来探讨分析宗密大师与《圆觉经》之间的因缘,以冀窥得《圆觉经》之殊胜与宗密大师于弘扬《圆觉经》方面所作的贡献。

  关键词:圆觉经宗密因缘华严宗禅宗

  作者简介:释耀云,闽南佛学院2009年本科毕业生。

  佛教传入中土之后,佛经翻译不断,至唐代达顶峰。此时,中土佛教渐渐形成了八大宗派,其中高僧辈出,弘宗演教者不胜枚举。在此八宗各显其风采之际,有一位大师以华严圆融之理遍摄八宗,又引禅入教,使之教行双备,而被华严宗与禅宗学人共同奉为祖师。他就是圭峰宗密大师,华严宗五祖、禅宗南宗菏泽神会禅师门下四传弟子。大师生平著述良多,但其中关于《圆觉经》的著述就多达五种七十三卷之多。那么,究竟是何因缘使大师对此经如此推崇,而终生力弘此经呢?本文拟就此问题做粗浅的探讨。

  一、 宗密大师所处之时代背景

  宗密大师生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圆寂于唐武宗会昌元年(841)。此时已属晚唐时期,唐朝经过安史之乱之后,元气大伤,已不复盛唐之气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繁荣已一去不复返,各地藩镇割据越来越厉害,百姓饱受离乱之苦,投身佛门者日众,且良莠不齐。一方面朝廷国库日渐空乏,另一方面寺院经济却日益膨胀,此时一场大风暴正在酝酿之中。佛门中八宗异彩纷呈,安史之乱虽对佛门有所影响,但未动及佛教的根本,反而促使更多的人材流入佛门,宗密大师就是其中之一。佛门八宗于晚唐已大致建立起各自完善的体系,八宗判教思想各不相同,难以调和。面对这一局面,宗密大师继承了华严宗法藏大师的判教思想,以华严圆融之理统摄诸宗,并提倡禅教一致,《圆觉经》就恰恰为此提供了教理的依据。于是,弘扬《圆觉经》也就成为宗密大师弘法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圆觉经》的传译、弘扬及

  经文简介

  (一)《圆觉经》的传译

  《圆觉经》全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共一卷,收在《大正藏》第17册,为唐代罽宾国沙门佛陀多罗所译。是唐、宋、明以来教禅各宗盛行讲习的一部大乘经典。本经翻译的具体年代,据宗密大师的《圆觉经大疏钞》〔2〕(下略称《大疏钞》)中说是在贞观二十一年(647),《宋高僧传》〔3〕卷二中记载为长寿二年(693),而《开元释教录》中却是存疑:“沙门佛陀多罗,唐云觉救,北印度罽宾国人也,于东都白马寺译《大方广圆觉了义经》一部,此经近出,不委何年。”〔4〕《续古今图记》、《真元新定释教录》卷十二也同此记载,认为此经译出的年月有疑问。古来大德虽对此经的翻译记载多有存疑,但都笃信其真诠不谬。

  (二)《圆觉经》的弘扬与注疏

  现在已知的在宗密大师之前的注疏有四家:即唐京报国寺惟悫法师《疏》四卷;荐福寺坚志法师《疏》四卷;先天寺悟实法师《疏》二卷;北京海藏寺道诠法师《疏》三卷。而且唐时在江淮一带也有注疏流行,但未留名。唐代对《圆觉经》弘传最力者,莫过于宗密大师。大师著有《圆觉经大疏》〔5〕十二卷、《大疏钞》二十六卷、《略疏》四卷、《略疏钞》〔6〕十二卷、《大疏科》〔7〕三卷、《道场修证仪》〔8〕十八卷,还有《圆觉经礼忏略本》四卷、《圆觉道场六时礼》一卷等共八种八十卷。现存五种七十三卷。

  宗密大师之后,宋代疏释有杭州慧因寺净源法师,据宗密大师的《道场修证仪》删定《圆觉经略本道场修证仪》一卷、毗陵华严寺观复法师撰《圆觉经钞辨疑误》二卷、西蜀龙翔寺复庵道辉禅师撰《圆觉经类解》八卷、宋孝宗撰《御注圆觉经》、毗陵华严寺清远法师著《圆觉经疏钞随文类解》十二卷、龙江章江禅院如山法师撰《圆觉经略疏序注》一卷、大轲法师撰《乐性乐》二卷、德素法师撰《玄议》二卷、法圆法师撰《经解》二卷、道璘法师撰《地位章》、《三观抉宗息非》一卷等(均见《义天录》)、秀州竹庵可观法师撰《圆觉手鉴》一卷、澄觉神焕法师撰《疏》二卷、景德寺居式法师撰《疏》四卷、慈宝妙云法师撰《直解》三卷、柏庭善月法师撰《略解》一卷(见《佛祖统记》卷十四-十八)、苕水古云元粹据宗密大师《疏钞》撰《集注》二卷、台州崇善教寺智聪法师撰《心镜》六卷、居士周琪撰《夹颂集解讲义》十二卷。

  明清之际的注疏有:武林陆通律寺寂正撰《要解》一卷、憨山德清撰《直解》二卷、二楞庵通润法师撰《近释》六卷、居士焦竑撰《精解译林》二卷、罗峰弘丽法师撰《句释正白》六卷、通润法师撰《折义疏》六卷、净挺法师撰《圆觉连珠》一卷。

  日本的注疏有:东大寺实撰《圆觉经大疏钞要文》三卷、葛藤著《圆觉经略疏助寥钞》七卷、凤潭著《圆觉经集注日本诀》五卷、光谦著《圆觉经集注俗谈》二卷、宜誉义海《圆觉经略疏闻书》四卷、普寂著《圆觉经义疏》二卷、敬雄著《圆觉经集注游刃钞》一卷、随慧著《圆觉经集注闻誌》三卷、昙空著《圆觉经助读》一卷、裕察本阿著《圆觉革讲录》二卷、南都出欤著《圆觉十问答》一卷、《圆觉经採要钞》二卷、《圆觉经闻罔殆钞》二卷。

  而在朝鲜半岛,据《义天录》之现行录所载,在当时(1090)尚传存有坚志法师的《疏》,以及宗密大师、净源法师、大轲法师、德素法师、法圆法师、善聪法师、仲希法师、道璘法师等人的疏著,其中以宗密大师的《疏钞》流传最广。同时此经在日本禅教间也盛行传持,著名的注疏有上面提及的凤潭的《集注日本诀》、普寂的《义疏》,以及大内青峦的《计义》和汤次了荣的《研究》等。

  由上可知,《圆觉经》译出之后广为流传,而其中弘扬《圆觉经》最力者莫过于宗密大师。大师之注解不仅卷帙众多,而且文义精朗。当时的宰相(官为尚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有名的大居士裴休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9〕中赞叹道:

  其叙教也圆,其见法也彻,其释义也端如析薪,其入观也明若秉烛,其辞也极于理而已,不虚骋,其文也抉于教而已,不苟饰,不以其所长病人,故无排斥之说,不以其未至盖人,故无胸臆之论。

  正因如此,宗密大师之疏一出,在他之前的诸家疏注均晦而无传(见清远《圆觉经略疏钞随文要解》),可见大师注疏之妙。而唐以后诸家注疏也多以宗密大师之疏钞为依凭之要籍。宋代潼川居简在《圆觉集注》一书的序中说道:“圭峰发明此经,造《疏》数万言……由唐至今,广略并行,西南学徒,家有其书,于戏盛哉。”由此可见大师注疏流传之盛。

  (三)《圆觉经》内容简介

  《圆觉经》现存的版本有:《碛砂藏》本、《龙藏》本、《频伽藏》本、《大正藏》本和金陵刻经处本。而其中以金陵刻经处本为最佳,本文就以金陵本为所依之本。

  此经的主要内容是说“如来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主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而文殊师利等十二位大菩萨共同入于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十二位大菩萨依次代众生向佛陀祈问,佛由是为大菩萨们开示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

  经典皆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今据此三分简介此经内容。

  1.序分:叙述佛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所现净土有文殊师利等十二位萨菩萨为上首的十万位大菩萨众皆入此三昧如来平等法会。

  2.正宗分:此分叙说佛因文殊师利等十二位大菩萨次第祈请,而依次宣说圆觉的义理及观行,其中据每一位菩萨之祈请及佛之回答分为十二章。每章先以长行问答,次以偈颂重宣其义。下面分列诸章要义,以窥经义之一斑:

  (1)《文殊章》,此为全经宗趣所在,因文殊师利为七佛之师,在此代众生祈问。故佛宣说大陀罗尼——圆觉法门,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显示佛菩萨的因行果相都不外乎修证本有的圆觉之理。

  (2)《普贤章》,开示圆觉境界的修行方便,须远离一切幻妄境界,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3)《普眼章》,开示修习圆觉,应以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奢摩他行,坚持净戒,宴坐净观身心如幻,垢秽不已,人法皆空,乃至幻灭垢除,一切清净,而觉性平等不动。

  (4)《金刚藏章》,宣说圆觉本性平等不坏,众生之轮回心能生轮回见,不能测知如来境界,故应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5)《弥勒章》,宣说爱欲为轮回之根本,一切众生由本贪欲而发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之不等,依事理二障而现浅深。行人应发大愿,求善知识,渐断诸障,证大圆觉。

  (6)《清净慧章》,开示圆觉本性本无取证,但于除灭一切幻灭修证位中,而有凡夫随顺觉性,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如来随顺觉性等诸位差别。

  (7)《威德自在章》,开示修行的方便,依众生根性而有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三种差别。此三法门圆融,即成圆觉。

  (8)《辨音章》,开示单修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一法,乃至或先或后齐修二法,乃至三法齐修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的修行法门。

  (9)《净诸业障章》,宣说觉性本自清净,但因众生从无始以来,妄执我、人、众生、寿命,认颠倒为实我,妄生瞋爱,生妄业道,不能入于清净觉海。

  (10)《普觉章…

《试谈圭峰宗密与《圆觉经》之因缘(释耀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