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里至提谓城,城北四十余里有波利城。城中各有一窣堵波,高余
三丈。昔者如来初证佛果,起菩提树,方诣鹿园。时二长者遇彼威光,随其行路之资。
遂献麦蜜。世尊为说人天之福,最初得闻五戒十善也。既闻法悔,请所供养,如来遂
授其髪、爪焉。二长者将还本国,请礼敬之仪式。如来以僧伽胝方曡布下,次欎多罗
僧,次僧却崎,又覆钵,竖锡杖,如是次第为窣堵波。二人承命各还其城。拟仪圣旨,
式修崇建,斯则释迦法中,最初窣堵波也。
以上玄奘记载的资料显示,佛塔并不限于由佛陀的身骨或舍利而建造,而出现了佛陀的髪塔与爪塔。引文中的两位长者即提谓(Trapusa)与波利(Bhallika),两人将极具营养的麨蜜(Madhutarpaza)供养佛陀,佛陀为其二人说法归依,两人成为最初的居家信众。两人为表示对佛陀的礼敬,特向佛陀请得髪、爪回到本国建塔供养,成为佛陀的最初塔。
大众部的《摩诃僧祗律》与法藏部的《四分律》对此事也做了报道,建立支提或塔的因缘同玄奘的记载是一致的。部派的律藏中以《十诵律》对髪、爪的建塔及关联事宜的记载最为详尽,同时,最早向佛陀提出乞求髪、爪的是著名居士给孤独长者,他不仅获得佛陀建造髪、爪塔的许可,并就塔的其它构成事项得到佛陀的赞同。《十诵律》卷四十八对此事做了详细记载,其主要事项如下:
1给孤独长者提出佛陀云游弘化,时常渴仰佛陀。
2 佛陀以髪、爪授予给孤独长者。
3 佛陀允许将髪、爪建塔。
4 允许用白色、赤色及黑色涂壁。
5 除男女和合像以外,其它听画。
6 有人供养塔盖,佛陀允许用橛安盖。
7 为塔做户扉,以防止牛等动物进入。
8 允许在塔的周围建造栏杆。
9 塔内放置供花物。
10 将花用绳悬挂。
11允许窟起塔。
12 允许用柱建塔并在柱上画像。
《十诵律》卷五十六详细地对起塔法、龛塔法、供养塔法及庄严塔法做了说明:
起塔法者,给孤独居士深心信佛,到佛所,头面礼足一面坐。白佛言:世尊!世
尊游行诸国土时,我不见世尊,故甚渴仰,愿赐一物,我当供养。佛与爪、髪,言:
居士,汝当供养是爪、髪。居士即时白佛言,愿世尊听我起髪塔、爪塔,佛言,听
起髪塔、爪塔,是名起塔法。塔地者,属塔。地者,园田、毂田,于中初起塔,是名
塔地。龛塔法者,佛听作龛塔、柱塔,佛广听一切作塔,是名塔法。
《十诵律》对爪髪塔的记载十分详细,还指出“广听一切作塔”,对塔的建造材料不加限制,并允许对塔进行香花及伎乐等供养。《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卷四记载了与此相关的信息,佛陀允许用金银及铁、琉璃、水晶等建造佛塔。为防止鸟等飞行类动物的不净,在塔上建造覆舍,并在塔上以幡、旗进行装饰,其中旗又分狮子、牛、金翅鸟及龙等四种,又规定幡与旗的装饰物均以四方形为标准。
与以上律藏记述相左的是佛陀的传记类文献,《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二记载说,一些商主与商人希望得到佛陀一物作纪念,回到本国建塔供养。佛陀便以髪、爪相送,同时说,“若见此物,与我无异”,但商主们认为爪等是佛陀身体上的弃物,并非殊胜,无法产生供养心。佛陀又为商主们讲述了种种往昔因缘,商主们虽赞叹不已,却没有建塔供养。这一记载显得十分特别,似乎髪、爪塔在当时部分居士看来虽然难得但不殊胜,间接地说明了爪塔的信仰在佛陀时代尚未全面普及,一些佛教的护持者对此仍持观望态度,同时也透露了部派之间对佛塔供养的若干歧异。
以上的文献中,《十诵律》系统对爪塔等记载最为详细,《四分律》与《摩诃僧祗律》也做了相关的记载,《五分律》的信息较少。《四分律》对建造爪塔者进行了种种赞叹,并说供养髪、爪塔可以成佛,而同属法藏部的《游行经》则认为礼敬佛塔者,“生获福利死得生天”。但仍然可以看出,通于大乘的法藏部对礼敬供养佛塔的赞叹与鼓励,这对我们理解部派与佛塔关系有着重要启迪。
2.2.声闻塔的营造方法
据《五分律》记载,如来、圣弟子、辟支佛及转轮圣王具备建塔的资格,其中,圣弟子是指佛陀的直系传人。在佛陀的诸弟子中,舍利弗(Sqriputta)与大目犍连(Mahq Moggallqna)均早于佛陀之前入灭,在居家信众的请求下,佛陀允许为圣弟子建塔供养。求法僧行记中对此有着专门记载,《法显传》上说:
众僧住处,作舍利弗塔、目连、阿难塔并阿毗昙律经塔。安居后一月,诸惜福之
家,劝化供养,僧行非时浆,众僧大会说法。说法已,供养舍利弗塔,种种花香,通
夜然灯,使伎乐人作。舍利弗大婆罗门时诣佛求出家,大目连、大迦叶亦如是。诸
比丘尼多供养阿难塔,以阿难请世尊听女人出家故。诸沙弥多供养罗云,阿毗昙师者
供养阿毗昙,律师者多供养律。年年一供养,各自有日。摩诃衍人则供养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观世音等。
《大唐西域记》卷四也记录了佛陀直系弟子中,舍利弗、大目犍连、优婆离、阿难、罗候罗及文殊室利等诸圣弟子的塔信仰情形。特别是在年中三长斋与月六斋日时,僧侣与一般信徒以殊胜庄严的供具,根据各自的兴趣信仰而分别对圣弟子的塔进行供养。阿毗达磨的信众供养舍利弗,禅定修习者礼敬大目犍连,诵持经文者供养满慈子,习律者崇敬优婆离,诸比丘尼顶礼阿难,未受戒者供养罗候罗,大乘信徒供养文殊师利及诸菩萨。当时,供养塔的场面十分隆重壮观,“珠幡布列,宝盖骈罗,香烟若云,花散如雨,蔽亏日月,震荡谿谷,国王大臣,修善为务”。玄奘与法显的见闻大致相同,法显对僧俗礼敬声闻塔的时间上比玄奘更为具体,指出于结夏安居后的一个月,供僧礼塔,并且不同的圣弟子塔供养在当时已形成了固定的节日。
以上通过求法僧的行记,不难看出佛陀直系弟子的塔信仰大概,从所形成的固定日期及渐具完善的供养程序来推断,声闻塔的信仰已源远流长,并拥有各自的信仰团体。这对理解部派佛教的形成背景有着重要启迪,声闻弟子各有所长,在他们周围逐渐形成了兴趣中心,这种带有倾向性的选择,或许是部派佛教形成的催生剂。
《杂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对声闻塔的起因做了说明,即舍利弗于摩揭陀那罗村圆寂,纯陀沙弥将舍利弗的舍利与衣钵带到王舍城,将舍利弗圆寂的消息禀告了阿难,阿难亦将此事告诉了世尊,佛陀赞叹了舍利弗的种种智慧。律藏资料中以根本有部律为主,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声闻塔的相关信息。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八载,阿难随佛游化人间至拘萨罗国,以香花供养自己十分尊重的舍利弗遗骨。给孤独长者以自己敬重舍利弗的缘故,向佛陀提出渴望供养舍利弗舍利的愿望。当时佛陀对阿难供养舍利弗舍利的问题提出了劝诫:
佛告阿难,汝于同梵行者供养遗骨,于如来所未受供养,未是报恩。于如是事若
能作者,是于如来真为供养,是大报恩。所谓能与他人出家及受近圆,或与依止,教
其读诵,策励禅思,专求出道,勿令虚度。何以故?阿难陀!如来世尊,于三无数大
劫之中,为诸有情,备受无量百千种难,行苦行,方证无上正等菩提。阿难陀!由依
止我为善知识故,令诸有情于老死、病死、忧悲苦恼皆得解脱,是故汝今应与长者遗
身之骨,令其供养。时阿难蒙佛教已,即持身骨,授予长者。
给孤独长者获得舍利弗得遗骨供养权后,礼谢佛陀。将尊者遗骨置于自宅的高显处,与家人眷属尊敬供养。同一区域的胜光王与胜鬘夫人及因舍利弗而证道者先后以胜妙香花与供具前来礼敬。后因给孤独长者外出,使前来礼拜舍利者不能致敬,引起种种讥毁。经佛陀的许可后,于公共宽敞之处建塔,令大众供养。佛陀为给孤独长者讲述了声闻塔与独觉塔的建造方法及塔的安置问题:1用两重甎作基;2 在塔基上置塔; 3 塔身上安覆钵;4 随意高下,上置平头;5 高十二尺,方二三尺; 6 准量大小,中竖轮竿; 7 次著相轮,其重数从一至十三;8 最后安宝瓶。
六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初步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佛塔信仰对印度传统的支提信仰进行了选择、节制、改铸与扬弃,并以佛教自身的思想为主导,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佛塔信仰。
2 st[pa并非佛教的专门术语,在吠陀时代已经被使用,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st[pa一词在语义上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同时,也有迹象表明佛塔构成部分的关联名称也受到婆罗门教的影响。
3佛塔同转轮圣王的同等模式的建造,不仅仅是为了庄严及习俗的沿袭,还体现着王族的气象与威严。一些国王为获得舍利供养的动机,已经超越了宗教上的单一目的,还体现着政治、经济与社会方面等诸多功能。建造法王(Dharma-rqjq)塔同样包含着对正法的崇敬与弘扬,对当时的帝国的统一与民族、区域问题的处理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4 佛塔信仰的内容包括了过去佛与声闻弟子,释迦佛塔的建造无疑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其中,声闻塔的建造与供养程序,已经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这种信仰上的倾向性,间接地影响了部派佛教的性格。
《印度早期佛塔信仰形成与流变(湛如)》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