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竅訣寶藏論釋▪P52

  ..續本文上一頁地尚需依送者,

  救脫中陰理當依上師;商議大事尚需依長輩,

  永久計劃理當依上師;爭論訴訟尚需依長官,

  爲滅惡緣理當依上師;船客赴岸尚需依船夫,

  渡過苦海理當依上師;商人赴海尚需依商主,

  成就菩提理當依上師。

  弟子理當依止上師,如是之教言有六種:一應了知人們在感受平常易患的風寒感冒等疾病時,尚需依靠醫生對症下藥才能消除疾病,那麼我們爲解除輪回痼疾,理當依靠慈悲而有方便法的上師,如是才會得到令輪回痼疾痊愈的辦法。二應了知世間人在前往藏有虎、狼、毒蛇等恐怖的險地時,尚需依靠勇士護送,那麼我們爲能救脫獨往中陰界時那充滿打打殺殺等險惡的境地,理當依靠具大威神力的上師,這樣才能脫離中陰險境與恐怖。叁應了知一般人在商議世間的普通大事時尚需依靠有豐富人生閱曆的長輩指點迷津,之後才能作決定,那麼我們爲了成辦生死大事——獲得無上涅槃這一永久的大計劃,理當依靠上師的智慧及其教言,這樣才能順利地成辦自己的一切意願。四應了知普通世間人的一般爭論、訴訟等事情,尚需依靠長官來公正判決,那麼我們爲能滅除無始以來與輪回糾纏不清的惡緣,理當依靠具有殊勝正見、秉公無私的上師,只有這樣才能滅除一切惡緣。五應了知乘船過渡的旅客爲能順利抵達岸邊,尚需依靠精通航行的船夫,那麼我們爲能渡過生死大苦海,理當依靠具足智悲等善巧方便的上師,這樣才能從生死的此岸,順利到達解脫的彼岸。六應了知一般商人欲赴海中取寶,尚需依靠具有智慧和方便的商主,那麼我們爲能成就菩提如意寶,理當依靠具有智慧和方便的上師修行,只有這樣才能圓滿斷證功德。

  宣說請看教言之六法:請看現今疾病之苦痛,

  思維能忍叁惡趣苦否?請看囚犯勤逃出囹圄,

  思維輪回各獄摧自否?請看今生奔波求衣食,

  思維今失永恒稼穑否?請看短暫相處惡友過,

  思維能忍難處衆生否?請看普通險地多謹慎,

  思維墜入惡趣深淵否?請看現世夫妻亡悲痛,

  思維離開永久之佛法。如是思維趨向叁有岸。

  宣說修行人應當觀看之教言有六法:一是請觀看一下現今正在感受疾病痛苦的衆生,若對此病苦我們也難以忍受,則應思維地獄、餓鬼、傍生叁惡趣的劇烈痛苦,自己能否堪忍?二是請觀看一下被囚禁在監獄中的罪犯,他們總是想方設法地逃出囹圄,欲獲得屬于自己的自由。如是我們也應思維自己被囚禁在輪回的監獄中,爲何不設法出離?難道自己甘願承受輪回各獄痛苦的摧殘嗎?叁是請觀看一下人們僅爲追求今生的衣食受用亦整日勞累奔波,我們也應思維而今自己若不修積善法功德,常時懈怠懶惰,甚或非理妄行,難道要故意失壞能令自己獲得永恒解脫的莊稼嗎?想一想世間人爲暫時衣食也要勞苦無望地奔波,那麼我們爲獲得永恒的無盡受用——解脫的安樂就更應該精進用功。四是請觀看一下,僅與卑劣惡友短暫的相處,也會給自己帶來不可估量的過患,那麼我們就應思維自己與世間很多惡劣衆生相處的狀況,其過患之大是可想而知的,難道我們能堪忍與更多的世間衆生相處嗎?因而我們應當速疾解脫輪回的一切過患。五是請觀看一下當我們行于普通險地時,也是倍加謹慎、小心翼翼地行走,唯恐跌落到溝崖之中,我們也應思維墜入惡趣深淵的痛苦,如是更應該小心謹慎的行持。若還不如法行持,難道甘願讓自己墜入惡趣深淵受苦嗎?六是請觀看一下現時世間的夫妻,不管他們離別還是死亡,都是悲痛萬分,我們也應思維倘若離開自己永久需要依靠的佛法,難道不爲此而感到痛苦嗎?況且善惡之緣組合的夫妻在共住之時,一般不會有快樂,而佛法帶給我們今未來世的都是清涼的安樂。如是思維以後就能激發我們對叁有輪回的出離心與對上師叁寶的恭敬信心以及修持佛法的精進心,我們只有這樣行持才能迅速趨向叁有之安樂彼岸。

  宣說實修竅訣之六法:猶如空中升起璀燦日,

  實修明空自然之智慧;猶如須彌山巅見群山,

  現見心性詣至密意頂;猶如至金洲時不得糞,

  散亂外境直指爲法性;猶如微風散于晴空中,

  妄念體相自然而消失;猶如所射兵器成花雨,

  一切顯現道用爲法身;猶如獅子叁力自圓滿,

  等性勝伏一切希憂相。誰知此理通達最深要。

  宣說實修佛法之六種竅訣:一是猶如在虛空中升起光芒萬丈的璀燦日一般,實修明空無二的智慧也能自然顯現在自心相續的虛空中。二是猶如詣至須彌山的頂峰時,一切環繞之群山盡收眼底一般,現見心性本體時,即詣至了如來密意之頂峰,故一切諸法皆能通徹無礙地了達。叁是猶如到達了黃金的寶洲不可能得到糞土一般,將一切散亂的外境直指爲法性遊舞時,也不得毫許穢濁之自性法。四是猶如微風消散于晴朗的虛空中不複存在一般,于本來法界的虛空中現前赤裸的本性時,一切分別妄念之體相也會自然消失。五是猶如具神變者能將所射出的兵器都變成花雨一般,通過具德上師以竅訣方式直指本性的教言,我們也能將一切貪嗔癡等顯現都如實轉爲道用,如是一切都能顯現爲法身智慧。六是猶如雪山獅子的叁種妙力自然圓滿一般,等性智慧也自然能勝伏一切希求與憂慮之相。誰能了知此理,誰就能通達最爲甚深的無上密要。

  轉爲道用歸納之六法:器情迷現直指爲淨相;

  輪回直指痛苦生悲心;衆生直指父母生慈心;

  因果直指緣起守叁戒;四灌直指叁門修生圓;

  現相直指心性悟法性。若具此六則無歧途障。

  此將轉爲道用之法歸納爲六種:一是將器世間和有情世間的一切迷亂顯現直指爲清淨的體相。二是將叁界六道輪回直指爲痛苦的本性,從而對迷亂中顛倒執取故沈溺輪回苦海的衆生生起大悲心,發誓爲拔除他們的痛苦而修持佛法。叁是將一切衆生直指爲我們累世的父母,他們因無明愚癡而不知正確取舍善惡諸法,雖欲離苦得樂卻造諸惡業,以致爲種種痛苦所逼,欲樂不得。是故我們應對無量父母有情生起大慈心,盡力給予他們所欲求的安樂。四是將世俗中的因果直指爲緣起性,造善業必定會得安樂,造惡業必定會受痛苦,這是因果的自然定律,爲此我們應當守持別解脫、菩薩、密宗叁乘戒律。五是將寶瓶、秘密、智慧、句義四灌頂直指爲清淨身口意叁門所實修的生圓二次第,當如是轉爲道用。六是將一切現相直指爲心性遊舞之自性,從而了悟法性本體,如實證悟後一切顯現都會一味無別地融入法界。修行人若能具足此六種修行要訣,則決定無有歧途等迷障。

  不甘懈怠要點之六法:別等有朝一日至靜處,

  自心遠離二取極重要;別等將從教言中得到,

  尋深方便道法極重要;別等積蓄生活之用品,

  隨得知足維生極重要;切勿拖延耽擱修正法,

  立即舍棄瑣事極重要;別等積資淨障得證相,

  強力實修深法極重要;別等次第而尋得地道,

  穩修心性叁身極重要。若實修此則成菩提果。

  修行人不應自甘懈怠懶散要點之六法:一是既然我們已發心修行,則當立即成辦此事,不要等待將來有朝一日才詣至寂靜處修行,故令自心遠離能所二取的執著是極其重要的。二是切莫癡心妄想地等待將來在某一教言中得到什麼利益,而應于現在所得到的竅訣中精勤尋求甚深方便道的法要,這是極其重要的。叁是切莫癡心妄想地等待將來發財而積蓄豐富的生活用品,應該隨緣所得,以知足少欲的修養來維持自己的生活是極其重要的。四是我們修行應該當機立斷,切莫拖延耽擱修持正法的時間,是故立即舍棄一切瑣事的羁絆極其重要。五是修行人切莫等待將來積資淨障後獲得什麼證相與功德,從現在起就抓緊時間以強力精勤實修甚深法要是極其重要的。六是切莫等待將來依次第經曆叁大阿僧祗劫而尋得地道等功德,我們應該穩固自己的信心和恭敬心,精勤修煉心性本體以現前法報化叁身之果位是極其重要的。我們若能如實修煉此等要訣則一定會速成菩提。

  修學要點實義之六法:爲利衆生堅持菩提心;

  爲積二資安住波羅蜜;爲修智慧精通諸法語;

  爲修禅定居于寂靜處;爲舍諸行行持頭陀行;

  爲成勝果恒時敬上師。誰安住此趨入大乘道。

  宣說修學要點之實義有六法:一是爲利益一切衆生,我們應堅持菩提心,如是才能真實成辦利益衆生的事業。二是爲能修積福慧二種資糧,我們應當安住六度波羅蜜多而修持,如是才能如意成辦一切所欲。叁是爲能修習一切智慧,我們應當精通佛陀所宣說的出世間諸法之要義。四是爲能很好地修習禅定,我們應當居住于無有愦鬧的寂靜處。五是爲能徹底舍棄世間的無義諸行,我們應以行持十二頭陀行來約束自己。六是爲能成就最殊勝的果位——正等正覺,我們應當恒時恭敬上師,因爲上師是行者獲得成就的根本,只有恭敬上師才能獲得加持,只有依上師的加持才能了達並證悟法性之要義。誰人能安住此等要點並依之實修,誰就能直接趨入大乘殊勝之正道。

  詳細宣說住道之六法:身心無動之故寂靜道;

  自他無惱之故合理道;自性無悔之故善妙道;

  修成功德之故真實道;行事圓滿之故成就道;

  往昔修煉之故任運道。住此六道之人得安樂。

  詳細宣說修行人應當住道之六法:一是我們若恒時安住于佛法正道中,則能令身心穩重無動搖,如是之故可稱爲寂靜道。二是若能善調自續,同時如法行持,既不擾亂他人也不損害衆生,自他皆無煩惱,如是則可稱爲合理道。叁是若自己的所作所爲都問心無愧,如是心無悔意,並如理如法行持則可稱爲善妙道。四是若我們修成出離心、信心、大悲心、正見等殊勝功德,如是之故則可稱爲真實道。五是若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有始有終,則一切所欲皆能圓滿成辦,如是之故可稱爲成就道。六是我們往昔已有修煉故,今生無需勤作亦能安住任運自成之道。如是住于此六道者,皆…

《竅訣寶藏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教科學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