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度早期佛塔信仰形成與流變(湛如)▪P5

  ..續本文上一頁裏至提謂城,城北四十余裏有波利城。城中各有一窣堵波,高余

  叁丈。昔者如來初證佛果,起菩提樹,方詣鹿園。時二長者遇彼威光,隨其行路之資。

  遂獻麥蜜。世尊爲說人天之福,最初得聞五戒十善也。既聞法悔,請所供養,如來遂

  授其髪、爪焉。二長者將還本國,請禮敬之儀式。如來以僧伽胝方曡布下,次欎多羅

  僧,次僧卻崎,又覆缽,豎錫杖,如是次第爲窣堵波。二人承命各還其城。擬儀聖旨,

  式修崇建,斯則釋迦法中,最初窣堵波也。

  以上玄奘記載的資料顯示,佛塔並不限于由佛陀的身骨或舍利而建造,而出現了佛陀的髪塔與爪塔。引文中的兩位長者即提謂(Trapusa)與波利(Bhallika),兩人將極具營養的麨蜜(Madhutarpaza)供養佛陀,佛陀爲其二人說法歸依,兩人成爲最初的居家信衆。兩人爲表示對佛陀的禮敬,特向佛陀請得髪、爪回到本國建塔供養,成爲佛陀的最初塔。

  大衆部的《摩诃僧祗律》與法藏部的《四分律》對此事也做了報道,建立支提或塔的因緣同玄奘的記載是一致的。部派的律藏中以《十誦律》對髪、爪的建塔及關聯事宜的記載最爲詳盡,同時,最早向佛陀提出乞求髪、爪的是著名居士給孤獨長者,他不僅獲得佛陀建造髪、爪塔的許可,並就塔的其它構成事項得到佛陀的贊同。《十誦律》卷四十八對此事做了詳細記載,其主要事項如下:

  1給孤獨長者提出佛陀雲遊弘化,時常渴仰佛陀。

  2 佛陀以髪、爪授予給孤獨長者。

  3 佛陀允許將髪、爪建塔。

  4 允許用白色、赤色及黑色塗壁。

  5 除男女和合像以外,其它聽畫。

  6 有人供養塔蓋,佛陀允許用橛安蓋。

  7 爲塔做戶扉,以防止牛等動物進入。

  8 允許在塔的周圍建造欄杆。

  9 塔內放置供花物。

  10 將花用繩懸挂。

  11允許窟起塔。

  12 允許用柱建塔並在柱上畫像。

  《十誦律》卷五十六詳細地對起塔法、龛塔法、供養塔法及莊嚴塔法做了說明:

  起塔法者,給孤獨居士深心信佛,到佛所,頭面禮足一面坐。白佛言:世尊!世

  尊遊行諸國土時,我不見世尊,故甚渴仰,願賜一物,我當供養。佛與爪、髪,言:

  居士,汝當供養是爪、髪。居士即時白佛言,願世尊聽我起髪塔、爪塔,佛言,聽

  起髪塔、爪塔,是名起塔法。塔地者,屬塔。地者,園田、毂田,于中初起塔,是名

  塔地。龛塔法者,佛聽作龛塔、柱塔,佛廣聽一切作塔,是名塔法。

  《十誦律》對爪髪塔的記載十分詳細,還指出“廣聽一切作塔”,對塔的建造材料不加限製,並允許對塔進行香花及伎樂等供養。《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卷四記載了與此相關的信息,佛陀允許用金銀及鐵、琉璃、水晶等建造佛塔。爲防止鳥等飛行類動物的不淨,在塔上建造覆舍,並在塔上以幡、旗進行裝飾,其中旗又分獅子、牛、金翅鳥及龍等四種,又規定幡與旗的裝飾物均以四方形爲標准。

  與以上律藏記述相左的是佛陀的傳記類文獻,《佛本行集經》卷叁十二記載說,一些商主與商人希望得到佛陀一物作紀念,回到本國建塔供養。佛陀便以髪、爪相送,同時說,“若見此物,與我無異”,但商主們認爲爪等是佛陀身體上的棄物,並非殊勝,無法産生供養心。佛陀又爲商主們講述了種種往昔因緣,商主們雖贊歎不已,卻沒有建塔供養。這一記載顯得十分特別,似乎髪、爪塔在當時部分居士看來雖然難得但不殊勝,間接地說明了爪塔的信仰在佛陀時代尚未全面普及,一些佛教的護持者對此仍持觀望態度,同時也透露了部派之間對佛塔供養的若幹歧異。

  以上的文獻中,《十誦律》系統對爪塔等記載最爲詳細,《四分律》與《摩诃僧祗律》也做了相關的記載,《五分律》的信息較少。《四分律》對建造爪塔者進行了種種贊歎,並說供養髪、爪塔可以成佛,而同屬法藏部的《遊行經》則認爲禮敬佛塔者,“生獲福利死得生天”。但仍然可以看出,通于大乘的法藏部對禮敬供養佛塔的贊歎與鼓勵,這對我們理解部派與佛塔關系有著重要啓迪。

  2.2.聲聞塔的營造方法

  據《五分律》記載,如來、聖弟子、辟支佛及轉輪聖王具備建塔的資格,其中,聖弟子是指佛陀的直系傳人。在佛陀的諸弟子中,舍利弗(Sqriputta)與大目犍連(Mahq Moggallqna)均早于佛陀之前入滅,在居家信衆的請求下,佛陀允許爲聖弟子建塔供養。求法僧行記中對此有著專門記載,《法顯傳》上說:

  衆僧住處,作舍利弗塔、目連、阿難塔並阿毗昙律經塔。安居後一月,諸惜福之

  家,勸化供養,僧行非時漿,衆僧大會說法。說法已,供養舍利弗塔,種種花香,通

  夜然燈,使伎樂人作。舍利弗大婆羅門時詣佛求出家,大目連、大迦葉亦如是。諸

  比丘尼多供養阿難塔,以阿難請世尊聽女人出家故。諸沙彌多供養羅雲,阿毗昙師者

  供養阿毗昙,律師者多供養律。年年一供養,各自有日。摩诃衍人則供養般若波羅蜜、

  文殊師利、觀世音等。

  《大唐西域記》卷四也記錄了佛陀直系弟子中,舍利弗、大目犍連、優婆離、阿難、羅候羅及文殊室利等諸聖弟子的塔信仰情形。特別是在年中叁長齋與月六齋日時,僧侶與一般信徒以殊勝莊嚴的供具,根據各自的興趣信仰而分別對聖弟子的塔進行供養。阿毗達磨的信衆供養舍利弗,禅定修習者禮敬大目犍連,誦持經文者供養滿慈子,習律者崇敬優婆離,諸比丘尼頂禮阿難,未受戒者供養羅候羅,大乘信徒供養文殊師利及諸菩薩。當時,供養塔的場面十分隆重壯觀,“珠幡布列,寶蓋骈羅,香煙若雲,花散如雨,蔽虧日月,震蕩谿谷,國王大臣,修善爲務”。玄奘與法顯的見聞大致相同,法顯對僧俗禮敬聲聞塔的時間上比玄奘更爲具體,指出于結夏安居後的一個月,供僧禮塔,並且不同的聖弟子塔供養在當時已形成了固定的節日。

  以上通過求法僧的行記,不難看出佛陀直系弟子的塔信仰大概,從所形成的固定日期及漸具完善的供養程序來推斷,聲聞塔的信仰已源遠流長,並擁有各自的信仰團體。這對理解部派佛教的形成背景有著重要啓迪,聲聞弟子各有所長,在他們周圍逐漸形成了興趣中心,這種帶有傾向性的選擇,或許是部派佛教形成的催生劑。

  《雜阿含經》與《增一阿含經》對聲聞塔的起因做了說明,即舍利弗于摩揭陀那羅村圓寂,純陀沙彌將舍利弗的舍利與衣缽帶到王舍城,將舍利弗圓寂的消息禀告了阿難,阿難亦將此事告訴了世尊,佛陀贊歎了舍利弗的種種智慧。律藏資料中以根本有部律爲主,較爲詳細地記載了聲聞塔的相關信息。據《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十八載,阿難隨佛遊化人間至拘薩羅國,以香花供養自己十分尊重的舍利弗遺骨。給孤獨長者以自己敬重舍利弗的緣故,向佛陀提出渴望供養舍利弗舍利的願望。當時佛陀對阿難供養舍利弗舍利的問題提出了勸誡:

  佛告阿難,汝于同梵行者供養遺骨,于如來所未受供養,未是報恩。于如是事若

  能作者,是于如來真爲供養,是大報恩。所謂能與他人出家及受近圓,或與依止,教

  其讀誦,策勵禅思,專求出道,勿令虛度。何以故?阿難陀!如來世尊,于叁無數大

  劫之中,爲諸有情,備受無量百千種難,行苦行,方證無上正等菩提。阿難陀!由依

  止我爲善知識故,令諸有情于老死、病死、憂悲苦惱皆得解脫,是故汝今應與長者遺

  身之骨,令其供養。時阿難蒙佛教已,即持身骨,授予長者。

  給孤獨長者獲得舍利弗得遺骨供養權後,禮謝佛陀。將尊者遺骨置于自宅的高顯處,與家人眷屬尊敬供養。同一區域的勝光王與勝鬘夫人及因舍利弗而證道者先後以勝妙香花與供具前來禮敬。後因給孤獨長者外出,使前來禮拜舍利者不能致敬,引起種種譏毀。經佛陀的許可後,于公共寬敞之處建塔,令大衆供養。佛陀爲給孤獨長者講述了聲聞塔與獨覺塔的建造方法及塔的安置問題:1用兩重甎作基;2 在塔基上置塔; 3 塔身上安覆缽;4 隨意高下,上置平頭;5 高十二尺,方二叁尺; 6 准量大小,中豎輪竿; 7 次著相輪,其重數從一至十叁;8 最後安寶瓶。

  六 結語

  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初步得出了以下幾點結論:

  1佛塔信仰對印度傳統的支提信仰進行了選擇、節製、改鑄與揚棄,並以佛教自身的思想爲主導,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佛塔信仰。

  2 st[pa並非佛教的專門術語,在吠陀時代已經被使用,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st[pa一詞在語義上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同時,也有迹象表明佛塔構成部分的關聯名稱也受到婆羅門教的影響。

  3佛塔同轉輪聖王的同等模式的建造,不僅僅是爲了莊嚴及習俗的沿襲,還體現著王族的氣象與威嚴。一些國王爲獲得舍利供養的動機,已經超越了宗教上的單一目的,還體現著政治、經濟與社會方面等諸多功能。建造法王(Dharma-rqjq)塔同樣包含著對正法的崇敬與弘揚,對當時的帝國的統一與民族、區域問題的處理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4 佛塔信仰的內容包括了過去佛與聲聞弟子,釋迦佛塔的建造無疑起到了“承前啓後”的作用。 其中,聲聞塔的建造與供養程序,已經帶有明顯的個人色彩,這種信仰上的傾向性,間接地影響了部派佛教的性格。

  

《印度早期佛塔信仰形成與流變(湛如)》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