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窍诀宝藏论释▪P50

  ..续本文上一页利,若不于寂静处精进用功修持正法,反而随心所欲地到处游逛,令身心放逸散乱,这样当然不可能获得修行的验相。如此不察己过,反倒埋怨正法种种不是之行为,绝非修行人的作法。四是心里无有慈悲善心,仅在口头上高唱慈悲之歌者,实际上都是以满足自己的私欲为目的。以此行为若企望成办利益他众的广大事业,则绝非修行者之作法。五是若人心中我执非常坚固,而于口头上却说"一切都是空性”、“一切都不要执著”之类的大话,这种人一旦遇到逆缘或稍有不顺之时就会愤慨万千、大发雷霆。以口头上的空性而企望获得解脱也绝非修行者的作法。六是心中充满了我见,却于口头上妄言一切都是远离边执戏论的,以此企望证悟诸法究竟实相,也绝非修行者的作法。是故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依教奉行,千万不要以虚伪狡诈的恶行来毁坏佛教总体的法规。

  极其善妙吉祥之六法:佛法住世获得人身时,

  应该迅速脱离轮回壕;闻思精华实修之此时,

  正法应该融入自相续;出现种种痛苦违缘时,

  应该毅然精进修正法;六聚门中显现六境时,

  二取显现应该自解脱;修习见修行义之此时,

  应该无偏修炼觉性力;成办永久大计之此时,

  应该勤修慈悲之教言。若未以修佛法获把握,

  死时死主亦会耻笑汝。

  极其善妙又非常吉祥之六法:一是我们今生幸遇佛法住世,并且也获得了如珍宝一样的暇满人身,此时就应该依此人身精勤用功修行,以资迅速脱离遍布烈焰之轮回壕。二是我们今已依止了具有法相的上师,并闻思了大乘佛法的精华义,这足以供我们实修之用,此时就应该将契应自己根器之正法融入自心相续,成为心里的无尽受用。三是在日常生活中,若自己的心理或生理上出现某种痛苦与违缘,此时就应该善观其性,克服困难而毅然精进修行正法。作为修行人,以为众生拔苦予乐的大悲心和引领众生走向解脱的豪情壮志而言,即应勇敢地面对一切痛苦,并善于将之转为道用,切莫心生怯弱而在痛苦等逆境面前低头,是故我们应肩负起弘法利生这一神圣的使命而勇往直前。朋友,如果您能勇敢地迎难而上,那么就连魔王波旬也会对您畏惧三分,往后绝不敢肆意违害于您。四是若六聚识的根门显现色声香味等六境时,就应观其本性,坦然安住,之后自然会解脱于二取之迷乱显现。五是当我们分别修习见、修、行次位之法义时,就应毫无偏袒地数数修炼本来觉性之妙力。六是当我们在成办自他二利这一永久的大计划(获证究竟涅槃)时,应该恒时勤修增上稳固慈悲心之教言。倘若我们获得暇满人生,却又未以实修佛法而获得修证境界和生死把握,则于临命终时,前来相迎的死主阎罗军也会耻笑我们。如同经常往诣宝洲取宝之商主,已到宝洲,却一无所获、空手而返,这样不仅人们会讥笑他,而且也会为他感到惋惜。

  矛盾可笑不成之六法:自己尚未获得自在前,

  令他自在矛盾又可笑;尚未成办自利能力时,

  想成他利矛盾又可笑;自尚不具弟子之法相,

  想作上师矛盾又可笑;自如干燥皮革不调柔,

  想调他心矛盾又可笑;自忙今生无有证悟见,

  教他修法矛盾又可笑;自尚未断庸俗之行为,

  令他如法矛盾又可笑。不染如是过患极重要。

  我们应当了知既矛盾又可笑而且也不能成办之六种法:一是有些人自心相续充满苦恼,身口意尚未获得调顺与自在,在此之前却妄言要令他众获得自在,并解脱他等众生的一切苦恼,这是既矛盾又可笑的事情,实际上也是不可能成办的。二是有些人尚未具足成办令自己获得生死解脱等利益的能力,诸如信解因果、观修人生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等出离心的境界和对上师三宝的信心等力都很微弱或根本无有,却妄想成办令他众获得生死解脱等利益,则是既矛盾又可笑的事情。三是有些人自己尚不具足善贤弟子应具的法相,却痴心妄想去作他人的金刚上师,这是既矛盾又可笑的事情。四是有些人自己的性格非常顽固,宛如干燥又坚硬的皮革般毫不调柔,却还要妄想去调柔他人的心相续,这是既矛盾又可笑的事情。因为佛陀说过:“自未得度,不能度他;自未寂灭,难令他寂;自未调顺,岂能调他。”五是有些人自己整日忙从于牟求今生的衣食、利养等琐事,心相续中也根本无有证悟法义的见解,却还在口头上教令他人要舍弃世间八法,一定要精勤用功修行等,这是既矛盾又可笑的事情。六是有些人自己尚未断除世间那庸俗不良的行为,却教令他人为人正直、正确取舍善恶,一定要如法行持等,这是既矛盾又可笑的事情。是故作为修行人,我们首先要内观心相续,令自己不染浊如是过患是极其重要的。

  慎重勉励修法之六法:若想舍弃无义世间事,

  生信心时立即放下之,纵作无有完时如水纹;

  若想前往寂静处修持,生此念时即去勿耽搁,

  尔时未去拖延违缘多;依上师时当依教奉行,

  自我表功无被摄受时;观心性时当无改自住,

  未住改造无见本面时;寻功德时当持之以恒,

  性急轮番德无圆满时;至尽地时当获实相果,

  他处寻觅无有获得时。

  慎重勉励自己修行之六法:一是若自己真想舍弃无有意义的世间琐事,一旦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就应立即放下万缘。比如,当您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进而想出家修行时,就应毫不犹豫地去成办,若不立即放下世间诸事,就算是以最大的精勤去劳作,也永远无有完结的时候,如同水中的波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总是此起彼伏、没完没了的。二是您若想前往寂静处修持佛法,生起此念之时就应立即行动,切莫耽搁、推迟。倘若因某种顾虑而拖延时间,则会出现摧毁自己意愿的诸多违缘。三是我们在依止上师时应恭敬地依教奉行,毫不违逆上师之意趣。如果心术不正,以上师来装点自己的门面,对外宣扬“我是某上师的弟子,现正为上师作什么大事”等来自我表功,则将失去被上师摄受的机会。四是我们在依教直观心性时,切莫以分别心去妄加改造,应当在无改本性中自然安住。若未如实安住,反以分别执著加以改造,那么就无有现见心性本面的时候。五是我们在寻求任何一种功德时,都应持之以恒,夜以继日地不断寻求,至到圆满为止。如果不能恒时坚持,或性情非常急躁,总是急功近利想一步登天,如一些初入门的行者,往往欲在一刹那间圆满一切功德,或喜忧轮番而修,开心时即求功德,不开心时就不修积功德,这样修积功德则永远也无有圆满的时候。六是当我们通过修行而诣至灭尽地时,就应当获证诸法的实相果位,如果未能安住本地,而于他处寻觅佛果,则永远无有获得的时候。

  修持实相对治之六法:不居高位住于低微处;

  不作大官居于贤低位;不求名利摧毁我执山;

  不贪私欲胜利当知足;观心善恶不看人喜怒;

  六识不散外境观心性。具此六者修法切要点。

  我们在修持诸法实相时需要依靠的对治法有六种:一不应居崇高的地位,应经常安住于低微之处,为人谦卑和善,默默无闻地谨慎修行。二不能贪著权势而去作众人之官员,应经常依止于贤善上师座下,将自己放在最低位置,恭敬地侍奉上师。三不应希求名闻利养,而应经常依修上师的教言窍诀来摧毁我执这一恶见高峰。四是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既不能贪著私欲,也不能执著胜利与失败,而应精勤依修知足少欲的窍诀。五应经常观察我们自心的善恶分别之念,善则随喜,继续努力,恶则呵斥,力行断除,切莫看他人的喜怒哀乐而随境所转。六应正摄根门,令六识聚不散于外境而直观心性。我们每一位修行人都应具足此六修法中最为切实的要点。

  开示了义窍诀之六法:若具诚挚敬信心祈祷,

  定会证悟心性得加持;若知自然无作中放松,

  定会出现自明无二智;若观二取体相分别念,

  定会无改无染自解脱;若知迷现妄念住本地,

  定现自明无念之智慧;若以方便认识觉性基,

  定现不动离戏任运性;若无懈怠持久恒精进,

  定现地道功德之暖相。

  开示了义窍诀之法有六种:一是我们若具有诚挚无伪的恭敬与信心而祈祷上师三宝,则一定会获得殊胜加持,并且可以因此而证悟心的本性。二是我们若能了知诸法是自然而无有勤作的本体,并于此中坦然放松,则一定会因此而出现自明自证的无二智慧。三是我们若能依教观修能所二取之体相,则一切分别念定会在无有改造和无有染著的本性中自然解脱,此即如蛇结自然解开一样理所当然。四是若能知道一切迷乱显现的妄念是本来安住于本地的,则一定会显现自明无念的智慧。五是我们若能以上师所明示的方便法要来认识觉性之本基,则一定会显现不动、离戏、任运、自成的法性本体。六是在修行过程中,我们若无懈怠懒惰之心,且能恒时持久地精进用功,则一定会显现五道十地之功德和暖相。

  开示实是教言之六法:狡猾欺他实是欺自己;

  胜利献他实是献自己;残暴害他实是害自己;

  如何利他实是利自己;嫉妒谤他实是谤自己;

  利他积资实是自积资。懂此者少实践者更罕,

  是故自心当修此实义。

  开示实际应是教言之六法:一是若修行人以狡猾恶心欺骗他人,则实际上是欺骗他自己,因为业果不虚,恶终有恶报。二是我们若将一切胜利和安乐奉献给他人,则实际上是在利益自己,善有善报故。三是若人以残暴卑劣的手段来损害他人,则实际是在残害自己,世间人也说“害人唯害己”。四是我们如何以善心去利益他众,其结果实际上即是在以如是同样的方式利益自己,世间人也说“利他成自利”。五是如果修行人以恶心嫉妒并诽谤他人,则实际上是在诽谤他自己,世间人也有“凡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之说。六是我们若无疲厌、精勤地利益他众,想方设法使他们多多积累资粮,则由清净意乐的缘故,修行实际上是在积累自己成佛的资…

《窍诀宝藏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教科学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