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自己的道心,是故我们应以智慧的宝剑来斩断眷恋的情丝。三是我们在为行持正法而布施衣食等财物时,他人往往会四处传诵自己的功德,我们有可能会因此而沾沾自喜,若不提持正念,我慢之怨敌就容易出现。四是当我们欲实际修行甚深教言之时,疑虑之怨敌魔也容易出现而百般阻碍,因此自己往往会变得三心二意而难以真实用功。诸如怀疑自己修法能否成就,或法有什么问题等等,总是困于疑虑之网而难以摆脱。五是当我们因修行而显现某种觉受或增上暖相时,往往不能以空性正见或如梦如幻的境界来摄持,总是喜欢执著某种境界的缘相,甚至自以为修行很好而欢喜,如是执著有缘境相的怨敌就容易出现。六是当我们能开启信心、出离心、大悲心等种种功德之门时,贡高我慢之怨敌也容易出现,因而会认为谁也比不上自己。作为修行人,在漫长的修行旅途中,恒时提防容易出现的分别执著等怨敌是极为关要的。
诸修行者修持慈心时,披上安忍铠甲六教言:
终生修法圆满是勇士;三门趋入善法是信士;
无有谄诳虚伪是善士;了知断绝邪道是智士;
以法度过人生是明士;大慈大悲利他是菩萨。
当学一切圣者之威仪。
无垢光尊者谆谆告诫诸修行人,在修持慈悲心等法要时,一定要披上安忍的铠甲,如是有六种教言:一是我们若能在寂静的地方终生修法乃至究竟圆满,则可称为真正的大勇士。如果修行人有始无终或半途而废,此人即为大懦夫。三是我们的身口意三门若能真实趋入善法,自心与佛法相应,则可称为佛教真正的大信士,佛子称号当之无愧。三是为人坦诚、无有谄诳虚伪等狡诈行为而仁慈厚道之人才是世间的大善士。四是若人秉性正直、明辨是非真伪、了知并断除邪道之行,则可称为真正的大智士。五是完全以佛法来度过自己的人生旅程者乃为真正的明智之士。如果不以正知正念来防护自之根门,以善恶掺半之行度过人生,甚或完全以非法行为来度过人生者,确实是枉来人间走一遭,难得的珍宝人生在他们身上便成了祸害的根源,如是甚为可惜。六是能以大慈大悲之心广利他众者,才能称为真正的大菩萨。是故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修学一切圣者之殊胜行为、秉持如法之威仪。
脱离痛苦网罟之六法:已获难得人身且遇法;
幸逢具相上师生敬信;断除轮回琐事无愦闹;
受持甚深教授无道障;行持善法度日无懈怠;
大乐任运自成离执著。具此六者不会生苦恼。
能令我们脱离轮回痛苦网罟之六法:一是我们既已获得了暇满难得的人身,且幸遇了殊胜佛法,此即解脱轮回网罟的一大有利条件,故应依教实修。二是我们凭借往昔的善缘力而幸逢具有法相的上师,并对上师生起了极大恭敬与坚定的信心,这也是解脱轮回网罟的一大因缘,故应珍惜。三是我们励力断除了轮回的一切琐事,无有世间的愦闹散乱身心,可一心安住寂静处,当知这也是解脱轮回网罟的一大因缘。四是我们受持着大小乘的甚深教授,步入了修行的光明坦途,且无有任何道障违缘,当知这也是解脱轮回网罟的一大因缘。五是我们唯以行持一切善法、修积功德而度日,如是精进用功,无有懈怠即为解脱轮回网罟的一大因缘。六是若我们的修行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其大乐智慧则能任运自成,且远离一切二取执著,当知这也是解脱轮回网罟的一大因缘。凡是具足此六条件的修行人必定不会产生苦恼的心境。
开示表明教授之六法:谁厌静处独自呆不住,
知其未曾实修住心法;谁与多人不能共相处,
知其无巧方便性情劣;谁依上师然未断非法,
知其未得师德与加持;谁不调柔骄傲我慢高,
知其未悟实相无体验;谁若轻视教言极懒惰,
知其未入解脱转轮回;谁重自利无有大悲心,
知其无大乘道与发心。依此外相推知内在德。
故望勿入非法之歧途。
开示依外表能明识教授之六种法要:一是谁人若于寂静处生起厌烦心,并且独自一人根本呆不住,总是想方设法地东逛西游到处窜门,以此外相便能推知彼未曾实修安住心性之法门,故心如逸马喜欢游荡。二是谁人若与多人不能和睦地共同相处,整日与人争执不休,以此外相,则能了知其无有随顺他人的善巧方便与智慧,而且性情也很卑劣。三是谁人虽已依止上师,然若未断除身口意三门的非法行为,以此外相就可推知其尚未获得上师之功德印持和意传加持。四是谁人若不调柔自心相续,反而显得更加骄傲,生大我慢,以此外相便可推知其尚未证悟诸法实相之本体,甚或无有任何修行体验或觉受。五是谁人若轻视上师所明示的修行教言,且自己也非常懒惰,以此外相便可推知其未具足真实的出离心,也未趋入真实能解脱之正道,将来必定会老路重走——继续在生死苦海中轮转。六是谁人若过于重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念众生诸苦,无有丝毫大悲心,以此外相便可推知其未入大乘佛子之正道,也不具大乘菩萨之发心。依靠此等外相便可推知我们内在有无功德,是故衷心地期望诸修行人切勿误入上述之非法歧途。
宣说成为枉然之六法:不畏恶趣积累罪恶业,
难得暇满人身成枉然;入佛门后贪嗔执偏袒,
真实义之信心成枉然;若以闻思词句生我慢,
证悟实相智慧成枉然;放弃甚深密宗实修法,
无要精进苦行成枉然;舍弃无二双运胜智慧,
修习执边现空成枉然;放弃住山静处修正法,
游于城乡悉地成枉然。是故不成枉然极关键。
宣说成为枉然(浪费、虚丧、毁坏、失去)之六法:一是有些世间人被邪知邪见熏习而变得麻木不仁,他们根本不畏惧恶趣的痛苦,内在无毫许善心,外在更不会造少许善业,总是胡作非为,积累很多罪恶之业,这种可怜又可恶的众生虽然得到了比如意宝还珍贵的暇满人身,但也成枉然,他们不仅无义空耗,且利用此身造就了迅速下堕三涂的恶业,如是岂不哀哉?二是已经趋入佛门的修行人理应依教调伏自之根门,熄灭一切烦恼恶心。若不依教如理行持,反而滋生贪嗔痴等烦恼,并且妄执偏袒等邪见也日趋严重,甚至充满自心相续,那么此人对上师以及佛法真实义之信心皆成枉然,他们已毫无意义地浪费了此珍贵的信心。三是若不懂听经闻法是调伏无明分别心的方便,仅以闻思一些经论的词句作资本而增长我慢之心,认为自己广学多闻很了不起,鹦鹉学舌般演讲时也是口沫横飞,乍一看似乎讲得头头是道、条条有理,但因滋生我慢等邪见的缘故,那么此人即便是拥有证悟诸法本来实相的智慧亦成枉然。四是如果放弃了甚深密宗的实修法,仅依无任何上师明示的修法,盲目地精进行持一些劳苦无望的“要诀”,这样纵然经历再大的苦行仍无意义,枉然苦行而已。五是我们应当以殊胜的信心和精进心相合上师的窍诀教言而行持,如是一定会证悟明空无二的智慧。如果舍弃无二双运的殊胜智慧,反倒耽著边执的现分或空分等修习,那么这种修持也成枉然,只能是无义地浪费珍宝人身。六是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依止寂静处,如果放弃住于深山、岩洞等寂静处修习正法之机会,反而游逛于城市、乡村等愦闹处,则求得悉地亦成枉然,而且此行还会成为毁坏悉地之因。是故作为修行人,令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成枉然是极其关键的。
追循前辈足迹之六法:若想根除罪障与习气,
且观无基离根之心性;若想寻觅所欲如意宝,
持之以恒勤修甚深道;若想证悟实相义法性,
且观寻而不得自性住;若想实修教言入自心,
则调自续尔后实修持;若想诚心如理修正法,
则弃今生斩断耽著藤;若想速得前辈之伟迹,
观彼行为真心修正法。此等乃是窍诀精华要。
追循前辈高僧大德们的足迹之六法:一是我们若想根除无始以来的一切罪障与习气,则应直观无基离根之心性本体,且观真如本性也是忏悔法门中最为殊胜的忏罪要诀。二是我们若想寻觅并获得宛若如意宝一样的证悟智慧,则应持之以恒地沿循甚深密法之要道而精勤修习。三是我们若想证悟诸法的究竟实相义——法性本体,则应依教直观以分别执著寻而不得之诸法本性,并于此法性中本然安住,(心性本体无论怎样寻觅,能寻与所寻均了不可得,此不可得实际即是最殊胜之获得。)如是自然安住则能证悟诸法实相之本义。四是我们若想实修佛法,且令上师的教言融入自心,也就是令自心与法相应,则应调整自心相续,待心稍得调柔时仍应相续不断地依教实修,这样逐渐就能令心与法完全相应。五是我们若想诚心诚意地如理修持正法,则应励力舍弃今生,因为追求名闻利养等世间八法本非修行人应行之事,且是障道的违缘。如是舍弃今生以后,进而再力挥智慧的宝剑斩断耽著人事万物的藤蔓。六是我们若想迅速获得如前辈高僧大德之伟迹般的修证功德,则应观修彼诸殊胜行为,即前辈们是如何夜以继日地修行,我们也应如是真心地修持正法。当知此等乃为修行窍诀精华之要诀。
不符共同规律之六法:自之种种恶行已具全,
望悦他众非行者作法;自之谄诳虚伪已具全,
望悦三宝非行者作法;不于静处精进而修持,
埋怨正法非行者作法;口头慈悲实际为私欲,
望成利他非行者作法;心中执我口头说空性,
望得解脱非行者作法;心有我见口头言离边,
望证实相非行者作法。是故勿毁佛教总法轨。
我们应当了知不符合佛教共同规律之六法:一是若人不行持善法,且已具全身口意之种种恶行,然而却企望取悦他众以得名闻利养,则绝非为修行者之作法,因为只有弃恶从善才能真实地饶益众生。二是自己不如法行持,且采用谄诳、虚伪等方式邪命养活,为谋取利养,以狡诈心不择手段地欺骗众生,具足上述劣行之人若企望取悦上师三宝,则绝非修行者的作法,其所欲也是根本不可能成办的。三是修行人本应依止寂静处修行,如是才能获得真实法…
《窍诀宝藏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