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修的戒律(一)
今天开始讲解关于实修方面应遵守的戒律。
戒律对于实修非常重要。没有戒律上师与弟子之间会产生矛盾,有了戒律,矛盾不容易出现。有了戒律,上师给弟子讲法弟子很愿意听,上师也愿意讲。什么是戒律呢?戒律是指在佛菩萨面前答应从今天起下定决心修行过程中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并且答应了以后不再反悔,这是戒律的意义。
有守持戒律的决心才有成佛的机会,没有这样的决心学佛不太容易成就,会视学佛无所谓。这种决心对实修方面非常好,进步会非常快。就好象人戒烟,如果没有下决心戒烟,明知道烟不好还是会经常抽。当你决心戒烟时,如果再抽会想到:我已经在佛菩萨前承诺不抽烟了,再抽烟会下地狱,想到地狱的可怕也不会再抽烟。戒律就像这样,对我们的学佛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学佛守持戒律,修行才会有进步。因为有了戒律才会有怕的感觉,想成佛一定要依靠守持戒律。这是特别重要的事情。由于觉得戒律是很怕的事情而不想守持,那不是真正的学佛。因为没有戒律的学佛不太可能成功。
先受持戒律,受持了戒律再严格遵守,这样对学佛特别有帮助。戒律本来就是很好的事情,能守持戒律就是太好的事情了。对于实修方面有十八条戒律,如果其中哪一条你可以守持,应该选择守持,只懂得有哪些戒律却不去守持没有意义。
第一条:放下傲慢心
从今天开始对所有的众生发菩提心。这条刚开始不能完全做到,但可以尽量朝这个方向去做。有了这条戒律,你会不断思考,不断提醒自己放下傲慢心,用清静心看待一切。傲慢心放下了,菩提心就会生起。
第二条: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有的人感觉经过不断修行自己的傲慢心已经没有了,想去很艰苦的地方修行。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又臭又脏也不洗澡,感觉自己修行很高;不在意外表,甚至生病了也不吃药,任由身体被病症折磨。这样的行为属于实修方面的破戒。
狮子跳的山涧,狐狸不能跟着去跳;没有阿罗汉、大菩萨的修为,凡夫不要盲目效仿。
第三条:不能有带分别心的“菩提心”
自己开心的时候特别有“菩提心”,不开心的时候就没有“菩提心”,好象太阳普照的时候感觉心情很好,爱心很大,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凡夫一样的烦恼就马上生起,连一点菩提心的味道都没有;或者别人骂你了,心里就生嗔恨心,菩提心早就忘了,更别说发菩提心了。
菩提心不是开心的时候发,不开心的时候不发,任何时候都应该修习菩提心,不忘菩提心。菩提心不能像春天的天气那么变化无常,带分别心的“菩提心”属于破戒。
第四条:平等对待众生
有的人学佛以后对家里人和原来的朋友不好,感觉学佛以后应该不再执着亲人与朋友,于是开始对家人冷淡,对原来的好朋友疏远,而对那些陌生人或新结交的朋友大发“菩提心”,以为这样做就是佛说的不执着;或者觉得家里人反对自己学佛就对家人产生反感,而那个人很可怜虽然我不认识但应该全力以赴地帮助他;还有的人对刚刚认识的新道友热情高涨,对以前的金刚师兄却不理不睬。这样的行为都属于破戒。
与很多居士在一起,不可以你单独说了算,应该大家一起商量决定,人群中尽量少说话,说话不要伤别人的心。现在的居士聚在一起都不注意,每天夸这个人批评那个人,这样是不对的。正确的方法是对所有人平等对待。
第五条:要随顺别人
穿衣、走路、说话等行为要随顺别人。比如,与别人交流时要随顺众生,发心是希望他人快乐;如果发心是为了利益自己,那就是破戒。
随顺别人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而是通过这个实修产生清静心,真正发起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这才是意义之所在。
第六条:不说别人的过失
与任何人在一起,无论是什么关系,都不要说别人的坏话,包括说他的身体差,行为不好。这种言行属于破戒。
当看见别人做很多事情行为不好刚想说时,要马上想到我已经受了菩萨戒不能这样做,尽量做到不说别人的过失。如果确实看到身边有的人学佛不精进,戒律不清静,智慧不高,嗔恨心特别强,很想帮助他时,那就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一上来就说你这样做不对之类的话,也不要在众人中直接向他指出,可以找一个善巧的方法来提醒他,比如两个人单独交流时婉转地建议他是否可以改变一下对这个事情的处理方法等等。
第七条:不要背后说别人的坏话
与别人评论“谁谁谁修行差,谁谁谁没有智慧”等等,更过分的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样的言行属于破戒。
《入菩萨行论》里说过我们需要依靠众生成就,有两个方法可以帮助大家做到少看别人的过失:一个方法是用慈悲温柔的眼神看众生,可以增加我们的悲心、对众生的爱心;另一个方法就是用随顺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众生,并可以因此度化众生。
第八条:不要意念别人的坏
不但嘴上不能说别人的坏话,心里也不能想别人的过失,修心最重要。因为坏话都是先从心里想出来的,如果心里不想,嘴上就不会说;但有时候嘴上没说,心里却可能在想:这个人人品不好,这个人不清静等等这样的念头,这样子要不得。意念别人的坏属于破戒。
比如有时候你们心里会想这个和尚那个法师这样做是破戒的,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这样想了就是破戒。这条刚开始很难做到,管自己的心非常难,但通过不断的修心一定会有进步。
第九条:不要看别人的过失
不要观察别人的事情,看别人的过失属于破戒。
人生这么短暂,有时间想别人的过失还不如抓紧时间修自己的清静心。你们年轻人天天在一起特别爱谈论别人,评头论足的。特别是一聊起别人的过失就特别起劲,总是爱对别人说:“我和你说一件事情,你千万不要和别人说啊,什么什么的”,其实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到最后还不是你传我我传你的。这样非常不好,属于破戒。
现在要改过来,当正在想别人特别坏自己嗔恨心特别强的时候,要提起正念,心想这不是别人的问题,是“我”自己心里不清静的原因,是“我”的想法有问题,“我”的修行太差,五毒烦恼太重了才看别人这么多的缺点,本来别人很好的,是着了魔的原因让“我”这样看待别人。
第十条:要遣除五毒
心的烦恼来自于五毒,时时要观察自己身上五毒哪方面比较重,“我”的烦恼来自五毒中的哪个?比如贪心有没有给我带来什么烦恼,嗔恨心有没有给我带来什么烦恼,愚痴有没有给“我”带来什么烦恼;观察五毒哪个对“我”的伤害最严重?比如“我”的傲慢心最重,或者嫉妒心最重……认识到自己的坏习气,再想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对治,就像医生看病一样,一步步找出病因再对症下药。
如果观察到我是嗔恨心最重,先是好好发心,愿我所有的闻思,每听一堂课的功德和所有的实修,目的都是为了对治嗔恨心,然后认真行持人身难得等修法。这样的方法能很快对治嗔恨心。因此已经认识了五毒的过患,实修过程就必须下决心对治;如果明明知道五毒存在却仍然随顺五毒,这样就属于破戒。
你们给供养做任何一个功德都是有目的性,这个钱是用于放生的,那个钱是捐给孤儿看病的,都分别有不同的目的,对治五毒也需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一一对治。
既然已经在佛菩萨面前承诺要对治五毒,那就需要坚守这个戒律。对治五毒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如果想我做这些是为了以后别人也来帮我,这样的想法在世间法里不会有问题,在出世间法方面就属于破戒。
第十一条:做善事不要求回报
做好事、对别人说很友善的话是为了别人夸你,这样就是把很好的事情变成坏的事情,属于破戒。
求回报心有两种:
第一种做善事纯属希望得到所有人的夸奖;
第二种做善事确实希望别人快乐,但还会有希求当别人看到你带给别人快乐来赞叹你。
出世间法上看,以上任何一种求回报心都是不纯净的发心。比如:今天发心此生会尽力帮助众生,目的却是希望有一天当你死亡时可以因为帮助众生而成就,这样的发心就不纯净,是不好的发心,以后做任何善事一发现有求回报的心态就要马上断除。
第十二条:时刻断除不正确的发心
没有真正的悲心却自我感觉有悲心、菩提心,自认为修行很好能解脱了,这样的心态非常不好属于破戒。
只要一观察到发心不好不正确,就要马上断除,就好像种小麦,撒下种子后每天要观察苗芽长得怎么样,如果长得不好就要赶紧想办法,或马上拔除重新播种。
关于实修的戒律(二)
今天继续开示关于守持戒律,开示前把手机尽量关掉,身边的任何东西都不要动,先练习观呼吸,把心静下来,心不要散乱,不要有太多的烦恼,眼睛看着鼻子前面的方向,把心融入到呼吸中,感觉自己的呼吸一上一下,不用特别着重呼吸的力度,还象平时一样,这样做21遍……
好可以了,现在开始开示。先提一个希望,以后听开示都带本子做记录。你们不是录音笔,听完就全部能记住,一般人听完课出门就会忘记,无始以来的习性使你们对于真正好的东西非常容易忘记,坏的东西却学得很快,以后听高僧大德讲课都要记下来,如果当时不能做笔录就录音,回去再反…
《十八条——关于实修的戒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