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糧。在當今世道中能懂得此等甚深義理者很少,而能依此理實踐者卻更爲罕見。是故作爲修行人,我們應當令自己的心修習此等真實義。
宣說無有用途之六法:無敬信者悲憫不能攝;
無智慧者聞思亦無用;無誓言者不能得悉地;
不聽從者教誨亦無用;秉性劣者正法亦無用;
不報恩者饒益亦無用。
宣說無有任何用途之六法:一應了知對于無有恭敬與信心而剛強難化之人,僅以悲憫心是不能攝持的。因爲善根相對尚未成熟或對上師叁寶根本沒有信仰者,他們乃至業力未消盡之前,就算是佛陀親臨也不能度化。二應了知對于無有智慧之人來說,若僅以聞思經論的方式來教化則無用。本來聞思佛法可以啓開我們的智慧,同時也能調伏他們內在的分別妄心,如是等等,有很大的利益,但對于無智而愚昧之人來說,聞思經論卻成了他們的負擔和壓力。叁應了知若修行人未守持密乘的根本誓言,如懷恨上師、舍棄密咒手印、謾罵道友甚或反目爲仇、互相算, 計、作害等, 破毀誓言之人,則絕對不能獲得成就的悉地。四是固執己見、我行我素極強之人,若不聽從上師的教言,總是違逆佛規而行,那麼對這種頑固不化之徒無論賜予多麼殊勝而高深的教誨亦無用,好像在石頭上倒水一般毫無變異。五應了知秉性惡劣而無慚無愧之人,無論造作何等傷天害理的惡業也毫不在乎,根本意識不到自己違越了正法之規。所以,再殊勝的正法對這種卑劣之徒來說也無用。六應了知對那些不知恩、不報恩、甚至恩將仇報之人,施予再大的饒益亦是無有任何用處的。一般人格賢善者,有時雖暫不能回報有恩于己之人,但在他心裏會牢記受人恩惠之事,如是知恩、念恩,待有朝一日機會成熟時定會加倍報答。
開示法有阻礙之六法:若未見內煩惱之怨敵,
外之上師教授有阻礙;若未抛棄今生之瑣事,
實修成就之時有阻礙;若未斷老後苦之顧慮,
誠心精勤修法有阻礙;若自內心未生起定解,
敬信正法上師有阻礙;若未斷除輪回罪惡行,
聖者大悲引導有阻礙;若未舍棄頑固之實執,
無有偏袒教授有阻礙。
開示對修持佛法有阻礙之六法:一是修行人若未見知自己內心煩惱這一大怨敵,縱任妄心而不善加調伏,則于外在求受上師之教授會有一定的阻礙。二是修行人若未抛棄今生世間的一切瑣事而耽著不舍,則于實修法要而欲獲得成就之時機會有一定的阻礙,甚至會有導致前功盡棄的過患。叁是修行人若未斷除對自己年老體弱等種種痛苦之顧慮,則于誠心精勤修法會有一定的阻礙。因爲過多的憂慮會分散我們專一修行的精力。四是若修行人自己的內心于正法未能真實生起殊勝的定解,則欲從內心真實地敬信正法與上師也會有一定的阻礙。因爲凡夫表面上的信心不能持續長久而且極易退失。五是修行人若未斷除輪回中的種種罪惡行爲,則于接受聖者菩薩們的大悲引導也會有一定的阻礙。六是修行人若未舍棄對世間法、我與我所等頑固的實執心,則欲直接受利于無有偏袒的密法教授會有一定的阻礙。故應了知我們的分別實執心是一切過患痛苦的根源,若無實執心,則于整個大千世界皆盡毀壞,自己仍會泰然自若地面對,絕不會受任何痛苦的困擾。
失望且誠可笑之六法:居不居住尚且不一定,
籌劃住處失望誠可笑;享不享用尚且不一定,
積蓄財物失望誠可笑;穿不穿著尚且不一定,
勤製衣服失望誠可笑;食不食用尚且不一定,
忙碌尋食失望誠可笑;相不相處尚且不一定,
交友成婚失望誠可笑;孝不孝敬尚且不一定,
珍愛子孫失望誠可笑。目睹世人迷亂行爲時,
失望可笑之處極其多。
我們應當了知既會感到失望,而且也會感到可笑之六法:一應了知對修行人來說,我們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家園,隨處參學修行故隨處是家,又因諸法無常的本性,我們誰也不能確定自己可以永遠在某一處長久居住。若人不觀無常的本性,甚或不了知此無常之理而精心籌劃、建造、裝飾自己的住處,則真是令人感到失望又可笑的事情。二應了知對于世間上的一切物資受用,自己能不能享受得到尚且是很難肯定的,若修行人不觀無常,反而日日夜夜精勤于積蓄財物資具,則真是令人感到很失望又可笑的事情。叁應了知無常總是不期而致,自己所擁有的衣服能不能穿得成尚且不一定,若修行人還不知滿足地縫製衣服,則真是令人感到很失望又可笑的事情。四應了知對自己所擁有的食物,我們能不能食用尚且是很難決定的,若還要忙忙碌碌地爲尋求食物而虛喪光陰,則真是令人感到失望又感到可笑的事情。五應了知我們能不能與親友長久相處尚且是很難肯定的,若還要交結親友、成辦婚姻等事,則真是令人感到失望又可笑的事情。六應了知子女對自己能不能施行孝養尚且不定,若還要過分地因珍愛子孫而生貪嗔等煩惱,則真是令人感到很失望又可笑的事情。在目睹世間諸人的這些迷亂行徑時會發現,真實令人感到很失望又可笑之處,除此六法外尚有很多五花八門的事例。
開示必需教言之六法:世間瑣事必需盡力抛;
無明黑暗必需盡力清;二取建築必需盡力拆;
證相功德必需盡力增;雙運智慧必需盡力現;
叁身寶珠必需盡力獲。
開示修行人必需力行之教言有六種:一應了知世間瑣事是引生貪嗔等煩惱之因,故修行人應盡一切力量抛棄世間的一切瑣事。二是由于無始以來的無明黑暗一直籠罩在我們智慧的虛空中,是故我們必需盡力將它無余清除。叁應了知能所二取之機是一切痛苦、過患的根源,所以我們必須盡力拆毀能所二取的一切建築物。四是爲能獲得殊勝成就,我們就必須竭盡全力增上修行證相的一切功德。五是爲能解脫一切邊執戲論,我們必須盡力現前明空雙運的大智慧。六是爲能使斷證功德究竟圓滿,我們必須盡力用功修行,以資獲得法報化叁身無別的如意寶珠。
開示遺憾教言之六法:雖然棄俗出家已多年,
仍不知戒開遮真遺憾;雖然進入佛門已多年,
仍需始學善業真遺憾;雖然趨入大乘已多年,
仍不接近發心真遺憾;雖然聞思佛法已多年,
仍未趨向實修真遺憾;雖然修持佛法已多年,
仍未生起證相真遺憾;雖稱證悟見解已多年,
仍未滅盡實執真遺憾。此等先造建築已竣工,
爾後再奠地基真稀有!觀察可笑思維心失望,
故依聖者聞思修佛法。
開示令人深感遺憾之六種教言:一是有些人雖然棄俗出家已經過了很多年,但卻仍不知道佛陀所製戒律的開遮持犯,這真是很遺憾的事情。二是有些人雖然在形式上皈依而進入佛門已經有很多年月了,但聞思修行卻一點也未深入,仍需如剛開始學習佛法的人一樣學習一些基本的善業之法,這真是很遺憾的事情。叁是有些人雖然從形象上趨入大乘佛法已是很多年了,但其內心、外行仍不接近大乘應發之無上菩提心,反而以私欲心造作損人利己之事,這真是很遺憾的事情。四是有些人雖然在表面上聞思佛法已經很多年了,但卻仍未趨向實修真是很遺憾的事情。五是有些人雖然一心專注地修持佛法已經曆許多年月,但在心相續中卻仍未生起少許修行中不同層面的證相,這真是很遺憾的事情。六是有些人雖在口頭上稱自己已證悟見解很多年了,但內心仍未滅盡對內外諸法的實執心,這真是很遺憾的事情。上述諸人的作爲就像先將一切建築完全竣工,之後再行奠定地基一般真是很稀有(太過顛倒之行)!如是觀察彼等行爲矛盾又可笑的事例,進而思維彼等裏外違逆的錯舉,心裏真是感到很失望。是故作爲修行人,我們應當謹慎地依止聖者菩薩們精勤地聞思修行。
開示法性自具六要點:未觀未察本面自然見;
未思未除輪回本清淨;未斷未解執著自解脫;
未尋未修五身任運成;未舍未取功過自離邊;
未作未勤事業自然成。誰知此理通達精華要。
開示自然本具法性之六種要點:一是從究竟實相而言,我們既未作觀尋,也未以分別心伺察,僅以無念坦然安住,就自然能現見心性本面。二是究竟法性中,補特伽羅未加分別尋思,亦未執著要斷除輪回諸法的垢染,其實也沒有可斷除的垢染,因其本性本來就是清淨無染的。叁是觀待衆生分別心而言,雖有能斷所斷等迷亂顯現的差別所相,但從究竟實相而言,既未施予能斷的智慧,也無所解開的束縛,一切內外執著的本體本來就是自然解脫的。四是勿須刻意尋覓,亦不用刻苦修行,五身無別的本體都是任運自成的。在《大圓滿願詞》中從安住本體真實義的角度亦作了如是宣說,“尋找和修持都是徒勞無義的”。五是若從顯現方面而言,雖要明辨善惡因果而正確取舍,但從究竟實相而言,本無功德與過失的差別與自相,法性中既未舍棄過失,也未取受功德,一味等性的本體是自然遠離一切邊執戲論的。六是當我們詣至究竟本地之時,未以造作,也未勤行,一切因地與果地的事業都能自然成辦。誰能了知此等甚深義理,誰就通達了無上精華之密要。
上師精通教言之六法:精通令無信者生信心;
精通令學取舍之道理;精通修法切合諸要訣;
精通遣除違緣障礙法;精通宣說雙運耳傳法;
精通惡緣轉爲道用法。
作爲上師應當精通之教言有六法:一是上師應當精通令無信心者生起信心的種種方便法。二是上師應當精通令依止自己修學的弟子明辨善惡取舍的一切道理。叁是上師應當精通一切實修法,並且要切合不同的殊勝要訣,對斷除煩惱方面亦要有藥到病除的功效,也就是說上師需要有事理圓融的殊勝方便。四是上師應當精通能遣除修行中的一切違緣障礙之方便法。五是上師應當精通智悲雙運的耳傳法要,並爲具法相的弟子宣說。六是上師應當精通在修行中能將一切惡緣轉爲道用之方便法。
理當依止上師之六法:平常疾病尚需依醫生,
除輪回疾理當依上師;恐懼險…
《竅訣寶藏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