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略述《十二门论》要义▪P3

  ..续本文上一页主造论破诸二乘异执,令诸二乘人能回小向大,回归涅槃大道。

   四者、因为有大乘人虽然学大乘教法,但错误理解和认识大乘佛法之“真空”思想,成为一种个人的执见而不能通达大乘空义,今论主为破此等人所执著,使得真正悟到大乘无所得之正理。

   五者、为了能够使一切学大乘教之人,真正正确认识和理解大乘佛法的真实究竟空寂思想,令学教之人都能真正相信、理解、接受而不生疑惑之心。

   六者、为了能够显现大乘佛法,般若真空思想在一切佛法中最为重要和微妙。若能依此而修证,必能成就大乘万德圆满之行。

   七者、为了能够完全彻底解释大乘佛经中的“般若”甚深微妙之义,令此大乘佛法的甚深“般若”之义,显现而得学教之人能够认识和理解。

   八者、为了使有一类学教之人,因为依论解释而得悟入佛法真理者,由此论而悟入佛教正法。

   九者、为了能使佛灭度后,能够帮助佛弘扬佛法,护持大乘教法令久住世间。

   十者、为了能够用美妙的言辞和华丽的语言,广泛宣扬大乘佛法,使得大乘佛法流布万世,成为一种最好的法供养者,以此来报答佛恩。

  

  七、综述《十二门论》的主要注疏

   《十二门论义疏》三卷(或作六卷),隋·吉藏撰。收在《大正藏》第四十二册。系吉藏大师于大业四年(608)的讲疏,乃为解释龙树《十二门论》而作。文中初设标大宗、释题目、叙造论之意、赞论之功能、赞论之利益、作者谦让等六科,释僧睿〈十二门论疏序〉。次立释名、次第、根本、有无、同异等五门。“释名门”解释本论之题号及观因缘门之名。“次第门”叙十二门之生起次第。“根本门”阐明大乘之乘,本诸法实相及一乘佛性之义。“有无门”述龙树《无畏论》、《中论》,及本论制作的先后、本论偈颂与《中论》偈颂的同异。“同异门”辨《中论》与本论文义之同异及长行的作者。继而随该论本文加以疏释。文中,并对犊子部、有部、摄论师、成实师、宝亮、智藏等所说,加以论评。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二卷,唐·法藏述。收在《大正藏》第四十二册。本书以华严一家之见地,阐释龙树《十二门论》之要义,与嘉祥吉藏所撰《十二门论疏》并为《十二门论》注释之双璧。本书初立悬谈十门,即︰(1)教起所因,(2)藏部所摄,(3)显教分齐,(4)教所被机,(5)能诠教体,(6)所诠宗趣,(7)造论时代,(8)传译缘起,(9)释论题目,(10)随文解释。此中,所诠宗趣系以华严终教之意作解,论破邪显正无差别性无前后,立破纷然未曾有,又谓空有二谛相即相入无碍。次以细科诠释论文。另外,有《十二门论玄谈》唐道明法师所著,本书是根据法藏《宗致义记》所作,是对《宗致义记》的概述性论著。

   《十二门论纲要》一卷,近代高僧太虚大师所著,《太虚大师全集》第十三册,“法性空慧学”第五编。本书在体裁上大致于吉藏的《义疏》和法藏的《宗致义记》相近,在开始指出:明一论之宗要、序全文之品节、辩宗论之异同、定长行之作者、释本论之名题等五章来总述全论,然后再分门详细科判其结构次第。所不同的是太虚大师针对当时中国宗教界的具体情况赋予了《十二门论》特殊的意义。根据太虚大师自己创立的三宗判教,太虚大师认为《十二门论》所属的“般若宗”虽然所依“遍计所执性”最底,但由于它重在破除戏论妄想,事实上却比“真如宗”和“唯识宗”等佛菩萨的境界更加契合于当时思想界的状况。见效于众生实为最胜,如果由此而发生正观,那么所得就非仅信解而已。所以太虚大师把《十二门论》的宗旨定为“大分深义所谓空,般若导万行圆万德,略解摩诃衍义。”尤其是太虚大师用《十二门论》作为批判当时发展很快的基督教的理论根据。以“观作者品”破大自在天为代表,批破欧美人所奉的天主、基督、耶稣、回教等宗教。也可以说正是这种时代背景的变化,使得《十二门论》在中国的传播更有时代性,对我们今天的人们学习和研究有新的意义。另外,有《十二门论讲话》慈航法师著,也是根据吉藏大师《疏》所作的在近代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著,是学习和研究《十二门论》的重要参考书之一,收集于《慈航法师全集》第三编。

   《十二门论闻思记》一卷,日本藏海大师所著,收于《大正藏》第六十五册,是根据吉藏大师所著的《十二门论疏》而写的一部研究性著作。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根据流传日本的各种版本,校正吉藏《疏》的文字;二是对一些名词做了注释;三是针对吉藏《疏》中科判细密、文字繁复的特点,做了一些指示性的说明。另外有《十二门论疏抄》一卷,为日本僧人寻慧大师著,也是根据吉藏大师《疏》所作的概述性的论著。

   此外,有近代人对《十二门论》作的重要讲义有《十二门论释译》周学农著,台湾佛光山印行。主要是对《十二门论》全文进行白话翻译和注释,也是学习和研究《十二门论》比较重要参考资料。另外,有中国佛学院三论宗研究生导师刘峰教授著《十二门论释义》,是当今比较有权威性的《十二门论》注疏,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十二门论》的最好参考书。对《十二门论》全文作了全面性的论述和详细解释。

  

  

  注释:

  

  

  [①] 《十二门论·序》:罗什法师弟子僧叡所著。《大正藏》42,p171。

  [②] 《中论·序》:罗什法师弟子僧叡所著。《大正藏》42,p1。

  [③]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唐贤首国师法藏大师著,《大正藏》42,p212。

  [④] 《中论》龙树菩萨著,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30,p32c。

  [⑤] 《大智度论》龙树菩萨著,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25,p370c。

  [⑥] 《大品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8,p407b

  [⑦] 《中论》龙树菩萨著,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30,P33A

  [⑧] 《大品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8,p403a

  [⑨] 《大品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8,p403a。

  [⑩] 《妙法莲华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9,p19c。

  

  

  

《略述《十二门论》要义》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