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粮。在当今世道中能懂得此等甚深义理者很少,而能依此理实践者却更为罕见。是故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令自己的心修习此等真实义。
宣说无有用途之六法:无敬信者悲悯不能摄;
无智慧者闻思亦无用;无誓言者不能得悉地;
不听从者教诲亦无用;秉性劣者正法亦无用;
不报恩者饶益亦无用。
宣说无有任何用途之六法:一应了知对于无有恭敬与信心而刚强难化之人,仅以悲悯心是不能摄持的。因为善根相对尚未成熟或对上师三宝根本没有信仰者,他们乃至业力未消尽之前,就算是佛陀亲临也不能度化。二应了知对于无有智慧之人来说,若仅以闻思经论的方式来教化则无用。本来闻思佛法可以启开我们的智慧,同时也能调伏他们内在的分别妄心,如是等等,有很大的利益,但对于无智而愚昧之人来说,闻思经论却成了他们的负担和压力。三应了知若修行人未守持密乘的根本誓言,如怀恨上师、舍弃密咒手印、谩骂道友甚或反目为仇、互相算, 计、作害等, 破毁誓言之人,则绝对不能获得成就的悉地。四是固执己见、我行我素极强之人,若不听从上师的教言,总是违逆佛规而行,那么对这种顽固不化之徒无论赐予多么殊胜而高深的教诲亦无用,好像在石头上倒水一般毫无变异。五应了知秉性恶劣而无惭无愧之人,无论造作何等伤天害理的恶业也毫不在乎,根本意识不到自己违越了正法之规。所以,再殊胜的正法对这种卑劣之徒来说也无用。六应了知对那些不知恩、不报恩、甚至恩将仇报之人,施予再大的饶益亦是无有任何用处的。一般人格贤善者,有时虽暂不能回报有恩于己之人,但在他心里会牢记受人恩惠之事,如是知恩、念恩,待有朝一日机会成熟时定会加倍报答。
开示法有阻碍之六法:若未见内烦恼之怨敌,
外之上师教授有阻碍;若未抛弃今生之琐事,
实修成就之时有阻碍;若未断老后苦之顾虑,
诚心精勤修法有阻碍;若自内心未生起定解,
敬信正法上师有阻碍;若未断除轮回罪恶行,
圣者大悲引导有阻碍;若未舍弃顽固之实执,
无有偏袒教授有阻碍。
开示对修持佛法有阻碍之六法:一是修行人若未见知自己内心烦恼这一大怨敌,纵任妄心而不善加调伏,则于外在求受上师之教授会有一定的阻碍。二是修行人若未抛弃今生世间的一切琐事而耽著不舍,则于实修法要而欲获得成就之时机会有一定的阻碍,甚至会有导致前功尽弃的过患。三是修行人若未断除对自己年老体弱等种种痛苦之顾虑,则于诚心精勤修法会有一定的阻碍。因为过多的忧虑会分散我们专一修行的精力。四是若修行人自己的内心于正法未能真实生起殊胜的定解,则欲从内心真实地敬信正法与上师也会有一定的阻碍。因为凡夫表面上的信心不能持续长久而且极易退失。五是修行人若未断除轮回中的种种罪恶行为,则于接受圣者菩萨们的大悲引导也会有一定的阻碍。六是修行人若未舍弃对世间法、我与我所等顽固的实执心,则欲直接受利于无有偏袒的密法教授会有一定的阻碍。故应了知我们的分别实执心是一切过患痛苦的根源,若无实执心,则于整个大千世界皆尽毁坏,自己仍会泰然自若地面对,绝不会受任何痛苦的困扰。
失望且诚可笑之六法:居不居住尚且不一定,
筹划住处失望诚可笑;享不享用尚且不一定,
积蓄财物失望诚可笑;穿不穿著尚且不一定,
勤制衣服失望诚可笑;食不食用尚且不一定,
忙碌寻食失望诚可笑;相不相处尚且不一定,
交友成婚失望诚可笑;孝不孝敬尚且不一定,
珍爱子孙失望诚可笑。目睹世人迷乱行为时,
失望可笑之处极其多。
我们应当了知既会感到失望,而且也会感到可笑之六法:一应了知对修行人来说,我们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家园,随处参学修行故随处是家,又因诸法无常的本性,我们谁也不能确定自己可以永远在某一处长久居住。若人不观无常的本性,甚或不了知此无常之理而精心筹划、建造、装饰自己的住处,则真是令人感到失望又可笑的事情。二应了知对于世间上的一切物资受用,自己能不能享受得到尚且是很难肯定的,若修行人不观无常,反而日日夜夜精勤于积蓄财物资具,则真是令人感到很失望又可笑的事情。三应了知无常总是不期而致,自己所拥有的衣服能不能穿得成尚且不一定,若修行人还不知满足地缝制衣服,则真是令人感到很失望又可笑的事情。四应了知对自己所拥有的食物,我们能不能食用尚且是很难决定的,若还要忙忙碌碌地为寻求食物而虚丧光阴,则真是令人感到失望又感到可笑的事情。五应了知我们能不能与亲友长久相处尚且是很难肯定的,若还要交结亲友、成办婚姻等事,则真是令人感到失望又可笑的事情。六应了知子女对自己能不能施行孝养尚且不定,若还要过分地因珍爱子孙而生贪嗔等烦恼,则真是令人感到很失望又可笑的事情。在目睹世间诸人的这些迷乱行径时会发现,真实令人感到很失望又可笑之处,除此六法外尚有很多五花八门的事例。
开示必需教言之六法:世间琐事必需尽力抛;
无明黑暗必需尽力清;二取建筑必需尽力拆;
证相功德必需尽力增;双运智慧必需尽力现;
三身宝珠必需尽力获。
开示修行人必需力行之教言有六种:一应了知世间琐事是引生贪嗔等烦恼之因,故修行人应尽一切力量抛弃世间的一切琐事。二是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黑暗一直笼罩在我们智慧的虚空中,是故我们必需尽力将它无余清除。三应了知能所二取之机是一切痛苦、过患的根源,所以我们必须尽力拆毁能所二取的一切建筑物。四是为能获得殊胜成就,我们就必须竭尽全力增上修行证相的一切功德。五是为能解脱一切边执戏论,我们必须尽力现前明空双运的大智慧。六是为能使断证功德究竟圆满,我们必须尽力用功修行,以资获得法报化三身无别的如意宝珠。
开示遗憾教言之六法:虽然弃俗出家已多年,
仍不知戒开遮真遗憾;虽然进入佛门已多年,
仍需始学善业真遗憾;虽然趋入大乘已多年,
仍不接近发心真遗憾;虽然闻思佛法已多年,
仍未趋向实修真遗憾;虽然修持佛法已多年,
仍未生起证相真遗憾;虽称证悟见解已多年,
仍未灭尽实执真遗憾。此等先造建筑已竣工,
尔后再奠地基真稀有!观察可笑思维心失望,
故依圣者闻思修佛法。
开示令人深感遗憾之六种教言:一是有些人虽然弃俗出家已经过了很多年,但却仍不知道佛陀所制戒律的开遮持犯,这真是很遗憾的事情。二是有些人虽然在形式上皈依而进入佛门已经有很多年月了,但闻思修行却一点也未深入,仍需如刚开始学习佛法的人一样学习一些基本的善业之法,这真是很遗憾的事情。三是有些人虽然从形象上趋入大乘佛法已是很多年了,但其内心、外行仍不接近大乘应发之无上菩提心,反而以私欲心造作损人利己之事,这真是很遗憾的事情。四是有些人虽然在表面上闻思佛法已经很多年了,但却仍未趋向实修真是很遗憾的事情。五是有些人虽然一心专注地修持佛法已经历许多年月,但在心相续中却仍未生起少许修行中不同层面的证相,这真是很遗憾的事情。六是有些人虽在口头上称自己已证悟见解很多年了,但内心仍未灭尽对内外诸法的实执心,这真是很遗憾的事情。上述诸人的作为就像先将一切建筑完全竣工,之后再行奠定地基一般真是很稀有(太过颠倒之行)!如是观察彼等行为矛盾又可笑的事例,进而思维彼等里外违逆的错举,心里真是感到很失望。是故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谨慎地依止圣者菩萨们精勤地闻思修行。
开示法性自具六要点:未观未察本面自然见;
未思未除轮回本清净;未断未解执著自解脱;
未寻未修五身任运成;未舍未取功过自离边;
未作未勤事业自然成。谁知此理通达精华要。
开示自然本具法性之六种要点:一是从究竟实相而言,我们既未作观寻,也未以分别心伺察,仅以无念坦然安住,就自然能现见心性本面。二是究竟法性中,补特伽罗未加分别寻思,亦未执著要断除轮回诸法的垢染,其实也没有可断除的垢染,因其本性本来就是清净无染的。三是观待众生分别心而言,虽有能断所断等迷乱显现的差别所相,但从究竟实相而言,既未施予能断的智慧,也无所解开的束缚,一切内外执著的本体本来就是自然解脱的。四是勿须刻意寻觅,亦不用刻苦修行,五身无别的本体都是任运自成的。在《大圆满愿词》中从安住本体真实义的角度亦作了如是宣说,“寻找和修持都是徒劳无义的”。五是若从显现方面而言,虽要明辨善恶因果而正确取舍,但从究竟实相而言,本无功德与过失的差别与自相,法性中既未舍弃过失,也未取受功德,一味等性的本体是自然远离一切边执戏论的。六是当我们诣至究竟本地之时,未以造作,也未勤行,一切因地与果地的事业都能自然成办。谁能了知此等甚深义理,谁就通达了无上精华之密要。
上师精通教言之六法:精通令无信者生信心;
精通令学取舍之道理;精通修法切合诸要诀;
精通遣除违缘障碍法;精通宣说双运耳传法;
精通恶缘转为道用法。
作为上师应当精通之教言有六法:一是上师应当精通令无信心者生起信心的种种方便法。二是上师应当精通令依止自己修学的弟子明辨善恶取舍的一切道理。三是上师应当精通一切实修法,并且要切合不同的殊胜要诀,对断除烦恼方面亦要有药到病除的功效,也就是说上师需要有事理圆融的殊胜方便。四是上师应当精通能遣除修行中的一切违缘障碍之方便法。五是上师应当精通智悲双运的耳传法要,并为具法相的弟子宣说。六是上师应当精通在修行中能将一切恶缘转为道用之方便法。
理当依止上师之六法:平常疾病尚需依医生,
除轮回疾理当依上师;恐惧险…
《窍诀宝藏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